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凌霄劍仙

正文 第七章 劍道三篇(下) 文 / 風郎君

    元昊真人之所以走上修真之路,完全在於其對於劍道的追求。對他來說,劍就是道,就是他生命的意義所在。

    他的道心,就是對劍道的追求!如果讓他放棄對劍道的追求,是絕對不可能的。修真煉氣,不過是他追求劍道的一種手段罷了。

    漫長的散仙生涯,元昊真人苦苦追尋劍道的終極。

    修煉無歲月,在追尋天道的路上,幾千年時間,不過彈指間。元昊真人一面應付千年一次的散仙之劫,一面遊歷四方,希望能有所突破。

    這中間他做過無數的嘗試。無論是御劍之術,還是對於劍器本身的提高。

    玉簡中這樣記載:

    「老夫既癡於劍道,然如至高山之巔,再無可進。遂遊歷四方,遍尋上古典籍,眾家之法門參悟印證。然終不可得。御劍之術,變化已窮,劍器之利,終非正道。彈指間,八千餘載已逝矣!而重九之劫將至,余自感無法突破。大丈夫生天地間,縱身為飛灰有何惜哉!恨終不能成劍之道也!」

    這段說的是,元昊真人自己覺得對於劍道的追求,已經像到了高山頂峰,再無法前進。於是四處遊歷,尋找一些上古的修真典籍,還有一些別的流派的修真功法進行參悟印證。但是終究沒辦法突破。御劍的變化已經窮盡,而對於劍器的追求,終究不是正道。八千多年歲月就這樣過去了。第九次天劫即將降下,元昊真人沒有把握度過。心中對於不能成就劍之大道深為遺憾。

    看到這裡,李輝心中暗歎一聲。這元昊真人對於劍道的追求,當真讓人肅然起敬。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在第九次散仙之劫降下前最後的歲月裡,元昊真人終於在一處上古修士遺址中發現了上古劍仙留下的一些零碎的信息。

    這個發現讓元昊真人看到了一絲曙光。

    原來上古時期,劍仙曾經輝煌一時,在修真界獨領風騷。劍仙的攻擊強悍,性情又都孤傲無比,在當時別的流派的修士輕易不會去招惹一個劍仙。

    也正是因為劍仙的孤傲好鬥,於是經常與別的修真流派經常發生一些衝突和戰爭,劍仙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劍仙大都孤傲,喜好獨來獨往。最終,劍仙慢慢衰落下來,劍仙的許多法門典籍就此失傳。

    元昊真人偶然間發現一處上古修士遺址中,找到了一些關於上古劍仙的典籍,只是這些典籍大都零落不全,無法準確得知當時的劍仙們所走的修行之道。

    然而就是這點零碎的信息,卻讓元昊真人欣喜若狂。於是一頭扎入對上古劍仙之道的研究之中。

    元昊真人何等的驚才絕艷之輩,能憑一己之力,參照一些基礎的修仙功法,便創出「五行輪迴訣」這等逆天的功法。更能將世俗武功劍術,融合於修真者御劍之法,縱橫天下。經過多年的參悟,終於從這些零星的典籍中,大致推斷出上古劍仙們的修行之道。

    推斷的結果讓元昊真人悲喜交加。

    喜的是自己一生癡於劍,獻身於劍道,現在終於摸到了劍之道的一點門檻。悲的是,自己已時日無多,第九次散仙之劫就要降臨。而自己這些年癡心於對劍道的參悟,在修為上停滯不前,渡第八次散仙之劫已覺得勉強,這第九次散仙之劫,更是一點把握都沒有。

    聖人言:「朝聞道,夕死可矣!」縱然可能要面臨的是身死道消,灰飛煙滅,可是元昊真人沒有一絲悔意。

    他索性對於即將降臨的散仙之劫置之不理,反而抓緊最後的時間投入到對上古劍仙之道的參悟研究之中。

    根據元昊真人的推斷結果,以元昊真人在劍道上的修為,相比起上古劍仙,只能算是入了門!

    然而留給元昊真人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手頭上所搜集到的上古劍仙的資料也太少。最後,元昊真人只是根據自己對於劍道的理解和上古典籍結合,提出了一種對於劍仙之道的猜想!

    這便是《心劍篇》。

    《心劍篇》講的是真正的以劍入道,成就劍仙之法!

    修仙者在以丹田為爐,煉氣化精、煉精成丹、孕丹為嬰、元嬰化神,成就大道。

    《心劍篇》講的是以丹田為爐,煉人體肺金之氣,以成心劍!

    根據元昊真人的設想,在元嬰期之前,那些御劍神通,不過是劍仙對於劍之道的一點皮毛的應用之法,真正以劍入道,從心劍開始!

    而要成就心劍,必先聚肺金而化劍氣,凝劍氣而成劍芒,劍芒結而成劍胚,以丹田為爐,以元嬰之火鍛煉劍胚而成心劍!

