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探險王傳奇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夜郎軼聞 文 / 會飛的金鱗

    屋外冷風凜冽,將樹葉吹得嘩嘩作響,偶爾幾聲夜鳥尖嘯劃過,更有一種蕭瑟冷清之意。老太太神態如常,輕輕拾起一根柴火添進灶台,不到一會工夫,灶台內的火光更大了。

    火焰將眾人的臉龐映得通紅一片,眾人像是沒有感覺到一般,雙眸靜靜地注視著這名老太太,只想聽她說接下來的故事。又是幾聲咳嗽聲響起,老太太微瞇著眼睛,像是陷入了無盡的回憶當中。

    見老太太沒有出聲,眾人也不敢打擾。半晌,老太太才緩緩說道:「你們可聽說夜郎古國?」

    眾人先是一怔,隨即都點點頭。長空回道:「夜郎古國倒是略知一二,而最讓國人對其熟悉的是一個成語故事,叫做『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這句成語的出處來自漢.司馬遷的《史記.西南夷列傳》。其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老太太笑了笑,道:「沒錯,世人都知道『夜郎自大』的這個成語故事。而且都是認為當時的夜郎國君以為自己國家很大,比喻一個人的狂妄無知。只是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長空奇道:「哦,難道這句成語裡面還包含其他更深層的意思?」

    老太太點點頭,道:「年輕人,你說對了。夜郎古國雖然只是存在了短短幾百年,但是能成為一方諸侯,雄霸一時,當然有些實力。在夜郎古國鼎盛時期,就連當時最強大的漢朝都不敢輕易對其用兵。並不是漢朝不想,而是經過數次討伐後均以漢軍大敗而告終。至那以後,漢朝就對夜郎古國禮遇有加,不再刀兵相見。」

    「為了平息刀兵,漢朝派遣使者來夜郎古國面見夜郎國君。當時的夜郎國君說了這樣一句『漢雖有百萬雄兵卻難近我彈丸之地』。只是夜郎古國沒有存在多久,而漢朝為了掩蓋這段難以啟齒的戰敗經歷,便讓使者杜撰了另一說辭——漢孰與我大?」

    老太太停了停,又道:「夜郎古國地方雖是不大,但是之所以能與大漢朝刀兵相見不落下風,主要的原因便是因為一個人的存在。」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皆是面露震驚之色。要知道大漢朝統一中原後,兵多將廣,就連一向兇猛驍勇的匈奴騎兵也不敢輕易犯我邊境。而與小小彈丸之地的夜郎古國交戰居然沒能佔到上風,這本來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剛開始長空也不盡信,畢竟大漢朝與夜郎古國兵戎相見正史上並沒有記載,眼下只聽老太太的一面之辭未免缺乏說服力。

    突然長空想到地仙之宅,不禁脫口而出:「老人家,莫非您所說因為一個人的存在指的就是地仙?」

    老太太抬首望著長空,臉上露出讚賞,說道:「沒錯。」

    丁娜一臉震驚:「難道僅憑一個人的力量就能擋住千軍萬馬?這未免也太不可置信了。」

    肖亮忽然昂起頭,一臉得意之色,說道:「也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別說地仙,就連長空哥都有這種能耐。」

    丁娜白了他一眼,不客氣地說道:「看把你給得意的,好像你也有這份本事一般。」

    肖亮被丁娜這句話給嗆得滿面通紅,愣了愣,他不服氣地回道:「雖然我沒有長空哥這種本事,但是只要給我準備的時間,拖住上千人的隊伍並不是什麼難事。」

    丁娜聽聞後,雙眸緊盯著肖亮,但見肖亮神色如常,雙眼透澈不似說謊之人,聯想到長空種種超乎常人的能力,按理他身邊的人也差不到哪裡去,一時之間也不知他說的是真是假。不過,丁娜也沒再出言,只是垂著頭默默不語,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柳菁菁突然說道:「老太太,冒昧問一句:關於夜郎古國的歷史連正史也是知之甚少,您久居深山老林又是怎麼知道的?」

    眼前這個老太太對夜郎古國的事情如數家珍,柳菁菁早就起了疑心。雖然只是猜測,但是可以肯定一點的就是,她必然與夜郎古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也許通過她更能瞭解有關地仙之宅的一些事情。

    果不其然,老太太臉色有些落寞,忽然歎了一口氣,緩緩說道:「告訴你們也無妨,之所以我久居老林與世隔絕,因為這就是我夜郎國人的最終宿命。」

    原來,眼前這位老太太正是夜郎古國的後人子嗣。只是讓人唏噓感慨的,她是夜郎古國的最後一位子嗣。

    夜郎古國位於貴州西部荒蕪偏遠地區,只有區區數萬族人,他們依山而居,靠林生存。男人負責打獵耕種,女的負責養蠶織布,過的是與世無爭隔絕的半原始生活。

    因為貴州深山野獸毒物眾多,一個不留神便會失了性命。所以在長期與惡劣自然環境和猛獸怪物爭鬥生存的過程中,他們逐漸變得剽悍強大起來。

    隨著人口的逐漸發展壯大,夜郎人慢慢形成自己的文化與社會制度。他們開始推選出自己的君主,建立夜郎人的軍隊武裝。

    漢朝的時候,因為當地的官府見到夜郎國逐步壯大,開始擔心他們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因為覺得夜郎國畢竟只是一個彈丸小地,就算是擁有了自己的軍隊武裝,料想也厲害不到哪裡去,又怎麼會是大漢朝的對手。

