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四十八章 世家之亂(4) 文 / 燕天

    第四十八章

    晚上,伏完坐在他的個人書房內,抬首仰望著那幅「江山萬里圖」,那纖細的曲線,磅礡的氣勢,崇山峻嶺,逶迤遙遠,華夏江山的雄壯躍然紙上。

    那是他最喜愛的一幅畫,每次看到它,他都有一種虎視天下的豪情。

    因為身份的原因,伏完沒有像自己的先祖一樣,成為大漢帝國的名城,但是他還在這方面努力。

    先祖就是他大展身手的時候,他取下掛在牆頭的長劍。

    「倉」一道明亮的秋水,他吹了吹劍尖,秋水盈盈,波光粼粼,煞是好看。

    他不知道他多少年未曾拔劍,但是他知道,一直都知道,他終有再拔劍的一天,他甚至是渴望那一天的到來,這麼多年來,他最企盼的不就是那一天嗎?

    看著自己的生死夥伴,伏完那波瀾無驚的臉上不由升起一絲笑意。

    伏完長劍向前一點,「波」的一聲,虛空中一片銀光急劇反射回去,伏完哈哈大笑,然後去了學院開始練劍。

    刀光劍影,寒光閃爍。

    在大漢帝國,哪怕是文人,劍術也不凡,伏完身為不其侯,也有一身本事。

    正在這時,一位極其美麗的少婦從外面裊裊婷婷的走了進來,這瓜子臉的少婦,眉目如畫,體態輕盈,穿著一件米黃色的羅紗長裙,曲線玲瓏的豐盈山峰極為動人。

    一雙水靈靈的眼睛好似會說話一般,盼顧見具有勾魂攝魄的魔力,一頭烏黑的秀髮用白色的玉環綰住,垂下及腰的長髮隨著她美妙的步伐微微搖擺,十分誘人。

    她儀態萬千的舉起一支膚色晶瑩白裡透紅的玉手輕輕一攏耳邊秀髮,大紅寶石鑲嵌的耳墜頓時光華四射。「你怎麼在這裡舞刀弄槍,你這個老不休,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還像個孩子一樣。」雖是責怪的語氣,可是那嬌滴滴的聲音卻給人一種銷蝕骨的感受。

    這個女人不是別人,正是不其侯伏完的夫人,陽安長公主劉華,為此伏完不知招來多少人的艷羨。

    「夫人說得是。」伏完不由苦笑連連,對劉華,他是愛到骨子裡了,真是捧在手心怕飛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對別人他可以毫不留情的生死予奪,但對她,他卻是說不出半句狠話,「不過夫人不正是喜歡我那顆還年輕的心嗎?」伏完一點也不掩蓋那蒼蒼虎目中露出的屢屢柔情。

    劉華雖熟知丈夫無所顧忌的個性,但是竟如此**的挑情,雖是老夫老妻,也不由讓她感到一絲不安,然而心中卻是充滿幸福,經過了近二十年丈夫還是如此迷戀自己,哪個女人會不為之驕傲呢?「你呀,都幾十歲的人了,也不怕婢女們笑話。」那一剎那的嬌羞讓他生出一種怦然心動的火熱。

    伏完聞言大笑。

    …………

    長安。

    白波軍與袁紹達成協議後,青龍軍進駐西河郡,加上上郡駐紮了白虎軍,朔方郡等地的驍騎軍,關中的壓力很大。

    白波軍的做法激怒了董卓和朝中大臣。

    董卓得知胡才和袁紹結盟後,極其憤怒。胡才接下來要幹什麼,已經非常清楚了,他為了白波軍的生存,最終還是選擇了袁紹和袁術,拋棄了天子和朝廷。

    胡才在奏章中頭頭是道的解釋,雖然很華麗,很合理,但根本無法掩蓋其真正的目的。胡才要和袁紹、袁術聯手,先幫助他們平定各地的黃巾軍亂,然後得到他們充足的錢糧支持,從而讓白波軍迅速度過危機。