    也就是說,成就心劍之前,要經過劍氣、劍芒、劍胚、心劍成這四個階段。

    成就心劍,也不過是劍仙之道的開始罷了。

    隨著修為的不斷提升,心劍無時不刻不處於元嬰之火的錘煉之中,也在不斷的進化。心劍為實體之劍,可以如同法劍一樣離體成為攻擊的利器,也可以作為本身的第二元嬰。

    根據元昊真人的猜想,隨著修為的提升,心劍最後的威力會達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至於最終能進化到怎樣的程度,元昊真人也不敢妄下斷論。

    但是元昊真人堅信,最後心劍會進化到「道」的境界。

    「道」之一說,玄之又玄,修真之人苦苦追尋天道,但如果要誰解釋「道」是什麼,恐怕誰也說不清楚。但修真百藝,萬法皆歸於道,一切修煉的法門,其終點都是「道」。

    修真者成就元嬰之後,元嬰不滅,真身不死。成就心劍之後,同樣心劍不滅,元神不毀,只要心劍在哪怕身體被毀、元嬰破碎,同樣不死不滅。

    如果心劍最終能修至「道」的境界,那麼自然身與道同,不死不滅,與天地同壽,日月盡在彀中。然而這些都是元昊真人根據自身對於劍道的理解,和一些殘缺的上古劍仙典籍所作出的猜想。換而言之《心劍篇》只是一門未曾完成的殘缺功法。

    元昊真人在《心劍篇》中,已經完成了最基本的框架和綱領,也指出了最終的走向,只是他還來不及自己去實踐,第九次散仙之劫就降臨了。

    不能不說造化弄人,一朝悟道。散仙還有個別稱是地仙,名稱中已經有了一個「仙」字,然而卻終究不能擺脫輪迴。據說散仙在渡過第九次散仙之劫後,就會飛昇仙界,從此逍遙於天地之間。但是在修真界還沒有聽說能有扛過第九次散仙之劫的存在。

    「余窮畢生於劍道,至此初窺門徑。假以百年之功,必能上窺天道,成一家之法,傳萬世之名。然終難如願,此天意乎?可歎,可恨!」

    看到這幾句話,李輝也不禁心生悲涼。元昊真人一生追尋劍道的終極,如果真能再給他百年時間,也許真能將這《心劍篇》完善,成就無上劍道。然而最終倒在劍道的門口,確實讓人扼腕歎息。

    「是以天劫降臨之時,將畢生劍道之論留於書簡,又將余之仙府置之山野,以期後人得之。余畢生之所成,在《五行輪迴訣》、《劍道三篇》。余以江湖草莽之身,廢靈根之資,而有今日。故君子不困於自身,達人不限於天命……」

    看完玉簡中這一段信息,李輝才知道自己能夠得到這所仙府,既可以說是偶然,卻也算是元昊真人安排的結果。

    天劫降臨前,元昊真人將自己畢生所學刻在玉簡中,又把自己的仙府留在這片山林中,希望能有後來人得到。他畢生得意之作,就是創立出了《五行輪迴訣》這等絕學,以及在劍道上的成就。

    所以元昊真人在仙府上留下禁制,只有身具五行靈根之人的鮮血,才會觸動禁制,將其攝入仙府之內。

    他認為自己以江湖出身,又是修真者中最差的五靈根之資,而最終卻能取得如此成就,所以人不應該被自身的缺陷和命運的安排困住。

    最後元昊真人留下自己的遺願,希望得到仙府的人能夠沿著自己對於劍道的理解的方向走下去。即使不能自己修煉,也希望能幫助自己找一個傳人。

    放下玉簡,李輝陷入沉思之中。元昊真人給了他太多的震撼,也給他指引了一條前進的方向。

    如果元昊真人當年渡過了第九次散仙之劫,恐怕就會回來把這座仙府收走,繼續追尋自己的劍仙之道。而如今,這座仙府已經被自己所得,恐怕這一代奇人,真的已經身死道消了。

    而自己如果僅僅修煉《五行輪迴訣》,以此為基礎,再修煉一些其他修仙的法門,恐怕真的能有飛昇仙界的那一天。

    而如果按著元昊真人的路線走下去,依靠只有一個大綱的《心劍篇》,自己不知道究竟能夠走多遠。

    過了一會兒,李輝突然仰天長笑:「李輝啊李輝,如果不是碰巧得到這座仙府,你恐怕還是一個凌霄城中任人欺凌,今生連築基都沒指望的小修士。如今卻在這裡瞻前顧後,當真是可笑!」

    頓了頓,李輝對著元昊真人的臥榻,想像著元昊真人就坐在那裡,正色說道:

    「大丈夫生當行非常之路,成不世之功!既然上天垂青,讓我李輝得到前輩的傳承,我就會依照前輩指點的路徑走下去,他日必定要成就大道,完成前輩的遺願。從今日起,李輝便是前輩的傳人!師尊在上,請受弟子一拜!」

    說完跪在地上,對著想像中元昊真人所在的地方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響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