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四十四章 袁術的煩惱 文 / 燕天

    第四十四章

    就在胡才為門閥的問題苦惱的時候,天下風雲變幻。

    特別是胡才打敗了南匈奴,佔領了上郡,西河郡,朔方郡,五原郡,雲中郡後,天下人沒有一個再小瞧胡才了,

    袁紹和袁術對立,這一段時間兩人鬧的不可開交,因為沒有進入雒陽,孫堅沒有得到傳國玉璽,現在孫堅是袁術的手下悍將,袁紹不得不利用曹操對付袁術,同時拉攏劉表襲擊袁術的後方。

    袁術讓孫堅對付劉表,自己與公孫瓚,陶謙結盟,雙方雖然沒有開戰,但已勢如水火。

    七月,袁紹派逄紀和陳琳風塵僕僕到了安邑。

    袁紹的態度讓胡才大為驚喜,讓他看到了機會。現在對胡才來說最需要的是時間,休養生息的時間,到了明年,白波軍才能有一戰之力。

    袁紹提出了幾個要求,只要胡才答應,討董大軍立即和白波軍結盟,並且暫時放棄攻打雒陽,轉而集中所有兵力平定各地的叛亂。

    袁紹和韓馥的當務之急是立即擊敗黑山軍,以便盡早斷絕黑山軍和兗青徐三州黃巾軍會合的企圖。但袁紹現在缺少足夠的兵力,所以袁紹想把陳兵黃河的王匡一萬大軍立即徵調到河內的東面戰場上。為此,袁紹希望胡才能立刻下令,減少東恆的駐軍兵力,減輕河東大軍對河內的威脅。如果此地駐軍不減,袁紹根本不敢隨意把王匡的大軍抽調到其他戰場上。

    胡才笑瞇瞇的問道,「袁大人希望我在東恆屯留多少兵力?」

    「三千。」陳琳說,「否則我們無法從王匡大軍抽調足夠的兵力支援其他戰場。」

    「好。」胡才痛快地說道,「還有什麼條件?」

    「大將軍本來在東恆駐軍有兩萬人,但如果現在只留三千人駐守,那另外一萬七千大軍……」陳琳話說了一半不說了。他的意思很明顯,這部分大軍待在河東對河內還是存在巨大威脅。現在安邑有幾萬兵馬,再加上這一萬七千兵馬,安邑有六萬三千兵馬,袁紹還是寢食難安。

    胡才想了一下,說道:「安邑的兵馬雖然多了,將士們因為缺乏糧餉,日子很艱苦,如果袁大人同意和我我們握手言和,我就無需在安邑留這麼多兵馬,北方的南匈奴剛剛平定,這樣吧,我把這一萬七千兵馬安排在西河郡。」

    胡才的讓步讓逄紀陳琳非常意外,他有些措手不及。

    袁紹的意思是想讓這部分人馬趕到兗青徐等地幫助平叛,一來消耗白波軍的實力,二來有助於緩解兗青徐戰場上的兵力短缺問題,但他們還沒有把話說出來,胡才就已經給出明確答案了。逄紀陳琳稍稍思索了一下,隨即把袁紹的建議放棄了。白波軍這部分兵力安排到西河郡對董卓是個威脅,西河郡經過上郡就是關中,這一萬七千兵馬隨時可以進入關中,對他們來說有利無害。董卓考慮到長安的安危,必定不敢隨意派兵攻打河內。相反,如果白波軍的這部分兵力到兗青徐平叛了,反而會減輕董卓的壓力,給了他攻打河內的機會。

    「還有什麼?」胡才笑道,「一起說給我聽聽。」

    「我們最近打了兩場小勝仗,繳獲了黃巾軍不少武器。」逄紀看看胡才,小心翼翼地說道,「我們發現這些武器很多都是來自河東的軍械作坊。」

    胡才眉頭一皺,「不會吧?」

    「我們也用同樣的武器。」逄紀不緊不慢地說道。

    胡才冷哼了一聲,回頭對站在大帳門口的晏明喊道:「去把李肅大人,張平大人請來,立即請來。」

    「這事我要查一查。」胡才說道,「但不管是不是確有其事,我先答應袁大人,把通往黑山的所有道路全部切斷,以幫助你們盡快擊敗黑山軍。」

    李肅現在主管河東的軍械作坊,他聽完胡才的話後,不以為然地說道:「我知道這事,主公也應該知道。當初我們為了說服黑山軍下山攻擊袁紹和王匡,以便幫助我們的計劃,答應了他們許多條件,這只是其中之一。」

