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闖三國的特種兵

正文 第91章 移動的堡壘 文 / 寂寞夢梵

    鄧睿帶著隊伍來到桂林城下,見梁寧在城外相迎。便上前安撫了他一番,仍舊任命他為桂林縣縣令,對城中百姓更是秋毫無犯,只是留下了己任幫助梁寧對現有的軍士進行整編,便帶人離開桂林,向江穎而去。

    鄧睿帶隊順利通過桂林的同時,張飛、韓戲二人所率領的眾人也來到了武陵城外。武陵縣令武陵春,雖然不想梁寧在有在鄧睿手下謀職的軍士,可他能夠在這個買官賣官的亂世穩當武陵縣令,也並不是傻瓜。在知道黃竹兄弟兩的事情以後,加之鄧睿帶著近萬的虎狼之師,來勢勢洶洶的向穎川各縣而來,自然不會做以卵擊石之事。

    因此武陵春也跟梁寧一樣,在張飛來到武陵以後便出城相應。張飛見武陵春如此懂事時,直接帶著人從武陵而過向江穎殺奔而去。張寶在鄧睿將軍士分為兩隊,分別有自己和張飛統帥的時候就知道了,可由於對於常山軍士所變現出來的戰力害怕加之認為江穎前面還有武陵和桂林兩縣,鄧睿不可能那麼快打過來的。

    雖然擔心自己可能戰敗在鄧睿手下,但認為自己還有足夠的時間準備撤離,故並不著急離開。只是讓其沒有想到的是,武陵和桂林二縣居然不戰而降,鄧睿的兩支大軍在以及甘寧率領的新組建的常水軍,居然在黃昏十分便自天降一般,出現在江穎城外。

    負責今日值守的是張寶的遠房侄子,叫張靜。在看到鄧睿大軍攻來之時,邊一面向派人向張寶稟報,一面下令關閉城門,征伐民夫,拒收在城樓之上。

    匯合紅的常山大軍,足有上萬人,將江穎城團團圍住。甘寧手下之人雖然多為水軍,可畢竟很多人都是水匪出身,對於陸上戰役並不陌生,趕到江穎城外,按照鄧睿的要求,派遣了部分軍士對董卓、曹操等人進行監督,便帶著小部分人來到鄧睿的大帳與其匯合。

    而且為了感激鄧睿沒有嚴厲的責罰自己殺降,不過也知道按照常山軍軍法一定會處罰自己,只是具體

    >*看書。、>*網下載kanshu*本陣以後,超著鄧睿欠身行禮說道:「主公,請你下令攻城吧!」

    鄧睿也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本來是準備將江穎城給圍困,孤立起來,知道其彈盡糧絕之時再行攻城。鄧睿此次想法,其主要原因還是經歷了宛城、江夏二縣的戰役,知道攻城戰對於進攻方是十分不理的。因此一路便在思考如何孤立江夏,在擇計迫張寶出城一戰,因此從江夏出發才會將軍隊一分為三,就是希望張寶能夠以此為機出城主動攻擊自己。

    可一路上,桂林、武陵的相繼投降,如此順利的就將二縣給收復,是鄧睿沒有預料到的。為了讓張寶能夠主動出擊,鄧睿不惜讓狼牙和瞳影穎川分隊的軍士向張寶傳遞自己分兵的消息,就是希望張寶能夠抓住這個機會來經過自己,從而讓自己可以兵不血刃的收復這座城高池深的江穎。

    ……

    張寶在張金派人來稟報說鄧睿已經帶著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便命人前往城樓讓張金盡快帶著心腹回城,跟自己一同離開。張金在接到了自己叔父的命令後,不由十分疑惑。不過他並沒有多想,而是帶著眾人做出一副要死守一般,待甘寧往常山軍士本陣而去之時,將指揮交給了身旁的副將黃俊,自己則帶著人匆匆往內城而去。

    回到內城以後,便跟張寶一起從位於城西的側門逃離了江穎,往西邊的祁山而去。

    鄧睿看著城樓上一副死守的眾人,並沒有發現張寶和剛剛還在城樓上叫囂的小子並沒有在城樓出現。通過手中的望遠鏡看著城樓上的一干民壯,來來往往的運送這壘石、金湯等守城之器,不由心中大駭,這張寶還怎不是蓋的,居然可以讓這些民壯如此的賣力。

    未免給張寶過多的時間準備守城物資,鄧睿不得不下令進攻。在鄧睿的一聲令下以後,軍士們紛紛抬起了長長的雲梯,舉著盾牌,揮舞著鋼刀,吶喊著緩緩的向江穎城移動。從城樓上向下看,在盾牌的保護下緩緩的移動常山軍士,就像一個移動的堡壘一般。

    江穎城古來便有城高池深之說,不過常山軍士們都已經經歷了宛城、江夏兩次戰役,對於固若金湯的江穎城並不顯得慌亂,反之一幅井然有序,排著整齊,在各自班長、排長的帶領下往城下而去。

    守軍看著向堡壘一樣緩緩前進的常山軍士,慌慌張張的拿弓射箭,只是這一波箭由於緊張而過於太早的射出,並沒有給攻城的常山軍士帶來多大的傷害。經過了鮮血的洗禮,常山軍士們都已經成長了起來,知道這是在打仗,而不是訓練,所以大家不會拿自己的性命來看玩笑,行道都十分謹慎,躲在盾牌後面緩緩的移動。

    在眾人裡城牆還有不足十米的時候,身後傳來了「咚咚咚」的戰鼓聲,所有人隨著鼓聲的敲響,發出了震天動地的吶喊,同時行進的速度也突然加快了數倍。直至完全放開腳丫子奔跑,隨著眾軍士的奔跑,本來堡壘一般,整整齊齊的隊伍也隨之分開成了無數的小塊,城樓上的守軍看著常山軍事化分成小塊,被一干軍士所釋放的其實也壓的都揣不過起來,居然忘記了此時是射擊的最好時機。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kanshu.)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