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西晉五十年

大道小說網 4 、欺世盜名的道德楷模B 文 / 王曄秋

    當時的徐州,面臨著對東吳帝國的最前線,常年的戰爭搞得民不聊生,也逼得很多人當起了土匪強盜,王祥到任以後,主要的任務就是帶著官軍去討伐強盜,在經過無數次戰鬥以後,徐州境內基本清淨,老百姓也終於能夠安居樂業了。當時的老百姓還編了一首歌來歌頌王祥:「徐州的安樂,全靠王祥;百姓不窮,是王別駕的功勞。」

    一個有些能力的著名孝子,在當時是備受歡迎的,不久,徐州推薦王祥做了秀才(傑出官員),王祥被提拔到司馬家族的發源地溫縣(河南溫縣)做了縣令,經過多次陞遷,升任大司農(農林部長)。值得注意的是看,我們並不知道王祥在曹爽時代的詳細事跡,事實上,在《晉書》裡,只要是像鄭沖、王祥、陳騫這類橫跨曹魏、西晉的大臣,都被刻意的抹去了在司馬懿政變前後的那段歷史,因為在西晉的史書上是絕對不會記載這些所謂的高官、楷模是如何拋棄曹魏皇室,又迅速的轉投到司馬家族旗下的,以至於後人再也不知道這些人在司馬懿政變之中是怎麼改頭換面的。

    我們唯一知道的就是,當曹芳被司馬師廢掉以後,王祥積極的給司馬師出謀劃策,最後幫助司馬師確立了曹髦繼承皇位,司馬師為了感謝王祥的孝心,封他為關內侯爵,讓他做了光祿勳(名義上的皇宮禁衛軍司令),不久又讓他擔任司隸校尉(首都軍區司令),負責整個首都內外的安全。

    司馬師討伐毌丘儉的時候,王祥也跟著出兵。毌丘儉死後,王祥被任命為太常(祭祀部長),晉封為三級侯爵萬歲亭侯,增加四百戶人家的稅收。後來,剛剛即位的曹髦去太學(中央大學)視察,任命王祥為三老(國家級傑出老者),王祥按照皇帝老師的待遇,拿著枴杖靠著桌子站在北邊,而曹髦則以學生的姿態站在南邊請求指教,王祥按照例行的禮儀,向曹髦講述了古代明君如何執政的要點,從此以後,王祥雖然不是皇帝的老師,但在人們心中,他已經是極少數能夠教皇帝知識的長者了。

    曹髦被殺的時候,大臣們都被司馬昭招去商量該怎麼辦,當時人們都害怕司馬昭報復,所以只有司馬孚、陳泰這些人司馬家族的老牌兒成員敢哭一哭,而王祥作為本朝第一道德楷模,也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痛哭了一把,口口聲聲還喊著「老臣沒臉見人」。但是,由於王祥是道德楷模,他又在實際上跟著司馬家族,因此司馬昭雖然心裡覺得不是滋味兒,但是也不方便對王祥有什麼處罰。

    公元260年12月6ri,也就是新一任傀儡皇帝曹奐即位不久,王祥升任司空,終於進入了一品大臣的行列。公元264年3月17ri,王祥又轉任太尉,兼任侍中(皇帝高級顧問)。兩天之後,在把親信們都陞官以後,司馬昭晉陞為晉王。

    新老大新氣象,作為親信,自然要去拜見一下。當時,和王祥同一天被任命為一品大臣的司徒何曾、司空荀顗,按照禮儀,要一起去拜見司馬昭。何曾作為司徒,是名義上的大臣首領,所以先進去拜見,由於何曾是司馬家族的老牌兒鐵桿兒,一見司馬昭就像見皇帝一樣跪下磕頭作揖。荀顗見這種情況,就對王祥說:「司馬大人又是相國、又是晉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何曾和所有大臣們都是大禮參拜,咱們哥倆也應該隨大流。」王祥卻說:「相國雖然尊貴,但他仍然是國家的首輔大臣。我們是國家的三公,最尊貴的三個一品大臣,跟他只差一個等級,而且官品還都是一品,哪有三公隨便給人家磕頭的?傳出去既損害曹魏帝國的威望,又傷害晉王的名聲,正人君子要按照禮儀待人,我是不會下拜的。」