    「我的意思是,袁紹和王匡手上怎麼會有我們做的武器?」胡才不高興地問道。

    「誰出錢,我們就賣給誰,這是你說的。」李肅不以為然道

    胡才尷尬地笑笑,這話他是說過,只是他忘記了。不過這是最賺錢的辦法,為了緩解軍幕府的財政危機,這是他允許的,只是他不知道怎麼向逄紀他們說。

    …………

    袁術的長史楊弘到了安邑。

    楊弘的目的很簡單,他是來催促征北大將軍盡快出兵平叛的。本來說好雙方爭取在七月初聯手出兵到兗青徐平叛,但現在都七月中了,組建平叛大軍的事還沒有影子。

    胡才雖然打定主意不再出兵平叛,但此事他曾親口答應了袁術,而且現在四方制衡之勢已經漸成雛形,如果自己一味拖延拒絕,恐怕會激怒袁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沒有袁術的支持,天下局勢就更加不可預測了。

    況且不管怎麼說,現在董卓才是白波軍真正需要極力打擊和壓制的對象,這是大義問題,這是立足天下的根本。

    而袁紹和袁術則是白波軍拉攏的對象。袁紹、袁術和白波軍的結盟不但直接關係到白波軍明年的生存,更關係到制衡之勢維持多長時間的問題。制衡之勢維持的時間越長,對白波軍就越有利。只要白波軍擺脫了重重危機,實力強大了,他胡才想要爭霸天下才能水到渠成。

    胡才召集李肅,張平等人商議。

    胡才傾向於出兵平叛。

    由於白波軍的威脅和黑山、青州兩地黃巾軍的暴越來越猖獗,袁紹和韓馥等人擔心兩面守敵,被迫接受了胡才的盟約,但這個盟約是白波軍和討董大軍的盟約。這樣一來,白波軍一面和董卓、袁術形成了三方制衡之勢,一面又和袁紹他們的討董大軍單方面結了盟。白波軍這種兩邊搖擺、兩邊討好的做法和態度,不僅僅是立場不堅定不清晰的問題,更有利用各方矛盾從中漁人得利的企圖。

    此事一旦給董卓和袁術知道了,他們會作出何種回應,目前尚不知道,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董卓也好,袁術也好,對白波軍這種首鼠兩端、損人利己的做法必定非常生氣,彼此間僅有的一點信任也會蕩然無存。白波軍現在雖然有十萬大軍,但是財政危機是白波軍最大的危機,在財政危機沒有解決前,現在需要小心謹慎。

    而尤為令人擔心的是,如果讓董卓和袁術知道了,剛剛建立起來的三方制衡之勢是不是也會隨之破裂?這後果是什麼,胡才自然清楚。

    白波軍在和討董大軍結盟後,為了防止董卓和袁術反應激烈,也作了相應對策,主要是威脅和掣肘董卓,交好袁術。胡才下令減少東恆駐軍,徵調一萬大軍去西河郡,就是為了威脅董卓,而派李肅到南陽面見袁術,就是為了向袁術解釋白波軍和袁紹握手言和一事,並和袁術具體商議互助之策。

    當然,白波軍現在靠一張嘴是說服不了袁術的,要有實際的,能讓袁術看得到的行動,並以引來證明白波軍信守諾言,願意真心誠意和袁術聯手制衡各方勢力。而白波軍和袁術走近了,對董卓的威脅就更大了,也更有實力壓制和掣肘董卓。如何才能讓白波軍和袁術重建彼此間的信任?那就是和袁術組建大軍出兵平叛。一來白波軍兌現了當初的諾言,二來幫助袁術獲取功績和聲名,三來白波軍也可以得到討董大軍各路兵馬的好感,將來有助於大軍南下,四來也可以盡早平定兗青徐三州的亂。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胡才沒有說,那就是他需要人口,前一段時間胡才才河東一郡,袁紹為了逼迫他趕大量的流民進入河東,那個時候給河東帶來了很大的危機,但是現在不同了,現在已經多了幾個郡,而且是人口稀少的邊郡,胡才需要大量的人口來補充,加上糧草危機慢慢地緩解,胡才準備利用這個機會吸收流民。

