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重生三國之君臨天下

正文 第六十章 手段(2) 文 / 燕天

    第六十章手段(2)

    聽到唐木華的話,吳川氣得血都吐出來了。這幫不知好歹的匈奴人,自己盡心幫他們,他們竟然懷疑自己沒安好心。

    不過話說回來,吳川他的確存有這個念頭。現在南匈奴內亂,對大漢來說是個機會,承認須卜骨都侯為新單于,可以迅速穩定匈奴的亂局,但可怕的是,這事一旦傳到左賢王的耳朵裡,他立馬就會造反,那大將軍的北征軍就亂成一鍋粥了。

    北征軍八萬,除了阿雄和奧普的一萬匈奴鐵騎外,驍騎軍中有幾千匈奴人,這些人是北征的主力騎兵,如果他們一亂,或者和鮮卑人裡應外合,對北征軍來說,可能會讓幾萬北征軍全軍覆沒。

    所以他先要穩一穩,和徐晃迅速取得聯繫聽聽他的意見,然後再探聽一下朝廷的口風。如果各方一致支持左賢王呼蘭盛繼任大單于,他再出兵攻擊也不遲。

    何況,現在糧草牲畜不足,匈奴軍人心惶惶,士氣低迷,他的手中沒有鐵騎,只有一萬步卒,的確不是反攻的最佳時機。

    只要大將軍的北征軍打敗了鮮卑人,這些南匈奴人想怎麼辦就怎麼辦,對付他們輕而易舉。

    吳川強忍怒火,把匈奴局勢、并州局勢、雙方實力優劣等各類事情一一搬了出來,左右分析,嘴皮子都說干了,但三人依舊固執己見,執意要進攻。於水連,吉朗,唐木華認為須卜骨都侯殺了大單于,殺了他們的親人,這仇豈能不報?

    吳川對他們少:「匈奴叛軍除了屠各族,右部落各族,其他部族不一定是真心反叛。他們也許在觀望,看看大漢國的皇帝最後到底支持誰做大單于。如果須卜骨都侯得不到大漢國皇帝的承認,一直都是大漢國的叛逆,他們也許會再次投到單于庭來。誰想被牽連?被滅族啊?所以再等一段時間,等匈奴叛軍內部自己分裂了,內訌了,我們再攻擊須卜骨都侯和白馬銅,不就是事半功倍嘛。」

    這句話總算把三人說動了,大家隨即一起回到了長城要塞。

    為了安置匈奴單于庭和左部落的幾萬族眾,吳川又連夜急書徐晃,同時上書天子,要求把匈奴族眾暫時遷入長城以內,黃河兩岸的上郡,西河郡部分水草豐茂之地。如果留在長城以北,這些匈奴老弱婦孺極有可能遭到匈奴叛軍滅絕xing的屠殺。

    這時的一萬步卒也趕到了長城。四萬大軍分佈在平定、白土一線,屢決擊退了叛軍的進攻,但誰都不敢北上追擊。吳川有命令,誰要是私自領軍北上攻擊匈奴叛軍,他就砍了誰的腦袋。

    同一時間,糧草武器開始源源不斷地由安邑運到了長城。

    大將軍府來書。徐晃給吳川的意見很明確,堅決支持呼蘭盛繼任大單于。如果大漢國屈從於匈奴叛軍,大漢國的威嚴何在?信義何在?大漢國的威嚴沒有了,匈奴人誰還懼怕大漢國?匈奴人膽氣一壯,肆無忌憚地年年入侵,帝國的邊郡怎麼辦?殺,堅決剿殺匈奴叛軍,殺得越多越好。

    尚書檯來書,天子同意大將軍府和吳川的奏請,下旨開關放行,把匈奴族眾暫時內遷到長城以南,黃河以西的大片區域。天子也同意由左賢王呼蘭盛繼任大單于,命令吳川堅決剿殺匈奴叛軍。大漢天威,豈能任由蠻胡凌辱?

