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西晉五十年

大道小說網 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A 文 / 王曄秋

    在西晉王朝的這些頂級大臣當中,有一個人非常的特殊,他從一開始就公開表示永遠忠於曹魏帝國,但卻一直沒有受到任何打擊,相反,還一直陞官加爵,最終成為最為榮耀的大臣——太宰。這裡我們要說的是,太宰實際上就是太師,因為司馬師的名字也有一個「師」字,後來他被追封為皇帝,在古代,任何東西的名字裡的任何一個字和皇帝的名字的任何一個字相同,這都是犯殺頭大忌的,所以西晉根據太師的古老官名,改回了太宰這個名字。這個太宰,就是司馬炎的叔爺爺,司馬懿最器重的弟弟,安平王司馬孚。

    司馬孚,字叔達,他在家裡排行老三。

    司馬孚的少年以及青年時代,和司馬懿幾乎完全一樣。在大動亂的時代,司馬孚也在大哥司馬朗的庇護下,過著雖然心驚膽戰但總是有驚無險的生活。在和書本打交道的日子裡,司馬孚漸漸成長為一個聰明、博學的年輕人。

    和司馬懿的性格完全不同,司馬孚不光外表忠厚、骨子裡也厚道。雖然從小所受的都是正宗的儒家教育,同樣都具有敏銳的政治頭腦和軍事統率能力,但司馬懿多了一份奸詐,而司馬孚就多了一份厚道和仁義。從小到大,司馬孚從來沒有和任何人結過怨,誰得罪過他,他也能夠原諒人家。除了仁義厚道之外,還有一件事,能讓我們看出司馬孚性格中另外一個可貴的品質——忠貞不移。

    陳留人(河南許昌)殷武,當時在郡裡非常聞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名士,我們都知道,曹操對華而不實的名士是非常討厭的,他不光殺名士,也找碴兒打擊名士。我們雖然不知道殷武幹了什麼讓曹操不開心的事兒,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後來被曹操判了刑,關進了大獄。名士們雖然經常互相吹捧,可是真到了有人被關進大牢的時候,還真沒人敢去向名士殺手曹操去求個情。在這個時候,沒有什麼名氣的司馬孚卻主動趕去看望他,和他同吃同住,一起陪著他熬過了在監獄的歲月。人們看到司馬孚這麼夠義氣,都非常佩服他,而曹操知道這件事以後,也被他這種情誼所感動,居然沒有怪罪他。

    通過殷武事件,司馬孚就此成名,不久,他就被曹操的二兒子曹植相中,聘他當了自己的文學掾(文化顧問)。曹植一直都非常受曹操的寵愛,因此也特別狂妄灑脫,得罪了很多人,司馬孚經常勸曹植不要這麼做,但是曹植嫌司馬孚太絮叨,越來越討厭他,後來才明白司馬孚的一片苦心,誠懇的向他認錯。

    無比高傲的曹植雖然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不過曹操已經確定了曹丕做繼承人,司馬孚作為曹植的屬下,一下子被放到了極為尷尬的地位上,為了挽救弟弟的政治前途,司馬懿找到了他,並且在自己升任曹操的軍司馬(軍事總監)以後,推薦司馬孚接替自己當了曹丕的中庶子(首席顧問)。這樣,司馬孚就從曹植這條線兒上到了曹丕這裡,隨著曹操的去世,司馬孚和司馬懿一起,成為了曹丕最親近的人之一。

    曹操去世的時候,十多萬人的大軍還在洛陽,曹丕哭得稀里嘩啦,都不知道該怎麼接手這麼大一個攤子。司馬孚看到曹丕六神無主,就勸他說:「魏王去世,天下人都要仰仗您來發號施令。您為了魏王的基業,為了曹家人全家的性命,也不應該像個普通人家的老百姓一樣只知道哭啊!」曹丕過了好一會兒才止住哭,抽泣的對他說:「你說的對。」

    其實不光是曹丕,就是其他大臣們聽到曹操去世的消息,也都聚在會議廳裡哭個不停。司馬孚一看這個陣勢,立刻大聲說:「現在魏王剛剛去世,天下都震驚不安,我們應該趕快擁立太子當魏王來安撫天下,光哭頂什麼事兒?」大臣們一聽這話,才停止哭聲,司馬孚讓大家都回家去,然後緊急調動部隊戒嚴,給曹操辦完喪事以後,和大臣們一起擁戴曹丕繼任魏王。