    胡才也許是想等到白波軍恢復元氣後攻擊長安,迎接天子回河東主政。但從袁紹和袁術這個角度來說,他們不可能讓胡才如願以償。白波軍強大了,他們只有挨宰的份,所以他們肯定要利用錢糧充足的優勢制約白波軍,要挾胡才同意他們廢除當今天子,重建皇統。

    而從胡才這個角度來說,他不可能沒有想到這一點,從他提出制衡之策就可以看出他已經承認了袁紹和袁術這兩股強大勢力。也就是說,胡才可能已經做出了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廢除當今天子,重建皇統的準備。對於現在的胡才來說,白波軍的利益要遠遠高於大漢社稷的利益,高於天子和朝廷的利益。

    胡才哪怕是胡家的人,但是他是白波軍出身啊,又是個私生子,他可以什麼都不顧,天子也許在胡才的眼中沒有多少影響力。

    如果胡才決定了放棄當今天子,他在袁紹袁術的鼎力相助下,三方聯手,雒陽和長安必將陷落。目前三方的封鎖已經讓京畿陷入了絕境,二十二萬大軍的糧餉成了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這個難題一旦轉化為叛亂,雒陽和長安也就不攻自破了。

    黃巾之亂和西北之亂讓朝廷元氣大傷,所以州郡起兵叛亂之後,胡才也好,董卓也好,兩人都不想打,都想利用制衡贏得恢復元氣的時間。現在胡才以犧牲天子和朝廷為代價換來了這個時間,但董卓什麼也沒有得到。相反,他被逼到了絕路,他只有帶著大軍突破重圍,去打,去搶,置之死地而後生了。

    畢竟董卓現在只有一個關東一個西北,西北幾十萬的戰亂,需要大量的糧草支持,而關中一地又養不了那麼多軍隊,唯一的辦法就是搶。

    董卓提出主動南下攻擊河東、河內、兗州、荊州和豫州各地。董卓要同時打胡才、袁紹和袁術,三個都打,哪裡有糧搶哪裡。

    董卓對他的手下說道,「這一次我們的攻擊目的是破壞制衡和解決錢糧,破壞制衡是最重要的。我們先攻擊河東和河內,屯重兵於雒陽,切斷荊豫兩地到白波軍的關東通道。這樣胡才就無法得到袁術的幫助,他只能求助於袁紹,但是袁紹和袁術已經反目成仇,袁紹也無法得到袁術的幫助。這樣一來,胡才和袁紹就要為爭奪冀州的錢糧而大打出手。要知道,兗青徐三州經黃巾軍黑山軍的暴之後,今年田地裡基本上顆粒無收,他們只能指望冀州的錢糧過日子。」

    「胡才和袁紹現在就是兩隻狗,而冀州的糧草就是肥肉,只要胡才和袁紹撕破了臉,胡才精心籌劃的制衡之勢也就隨之徹底崩裂。在白波軍自顧不暇,袁紹袁術兄弟鬩牆之際,我們不但可以重新掌控主動,擺脫目前的危機,還可以先把實力最弱的袁術給滅了。有了袁術的南陽郡,我們可以緩解糧食危機,而且袁術被滅,袁紹和黑山軍糾纏不休,關東的叛軍大勢已去,此時胡才該如何選擇,他應該很清楚了吧。」

    「到時候與袁紹打的不可開交的袁紹,只能求我們,而糧食就是我們打壓胡才的利器,袁紹有關東的豪門士族的支持,這些豪門士族底蘊深厚,胡才的白波軍怎麼會是對手?到時候,只有等胡才的白波軍和袁紹打的筋疲力盡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出來收拾殘局。」

    李儒思慮良久,憂色重重。

    現在袁紹和袁術的大軍在兗青徐三州忙著平叛,此時的確是他們南下攻擊,毀去制衡之勢的大好時機。不過,他們主動出兵攻擊有三個未知的難題。一個是目前的制衡之勢會因為他們的攻擊而破裂,胡才將作出何種反應?胡才可不是那些世家子弟,他只為了自己和白波軍的利益,這種人就像大草原的狼,會可能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給你致命一擊。