    右賢王、ri逐王和大都尉得到天子的恩撫和賞賜,感激涕零,率族眾面南而拜,高呼萬歲。三人把族眾送進長城以南,隨即找到吳川,纏著他要求北上進攻匈奴叛軍。

    吳川這次很率快,滿口答應,召集眾將議事。他第一句話就石破天驚,把眾將和匈奴的兩位王爺一位都尉氣得眼睛都瞪圓了。

    「你們各自出戰,打得越凶越好,但一定要敗,敗了回來就記功,贏了就不要回來了,自己抹脖子吧。」

    大家憋了大半個月的怒火,正殺氣騰騰地準備徹底爆發一下,結果給吳川兜頭潑了一缽冷水,頓時人人齜牙咧嘴的,恨不得一拳把他打扁了。

    付傑跳起來叫道:「我跟著將軍大人從來就沒有打過敗仗,這仗我不打了。」

    吳川皺著眉頭,傲氣十足地望望眾將,拍拍案幾,十分不高興地說道:「我還沒有說完,你們急什麼?是我說話還是你們說話?」接著他指著付傑說道,「這是軍議,你咆哮什麼?給我跪下,老實聽著,再亂插嘴,打你五十軍棍。」

    吳川命令各部詐敗,一直把叛軍引到白土城附近,然後他帶著吉朗和唐木華的大軍襲擊叛軍的後方,把一路跟隨叛軍而來的幾十萬頭牲畜擄掠回來。叛軍失去了牲畜,沒了吃的,只有後撤。各部隨後追擊,一直追到平定附近即可,不要打到美稷城去。

    「為什麼不打到美稷城?」右賢王問道。

    「屠蘇他們有多少兵馬。我們有多少兵馬?我對你們說過,叛軍最希望的就是我們攻打美稷,和他們一決死戰。叛軍有十萬人,但此戰一打,我們的損失太大,和叛軍的實力馬上就會產生很大的差距。」

    頓了頓,吳川繼續說道:「而叛軍呢?他們人多,就是死了五萬還有五萬。雙方實力一旦懸殊過大,其後果如何,你也知道。所以,我們不能如了叛軍的願,我們現在就是要避免和他們決戰,四下騷擾攻擊,能吃一口是一口,消耗他們的實力。等到左賢王回來繼任了大單于,叛軍內部必定要分裂,到了那個時候,雙方的實力對比要發生很大的變化。只要我們在實力上佔據了明顯的優勢,立即發起對美稷的攻擊,重建單于庭。」

    右賢王雖然十分不滿,但他找不到反駁的理由,只好悻悻作罷。

    吳川的理由看上去很冠冕堂皇,其實他這麼做的確另有目的,他要拖住匈奴叛軍,不讓他們有機會分兵支援雁門關。虎賁軍和匈奴軍加在一起有四萬人,而這四萬人又整天圍在匈奴叛軍四周輪番嘶咬,在這種情況下,須卜骨都侯和屠蘇為了保持兵力上的優勢,無論如何都不會分兵支援雁門關。

    如此一來,徐晃才能在雁門關,晉陽消滅鮮卑人,為并州的安定起決定性作用。否則鮮卑人和匈奴叛軍一起攻下雁門關,斷了大將軍的後路,或者攻下晉陽。俘虜了晉陽天子,對虎賁軍,對大將軍來說是致命的打擊。

    同時,正如吳川所說,雙方一旦決戰,匈奴叛軍贏了,虎賁軍和匈奴軍折損巨大,到時候再保著這個沒有實力的大單于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對匈奴人來說,大單于得到大漢國的承認固然重要,但實力永遠都是擺在第一位的。在實力相差懸殊的時候。大漢國迫於形勢也不得不改變立場。匈奴叛軍如果輸了,情況也差不多,在大草原上,十萬鐵騎迎戰五萬鐵騎,無論怎麼打,即使贏了也是慘勝,慘勝了,還玩什麼?

    誰做匈奴人的大單于其實和大漢國沒什麼關係,最多也就是關係到大漢國的顏面問題,如果為了這個顏面問題把幾萬兵馬打沒了,不但徐晃和胡才不答應,就是天子也不答應。幾萬虎賁軍打沒了,將來大漢國的顏面還要不要了?這種蝕本不討好的事吳川是不會幹的。

    更重要,現在大漢帝國內部戰火紛飛,虎賁軍需要足夠的實力統一天下。如果幾萬兵馬損失在匈奴叛逆手中,對虎賁軍,對胡才有什麼好處?

