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的天空下

正文 第57章 南京保衛戰 文 / 碧巖

    1937年11月,南明國民革命軍在淞滬會戰中失利,上海被日本佔領後,日軍趁勢分三路急向南京進犯。南明方面就此開始準備在上海以西僅300餘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衛作戰,由於下達撤退命令過於倉促,後方國防工事交接發生失誤,隨著日軍轟炸機的大範圍轟炸,撤退演變為大潰敗,雖然錫澄線上的江陰保衛戰對阻擊日軍海軍逆江而上進犯內地有重要意義,但南部無錫的快速陷落使錫澄國防線基本沒有發揮作用,使北路日軍主力一路順利到達南京。

    12月1日,日軍攻佔江陰要塞,同日,日軍下達進攻南京的作戰命令,南京保衛戰開始。蔣中正任唐生智為南京衛戍部隊司令長官,指揮8.1萬南明國民革命軍抵抗作戰。

    南京背對長江,日軍可以在北面用軍艦封鎖,炮擊。在地面上從蕪湖突進的日軍已經從西面包抄上來切斷了南京與後方的聯繫。東面和南面也被日軍合圍。南京已經成為了一座死城。

    南京保衛戰打響後,南明國民革命軍先後調集了15個師不足十萬人參與南京守城戰。然而此時參與南京作戰的**各部隊不管是兵員素質還是士氣已與淞滬會戰之時不能相提並論,部隊戰鬥力嚴重下滑。

    南京南明國民革命軍衛戍部隊包括,第2軍團徐源泉第41師,第48師。第66軍葉肇第159師,第160師。第71軍王敬久第87師,第72軍孫元良第88師,第74軍俞濟時第51師,第58師。第78軍宋希濂第36師,第83軍鄧龍光第154師,第156師。教導總隊桂永清,第103師,第112師等14個師。憲兵司令蕭山令的2個憲兵團。炮兵第8團1營,炮10團1營,輕戰車10輛,城防通信營,防空司令部27門高射炮,特務隊。參戰的部隊基本上全部都是淞滬大戰的戰場上,撤退下來的部隊。說白了,全都是殘破部隊,南京的14個師南明國民革命軍實際上只有8.1萬人,其中還有3萬人是臨時拉的壯丁,全然沒有受過任何訓練。而且火力貧弱,實力上根本無法阻擋日軍重集團一擊。

    南京的環形陣地是南京警備司令部修建的,但是設計者缺乏現代戰爭的經驗,工事的位置不隱蔽,不大注意斜射和側射以及縱深。大多在高處的山頂和陵線等位置設置,而且槍眼做的也太大。很容易被炮火摧毀和突破。南明國民革命軍的部署是,第74軍防禦牛首山,第88師防禦雨花台,第87師防禦江南鐵路以北,教導總隊防禦紫金山,第2軍團防禦烏龍山,第36師防禦幕府山,第66軍防禦大水關,第83軍和第36師1個團在青龍山,龍王山掩護。鎮江的第103,112師向南京增援。

    從12月1日開始,日軍持續轟炸南京城,將中華門,水西門附近炸的沒有1座完整的房屋和街道。12月4日在句容以東40里的地方,在江南灰色陰沉的冬日中,日軍便衣偵察隊與南明軍前哨部隊發生了短暫的交火,南京作戰外圍戰從此開始了。12月5日,日軍的各個小部隊開始從間

    看書;網最新]

    隙穿插與**第66軍發生交戰,在幾處陣地上甚至出現**全部打光的壯烈場景。

    日軍在東面沿著太湖前進的是鳩彥王的上海派遣軍第3師團,第9師團,第13師團和第16師團,第11師團第10旅團。從南面進發的是柳川平助中將的第10軍的第8師團,第114師團,第6師團,第5師團第9旅團。日軍參戰的有6個師團,1個旅團,獨立2個野戰重炮旅團另3個野戰重炮,攻城重炮兵聯隊,7個攻城重炮兵大隊,1個重型臼炮大隊,1個重炮中隊,16個高射炮隊和3個後備山炮隊,21個獨立汽車隊及其他支援部隊。

    30萬日軍攜帶著包括240毫米榴彈炮,150毫米加農炮等重炮在內的大炮高射炮超過700門,速射炮,步兵炮,迫擊炮和擲彈筒超過2000門以及300輛戰車裝甲車。以絕對優勢從三面向南京的數萬**殘破部隊直壓下來。

    南明軍隊在南京保衛戰中的抵抗是激烈的,表現是英勇的。在淳化鎮、光華門、楊坊山、紫金山、中華門、賽公橋、雨花台等地南明軍隊與日軍發生過激烈交戰。以淳化鎮為例,當時駐守南京東南淳化、方山一帶的是王耀武第51師,自12月5日起,攜優勢炮火的日軍114師團,對防守淳化鎮的51師的正面陣地則以飛機炮火連日轟炸。其步兵又復猛烈攻擊,戰況異常慘烈。從5日到7日51師官兵傷亡達九百餘人,但士氣依然旺盛,陣地也很穩固。日軍猛攻淳化十多次而未得逞。8日早晨,日軍又增加了兩千多人,大炮十餘門,其正面部隊在飛機、炮兵、坦克車掩護下向淳化猛攻。51師守軍奮勇抗戰,殺敵甚多,陣地屢失屢得,傷亡甚大,301團代團長紀鴻儒負重傷,連長傷亡9員,排長以下傷亡1400餘人。305團團長張靈甫負傷,連長傷亡5員,排長以下傷亡600餘名。由於沒有後援兵力,該鎮於午後4時失守。