    現在白波軍十幾萬,鐵騎幾萬,雖然糧食不多,但發動一次戰爭還是可以的吧?如果這個時候他趁機攻打長安和雒陽怎麼辦?胡才的地盤是河東,是上郡,這與長安和雒陽相聯,白波軍的鐵騎幾天就可以到達長安。

    其次,如果想打,那他們攻擊的時間選擇在什麼時候?是九月底秋收之前,還是十月底秋收結束之後?九月底攻擊,白波軍忙於秋收,一時間無力抽調重兵南下,這有利於西涼軍先行達到攻擊目的。但是十月底秋收結束之後發起攻擊,白波軍大軍的反應要迅速得多,西涼軍可能遭到胡才的重擊。

    白波軍中有大量的匈奴鐵騎,他們的戰鬥力恐怕比西涼軍中的西涼鐵騎差不了多少,難道與胡才硬拚?在胡才眼中,南匈奴鐵騎損失多少都沒關係,但是他們行嗎?這一年來,河東增加了幾十萬人口,這就是潛力,而他們呢?雖然在雒陽遷移了不少人口到關中,但關中和西北人口是多少?

    西涼現在人口不過五十幾萬,關中人口不過七八十萬,但是現在他們有多少軍隊?二十二萬,這龐大的軍隊嚴重的影響了關中的發展。

    第三,西涼的韓遂和馬騰會不會趁著長安兵力空虛的時候對長安發力猛攻?

    董卓和李儒仔細商量後,均感到此時僅靠軍隊已經解決不了當前的危機。胡才的實力不可小覷,如果把他激怒了,逼得他不得不放棄邊郡,盡起大軍南下,那時就不是雒陽和長安能不能守住的問題,而是社稷敗亡的問題了。

    李儒建議董卓把軍隊削減,保留十五萬精銳之師,減少關中的壓力,同時另外想辦法解決眼前的危機。

    李儒說,「解決眼前的危機,還在胡才和袁紹的身上,現在袁紹因為遍告天下要重建皇統,加上他又連殺了四位朝中大臣,朝堂上下對他的討伐之聲已經不絕於耳。現在的袁紹是叛逆,而胡才先是無視天子和朝廷搞什麼三方制衡,後來又背棄盟約,單獨和袁紹結盟,他這種做法已經充分證明了他的野心。白波軍和社稷比起來,孰輕孰重,他難道不知道?顯然胡才居心叵測,另有目的。朝野內外的聲討之聲已經說明了一切。胡才的野心不僅僅是我們看出來了,就連那些餓著肚子的百姓都看出來了。」

    「胡才和袁紹不除,大漢危在旦夕,所以現在朝中的許多大臣應該比主公更加憂心社稷的存亡。」李儒說道,「此時,他們一定願意與主公共度難關。」

    李儒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利用朝廷的那些老臣想辦法對付胡才。董卓聽從了李儒的建議,奏請天子請出了前太尉崔烈、前太尉張溫。然後邀請太尉趙謙、司徒王允、司空種拂、太常馬ri磾、太僕陳紀、大鴻臚韓融、尚書令丁宮、御史中丞皇甫嵩、光祿大夫黃琬、楊彪、蔡邕等十幾位大臣,同到相國府議事。

    今天的大漢帝國危難重重,搖搖欲墜,陷入絕境的董卓和老臣們坐到一起,齊心合力商量應對之策。

    如何拯救社稷於危難之中?

    大臣們的焦點全部集中在白波軍,在他們眼裡,袁紹、袁術、韓馥等人根本不值一提,只要把胡才馴服了,天下可定。

    胡才為什麼有藩鎮割據之心?因為他是征北大將軍,主掌幽、並、冀、兗、青、徐六州兵事大權,現在擁有六郡的軍政大權,無人可以約束他。

    如何制約胡才的權力?

    今天天子威儀盡失,皇權沒落,聖旨已經沒有作用了,強行剝奪胡才的權柄只會把他逼得造反,唯一的辦法就是在白波軍實行權力制衡,以權力制衡來制約和削減胡才的權柄。

    如何在白波軍實現權力的制衡和制約?

