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三章 王允之謀(1) 文 / 燕天

    第三章王允之謀(1)

    長安郊外。

    太尉楊彪、司徒王允率百官於郊外祭祀天地。

    因為關西戰事的不利,董卓不經常在長安,所以這種祭祀天地的事由他們進行著,但這也給了王允他們秘謀的機會。

    董卓的胡作非為,讓王允等豪門士族憤怒,他們心裡迫不及待的想除去董卓,如果不是董卓手中的幾十萬大軍,董卓又貪生怕死,他們早就殺了董卓了。

    祭祀的禮儀很繁瑣,持續了很長時間。大臣們從上午一直忙到下午,渾身上下都被雨水淋透了,有的因為跪拜時間太長,已經凍得雙唇烏紫,簌簌發抖了。

    禮畢,太尉楊彪帶著大臣們先回宮復旨,司徒王允和尚書僕she士孫瑞、尚書楊瓚、司隸校尉黃琬、御史中丞皇甫嵩五人留下處理後事。

    他們幾個人還有要事,這一次聚頭,是他們殺董卓的秘謀,為了這一天,王允他們等了好幾年了。

    此時,大雨漸漸轉小,陣陣寒風捲起層層雨霧撲面而來,讓人寒意層生。

    王允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望向遠處雄偉的長安城。高城掩映在朦朧的霧靄裡,若隱若現,憑添了幾分蕭瑟和蒼涼。

    王允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轉身向壇下走去,來長安的這幾年,王允還不適應這裡的天氣。他心裡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回雒陽。

    他是關東士族,只有回到了雒陽,才能有安全感,關西的豪門士族這一百多年來之所以被關東的豪門士族打壓,就是因為天子在雒陽。

    士孫瑞等四位大臣緊隨其後。一幫掾屬立即散開,遠遠地走在五位大臣的前後左右,把他們和護壇衛士隔離開來。

    在長安,因為董卓把持朝政,王允等人有名無實,好在董卓不常來長安,王允他們這一段時間才ziyou起來。

    王允這些年一直隱而不發,但無時無刻想拆除董卓。

    王允走得很慢,他稍稍側臉,看了一眼士孫瑞,「君策,陛下的病情最近可有好轉?」

    「最近好了不少,估計再有一個月的調理,基本上可以痊癒。」士孫瑞小聲說道,「我日夜隨侍在陛下身邊,侍中馬宇和種邵也輪流換班隨侍,安全上應該沒問題。」

    「不是應該沒問題,而是要絕對保證陛下的安全。」

    王允皺皺眉,低聲說道,「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出一點疏漏。禁軍現在由中軍校尉董璜負責。董璜是董卓的侄子,過去在西涼軍主掌董卓的親衛鐵騎,此人心狠手辣,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你一定要防著他。過兩天,我安排左中郎將劉范宿衛禁中,幫你一把。」

    士孫瑞猶豫了片刻,「子師,我這邊還有點事沒有辦妥,最近我要出城一趟,你看……」

    王允扭頭望向司隸校尉黃琬,「你和城門校尉王欣商量一下,要確保士大人的安全。最近錢財緊張,需要士大人出面張羅一下。」

    黃琬不動聲色地點點頭。

    「義真兄,你那邊的事情辦得怎麼樣?」

    皇甫嵩緊走一步,湊近了王允,「西涼金城郡的人已經派出來了。」

    「人多嗎?少了不行。」王允說道,「董卓的手下大部分的精銳之師,來的人不能比他們差。」

    「十二個,武技都是最好。聽堅壽(皇甫鴻)說,這十二個人中,最出色的就是秦誼,他是并州人,是王大人的同鄉。」

    「韓遂和馬騰呢?這個時候,他們千萬不能出兵叛亂,以免壞了大事。」

    「我派的人已經到隴西了。」皇甫嵩說道,「我這個面子,文約(韓遂)和壽成(馬騰)不敢不給。」

    「安定郡那面呢?安定是你的老家,應該沒有問題?」

    皇甫嵩臉上露出一絲殺氣,「皇甫酈來信說,一切辦妥。北疆羌胡諸種都很給我叔父面子,已經派鐵騎秘密進入了蕭關。現在五千鐵騎就隱藏在薄落谷裡,隨時可以南下長安。」

    王允聽出皇甫嵩話音裡的殺氣,心裡冷笑一聲,你皇甫嵩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早年如果你把董卓圍殺在洛陽,哪有今天的災禍?

