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的天空下

正文 第55章 淞滬抗戰(中) 文 / 碧巖

    8月31日拂曉後,日軍以飛機30餘架,並以海軍艦炮猛擊吳淞,強行登陸;日軍另一部由市輪渡碼頭登陸。南明守吳淞的第六十一師的一個團,傷亡過半,不支後退;惟吳淞炮台,仍由上海保安總團固守。張治中將在劉行的第六師調到楊行、吳淞,驅逐登陸之敵。該師於31日夜,向吳淞攻擊前進,與敵遭遇於楊行以北地區,發生激戰。又第61師因損失慘重而被縮編為一個團,師長楊步飛被撤職,軍政部命令第二師補充旅(即獨立第20旅)充編該師,重組後的第61師下轄兩個旅,鍾松任師長,楊文瑔任第181旅旅長,鄧鍾梅任第183旅旅長,隨後該師奉命在唐家宅、陳家行一線沿蕰藻濱右岸阻擊日軍,與日軍第9師團往返拚殺,戰況慘烈,二名團長壯烈犧牲。

    9月1日,日軍1000餘人圍攻獅子林炮台。日軍為連接和擴大兩個師團的登陸場,於9月2日至5日,連續以軍艦、飛機、坦克支援,向防守月浦、寶山的南明第98師夏楚中部發動猛烈進攻,98師一部與敵反覆白刃搏鬥,多數犧牲,因傷亡過重,第98師撤出陣地。9月2日起,日軍重兵進攻三官堂第六師陣地,並強渡泗塘河,被擊退。3日至4日,日軍連續向三官堂一帶進犯。第六師十八旅奮勇阻擊,殲敵不少,但該旅傷亡甚眾,旅長翁國華和團長朱福星負傷。5日晨,敵分由吳淞、張華濱和沙龍口夾擊寶山至三官堂陣地。第六師腹背受敵,各村落都被燒夷,火藥局守兵全部犧牲,第十七旅旅長丁友松以下傷亡過半,相持至午,該師退守泗塘河。日軍越過泗塘河橋向西侵犯,於是,獅子林、吳淞間聯繫通道被敵打通,而寶山城南明守軍由此陷入重圍。9月5日,日軍集中30餘艘軍艦,掩護陸軍向寶山發起猛攻,南明軍隊頑強抵抗,奉命堅守寶山的98師第583團3營500餘人在營長姚子青率領下,抱與陣地共存亡之必死決心,一次次打退敵軍瘋狂進攻。日軍施放硫磺彈,城中燃起沖天大火,所有建築化為瓦礫堆。戰至7日晨,日軍以坦克為前導始得突入城內,姚子青率全營官兵與敵巷戰,打盡最後一顆子彈,至當日上午10時,除一人前夜受命突圍向上級報告軍情外,其餘全部壯烈犧牲。

    寶山保衛戰進行的同時,羅卓英的第15集團軍為克復羅店,與日軍再度激烈交戰。但日軍在佔領寶山後,以一部沿寶羅公路向西攻擊,吳淞方面日軍也越過泗塘河西攻,日軍尚不斷在各地登陸,南明軍隊頓時面臨腹背受敵的威脅。至9月中旬,日軍援兵陸續開到,南明方面因無制空和制海權,在進攻敵據點、抗擊敵登陸和逐地爭奪戰中損失慘重,部隊疲憊至極,被迫轉入防禦。此前,9月6日

    看書』網歷史/

    ,第三戰區發佈的第二期作戰計劃:上海戰區以持久抗戰為目地,限制登陸之敵發展,力求各個擊破之效。各個擊破不能達成時,則依次後退於敵艦射程外之既得陸地,施行頑強抵抗,待後方部隊到達,再行決戰而取最後勝利。已做好攻堅不利轉而實施防禦作戰的準備。

    9月9日,日軍沿軍工路、淞滬公路和月浦、羅店之線向南明軍隊發動強大攻勢,我軍同敵展開殊死搏殺,9月11日,第15集團軍右翼陣地被突破,部隊減員嚴重,遂漸次退至羅店以南施相公廟、瀏河之線預築陣地,第9集團軍亦轉移到北站、江灣、廟行、蕰藻濱右岸之線預築陣地,與日軍形成對峙。

    日軍逐漸掌握戰場的主動權,日本最高層決定將侵明的主要作戰方向由朝鮮轉移到上海,並要求加快上海戰役進程,再次作出增兵的決定。將朝鮮方面軍所屬第9、第13、第101師團轉隸上海派遣軍序列,此外,還從台灣調來了步兵旅團、重籐支隊、第1後備步兵團等部隊,這樣,加上原有的幾個師團,日軍到9月下旬在上海的兵力,光步兵就達到了當初松井石根要求的5個師團:第三師團:師團長籐田進,第11師團:師團長山室宗武,第九師團:師團長吉住良輔,第13師團:師團長荻洲立兵,第101師團:師團長伊東政喜。算上空軍和海軍的兵力,日軍在滬總兵力達到20萬人。

