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金麟豈是池中物

大道小說網 第七十二章青龍偃月刀(下) 文 / 王小不

    金麟豈是池中物之神鬼八陣圖

    作者:王小不

    第五卷黃巾之起義第七十二章青龍偃月刀(下)

    老鐵匠點點頭,說道:「也罷,老漢一身鑄刀煉劍,此刀已算極品,但仍非寶刀,不如傚法前人,能為關壯士全了宏心大願,也為老漢留下千古的名聲。」說完,轉身向煉爐走去。

    「老人家!」關羽急忙上前攔住老鐵匠,說道:「萬萬不可!」

    「唯其如此,才能為關壯士鑄成寶刀,為老漢一身絕藝留下絕響。」老鐵匠道。

    關羽大搖其頭,說道:「若是如此,關某則留下千秋罵名!」一指大刀:「再好的寶刀,關某也不肯受!」

    就在此時,突然數聲驚天轟響,空中數道驚雷炸響。\劉備手捋鬚髯,仰望天空,說道:「奇怪?方才皓月當空,如今卻浮雲聚起,形同偃月!」雷聲愈演愈烈,道道閃電,劃破空寂,在黑雲之內,一條盤旋在雲端的青色巨龍隱隱而現,只見龍身上下飛舞,吞雲吐霧,翱翔於天地之間。

    「莫非關壯士誠心動添,竟有天意神跡不成?」老鐵匠道。

    突然,青色巨龍張開巨口,爆發出一聲驚天的長嘯,龍目中閃過兩道攝人的霸者之光,龍身逐漸脫離黑雲而去,在盤旋了一翻之後,口中道:「今生無論漂泊何處,此身此志將永遠追隨王爺!」隨後青色巨龍俯身衝向煉爐。

    見此情形,眾人均驚慌失散,唯有關羽傲立當場…………………

    ※※※※※※※※※

    青龍口吐之言,可就說來話長了,東漢末年,漢朝朝綱敗壞,外親宦官專權,百姓不如豬犬,人民不如草芥,盜賊蜂擁四起,天下大亂,連年大戰,再加天旱日久,早已民不聊生。\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一千八百多年前,西元160年期間,天怒人怨,加上久旱無雨,寸草不生,生靈塗炭,身為行雨之神的南海龍王,跟他的隨從青龍神,為了民間疾苦,再上南天門向玉帝求情。

    青龍神在殿外等候,南海龍王獨自一人走進大殿,向上參拜道:「臣南海龍王叩見玉帝。」

    「起來說吧。」玉帝道。

    南海龍王叩謝:「謝玉帝。」

    「你上的折子朕已經看過了,所請不准。」玉帝道。

    「啟稟玉帝,臣奉玉旨,連續八個月未曾降過雨水,如今人間已是大地龜裂,河水乾涸,不僅不能耕田種食,就連飲水都以枯竭,百姓無以為生,所以臣才斗膽奏聞。\」南海龍王道。

    玉帝一揮手,說道:「卿不必為人間求情,人世間早已獸慾橫流,無法無天,為官者貪鄙不正,為民者相殘成xing,若不示警於他,怎知何為天意,何為天譴!」

    「可是,人間也有凜然正氣之好官,也有安分樂業之良民,臣恭請玉帝莫要以偏蓋全,累害無辜。」南海龍王再次懇求道。

    玉帝大怒:「不必多言,朕自有主張,該當降雨之時,朕自有旨意,你若同情同情人間,擅自行雨,朕必當將你貶落人間,重重罰你!」怒哼一聲,一揮手:「下去!」南海龍王滿心憤慨,返回南海龍宮,隨即傳令,準備行雲布雨。

    山西蒲州府解城郊外,有一座普救寺,寺內有一位道行高深的老和尚,這一ri正在坐禪禪定之時,忽然間冥冥之中看見了南海龍王,這時南海龍王已經來到了他的面前。\南海龍王跟他有緣,專程為他逆天行雨之事,來托夢與他。