    南京保衛戰開始後,日軍三路進攻勢如破竹,南京外圍戰略要地相繼失陷。很快日軍就突破南京外圍一線防禦陣地。12月9日,日軍進抵南京城下,並用飛機向城中投撒日「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致南明守軍的最後通牒,進行勸降。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對松井的最後通牒不予理睬,並於當日下達了「衛參作字第36號」命令作為回答。內容為:「本軍目下佔領復廓陣地為固守南京之最後戰鬥,各部隊應以與陣地共存亡之決心盡力固守,決不許輕棄寸土、搖動全軍,若有不遵命令擅自後移,定遵委座命令,按連坐法從嚴辦理。各軍所得船隻,一律繳交運輸司令部保管,不准私自扣留,著派第78軍軍長宋希濂負責指揮。沿江憲、警嚴禁部隊散兵私自乘船渡江,違者即行拘捕嚴辦。倘敢抗拒,以武力制止。」企圖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戰。

    1937年12月10日,日軍見南明軍隊拒絕投降,遂向雨花台、通濟門、光華門、紫金山第3峰等陣地發起全面進攻,戰況較9日更為激烈。特別是城東南方面,因復廓陣地已基本喪失,日軍直接進攻城垣,所以形勢尤為嚴峻。衛戍司令部急令第83軍的第156師增援光華門、通濟門城垣的守備,並於城內各要點趕築準備巷戰的預備工事,同時將第66軍由大水關、燕子磯調入城內,部署於中山門及玄武門內構築工事,準備巷戰;另以剛剛由鎮江撤入南京城內的第103師及第112師由教導總隊總隊長桂永清指揮,負責中山門附近城垣及紫金山陣地的守備。當夜,第156師選派小分隊墜城而下,將潛伏城門洞中的少數日軍全部殲滅。雨花台方面,日軍2個師團主力和步、炮、坦克及航空兵協同攻擊,將第88師右翼第一線陣地全部摧毀。殘部退守第二線陣地。當晚,日軍第18師團佔領了蕪湖。12月11日,日軍第16師團猛攻紫金山南北的南明軍隊陣地。紫金山及其以南地區,教導總隊堅決抗擊。激戰終日,日軍毫無進展,惟其右翼部隊攻佔了第2軍團防守的楊坊山、銀孔山陣地,進至堯化門附近。日「上海派遣軍」為使其第16師團進攻容易及適時切斷守軍的東退道路,又從正在鎮江等船渡江的第13師團中調山田支隊(第13師團兵步第103旅團長山田指揮的步兵3個大隊、山炮兵1個大隊),從第16師團右翼加入戰鬥,向烏龍山、幕府山炮台進攻。日軍第10軍的第114師團及第6師團主力繼續攻擊雨花台。第88師的第二線陣地又被摧毀,守軍被迫據守核心陣地。日軍第114師團右翼部隊開始攻擊中華門,城門被炮火擊毀。少數日軍一度突入城內,但被第88師據守城垣的部隊殲滅。日軍第6師團左翼部隊之一部沿長江東岸北進,在介石河擊退憲兵教導2團的1個營,佔領了水西門外的棉花堤陣地。日軍國崎支隊在當塗北慈湖附近渡過長江,沿西岸北進,向浦口運動。佔領蕪湖的日軍第18師團因轉用於杭州方面,不再參加進攻南京的作戰。

    南京保衛戰期間,蔣中正所在的武漢大本營對南京的戰況也極為關注,每日均有詢問及指示的電報,當蔣介石發現撤至南京部隊的戰鬥力及士氣已遠不如淞滬作戰,南京外圍主陣地帶僅防守兩三天即告失守,而復廓陣地立足未穩即在主要方向上又被敵突破、迫逼城垣時深感形勢嚴峻;當得知當塗附近已有日軍渡江時,更感局勢危急。為避免南京守軍被敵圍殲,蔣介石於11日中午考慮令南京守軍撤退,遂令時在江北的顧祝同以電話轉告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顧要唐當晚渡江北上,令守軍相機突圍。唐生智由於自己曾力主固守,若突然先行撤走,怕今後責任難負,因而要求必須先向守軍將領傳達清楚最高統帥的意圖後方能撤離。當晚,蔣介石致電唐生智:「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以圖整理而期反攻。」唐生智於當夜與羅卓英、劉興兩副司令長官及周參謀長研究後,決定於14日夜開始撤退。遂於12日凌晨2時許召集參謀人員制訂撤退計劃及命令。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