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六十二章 胡才與孫堅 文 / 燕天

    第六十二章

    孫堅和程普等人仔細商量了一下,留下了這份聖旨。要到豫州去做刺史,就要代替孔胄,要代替孔胄,唯一辦法就是殺了他,但殺了孔胄的後果非常嚴重,很可能和袁術反目成仇,所以此事需從長計議。不過這份聖旨卻是必不可少,這是他將來成為豫州刺史的關鍵。

    孫堅回書董卓,把他臭罵了一頓,孫堅軍告訴董卓,想離間討董大軍,這種辦法也太差勁了。我孫堅此次必定要把你殺了。

    董卓仔細詢問了一下送聖旨的掾屬,知道孫堅已經心有所動,不禁大喜。他立即給孫堅回了一份書信,暢談昔日西涼戰場上並肩殺敵的友情,然後勸他正視現實,不要給袁閥利用了,將來禍及宗族。

    接著又給他分析了一下當前的局勢,告訴他如果不立即找一塊落腳的地方,那就等著餓死吧。董卓對孫堅說,「你尊奉當今天子,和我又是多年的朋友,你應該幫助我誅殺袁紹這些叛逆穩定社稷。如果你願意和我共同拱衛社稷,我們可以結為兒女親家,我可以滿足你所有的要求,可以拜封你的所有弟子親族和部屬。」

    孫堅大怒,回書詛咒董卓,唾罵他逆天無道,我要是不能滅你九族,把你挫骨揚灰,我就絕不回江東。

    董卓繼續回書,江東小兒,你敢進雒陽,我就把雒陽燒了。我倒要看看,是你殺我,還是天下人殺你。

    孫堅嘿嘿冷笑,他知道董卓這是威脅他,但這又怎樣?他孫堅豈會怕?況且,雒陽被焚,收拾殘局的是袁紹他們。

    同時,董卓軍的胡軫和張濟兩人率軍撤到洛水,董卓隨即親自指揮大軍迎上了孫堅,雙方在皇陵附近展開激戰。孫堅兵力不足,且戰且退,這時郝昭率軍趕到,雙方合兵一處,準備痛宰董卓。董卓一看己方優勢喪失,不願意折損兵力,立即退到了雒陽。

    駐守孟津和小平津的李傕、郭汜急報董卓,袁紹軍的淳於瓊從河陽方向成功渡河。前鋒軍已經抵達孟津關下。另據斥候稟報,河陽大營出現了袁紹的大纛,估計袁紹已經親自率軍趕到了河陽。孟津和小平津兵力不足,請大人立即派兵支援。

    同一時間,弘農牛輔急報,白波軍已經攻佔弘農城,白波軍大將江政正指揮大軍向馳道進逼,請董卓立即撤出雒陽。

    牛輔對於白波軍有一種本能的恐懼。他幾次敗在白波軍身上,所以這一次白波軍來勢洶洶,牛輔就更不敢抵擋了。

    這個時候長安王允急書,白波軍的李峰領軍攻擊蒲阪津,段煨數次告急。今長安兵力空虛,一旦讓李峰突破了黃河之險,白波軍就可以長驅直入。請董卓速速率軍回援長安。

    董卓看完這些急報後,就像沒事一樣,依舊天天在大營內花天酒地,無動於衷。

    五天後,長安董旻急書,長安的幾個校尉準備叛亂,他們得到密報後,立即展開了抓捕。南軍有幾百將士反抗,被當場擊殺。由於抓捕一事被人洩漏,許多參與叛亂的大臣和士人逃出了長安城。

    董卓大驚。李儒勸董卓立即回長安主持大局,以免形勢惡化,一發不可收給,李儒對董卓說道:「主公,現在時間差不多了,等胡才、袁紹等人把雒陽穩下來,春耕時間早就過了。我們的目的已經達到,再堅守雒陽毫無意義。」