    「大和尚,某家他來辭行。」

    「龍王要去何處?」。

    「且末問,明日午時之後,將普降甘霖。」

    「龍王慈悲。」

    「請先將後院茅亭覆以黃幔,請講大和尚的袈裟攤在亭中石几之上,千萬………千萬…………」

    「這是什麼原因?」

    「…………」

    老和尚連問數遍,均無人在與回應,睜開雙眼後,不見龍王,暗自沉思一陣………

    第二天,大和尚果真按照龍王所請,將一切佈置妥當,雖然心中不解,但還是照搬了,隨後跪於香案前,默念起心經來………天至晌午時,果不其然,如龍王所說,天將甘露。\

    西元160年農曆六月二十四ri,也就是關公降生之日,大地普降甘霖,解除乾旱,百姓非常高興,均跪地感謝蒼天。

    南海龍王逆天遭受天譴,送至天庭。

    玉帝大怒,幾乎是用吼得說道:「朕欽命再三,你卻違旨抗旨,擅自降雨人間,簡直罪不可赦!」

    「臣體念人間酷旱已久,民不聊生,只要能救蒼生於倒懸,臣願領玉帝任何責罰。」南海龍王道。

    玉帝聞聽,雙眼一瞪:「任何責罰?!」

    「是!」

    「好!你既然同情人間!」玉帝下旨道:「天兵天將,脫去他的龍鱗,拔去他的龍筋,將他貶落人間受苦!」

    「且慢!」這時候青龍神突然衝了進來,托塔天王李靖手持寶塔將青龍神攔住,司法天神二郎神楊戩手中的三尖兩刃刀正好擊在青龍神的背上,只打得青龍神口吐龍血,跪倒在地。\

    「大膽!」玉帝憤怒道。

    「啟稟玉帝,真正行雲布雨的是臣,臣願意代龍王一死。」青龍神懇求道。

    「南海龍王之罪,豈有替代之理,你身為南海僚屬,明知違旨降雨之罪,卻不奏聞天庭,罪亦不可恕!朕罰你即ri起不得再回南海,放逐流雲之間,終生飄泊。\」玉帝道。

    「青龍!」

    「今生無論漂泊何處,此身此志將永遠追隨王爺!」

    「走……」

    且先不說南海龍王被剝鱗抽筋,普救寺的老和尚自從停雨之後就一直守在石亭旁,直至夜已至深,仍不見任何異動。就在此時,天空中突然傳出一聲龍吟,隨後只見一團火球從天際滑下………

    老和尚所在的四周颶風突起,黃幔隨風而起,迎著火球而去,其型好似一座滑梯一般,火球順著黃幔一直滑落,直接撞進石亭子內,「彭」的一聲炸響,隨即火舌亂竄,將整個石亭全燒著了。

    老和尚從看到火球開始,就被這天縱異象給驚呆了,雙目一直愣愣注視著,這個讓他這一輩都難以忘記的天際奇象,一直時間到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了,直到整個石亭被大火燒得灰燼全無。\

    「哇,哇,哇」嬰兒的啼哭聲將老和尚從驚愕中喚醒,老和尚看了看石几之上嬰兒,隨即仰望天際,雙手合十:「阿彌陀佛!」隨後老和尚用石几上的袈裟將嬰兒包裹好,抱回了寺中。

    第二天,老和尚將嬰兒托付給河東解梁常平村的一個鐵匠,此人為人厚道,手藝高強,鐵匠兩口膝下無兒無女,自然十分高興。這戶人家姓「管」,又由老和尚給孩子起名「長生」。

    長生從小聰明懂事,力氣過人,小小年紀,就掄起鐵錘幫助爹爹打鐵了。管鐵匠夫妻更是疼愛常生,他們想:「這孩子來歷不凡,日後還要為國為民幹大事,光打鐵不識字如何能行?」便省吃省穿,留與他用,打鐵攢錢送長生到學堂讀書。

