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西晉五十年

大道小說網 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 文 / 王曄秋

    王凌從曹操時代,就已經參與核心機要,沒有曹家幾代人的提拔,他王凌就沒有今天。可以說,王凌對曹家的忠誠,已經不能簡單的說是對曹家哪代人、哪個人的忠誠,他已經在骨子裡形成了守護這個家族的使命感、責任感。當王凌看到司馬懿如此殘酷的殺掉曹爽一黨的時候,就已經清楚,他的這位老同事,已經做好了幹掉曹家的準備,司馬懿絕對不會在掌握最高權力以後,再把這個權力還給已經18歲的皇帝曹芳,也絕對不會讓曹芳脫離自己的掌握,再這樣下去,曹芳的寶座,早晚會交到司馬家族的屁股底下。

    所以王凌要奮起一擊,即使以他這個威望和勢力,在投靠司馬懿以後最起碼能夠保持一輩子的榮華富貴。但是為了忠義,在已經七十多歲高齡的時候,他選擇了以全家老小的性命為賭注,和司馬懿決裂,為曹魏帝國的皇室,重新奪回皇權。

    客觀的說,以王凌的勢力討伐司馬懿的話,還是有比較大的勝算的,當時,緊挨著王凌管轄地揚州的兗州,正是由王凌的外甥令狐愚當刺史,這舅舅和外甥一旦聯起手反了,一下子就能從淮河一直打到黃河,於是,王凌趕緊派人,到令狐愚那裡去聯絡。

    令狐愚,字公治,本來叫令狐浚。曹丕稱帝以後,他到了河北邊疆,當了和戎校尉的護軍(軍隊副監察官)。當時和和戎校尉同時駐紮在一起的,還有大名鼎鼎的邊防名將、烏丸校尉田豫。在一次戰鬥中,田豫大破侵入國界的少數民族部隊,可是也有一些做法不符合法令,當時還叫令狐浚的令狐愚,就參了田豫一本。曹丕知道以後,非常氣憤令狐愚過於鑽牛角尖兒,把他召回以後,用東西揍了他好幾下兒,還大罵說:「令狐浚啊令狐浚,你怎麼這麼愚啊!」令狐凌被打以後,就改名為令狐愚。

    曹爽當權以後,把令狐愚聘為他的長史(首席副官),不久,又讓他擔任了兗州刺史。從親情上來說,王凌是他的親舅舅;從感情上來說,沒有曹爽,令狐愚就不會有第二次人生的春天;從利益上來說,曹爽被殺,他令狐愚這個親信,是早晚一定要倒霉的。所以,當王凌的親信來勸令狐愚一起造司馬懿反的時候,他毫不猶豫的答應了,而且很快就給王凌提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

    因為皇帝曹芳掌握在司馬懿手裡,一造反,一定是眾叛親離。但是古人也說過,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對於一個王朝來說,真到了生死存亡的關節上,只要能保住這個王朝,誰當皇帝其實是無所謂的。東漢末年,為了對抗董卓,袁紹就曾經想到立另外一個皇族劉虞當皇帝,這樣就能打破董卓一家打皇帝牌的政治優勢,不過最後,由於劉虞的堅決反對,這個事情沒有弄成,可是這個方法,卻流傳了下來,並且流傳到了王凌和令狐愚這裡。

    當時的曹魏帝國皇室成員,都在各自的封地上,但是要立任何一個做皇帝,除了外力以外,這個封王本身也得有膽子干、威望也得鎮得住、和王凌他們挨得還得近。幾乎同時,王凌和令狐愚想到了同一個人,他就是曹彪。

    曹彪,字朱虎,他是曹操的兒子,母親是王夫人。曹操一共有25個兒子,到了現在還活著的,已經屈指可數了。像曹丕很多的親兄弟一樣,曹彪也備受猜疑,光是被轉封就有五六次之多,可以說命運坎坷,雖然貴為皇族,卻等同於一個高級囚犯。曹彪曾經先後三次被封在揚州(淮河流域),三次封地的國都,都在壽chun(安徽壽縣),而揚州的省會,也是壽chun,王凌前前後後呆在揚州的時間,已經將近二十年,所以他有充分的時間來瞭解曹彪。

    王凌認為,曹彪是個有勇有謀的人,而且令狐愚還聽說,就在曹彪當年移封兗州白馬郡(河南滑縣東)的時候,白馬河裡出現過一匹妖馬,當它跑過馬廄的時候就會大聲嘶鳴,所有的馬都會跟著一起叫起來,人們不知道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嚇得都不敢出門。等到第二天一早,人們一出來,這才發現,從河裡一直到城裡,全是椅子面兒一樣大的腳梯子印,以前人們就一直流傳著一個喻言,說是白馬河裡會出現一匹神馬,只有朱武才能騎得了他。曹彪的字,正好就是朱武,古人都很迷信,令狐愚和王凌聽說這個喻言,都認為曹彪的未來不可限量,所以,決定派人去找他商量,求他答應當皇帝。

    王凌的使者見了曹彪以後,先是聊些家常,然後突然說了一句非常濕漉漉的話:「現在的天下大勢,還真是說不好啊!」曹彪是什麼人,是個封王,曹魏帝國的封王是什麼人,是高級囚犯,要是在平常,哪個封疆大吏會主動和他討論什麼天下大勢呢,而且還是同住一地的王凌。曹彪馬上就知道了王凌使者的來意,他表現得非常高興,還和使者談得非常愉快,聰明人之間的協定,就這樣心照不宣的簽訂了。

    王凌和令狐愚的計劃是這樣的,舅舅外甥兩個人,在揚州、兗州同時起兵,擁戴曹彪做皇帝,然後發兵進攻許昌。為了做到內外並舉,王凌就給還在洛陽做官的兒子王廣寫了封信,讓他也做好準備響應自己。根據《魏晉春秋》不太靠譜的記載,王廣接到老爸的信一看,嚇得魂飛天外,馬上勸老爸不要蠻幹,寫信說:「凡是幹一件大事,必須要順應人心。曹爽那些人囂張跋扈,被殺純屬是罪有應得。政變以後,雖然全國名人被殺了一半兒,可是並沒有發生大動盪,說明司馬懿很得人心。現在咱們說他叛變,也沒有什麼證據。而且,他們父子全都手握軍權,哪有那麼容易就被推翻呢!」

    後來的史學家,普遍認為王廣的這封信的內容是假的,不過,王凌起兵,給兒子寫信這件事倒是可以相信,因為他最起碼得讓兒子做好犧牲或者逃難的準備。不管王廣的信是不是真的,這封信說的道理倒是不錯,但是,王凌既然決意起兵,那麼生死榮辱的事情,自然已經置之度外了。就在馬上就要起兵的關鍵時刻,也就是公元249年11月,王凌得到了一個晴天霹靂消息:和他一起謀劃另立中央的外甥令狐愚突發急病,死了。

    王凌感覺心都要碎了,因為令狐愚這一死,兗州刺史就換了人,原本應該兩州並舉,現在成了孤掌難鳴了。但最重要的還不止這個,由於令狐愚的死,王凌的計劃,也開始全盤敗露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