    那就是白波軍中的世家,利用白波軍中的世家分胡才的權。同時在胡才的上面放一把利劍。

    楊彪建議讓白波軍軍政分離,任命不其侯伏完為征北大將軍長史,衛家衛仲道為安邑令,蔡邕受辟於征北大將軍府。

    不其侯是皇親國戚,衛仲道與胡才有不共戴天的仇恨,蔡邕雖是胡廣的學生,卻是胡才的長輩,當世大儒。有他們在,加上河東太守何鹹,白波軍中的張遼等人,這就是制約胡才的力量。

    八月下,董卓和三公大臣,九卿諸卿等百官相送於灞上。

    此一去,能否再見,誰都不知道。袁紹能舉刀屠殺大臣,胡才為什麼不能?

    蔡邕等幾位老臣和朝中百官們一一告別,向東而去。

    …………

    消息傳到河東,胡才沉默不語。

    董卓的這一招太厲害了,他胡才面對不其侯伏完,面對衛仲道,面對蔡邕,難道能把他們殺了嗎?殺了他們,他胡才就是叛逆,但是不殺他們,讓他們進入河東,進入軍幕府?

    衛仲道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不其侯伏完是皇親國戚,蔡邕更不用說,他是胡廣的學生,他胡才能怎麼樣?除了背叛朝廷,他能殺他們嗎?

    他好不容易得到朝廷的承認,利用自己的身份在豪門士族中提高影響力,如果殺了他們,他以前所做的豈不是功虧一簣了?以後他還怎麼爭霸天下?

    秦始皇之所以一統天下,就是因為他身邊有一大批人才,他胡才千辛萬苦得到朝廷的承認,就是為了吸收人才,所以他不可能自掘墳墓。

    同時,胡才也在猜測董卓的目的,

    董卓這樣做其目的顯然是為了制衡和削弱胡才的權柄。但從目前形勢來說,利用朝廷的權勢逼迫胡才給京畿提供物資好像沒什麼太大意義,因為白波軍本身就比京畿的狀況差,能提供的物資非常有限。董卓是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的。

    既然如此,董卓為什麼還要這麼做?為什麼要激怒他胡才?難道要借他的手殺掉這些老臣,讓他變成叛逆,和袁紹徹底走到一起?

    這不可能,董卓不是白癡,這對董卓有什麼好處?

    退一步說,即使胡才尊奉天子旨,和這些人和平共處,但白波軍和六州的兵事權都在胡才手上,軍隊也在胡才手上,這些人能不能起到制衡作用全在胡才一念之間。說白了,如果胡才有藩鎮割據之心或者有篡奪社稷之意,這些人就是一個擺設,什麼作用也沒有。

    當然,如果胡才忠於天子忠於大漢,那麼白波軍的權柄之爭隨即開始,從軍隊到府衙,從軍官到官吏,沒有哪一個人能避開這場權力紛爭的漩渦,其產生的後果很難預測。巨大的內耗勢必要讓白波軍實力受到減損,不過這需要一段時間,這無助於董卓解決目前京畿所面臨的危機。

    那董卓是什麼意思?董卓不可能做那些無意義的事。胡才不明白,但是他知道董卓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董卓身邊有李儒這樣的謀士,不可能不知道這背後的意義。

    前一段時間,胡才看見不其侯伏完的兒子伏德,才知道伏完來了河東,但是現在看來,這恐怕是早有預謀。

    何鹹是個草包,所以何鹹來河東的時候,胡才並不擔心,現在河東太守何鹹也是有名無實,但是不其侯伏完和蔡邕他們不同,他們是大漢帝國的老臣,老奸巨猾,胡才雖然自認為聰明,但是他明白面對伏完和蔡邕他們的時候,恐怕這還不是他們的對手。

    現在胡才身邊算得上是謀士的,恐怕只有李肅,但是李肅根本不能和伏完,蔡邕他們相比,對付衛仲道這些人還可以,但是對付伏完和蔡邕他們,恐怕不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