    董卓心懸長安局勢,不再堅持原定計策。他急忙命令諸部撤往函谷關,命令董越火速率軍回長安。

    手下問董卓,「要不要把雒陽燒了?」

    董卓笑著反問道:「現在雒陽就像一抉肥美的肉,胡才,袁紹,袁術等人虎視眈眈地圍在四周,要把它吃了。你說,你要是把這塊肉搶到嘴裡吃了,會出現什麼結果?」

    董卓的意思很簡單,無任是胡才還是袁紹、袁術他們,都希望佔領雒陽壯大自己,如果這個時候把雒陽燒了,胡才他們就會再別的地方來壯大自己,那個時候他放棄雒陽的意義也就沒了。

    …………

    大漢國初平二年四月。董卓率部撤到函谷關。

    旋即董卓隨即命令胡軫、田儀負責指揮大軍撤退事宜,自己帶著呂布、張濟、樊稠等人先往長安去了。

    袁術率軍進駐洛陽城。郝昭、孫堅率部進逼函谷關。

    袁紹命令淳於瓊匆匆趕到洛陽面見袁術,有些事,他要和袁術具體談談。首要之務就是討董之事,三路大軍是繼續挾雷霆之威攻打關中還是固守雒陽城蓄積力量,靜觀後變?

    但是這個時候已經進入雒陽的袁術,怎麼會把雒陽讓出來呢?雙方的矛盾再一次激發。

    弘農郡,澠池。

    澠池之名來源於古水池名,本名黽池,以池內注水生黽(一種水蟲)而得名。黽池,上古屬豫州,西周時為雒都(今洛陽)邊邑,春秋時屬虢、屬鄭。戰國時韓滅鄭,澠池屬韓。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趙會盟於西河外黽池,今縣城西有古秦趙會盟台遺址。秦時置黽池縣,屬三川郡。

    此外,秦王還在此地會見過趙王,由此發生了趙王與藺相如在澠池機智地與秦王會見的故事。

    澠池屬丘陵山地,北部是以東崤山為主的山區,南部是以西崤山(又稱南大嶺)為主體的丘陵地區,中部是澗河盆地。境內主要山脈有韶山、岱嵋山、熊耳山。境內主要河流有澗河、洪陽河、澗口河等,統屬黃河流域。

    胡軫和牛輔兩軍會合後,急速向潼關而去。江政立即指揮大軍隨後追進,兵逼潼關。

    征北大將軍胡才率征北大將軍行營進駐弘農城。幾天後,破虜將軍孫堅趕到弘農拜見胡才。

    這是胡才和孫堅第一次見面,不過兩人都是武人,見面自然是分外高興。孫堅是孫氏家族的人,而胡才是胡家的人,都在南方,能夠在這裡相見也是一種緣分。

    胡才對孫堅其實很欣賞的,孫堅是有名的悍將,驍勇善戰,比曹操,袁紹這些人強多了,但是孫堅沒有政治智慧,這是他致命的弱點。

    聊了一會,他看看胡才,接著問道,「大將軍此次決意討董勤王?」

    胡才笑道:「北疆大軍已經全部開赴潼關、蒲阪津一線,這就是我的決心。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再過幾個月,我就能拿下關中,救回天子。文台兄的大軍是否也開赴潼關?」

    孫堅苦澀一笑,從懷裡拿出一份信,「這是後將軍給大將軍的信,請大將軍仔細看看。」

    胡才的臉色有點難看,冷笑一聲,放下書信,「這麼說,文台兄要堅守在澠池和新安一線,阻擋我白波軍進駐雒陽的腳步了?」

    孫堅無奈苦笑,「大將軍,請恕下官失禮了。為了盡早讓各地州郡尊奉朝廷,穩定社稷,這是唯一的辦法。請大將軍體諒一下社稷的難處,天下蒼生的痛苦。」

    孫堅隨即把袁術的意思詳細說了一下。袁術已經以最快的速度向冀、兗、青、徐、揚、豫、荊等州郡送去了報捷文書,說雒陽已經被攻克,董卓已經敗退關中,請諸位州郡大吏立即派人到京城議事。袁術希望胡才立刻把白波軍撤出雒陽。

