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西晉五十年

大道小說網 本書寫作目的 文 / 王曄秋

    歷史是一面鏡子。

    這本書描寫的是司馬家族如何艱難的奪取皇位並統一全國,最後又在很短的時間內國破家亡的一系列歷史事件。

    西晉王朝,是在中國將近四百年的士族時代裡,唯一統一了當時中國全部地區的國家,在它之前就是大家都很感興趣的是漢末三國時代,在它之後就是東晉十六國這個大分裂時代、以及分裂的不太厲害的南北朝時代。所以要說士族時代、甚至是整個中國的歷史,就不能跳過西晉。

    我一直以為,讀完西晉五十多年的歷史,得到的教訓比經驗要多得多,因為西晉的歷史,簡直就是一堆大錯小錯的大集合。不讀西晉的歷史,不會知道原來人會這麼蠢;不讀西晉的歷史,不會瞭解戰爭對於社會和人性的摧殘會這麼深;不讀西晉的歷史,不會體會出五湖四海皆兄弟、千萬民族一家親;不讀西晉的歷史,更不會瞭解到中國歷史上承前啟後的一個時代——士族時代,對我們今天每一個人的影響有多麼深入骨髓,從我們的身體,到我們的心靈。

    前人們寫的西晉歷史和對西晉歷史的評論,本來已經是十分詳細和完備的了,可是由於是以當時的寫作語言寫的,弄到今天,我們這些後人大多數卻看不懂或者不願意看了。進入現代以後,雖然有很多的現代語文版的歷史書籍,但專門寫西晉王朝歷史的卻少之又少,而且往往和文言文一樣嚴肅枯燥。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這些年輕人,以最迎合時代潮流的方法,去寫寫這些近兩千年前發生的事情。

    老酒也要換新瓶,酒香也怕巷子深。

    包裝!包裝很重要,不是嗎?

    但是為了讓老祖宗們傳下來的東西保留一些歷史的本色,我終究是沒敢把歷史劇寫成武俠劇、喜劇或者現代都市生活劇,所以像現在流行的fashion、cool、nb之類的網絡詞彙和新新人類詞彙,我忍痛保留xing的採用。同時,為了更加瞭解當時人們的思想、風采、文化,本書裡保留了大量西晉時期的文章、奏折,但為了防止閱讀枯燥和困難,已經在忠於原文本意的基礎上,用最通俗易懂的大白話進行了翻寫。

    那個時代的官名、地名、人名也是我們現代人閱讀的一大困難,因為時間太長,很多地方的地名發生過太多的變化,為了方面閱讀,讓大家知道哪裡是哪裡,當時的官職、地名和不常用字的漢字讀音,一律以現在的官職、地名、同音字,加注在原詞原字之後的括號內。

    對這些加注,本著方便閱讀的目的,我採用了以下的處理原則:1、對古代官名,一般來說,是把當時官名放在前,加注現今最接近的官職名,市縣級的長官,因為絕大多數都不好找到現代對應的市、縣,就把原名放在前,加注當時市縣政府所在地,讓大家明白當時的這些市長、縣長,大概是管那一塊兒地方的;2、對古代地名,一般來說,把當時地方放在前,加注現在地名,但是對洛陽、長安等大家都知道是在哪裡的著名城市,第一次提到時會詳細說明一下,以後就不再每次都加註解了。

    說來說去,總之一句話,就是盡量還原歷史,同時又讓大家看得很高興。

    由於本書寫的是西晉王朝,因此很多事件都是站在西晉乃至它的前身曹魏帝國的立場上來寫的,又因為寫的是歷史,裡面的內容沒有一點兒人為的篡改,所有的內容都是從各種書籍上摘抄下來的,但是古人說的有些話,經過了一定的藝術處理,以接近現代人的語言風格。所以,萬一某些內容的翻譯存在爭議,請一定向我扔板磚,我一定接受,因為我也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才寫出來這本書,肯定有錯誤,肯定不完美,希望大家鞭策我,幫助我一起把這本書做完美。

    本書要在此特別感謝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先生投資並策劃的《晉書》創作小組、北宋中期重要大臣司馬光先生策劃的《資治通鑒》創作小組、南宋袁樞老先生編著的《通鑒紀事本末》、清朝吳士珍先生編著的《晉書斠注》、盧弼先生編著的《三國誌集解》、唐長孺先生的《魏晉南北朝史論從》三部曲、週一良先生的《魏晉南北朝史論集》、《魏晉南北朝史札記》、田餘慶先生的《東晉門閥政治》,以及無窮無盡的關於西晉歷史的相關論述和評論。

    謹希望能對普及西晉歷史有一點小小的幫助。

    順便希望能從西晉人犯的錯誤當中,鞭策和jing醒我自己。三國之後的歷史,同樣精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