    歷史上曹操的軍隊戰鬥力這麼強就是因為他們是青州兵,如果能把這些兵馬遷移過來,以後對白波軍的發展非常有利。

    李肅等人也同意出兵平叛。平叛大軍的軍費由袁術提供,白波軍只要出人就行。而且現在京畿形勢變了,白波軍沒有理由堅持不出兵。目前白波軍南方只有一萬人,可以出幾千兵馬,這就可以對袁術交待了。如果白波軍連這點人馬都不願意出,實在說不過去。

    張平等人不願意出兵。他們還是那個理由,白波軍和黃巾軍同出一脈,如果去打黃巾軍,對白波軍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在他們看來,必要的時候可以結盟。

    胡才笑道:「折中一下吧。我們先出兵,先給袁術爭點臉面,免得雙方撕破了臉,傷了和氣。軍隊到了戰場後,打不打,何時打,怎麼打,還不是我們自己的事。如果你們同意,我就下命令。」

    「誰領軍?」張平問道,「如果是吳川,我還是不同意。」

    「你們看呢?」

    「如果是白波軍老將。他們看到不同意。」張平說道。

    「就派郝昭去吧。」胡才想了想回答道。

    張平等人相視一笑,同時點頭。

    …………

    七月二十日。

    吳慶率一萬青龍軍前往西河郡。廖化帶三千兵馬駐紮東恆,徐晃率朱雀軍剩下的七千兵馬返回安邑。

    郝昭率三千虎賁軍趕到中牟,等待與袁術大軍會合,準備往兗州、徐州一帶平叛。

    長安接到朝廷的平叛大軍即將出發的消息後,天子隨即下了一道旨,嘉賞平叛大軍將士。

    袁術尊奉當今天子,不承認董卓主政的朝廷,聲稱只和征北大將軍胡才聯手出兵平叛,所以這支大軍裡沒有北軍的一兵一卒。董卓倒是想出兵,不為別的,他就想把袁術強行拉到自己這邊。和北軍共同出兵,也就是和董卓聯手,和仇人言和,如果是這樣,袁術的聲名會遭到很大損毀。

    但是袁術很聰明,看穿了董卓的陰謀,他知道是發展自己勢力的好時機,自然不會自取滅亡,袁術知道,和董卓聯合就是自取滅亡,所以這種事是他絕不願意做的。所以,袁術堅決不同意北軍參與平版,雖然天子下了聖旨,但袁術立即宣稱,如果北軍出關,他就不去平叛了。

    對於董卓來說,他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此時四方制約平衡,是最好的結果,所以董卓當然不願意丟失這麼一個損耗袁術和胡才兵力的機會,所以他無奈之下,也只好打消了這個主意。

    況且,董卓需要安定西北,對於董卓來說,西北才是他真正的大本營,所以他絕不允許西北出事,他任命牛輔為西涼刺史,統領五萬大軍鎮守西涼。

    …………

    大漢國初平元年八月。

    駐軍魯陽的破虜將軍孫堅命令治行都尉朱治領三千兵趕到了中牟。現在只待袁術的軍隊一到,平叛大軍就可以出發了。

    然而,袁術這時卻接到兩個讓他勃然大怒的消息。一個是征北大將軍胡才和袁紹結盟,一個是劉表已經掌控荊州,對南陽虎視眈眈。

    在袁術的計劃中,荊州,豫州,揚州是他的地盤,但是劉表空降荊州,在冀州的豪門士族的支持下取得了荊州的控制權,現在劉表擁兵五萬,大將黃祖出兵南陽。

    袁術原以為胡才要趁著這個機會攻打袁紹,後來聽說駐守東恆的白波軍有一半人馬去了西河郡,他又以為胡才放棄了攻打之計。這期間他也懷疑部分白波軍前往西河郡,是因為袁紹和胡才達成了某種盟約。只是他認為以胡才的為人,應該不會作出這種背盟之事,誰知道胡才偏偏就背棄了三方盟約。