    面對敵人調兵遣將,國社黨政府也決定迅速增派各省及中央軍部隊至淞滬參戰。為打贏這場硬仗,蔣介石把當時的精兵良將幾乎全部派到了淞滬前線。集團軍中,除了原有的第8、第9、第15集團軍外,又增加了薛岳的第19集團軍、劉建緒的第10集團軍,稍後,又調來廖磊的第21集團軍。9月21日,前線部隊部署也做了調整,以應對作戰需要:第15、第19集團軍編為左翼兵團,陳辭修為總司令,下轄3個軍團、江防軍總司令部及總預備隊,共約16個師、2個要塞司令部、4個獨立團、1個江蘇保安隊;作戰地域為蕰藻濱以北的萬橋、羅店、廣福地區;第9集團軍為中央兵團,朱紹良(取代因病調任大本營管理部任部長的張治中)為總司令,下轄7個軍18個師、1個獨立旅、1個炮兵旅、1個淞滬警備司令部和1個上海保安總隊;作戰地域為北站、江灣、廟行一線及其以西地區;第8、第10集團軍為右翼兵團,張發奎為總司令,下轄10個師、3個獨立旅、3個新編旅、1個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和1個岸防部隊;作戰地域為蘇州河以南至杭州灣北岸地區。加上不久後趕赴上海參戰的第21集團軍,國社黨軍總兵力已達75個師、70餘萬人。

    南明軍隊轉入防禦後,日軍開始發動大規模進攻。9月22日,日軍集中主力猛攻固守羅店的左翼軍陣地,防守這裡的第18軍和葉肇第66軍拚死抵禦,陣地屹立不動。次日黎明至24日夜,日軍復以兩個師團持續衝鋒,**第159師、第160師以全體陣亡的代價堅守了12個小時。為此日軍也付出了慘重代價。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鑒於日軍有以主力於寶瀏公路兩側地區擊破左翼軍之勢,為保存實力,持久消耗敵人,乃命令左翼軍各部隊逐次轉入第二線陣地防守,相機打擊日軍。此時,松井石根見從側翼突入包圍南明軍隊的企圖無法實現,於是決定改分割包圍為中央突破,集中兵力進攻蕰藻濱一線。10月1日開始,日海軍、航空兵協同地面部隊發起新的攻擊。北路以山室宗武第11師團指向廣福、陳家行;南路集中第3、第9、第13、第101師團強渡蕰藻濱,向大場、南翔進攻,以切斷大場至江灣地區守軍與外界聯繫,使之成為孤軍。10月5日至9日,**第8師、第59師、第61師、第67師、第77師、第90師及稅警總團等作戰部隊因連日與敵浴血激戰,終因犧牲重大,無力對峙,相繼退出陣地。9日起,日軍再度集中海空軍火力,配合步兵向蕰藻濱南岸強攻,南明守軍輪番上陣抵抗,經數晝夜血戰,始得遏止日軍攻勢。

    10月15日,日軍突破蕰藻濱,戰局再度告急。此時從廣西調來的第21集團軍抵達淞滬前線,蔣介石急將該集團軍10個師編入中央軍序列,領取作戰軍械和彈藥。第21集團軍屬李宗仁、白崇禧桂系王牌部隊,以能打能拼在地方軍中享有威名。白崇禧這時向蔣介石獻策,認為純粹被動防守非長久之計,徒增傷亡更無法取勝,必須以一支主力突擊部隊主動出擊,實行積極防禦的策略,蔣介石由是下達了實施反擊作戰的命令。10月19日,南明守衛蕰藻濱南岸的部隊,配合廖磊第21集團軍發動全線反擊。當日,日軍吉住良輔第9師團、伊東政喜第101師團及第3師團一部,亦向蕰藻濱南岸發起猛攻。雙方主力迎頭相撞。桂軍初上戰場,毫無與日軍交鋒經驗,以血肉之軀衝進密集彈雨,將日軍施放的煙霧誤為毒氣,隊形自我混亂;加上當時淞滬戰場上只有桂軍頭戴鋼盔、身穿黃色軍服,極為顯眼,成為日軍射擊的活靶子。遭日軍飛機、火炮、坦克和機槍密集火力突擊2萬大軍一日即被打散,上萬敢死隊大部戰死。該集團軍僅旅長即陣亡6人。激戰至25日,部隊被迫撤退。左翼軍4個團在廣福南側向北路日軍反擊作戰,也被日軍擊退。日軍乘機反撲,兵鋒直指大場。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