    曹丕剛剛繼承魏王的時候,因為分不清誰忠於曹家、誰還忠於東漢皇室,就想讓自己身邊的老人兒,壟斷所有的侍中(皇帝高級顧問)、散騎常侍(皇帝騎馬侍從官)這類圍繞在漢獻帝身邊的官職,可是司馬孚卻建議說:「即使像堯舜那樣幾乎完美的帝王,都少不了用沒有私情的人來輔佐。如今大王您剛剛繼承王位,就是竭盡全力去網羅人才,沒準兒人家還不願意來,怎麼能趁著先王剛死,反而光用自己身邊的人呢!」曹丕一聽,立刻反應過來不能激化矛盾,就趕緊選了很多原先並不是太子府出身的人擔任侍中、散騎常侍。

    司馬孚一系列果斷、穩重的措施,讓曹丕印象非常深刻。在稱帝以後,曹丕任命司馬孚當了中書郎(皇帝辦公室副主任)、給事散騎常侍(皇帝中級顧問兼皇帝騎馬侍從官),在皇宮裡設立辦公室。從此,司馬孚和哥哥司馬懿一樣,也進入了曹魏帝國的中樞。

    當時,孫權為了對付劉備,在名義上還是向曹魏帝國稱臣,為了表示誠意,孫權決定把先前從關羽監獄裡解救出來的曹魏帝國將領於禁給送回來,而且還答應送自己的孩子來做人質。可是,等到超過期限了,於禁和人質一個也沒到。曹丕怕孫權想要撕毀同盟,就問司馬孚這是怎麼回事兒,司馬孚就說:「先王設立臣服的制度,是誠心誠意用仁德的胸懷去對待偏遠地方的人,並不是用中原的禮節去要求他們。皇上您剛剛繼承帝位,遠方的人都表示服從,還送來貢品。孫權雖然沒按期把於禁送回來,還是應該寬容的對待他們,養精蓄銳、靜觀其變,不能因為懷疑就責怪他們,這樣恐怕會傷害他國對我們的感情。從孫策到孫權,江南地區已經被孫家統治了兩代,孫權要是真想翻臉,不會僅僅因為一個於禁,現在他沒到,應該是有其它原因。」

    後來,於禁還是回到了曹魏帝國,曹丕一問原因,果真是因為於禁在路上生了病,不是因為孫權反悔,不過,孫權承諾的人質,始終是沒有送到。最終,在公元222年9月,曹丕派大軍攻打孫權,兩個國家至此再次決裂。司馬孚在這個時候出任老家河內郡(河南武陟)的典農校尉(武裝屯墾司令),同時被封為關內侯,不久又轉任清河太守(河北清河)。

    司馬孚在地方一系列的任職,說白了只是鍛煉一下而已。當時,國家經常打仗,為了保障後勤供應協調一致,曹丕設立了度支尚書這個官職,放到今天來說,就是軍事後勤部長。由於打仗是非常花錢的事兒,朝廷的大臣一致認為應該選一個清廉謹慎的人擔任這個職務。等到曹睿即位以後,就打算讓司馬孚擔任這個職位,他問身邊的人說:「司馬孚比他哥哥怎麼樣?」旁邊的人就說:「像他哥哥一樣。」曹睿非常高興的說:「我一下子得到兩個司馬懿,還有什麼可愁的呢?」於是,司馬孚光榮上任,成為整個曹魏帝國軍隊的保障員。

    司馬孚上任的時候,曹魏帝國正在連年打仗,南方地區就是孫權,陝西一帶就是諸葛亮。司馬孚認為,諸葛亮頻繁的進攻大西北,前線的部隊如果打了敗仗,後方的部隊又離得太遠,就不能及時救援,就向曹睿提議,應該先挑選兩萬人的機動部隊,分成兩部分,作為抵禦進攻的預備隊。他還覺得大西北連年打仗,糧草布匹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已經難以支持軍隊的需要,就從冀州(河北南部)抽調五千個農民駐紮在土地相對肥沃的上邽(甘肅天水),春天夏天就種田養蠶,秋天收穫以後就訓練備戰,從此以後,大西北的後勤保障又充裕了起來。

    曹睿時代晚期,工作業績突出的司馬孚升任尚書右僕she(國務院副總理),被加封為三級侯爵——昌平亭侯。等到曹爽輔政以後,司馬孚和司馬懿一起退居幕後。等到司馬懿發動政變,司馬孚緊跟著他不離左右,發揮了中堅作用。曹爽被殺後,司馬孚升任侍中(皇帝高級顧問)、加封為一級侯爵長社縣侯。

    司馬懿的政變,改變了曹魏帝國所有大臣的命運,從此以後,司馬家族雖然自稱曹魏帝國的頂樑柱,但其實已經和曹魏皇室形同水火,很多大臣,都要明確選擇自己到底要跟誰。當時,司馬懿剛死,曹魏帝國的皇帝和忠於他的大臣都在暗中使勁兒,想要把司馬家族趕緊殺絕,而一直以忠誠、正直著稱的司馬孚,就此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