    所以,他現在不會主動攻擊匈奴叛軍,將來,他也要看看形勢對自己可否有利。如果像現在一樣無利可圖,他還是不會攻擊。他就這麼拖著,一直把匈奴叛軍拖出問題來為止。匈奴這邊無論怎麼亂,只要不入侵大漢國,只要不分兵支援鮮卑人攻打雁門關,目前就不足為慮。

    虎賁第八軍一營,第十一軍、於水連的單于庭大軍分四路攻擊叛軍,叛軍起八萬人迎戰,在屠蘇的指揮下,氣勢洶洶地撲了過來。三路大軍由於分散迎敵,各自實力不足,紛紛被打敗,掉頭逃竄。匈奴叛軍根本就不怕上當,八萬人抱成一團,呼嘯而下。

    屠蘇心想,我有八萬人還怕你伏擊,我還巴不得你來伏擊,狠狠地把你打個半死。由於匈奴叛軍追得太快,和後軍嚴重脫節,結果後軍幾千士卒和幾十萬頭牲畜被吳川和吉朗帶人在夜裡打了個小小的伏擊。叛軍被打散了,幾十萬頭牲畜成了戰利品。但就是這麼個小小的夜襲,匈奴人卻遭到了巨大的損失,他們的右大都尉唐木華竟然不慎被流箭射中,死掉了。

    吉朗悔啊,他抱著唐木華嚎淘大哭。左賢王回來了就是大單于,自己沒有照顧好大單于的儲副,竟然讓未來的大單于死在了一次小小的夜襲戰中,自己這下子罪過大了。

    吳川聞訊跑來,很悲傷,勸了去卑幾句,說人都要死的,唐木華大都尉為匈奴而死,為大單于而死,死得其所,是個英雄。左賢王回來了,不但不會怪罪你,還會為自己有這樣一個英雄的兒子而驕傲。

    吉朗哭著說,「大人哪裡知道啊,唐木華是左賢王的心頭肉,左賢王走時,為了唐木華的安全,特意把他交給了我,如今我不但沒有把他照顧好,還把他照顧死掉了,左賢王豈會饒我。」

    吳川好像頗為不忍,安慰道:「這樣吧,你帶著自己的部落待在長城以南,不回去了。你只要不過長城,他能拿你怎麼樣?」

    吉朗大喜,竟然跪倒在地給吳川磕頭謝恩。要知道,待在長城以南,那可是他和族人幾輩子夢寐以求的事。

    在河東的匈奴人為什麼過的這麼好,為什麼這麼心甘情願的為胡才南征北戰,就是因為過了長城,不但可以遠離風沙和仇殺,還能帶著族眾過上安穩富裕的日子。大悲之後又是大喜,去卑覺得就像是做夢一樣。

    ………………

    雁門關

    雁門關由關城、甕城和圍城三部分組成。關城城牆高10米,周長約1公里。牆體以石座為底,內填夯土,外包磚身,牆垣上築有垛口。

    關城的東西北三面開闢了城門。門洞用磚石疊砌,青石板鋪路,門額位置上均鑲嵌了石匾。東門門匾鐫刻著「天險」二字,門上建「雁門樓」,為重簷歇山頂建築,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四周設迴廊。西門門匾上刻「地利」二字。北門其實是甕城的城門,門額書刻「雁門關」三字,兩側鑲嵌對聯「三邊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

    雁門關的圍城隨山勢而建,周長5公里多。城牆的南端分別與關城的東西兩翼相連,向北則沿著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圍,合圍處建有城門。圍城以外還築有3道大石牆和25道小石牆,起到屏障的作用。

    雁門關兩側群峰挺拔,山勢陡峭,中間夾一小路盤旋曲折,穿城而過。關城正北的山崗上有明清駐軍的營房舊址,東南有練兵的校場。東門外有靖邊祠,祭祀戰國名將李牧。

    關城以西的舊關城俗稱為鐵裡門。兩關之間用石砌長城相連,並建造了敵樓、烽火台等,形成一組完整的防禦體系。

    在關城周圍和山下還有關署、東城兵盤、西城兵盤、點將台、廣武城等。也都是雁門關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令狐修所在的東關城遭到了猛烈地攻擊。他帶著一千士卒憑借險要的關隘,日夜奮戰,已經堅守快一個月了。