    對於皇甫嵩這種關西人,王允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更何況皇甫嵩還是武人。

    解決了董卓後,王允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皇甫嵩,這天下是士人的天下,皇甫嵩不過是個武夫,這樣的人絕不能存在在朝堂上。

    尚書楊瓚看到王允把目光轉向自己,立即壓低聲音說道:「我的老部下已經準備好,只待聖旨送到,立即誅殺護羌校尉董崒,率軍到大散關會合皇甫鴻。」楊瓚過去是護羌校尉,駐軍西涼漢陽郡的子秀山營。董卓去年回到長安後,大肆拜封親族,把楊瓚召回了京師。

    「不過……」楊瓚憂心忡忡地說道,「我們這點人手,實在不夠。長安城內有董璜的南軍衛士,城外有董越的大軍。就算我們把西涼那邊解決了,但扶風的陳倉還有呂布的大軍,郿塢還有董旻的大軍,潼關一帶還有段煨、鮑鴻、王方的大軍,關西還有牛輔的大軍,如果我們失手……」

    王允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你不要擔心這些事,我有辦法。過幾天,我給你聖旨。」

    「子師,印璽都在郿塢,這聖旨你怎麼拿到手?」楊瓚詫異地問道。

    「你不要問許多,做你自己的事。」王允嚴肅地說道,「事情一旦失敗,我只要一抹脖子,所有的線索都沒了,董卓即使要殺,也殺不了幾個。只要這些人活著,董卓遲早都會死。他沒幾天日子了。」

    王允猛然加快腳步,略微提高聲音說道:「沒有我的口信,大家不要再聚了。」

    五位大臣在風雨中各自上了馬車,向長安急馳而去。

    …………

    王鵬匆匆走進書房。

    王鵬二十歲左右,高高瘦瘦的,長得很像他父親王允,尤其那一雙眼晴,看上去孤傲而倔強,和他父親一模一樣。

    呂布坐在案幾後面,正就著微弱的燭火看書。聽到腳步聲,他立即放下書簡,飛身藏到布幔後面,大手握到了腰間的刀柄上。

    王鵬走到書房內間,看到案幾上凌亂的書簡,抬頭四下看看,小聲說道:「呂大人,我是王鵬。」

    「王大人還沒回來?」呂布從布幔後面走出來,焦急地問道。

    到陳倉傳遞口信的是王鵬,帶著呂布秘密進京的也是王鵬。呂布和他關係不錯,說話也不用遮遮掩掩,「陳倉距離郿塢很近。董卓可能隨時會找我,我不能在這裡耽擱太長時間。元欣,大人何時才能回來?」