    在數次發出通告讓夜郎國的君主帶領子民歸順朝廷無果後,當地官府便奏請朝廷請求出兵討伐。不過,事與願違。因為地形不熟,惡劣環境加上夜郎人驍勇凶狠,一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漢朝軍隊居然被打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

    一時朝廷為之震動,當時的漢武帝劉徹拍案而起,龍顏大怒。御筆一揮,親自點將。為了一舉攻下夜郎古國,洗刷失敗恥辱,令四海蠻夷臣服,漢武帝劉徹更是派出精銳皇家騎兵從旁協助。

    按說這次大漢朝如此興師動眾,大張旗鼓對付區區一個夜郎小國肯定是馬到功成,手到擒來。話雖如此,但事實上這一次敗得更慘。連對方城池的邊都沒有摸到,大漢朝的軍隊便被打得屁滾尿流,潰不成軍。

    震驚之餘,軍中高層將領自然會對戰況做些瞭解,以便在上頭問起的時候能夠自圓其說,為己方的失敗找個堂而皇之的說辭。只是調查一番後,眾人皆是目瞪口呆,無法置信。

    原來,在漢朝軍隊與夜郎武裝進行二軍對壘,廝殺搏鬥的時候,剛一開始漢朝軍隊仗著兵強馬壯,武器精良還能佔些上風。隨著軍隊慢慢推進,逐步逼近夜郎古國城池的時候,城池上方突然出現一個裝束奇異,長袍飛舞的年輕男人。

    也不見如何動作,他忽然大笑數聲,音震四野,隨即身體懸浮,整個人凌空飛起,緩緩飄落於地面之上。

    先鋒部隊見此異象,哪敢動手,急命傳令兵報於將軍定奪。掛帥將軍聞言後,輕蔑一笑,認定對方不敵天朝兵馬,是在故弄玄虛,擾亂軍心。馬上命前鋒部隊發起攻擊。

    軍令如山,豈敢不從。

    儘管這名長袍男人所展示出來的能力非人力可及,但是畢竟只是一個人,眼見己方人數眾多,士兵的恐慌情緒慢慢平息下來。在如雨點般密集的進攻鼓聲下,紛紛端起手中長槍狂吼亂叫向長袍男人刺去。

    刀光閃爍,寒芒四射。眼見鋒利槍尖就要將長袍男人紮成一個馬蜂窩,詭異的一幕再次出現了。長袍男人僅僅只是揮了揮手,整個人便消失不見。

    沒等眾士兵回過神來,突然從地底,從四面,從八方湧來如潮水般洶湧的無數根帶刺三色籐蔓,可憐的大漢士兵沒有碰到人家半分衣角便被帶刺三色籐蔓穿成透心涼。

    死去的漢朝士兵瞬間面容枯槁,只剩一具軀殼皮囊,彷彿整個人的精血氣都被餓鬼吸取殆盡。緊跟在後面的漢朝部隊雖然是久經沙場,弒敵無數,但何曾見識過如此驚駭場面。頓時被嚇得腿腳發軟,面色慘白。

    看到剛才還在一起有說有笑的兄弟轉眼間就成了枉死冤鬼,士兵們怪叫一聲,像是見到了此生最最恐懼的事情,不顧將領喝止叫罵,只恨爹媽少生二條腿,紛紛後退狂奔數里方才止住腳步大口大口喘息著。

    兵敗如山倒。縱使將領氣得七竅生煙,臉色鐵青,但是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再次失敗的噩運。更可怕的是軍隊的氣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想要重整旗鼓打上門去卻是再無可能。不得已,只得垂頭喪氣悻悻而歸。

    漢武帝再次聽聞軍隊失敗,本來是雷霆大怒,差點將帶隊大將綁捆推出斬首。好在其是一名明君,待怒氣漸消的時候,他思慮半晌,最後決定不再出兵攻打夜郎古國,而是派出使者談判言和。

    好在夜郎古國的人並不好戰,他們至上而下達成共識,只要漢朝不再出兵,大家也就相安無事。從那以後,朝廷也就默許了夜郎古國劃地自治。當然,大漢朝為了掩蓋數次出兵失利的醜事,便將使者談判的內容作出修改,以便維持大國光輝形象。

    聽到這裡,眾人也差不多明白了夜郎古國的一些歷史軼聞。只是對於那名長袍男人依然是一無所知。而且有如此高人護國的夜郎古國為何從歷史長河中突然消失?夜郎後人怎麼會出現在人跡罕至的長白山老林之中?一個有著數萬之眾的夜郎古國為何變得如此凋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