    荀顗被王祥貌似正義的話嗆得不知該說什麼好,只好隨他自己來。等見了司馬昭以後,荀顗像絕大多數人一樣乖乖下跪,而王祥只是深深的鞠了一躬、拱了拱手。司馬昭知道王祥這麼做,是為了告誡自己篡位的野心不要那麼表現的那麼露骨,就感激的對他說:「今天才知道你被賞識的原因了!」

    司馬炎稱帝以後,王祥被任命為太保,和太宰司馬孚、太傅鄭沖一起,成為皇帝的三個老師,爵位也晉陞為睢陵公爵。這個時候,王祥已經整整八十歲了,像何曾、鄭沖、荀顗這些頂級高官一樣,都進入高齡,所以當時的司隸校尉(首都軍區司令)李熹、御史中丞(大監察長)侯史光,也建議讓王祥退休養老,但司馬炎沒有同意。像鄭沖一樣,王祥也能夠急流勇退,在人家要趕他的時候,主動請求辭職。最後,司馬炎答應了王祥的請求,但保留了他的所有待遇,並且賞給他很多好東西來養老,還讓他的兒子王肇當了給事中(皇帝中級顧問)來安慰他。

    之後的王祥,徹底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裡,公元268年4月2ri,這位自東漢末年以來就聞名天下的孝子和道德楷模,以85歲的高齡壽終正寢。臨死前,王祥勸家人不要悲傷,不要厚葬。當時,司馬炎的老娘也剛死一個月,司馬炎光顧給自己的老娘辦喪事,沒能顧得上參加他的葬禮,等到忙完了,司馬炎特別頒布詔書,對王祥的死表示哀悼。和鄭沖一樣,王祥也沒有特別置辦什麼家產,所以這個一品大臣死後,除了司馬炎賞賜的那點兒東西外,沒能給兒子們留下太多家產。

    王祥有五個兒子:王肇、王夏、王馥、王烈、王芬。王肇雖然是長子,但他是小老婆生的兒子,大老婆生的大兒子王夏又死得早,所以就由王馥繼承了爵位。由於各種原因,王祥的後代中並沒有特別出名的人,真正把王氏家族發揚光大的,反而是王祥的弟弟王覽的後代。

    王覽在跟著王祥到徐州任職以後,也逐漸陞官發財,最後擔任了太中大夫(國家中級參議官),在公元278年去世,享年73歲。根據《晉書》記載,在王祥、王覽兄弟還在徐州刺史呂虔手下做事的時候,呂虔有一把佩刀,有一個鐵匠看了以後,對這把刀大為讚賞,說只有一品大臣才配得上這把刀。呂虔當時只是省長級的高官,就把刀送給王祥說:「我不是一品大臣,恐怕無福消受這把刀,你有公爵丞相的氣量,這把刀就送給你吧!」當時,王祥堅決不要,一是不好意思要呂虔的心愛之物,二是他也認為自己都快六十了,恐怕沒有做一品大臣的福分了,最後,呂虔堅持要把刀送給王祥,王祥只好接受了。等到臨死的時候,王祥又把刀交給王覽,對他說:「你的後人必定會興旺發達,一定夠資格拿這把刀。」

    王覽有六個兒子,分別叫王裁、王基、王會、王正、王彥、王琛。除了王彥的後代沒什麼出息,其他五個兒子的後代,都在西晉末年開始嶄露頭角,最終影響東晉政壇幾十年,在兩晉、南北朝時代還出了好些個文學家、藝術家,一直到唐朝初年,都是響噹噹的大家族。

    琅邪王氏之所以在後來能成為綿延六百多年的名門,當然首先是因為祖先王吉開創了做儒學官員的家風,但是讓琅邪王氏在整個士族時代初期,尤其是魏晉交接時期能夠爬上高位的,當然是王祥。兩漢時代曾經很多的名門望族,在東漢末年和魏晉交接兩個時期大半兒落馬,只有渡過這兩個劫難的,才能在之後的士族時代中存活並且發展,成為百年以上的正宗士族,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王祥,也就沒有後來琅邪王氏最輝煌的時代。

    然而作為一個國家頂級大臣來說,和鄭沖一樣,他實在不配做皇帝的老師。除了胡編亂造、虛偽至極的孝行,和對曹魏帝國做做樣子的忠誠,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孝行在他手中,只不過是博取功名、打開財富之門的鑰匙,他唯一能夠成為西晉初年第一道德楷模的真正原因,和鄭沖完全一樣,司馬家族需要幾個名聲好的老骨頭來裝點門面,而王祥只不過碰巧正是其中最符合要求的、還活著的人之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