    「快了。」王鵬安慰道,「今天祭祀天地,朝中有很多事,父親大人可能要在皇宮內耽誤一段時間。呂大人,你放心,今天晚上我一定把你送出去。」

    呂布默默地點點頭。

    …………

    長安。一處民宅。

    「大人。」一個黑衣人從外面走進來,來到大廳,

    「沒人跟蹤你?」主位上的是一個老者,聲音比較尖細。

    「大人放心,絕對沒有。」黑衣人回答道。

    老者應了一聲:「很好,你應該知道我們錦衣衛的規矩,如果被人發現了,你知道後果的。」

    「屬下明白。」

    老者道:「現在王允他們已經回來了嗎?」

    「已經回來了,在城門口的時候,他們已經分開了,不過呂布在王允府中。」黑衣人回答道。

    「呂布?」老者眼中閃過一絲殺意。

    過了一會,老者才揮揮手:「你去把消息告訴李儒,注意,不要暴露身份。」

    「是。」

    黑衣人離開後,老者緩緩的站了起來,陰冷的笑了笑:「王允,呂布,董卓,這一次我陪你們玩一玩。嘿嘿嘿。」

    ………………

    深夜,王允回到府上,直奔書房。

    呂布看到王允一身官服還是濕乎乎的,非常感動,「大人,你要注意身體……」

    「大漢都要亡了,我還要這身體何用?」王允苦笑道,「你也不要歇著,連夜趕回陳倉。」

    「大人急召下官進京,有何急事?」

    「奉先,誅殺董卓的機會來了。」

    啊……

    呂布愣了一下,「大人,我只有六千兵馬,怎麼打郿塢?」

    「我當然不會讓你去打郿塢。」王允笑道,「我要把董卓誘出郿塢。」

    「半路截殺?」呂布問道,「董卓出行,前有一千虎賁,後有兩千步卒,左右還有三千鐵騎,六千打六千,沒有必勝的把握,我需要更多的援兵。」

    王允手撫呂布的虎背,鄭重說道:「奉先,這可是必死之戰。你敢打?」

    「董卓現在輕易不出郿塢,如果要出郿塢,那就是到長安。從郿塢到長安,兩百三十里,應該能找到合適的伏擊地點。」呂布面無懼色,神情凝重地說道,「誅殺董卓,既是為了大漢社稷,也是為了我個人仇怨,我心甘情願,雖萬死也在所不辭。」

    王允讚賞地點點頭,「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大人有什麼辦法讓董卓出郿塢?」

    「牛輔打敗了,關西戰場出現重大轉折。吳川很快就要兵逼潼關。其次……」王允一臉的憂鬱和哀戚,「天子的病越來越重,恐怕時間不多了……」

    呂布極度震駭,「大人,這怎麼可能……」

    「我也希望這是假的,但是……」王允聲音哽咽,淚水悄然浸濕了眼眶。他轉身輕輕擦拭了一下眼淚,嗓音嘶啞著繼續說道,「奉先,大漢將覆,拯救社稷的重任就交給你了。」

    呂布猛然跪下,以手指天,悲聲說道:「只要呂布不死,當為大漢灑盡最後一滴鮮血。如違此誓,萬箭穿心。」

    「好,好,好……」王允激動地扶起呂布,「關西戰敗,天子病重,這兩件事都關係到董卓的存亡,他必定要東赴長安……」接著王允湊到呂布的耳邊,以低不可聞的聲音說了幾句話。

    呂布一臉的疑惑,「大人,我不懂……」

    「你不需要懂,你只要奉旨行事即可。」王允握著呂布的大手,重重地拍了幾下,「如果此次誅jiān失敗,我死了,你不要忘了你的誓言,你要想盡一切辦法殺了董卓,保護天子,拱衛社稷。」

    「大人……」呂布心裡猶豫不決。

    「除非董卓死了,否則你我再無相見之期。」王允苦澀一笑,伸手拍了拍呂布的肩膀,「你答應我,如果我暴屍街頭,你不要替我收屍。」

    「大人……」呂布望著王允那雙炯炯有神的眼晴,剛毅的面孔,淚水再也忍不住奪眶而出,「我聽你的。」

    「好,好,好,等殺了董卓,我就把義女貂蟬嫁給你。」王允滿意的說道。

    呂布聞言大喜。

    ………………

    扶風郡,郿塢。

    董卓半臥在榻上,望著窗外淅淅瀝瀝的小雨,灰濛濛的天空,心情十分鬱悶。他權掌天下,卻不能逍遙自在。

    最近發生了許多事,一件比一件頭痛。

    騎都尉戴睿和中軍較尉董璜在長安大打出手,董璜受了氣,於是急書董卓,要董卓下令把戴睿抓起來。董卓非常生氣。戴睿是自己的老部下,雖然自己把他降了職,但還是非常信任他,委他以監領羽林軍的重任。自己的意圖很明顯,就是希望戴睿輔佐董璜控制天子和皇宮,將來有機會,自己要重用他。但戴睿人老了,敗仗打多了,好像也變笨了,沒有過去那麼聰明了。這樣和自己對著幹,讓自己無法下台,將來怎麼用他?