    胡才斬釘截鐵的說道:「這不可能。」

    孫堅臉色尷尬,眼裡露出一絲怒色。

    「有些事,文台可能還不知道。」

    胡才拿起幾卷文書遞給孫堅,「文台兄可能不知道,上個月,太行山的黑山軍白繞、於毒、眭固率三十萬大軍下山,直撲兗州,現在他們可能已經成功渡河了。憑袁紹那點人馬,根本擋不住白繞。與此同時,青州黃巾軍向兗州東郡發起了攻擊,意圖靠近黃河,和黑山軍會合。兩支黃巾大軍一旦會合,冀州必定要遭到侵襲。在這種情況下,冀州自身難保,冀州牧韓馥哪裡還有糧餉供應我白波軍攻擊長安?」

    頓了頓,胡才繼續說道:「黑山軍一百多萬,除了白繞他們外,黑山軍張燕手中還有二十萬大軍,他會幹什麼?冀州,這二十萬大軍會攻冀州。」

    「我不會進雒陽。」

    胡才說道,「白波軍主力也不會進雒陽,但為了確保雒陽的安全,我必須要在雒陽駐留適當數量的軍隊。這是為了保證白波軍和荊、豫兩地的暢通,為了保證我北疆軍在失去冀州的糧餉供應後,能夠從荊、豫兩地繼續得到糧食。否則,沒有糧草,我的十萬白波軍怎麼辦?難道讓他們喝西北風?」

    孫堅看完那幾份文書後,遲疑了一下,問道:「大將軍討董勤王是我大漢頭等大事,各地州郡定會全力支持,大將軍又何必一定要在雒陽駐軍,招致不必要的麻煩?」

    胡才看看孫堅,意味深長地問道:「文台兄,如今這天下有幾個人想討董,有幾個人想勤王,難道你不知道?袁術現在就在雒陽,他沒有進兵的意思,難道我看不出來嗎?」

    「拯救社稷,振興社稷,這話誰都會說。」胡才冷笑道,「但說歸說,又有幾個人真正去做了?如果袁紹要真心討董勤王,他怎麼會讓你第一個打進函谷關?他現在在哪?袁術又在哪?他在雒陽按兵不動,他想幹什麼?別以為我不知道。」

    「袁術想幹什麼?一會打武關,一會打雒陽,一會打荊州,他有多少兵馬?有多少實力?文台為他衝鋒陷陣,他在想什麼,難道你不知道?」

    孫堅啞口無言。胡才之所以被袁紹袁術等人看中,就是因為他手中有十萬白波軍,如果沒有這十萬大軍,胡才現在的下場是什麼?胡才想保證手中的軍隊,就必須有糧草的支持。所以他絕不願意有人控制他的糧草的。

    胡才憤怒地一拍桌子,「我進京,各地州郡就擔心我是董卓第二,他們是擔心我手中的十萬白波軍,擔心我收了他們手中的權利,但他們呢?我胡才身為征北大將軍。一心為國,十萬白波軍浴血奮戰,你看看,當我在浴血奮戰的時候,他們在哪?他們在幹什麼?袁紹、袁術、韓馥、劉岱、孔胄這些人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好歹他們出兵出糧了,也舉起了討董的大旗,但其他州郡大吏呢?他們在幹什麼?一個個在幹什麼?他們飽受皇恩,為什麼這個時候卻無動於衷,任由天子蒙難,社稷遭劫,生靈塗炭?照我看,這些人才是大漢的jiān佞,他們背叛天子,背叛大漢,破壞大漢帝國的正是這些冷漠無恥的州郡大吏,這些人比董卓、袁紹、袁術更可恨,更毒辣,更卑劣。這些人統統該殺,死有餘辜。」

    「他們擔心我成為第二個董卓,但是他們呢?他們一個個拿著手中的權利,胡作非為,狐假虎威,一個個想當土皇帝,想的到美,這是不可能的,我胡才是絕不願意見到的。這些人該殺。」

    孫堅低頭不語。胡才的話象利劍一般霎時穿透了他的心,讓他感到了錐心的痛苦,同時也讓他感到了深重的生存危機。

    孫堅要豫州為根據,但是沒有袁術的支持,他不可能佔領豫州,這讓他感覺到自己的處境和胡才差不多,只是和胡才相比,他的實力弱了很多,胡才有河東,有并州,有河套,有十萬大軍,他手中只有兩萬兵馬。