    魁頭的弟弟邪歸逆和拓跋族的豪帥拓跋凱,拓跋雲帶著兩萬人天天攻打,他們好像早有心理準備,一點也不著急。有時早上打,有時下午打,有時半夜打,很有耐心和章法。地勢再險要也架不住人多,而且人多的一方還準備充分,打得有聲有色,花樣百出,這讓令狐修和他的士卒們吃盡了苦頭。

    東關城的士卒越打越少,防守的時候捉襟見肘,已經不堪應付了。

    令狐修是并州令狐家族的人,是令狐傷的同家,他和令狐傷一文一武,是令狐家族的頂樑柱,為了支持胡才,他和令狐傷都加入了胡才的虎賁軍。

    雖然在加入虎賁軍的時候,有些逼迫的原因,但是現在隨著胡才的實力越來越強大,令狐修覺得這未嘗不是令狐家族崛起的時候。

    令狐修知道沒有援兵,所以每天給李大目送戰報的時候,都是說今天死了幾個人,還剩下幾個人,從來不向李大目說什麼要求增派援兵的事。他已經打定主意,人在關在,人亡關亡。

    為了應付越來越激烈的戰鬥,他把自己的二十個親兵組成了一個選鋒什,哪裡危急就打到哪裡。這天,他的選鋒什也打完了,就剩下自己一個人像瘋子一樣滿城牆亂跑,人是殺了不少,但自己也幾乎累癱了。

    黃昏的時候,他給李大目寫戰報,今天殺敵一百一十三人,陣亡二十七人,他這裡還剩下二百四十二人,如果明天鮮卑人發起全面攻擊,東關城可能失守。明天如果我死了,就由其他人代為擬寫戰報,如果都死了,請大人務必派人來奪回東關城,以確保雁門關防禦的完整。

    第二天一早,鮮卑人果然發動了全面攻擊。到中午的時候,鮮卑人攻上了城牆。令狐修手持長戟,奮勇鏖戰,一連擊殺了十一人。一個手持戰刀的鮮卑大漢衝了過來,一刀就斬斷了令狐修的長戟。

    令狐修大驚失色,拔刀反撲,兩人剛剛戰了幾招,令狐修就看見更多的鮮卑人高聲喊叫著從四面殺了過來。令狐修知道東關城即將失陷,戰友們已經死傷殆盡,一時間悲憤不已,疲憊不堪的身軀突然迸發出無窮的氣力。

    令狐修仰天長嘯,手上戰刀驀然寒光四射,一刀就劈開了鮮卑大漢的頭顱。

    「殺……」令狐修怒吼著,戰刀上下飛舞,向著人多的地方奮勇殺進,他一口氣連斬十四人,就在一刀砍翻第十五個敵兵的時候,他被一個粗壯的鮮卑士卒一腳踢飛了。令狐修轟然落地,神情木然地望著呼嘯而來的戰刀長矛,毫無知覺。

    就在這時,令狐修聽到了一聲虎吼,一聲震耳欲聾的虎吼,接著狂風呼號,一柄長戟橫空而至,七個圍著令狐修的敵兵張嘴發出了一聲淒厲慘嚎,七條身軀就像七截木樁一般,突然向四周炸飛了出去。

    一個高大魁梧的大漢騰空躍過他的身軀,就像一條怒吼的狂獅,以無可匹敵的無敵氣勢殺向了狂奔而逃的敵兵。

    令狐修這才聽到城樓上響起了雷鳴的吼聲:「殺……殺盡鮮卑胡……」他心裡一鬆,緩緩閉上了那雙越來越沉重的眼皮,安心地睡了過去。

    令狐修醒來的時候,看到了一張英氣勃勃的俊臉,那人的唇上長著一抹黑鬚,一雙眼睛大而有神,臉上儘是疲憊之色。

    「你是令狐修令狐大人嗎?」

    令狐修勉強擠出一絲笑意,問道:「你們是晉陽的援兵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