    董越三番兩次來書,懷疑長安有人圖謀不軌。董卓不由警惕起來。

    在雒陽的時候,他親自看到大將軍何進是怎麼被豪門士族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所以他不得不小心謹慎。

    司徒王允來書,天子病情不見好轉,反而有加重的趨勢。他懇求董卓早日到長安主持大局,以免天子出現意外,關中大亂。

    對於王允,到現在為止,董卓還是非常信任的,正所謂,千金買骨,他需要通過王允,得到豪門士族的支持。

    最讓董卓不安的是關西戰局。吳川畢竟是久經沙場的悍將,虛晃幾招後,就把西涼軍的糧草輜重搶了個一乾二淨,而且還把牛輔逼回到了弘農。現在北軍糧草盡絕,連反擊之力都沒有了。關西戰局的失利,讓自己攻佔關東,圖謀中原的計策受到了嚴重挫折。正如牛輔在書中所說,如果胡才利用這段時間的有利形勢攻佔了冀州,七月,征北大將軍必然要集中兵力和自己決戰於關西。眼前這個不利局面必須要立即打破,否則,到了七月形勢就會發生重大逆轉。

    對於征北大將軍胡才和他的白波軍,董卓自然不會小瞧,胡才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短短幾年時間,胡才有現在的成就,就是他自己也做不到,所以對於胡才,董卓並沒有掉以輕心。

    一旦白波軍成功佔領冀州,七月份,胡才就可以調十幾萬大軍攻打關西,到時候西涼軍怎麼辦?

    所以,董卓決定到長安去。

    長安有他內部的敵人,朝廷的文武可不是和他一條心的,所以對於從安,他不得不小心謹慎。

    這一段時間,自己不在長安,這些豪門士族開始蠢蠢欲動了,所以董卓覺得現在有這樣一個可能,長安的大臣們為了徹底擊敗自己,乾脆破釜沉舟,讓天子死於非命。這樣一來,自己背上了篡逆的大罪,十惡不赦。而華夏或者袁紹就可以立即重建皇統,攻殺關中。自已手中沒了天子,也就失去了所有的倚仗,最後只能敗逃西涼,命喪荒漠。

    假如這種判斷是正確的,那麼,自己只有到長安去坐鎮,並且立即動用郿塢裡的錢糧,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在四月初或者四月中,向東發起猛烈進攻。

    天子和洛陽現在成了挽救自己性命的兩根稻草,缺一不可。沒有長安,或者得不到雒陽,他董卓什麼都不是,雖然他手中有幾十萬大軍,但是沒有足夠的糧草,沒有豪門士族的支持,他不可能完成自己的大業。

    董旻和李儒先後走進了書房。

    董卓把自己的想法解釋了一下,徵求兩人的意見,「我打算立即起程到長安,你們認為呢?」

    董旻對董卓說道:「主公,天氣不好,路途難行,還是再等等。另外,即使要立即起程,也要等到這個月底。考慮到關西的形勢,長安也許真的有人要趁機叛亂,所以必須先肅清長安的叛逆,然後再起程。」

    董卓失聲而笑,「等你把長安的叛逆肅清了,胡才早就攻佔冀州了。胡才是什麼人?袁紹和公孫瓚又是什麼人?他們能和胡才對抗多久?不要多說了,立即書告段煨、鮑鴻,不惜一切代價,打到河東去。」

    「局勢的發展太快了,讓人目不暇接。」李儒感歎道:「主公,你看是不是先把長安大營的糧草輜重調給牛輔,讓他立即展開反攻。當務之急,是要把白波軍拖進兩線作戰的困境,遲滯胡才攻佔冀州全境的時間。」

    「好,就按你說的辦。」董卓點頭道,「另外,書告董璜,讓他帶三千南軍衛士到郿塢來。既然你們擔心我的安全,那我就多安排一些護送的軍隊。」

    「郿塢留多少人?」董旻關心地問道。

    「你帶三千人先留下。」董卓說道,「等我安全到了長安後,再派兩千人回來。」

    「主公何時動身?」李儒問道。

    董卓看看陰暗的天空,遲疑了一下,「這雨總有停的一天。雨停了,我們就出發。」

    李儒聞言看了董卓一眼,欲言又止。

    董卓道:「什麼事,說。」

    「主公,有人發現呂布和王允在一起。」李儒小心翼翼的說道。他也不知道這件事的真假。

    「這有什麼。」董卓毫不在意的說道。

    李儒聞言沒有多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