    「如果形勢已經變得這樣惡劣,恐怕今年的討董勤王也就到此結束了。」孫堅長歎道,「袁術和劉表為了爭奪荊州,已經激戰一個多月了。」

    胡才聞言大驚,他盯著孫堅問道:「那你怎麼一直打到了函谷關?」

    「我答應袁術,打下雒陽後,我就回去幫他擊敗劉表。」孫堅慢慢站起來說道,「看來,我也該回去了。」

    胡才沉默不語,歷史上孫堅是因為傳國玉璽的事與劉表一戰,但是現在歷史改變了,孫堅和劉表這對冤家對頭,恐怕也馬上會一戰了。

    不過胡才沒有明顯提醒孫堅的意思,孫堅的生死於他無關。現在他考慮的是現在的形勢。

    現在形勢很明顯,冀州、豫州和荊州已經在討董勤王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份量。誰能佔據這三州,誰就擁有了錢糧,擁有了掌握朝廷,掌握社稷興亡命運的力量。既然現在討董勤王已經走到了盡頭,那自己還留在這裡幹什麼?等死嗎?

    不僅僅胡才這麼想,孫堅也一樣,不過孫堅想想好笑,自己現在到底應該詛咒董卓,還是應該感謝他把豫州送給了自己?

    胡才不會欺騙自己,他現在對討董勤王沒有任何信心。相反,他對袁紹、袁術,還有各地州郡大吏,卻懷著一種非常仇恨的心理,大有殺之而後快的意思。胡才的這種態度,是不是就會付諸行動!如果的確是這樣,那自己就要盡快找一條退路了。

    胡才的兵馬現在不是他能夠抵擋的。他也不想因為這件事兒犧牲手中的兵馬,沒有了兵馬,他孫堅是什麼?

    孫堅後悔當初沒有聽袁術的話。早知道形勢這樣糟糕,討董勤王這樣渺茫,自己就不該北上攻擊雒陽。現在看來,董卓不是被三路大軍擊敗的,而是他主動撤退的。他讓出雒陽的目的很簡單,他就是要讓自己這幫人在雒陽為權勢、為錢糧、為地盤打個頭破血流。

    董卓不愧是董卓,把天下人玩弄於股掌之間。

    想到這裡,孫堅不敢在這裡多留,率軍離開。

    弘農是楊閥的地盤,胡才打算去拜訪楊閥,但是楊閥的人早就離開了弘農,胡才只能空手而回。

    其實胡才知道,楊閥的人還在弘農,只是他們不想見他而已,他胡才的身份雖然是征北大將軍,并州刺史,但是在楊閥的眼中,也許還是一個賊寇,哪怕他出身胡家,在楊閥這個豪門士族中也根本不了。

    袁紹他們之所以重視他,是因為他手中的兵馬,但是楊閥和袁閥不同,袁閥手中的軍隊不少,但楊閥的主要勢力在朝廷中,是文臣。所以以文臣的天性,他們根本看不起胡才,在他們眼中,不說胡才的身份,就破胡才是武人的身份,楊閥就不會把他們放在眼裡。

    胡才明白這一點,但是他無力改變。

    到是讓胡才意外驚喜的是,來鴦兒來了弘農,還向他介紹了鄒家的人,鄒家是弘農的大族,也是商業之家,去年白波軍之所以能夠度過危機,就是因為鄒家的幫助,如果沒有鄒家的糧食,去年的危機不知道會怎麼解決。

    鄒家的當家人鄒氏,當再一次見到他的時候,胡才才發現這個鄒氏是那一次在安邑見到的那一個美婦人。

    這是一位娟秀的少婦,瓜子般的臉龐精緻無比,她的一輪一廓都是上天的鬼斧神工,整個人顯得清秀絕倫,年約二十四五,烏黑的秀髮隨意批在肩頭,絕美的玉臉丹唇和纖長合度的粉藕蓮臂相得益彰,潔白無暇的肌膚更是扣人心弦。

    她最讓人心動的並不是她外表的美麗,而是那種內在的與世無爭的氣質,熱愛生命的性格,以及那份沒有任何雜質的天然的純潔,從她寧靜的臉上看不出一絲世俗的**,也許她真的是誤入人間的仙女。

    看著她,胡才不由想起了那一次在安邑的時候對他產生的慾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