    誰知長生拿起書本一看就懂,過目不忘,一部《春秋》背得滾瓜爛熟,連教書先生都很驚奇。\他有空還和小夥伴們打拳舞棒,佈兵擺陣,兩膀練有千斤之力。有一次,他學伍子胥單臂舉鼎,竟把詞堂門前的石獅子舉過了頭頂。

    一晃二十幾年過去,管長生雖然喜得一身的本領,但總是無有用武之地。管長生只能每日以販棗為生,不想有一ri,為救一雙父女人,一拳打死瞭解縣的大惡霸呂熊,因此而逃奔外鄉。

    管長生二十二歲那年在解城闖禍只好逃離家園,當時正逢四處盜賊蜂起,各地戰火不斷,管長生希望能在亂世中闖出一番局面。青龍也追隨管長生飄泊四方。

    哪料這呂熊家世龐大,在各州府縣都有管長生畫影圖形,管長生被官兵圍捕,打成重傷後從山崖墜下。卻被久候於此的梨山聖母所救,不僅治好了管長生的傷,而且還用自己的秀髮,為管長生續上五縷長髯,又施法還了管長生原來的容貌。

    等管長生醒來之後,梨山聖母現回真身,告知管長生自己乃是梨山聖母,奉觀音大士之命,特來就你。\又告與管長生在亂世之中,不能只有匹夫之勇,要能學萬人敵。又送管長生兵書韜略一本,隨即飄然而去…………

    這一ri,管長生行至武勝關,關上高掛管長生的畫像,只可惜那畫像上的管長生是從前的管長生的樣貌而不是現在管長生的樣貌,又有人上前盤問其姓名,管長生抬頭一看關口,心道:「管……關……」心下定然,口中答道:「某姓關名羽字雲長!」

    ※※※※※※※※※

    青色巨龍由大變小,衝入煉爐之中,青龍在煉爐中盤旋不止,老鐵匠一見,口中呼喊道:「天賜神跡,機不可失,徒弟,快!」關羽奉上大刀,自有人抬著放如煉爐,由老鐵匠帶領,重新捶打鍛煉,眾人尾隨其後觀之。

    只見刀頭之上有一條青色小龍在不停的圍繞盤旋,足足繞了一千七百八十圈,方才止住,隨後小青龍發出一聲龍吟,青光大放,附著於大刀之上。

    「此乃天賜英華,寶刀可成了!」老鐵匠喜道。

    寶刀出爐,來鐵匠打了一盆溪中清水來,一瓢一瓢地澆到大刀上,只聽得淬水之聲「呲呲」作響,一股股白霧升騰,白霧散開,眾人一看,大刀赤紅退卻,露出常鐵之色,大刀的左右刀面上還各有一條栩栩如生,猶似活物的青龍,眾人欣然不已。

    關羽手中持刀,橫刀扎步,左進刀隨,刀走人跟,換手起旋,刀光晃晃,反手旋舞於背上…………

    「好!」

    「二弟,這的確是天賜寶刀,該為他取個名字吧。」劉備建議道。

    關羽將寶刀一轉,刀刃朝上,目視栩栩如生的青龍,說道:「就叫它青龍偃月刀!」

    劉備手捋鬚髯,念叨道:「青龍偃月刀……嗯……好!刀好!名好!恭喜二弟!」

    「恭喜二哥!」張飛道。

    關羽將青龍偃月刀橫舉過頭頂,道:「某,關羽今生今世,絕不辜負此刀!」

    ※※※※※※※※※

    一位鬚髮皆白的青袍老者盤膝坐於蒲團之上,本來似合又閉的雙眼,突然睜開,雙目精光乍現。老者方從震驚中醒來,掐指一算,神色突然一變,說道:「又有神兵天降,天下初亂已起,大亂將至………」

    ps:(本人新手上路,寫作技巧尚有待提高,因此目前作品可能水平有限,速度也不夠快,但我會努力的,請大家多多支持,多多砸票,多多收藏,謝謝!不一樣的三國,我心中的三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