    這是袁術不能容忍的,胡才如果是和韓馥結盟,他能接受。但胡才和袁閥的叛逆袁紹結盟,他就不能接受了。

    胡才這是什麼意思?袁閥的家主到底是誰?是袁紹還是他袁術,如果胡才承認他袁術是袁閥的家主,他為什麼要和袁紹結盟?袁紹算什麼東西,他不過是袁閥一個低賤的奴僕,他有什麼資格單獨和白波軍結盟?他所謂的討伐董卓根本就是狗屁,

    胡才這是背叛,背叛了他們的盟約。他是大漢帝國的叛逆,他是大漢帝國的亂臣賊子,他袁術是絕對不會和這樣的人結盟的。

    李肅匆匆趕到南陽郡的宛城向袁術解釋此事。袁紹已經暫時放棄了承製之命,也暫時不再提廢黜當今天子重建皇統的事,他和各路討董大軍現在都在集中所有力量平定黃巾軍叛亂。正因為如此,征北大將軍才和袁紹的討董大軍握手言和,放棄了攻擊河內擒殺袁紹之策。

    李肅說:「征北大將軍是和袁紹握手言和,而不是和袁紹結盟。袁紹不過是袁閥的一個親族,一個冀州渤海郡太守而已,他有什麼資格,有什麼實力和征北大將軍結盟?大人不要誤解了。」

    袁術冷笑道:「這麼說,征北大將軍認為袁紹不是大漢叛逆了?」

    李肅從容回道:「袁紹和討董大軍現在只想討伐董卓,沒有另立新帝的想法,這樣說起來,他們的確算不上是我大漢的叛逆。」

    「是嗎?討伐董卓,他什麼時候討伐董卓了?在河內連呂布都收拾不了,劉岱、曹操在虎牢關被徐榮打敗,討伐董卓,哼,這就是討伐董卓嗎?」袁術冷笑一聲:「他袁紹尊少帝,現在少帝生死不明,袁紹這是什麼意思?他不想另帝新帝是什麼?」

    「將軍,無任袁紹的目的是什麼,這與我們都沒關係,別忘了這是以前的事了,那個時候將軍也不是在攻打雒陽嗎?」李肅回答道。

    袁術聞言,眼中閃過一抹殺機。

    「將軍不必動怒,將軍現在聯合公孫瓚和陶謙,難道是想和袁紹開戰嗎?將軍有這個實力嗎?公孫瓚與劉虞不和,陶謙懦弱無能,將軍手中雖然有孫堅這樣的大將,白馬將軍公孫瓚手下有幾萬鐵騎,但是現在天下暴,糧食短缺,不是開戰的時機。」

    頓了頓,李肅繼續說道:「況且劉表占荊州,對將軍來說這才是切膚之痛。只有解決了荊州問題,將軍才能大展身手。袁紹有冀州的支持,將軍有什麼?現在將軍只有南陽,劉表如果出兵,將軍怎麼辦?唯有和征北大將軍聯合才是唯一的出路。征北大將軍這一次和袁紹握手言和,其實是為了將軍,是為了給將軍爭取時間,只要將軍穩定豫州、南陽,將來才能打敗袁紹,否則以將軍的幾萬大軍,恐怕不是袁紹的對手。」

    袁術沉默不語。

    李肅接著他和袁術談到了十月秋收後,白波軍打算在荊州,豫州各地買糧的事。如果今年的糧價因為黃巾軍復起而突飛猛漲,白波軍的財政就更加困難了。

    李肅希望袁術能考慮到白波軍的困難和將來雙方攜手振興社稷的需要,先給白波軍在荊州和豫州兩地以適宜的價錢預購一批糧食。

    袁術將信將疑,一時拿不定主意。於是召集楊弘、閻象等人商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