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西晉五十年

大道小說網 5 、痛苦的思念者——向秀 文 / 王曄秋

    喝酒不能酗酒,酗酒容易讓人頹廢。

    嵇康、阮籍、阮鹹、劉伶,都是極端愛喝酒的人,也都是極端放蕩不羈的人。

    可並不是所有的「竹林七賢」,都是這種頹廢模樣,比如說向秀。

    向秀,字子期,河內懷縣人(河南武陟)。向秀年紀輕輕就已經很有見識,後來被「竹林七賢」的另一位成員山濤介紹,就加入了七賢的隊伍。向秀的性格,屬於內秀型,不大熱心做官,也不大愛多說話,只是喜歡埋頭讀書。

    向秀最喜歡的書,也是莊子這類的道家書籍,不過和大多數七賢不一樣的是,向秀不是一味的沉迷在那種崇尚虛無的精神世界裡,他主張把儒家和道家的學說統一起來。向秀寫過一篇文章叫《儒道論》,現在已經失傳,裡面的核心內容就是教導人們既要看輕名利,又要追求美好生活,不要偏激。

    向秀為了讓更多的人領略道家學說的精髓,還借鑒歷代學者關於道家學說的著作論述,以自己的理解寫了一本書。當時嵇康聽說向秀要寫關於莊子的書,就勸他,說道家的思想過於博大精深,你想寫一本書就把它概括起來是不可能的,別自討苦吃了,向秀笑笑,啥也沒說,等到向秀把書基本寫完以後,就拿給嵇康看,問他:「你看還行不?」嵇康拿過書讀完,又驚又喜,連呼過癮,對向秀在道家方面的造詣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竹林七賢裡面,向秀和嵇康關係最好,和另一位不是「竹林七賢」的大才子呂安關係也很鐵。向秀、嵇康、呂安三個人經常在一起在呂安的菜園子裡喝酒聊天。後來鍾會拜訪正在打鐵的嵇康,給嵇康打下手的正是向秀。向秀親眼目睹了嵇康是怎麼得罪鍾會,最後和呂安一起被陷害而死的全過程。所以在嵇康死後,向秀只能乖乖的放棄自己不願做官的理想,投靠司馬昭。

    司馬昭見了向秀,狠狠的調戲了他一把:「久聞向先生你是個不肯做官的隱士,今天怎麼來投靠我啦?」向秀嚥了口吐沫,說出了平生最違心的一句話:「不肯做官的那種人,都是狂傲粗陋的人,哪裡能明白聖明君主的偉大,不值得我倣傚。」司馬昭聽完以後非常高興,向秀也因為自己史無前例的一次馬屁,而保住了一條性命,從此被司馬昭劃歸到自己人裡頭了。

    此後的向秀,成為了眾人眼中的假清高和軟骨頭。作為一個曾經活的那麼驕傲的知識分子,向秀失去了所有的名聲和尊嚴。苟活下來的向秀,變的感情脆弱、特別懷舊。他經常到「竹林七賢」曾經聚會的場所,去回憶當初的談笑風生、翠竹香茶,只可惜,竹林依舊,七賢卻早已經分道揚鑣。看著熟悉的場景,想著死去的舊人,向秀感慨萬千,心中悲情湧動,做了一首千古傳唱的散文《思舊賦》,來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在文章裡,有這麼一段話:

    「我和嵇康、呂安瞭解最深,他們是性格豪爽的大才子。嵇康不善言談,但是胸懷博大,呂安大大咧咧、心胸寬廣,但是後來都被殺掉了。嵇康多才多藝,尤其是彈琴談得好,快要被殺的時候,都要彈琴再死。夕陽西下,餘光掠過他的故居,夜晚就要到來,我感到冷冷清清。聽著遠處不知誰在吹笛子,笛聲幽怨嘹亮,讓我回想起當年我們遊玩歡宴的時光,笛聲讓我感動歎息啊,因此我寫這篇文章,來祭奠我的好朋友們。」

    經歷人世間大悲大痛的向秀,終於大徹大悟,之後都是擔任一些沒有實權的虛官來混日子,把心思都放在了繼續註解《莊子》上。晉朝建立之後七八年,向秀去世。遺憾的是,《莊子》一書的《秋水》、《至樂》兩篇,向秀並沒有註解完,而且他的兩個兒子向純、向悌還小,也無法繼續完成他的《莊子》註解。

    向秀雖然死去,但他的《莊子》註解沒有消失。後來,另一位西晉時期的著名哲學家郭象借鑒了向秀的註解,寫出了郭象版的《莊子》註解。當然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郭象把向秀的文稿直接拿來就用,只是稍加修改,就以自己的名義發行成書了。

    很可惜的是,集向秀思想精華於一身的向秀版《莊子》註解沒能保存到今天,但將它的思想發揚光大的郭象版《莊子》註解,卻保存了下來,成為了我們現代人瞭解道家思想的一本文化寶典,而最先完成註解的向秀,則默默的消失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