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的天空下

正文 第62章 日本的反撲 文 / 碧巖

    在第101師團和106師團團滅的消息傳到上海派遣軍駐地時,此時的上海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正在飛往日本的飛機上。

    松井石根,1878年7月27日出生在日本愛知縣愛知鎮的牧野字村,是舊名古屋藩士、漢學家松井武國的兒子。他的先祖曾是日本戰國的名將,靜岡縣二俁城的城主松井宗信,松井石根生來身材短小,而且體弱多病,但性格倔強。松井家祖上世代為將,繼承武家門第成為他日後從軍的原因之一。1885年,一些舊士族在東京開辦了專門培養軍人的成城學校。1890年,松井石根進入成城學校。父親送松井去軍校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當時日本軍校不收學費,一切費用都由參謀本部負擔,他們的目的就是為日本帝國培養最優秀的軍事人才,嚴格的校紀,使他受到鍛煉。1893年,入中央幼年學校,三年後進陸軍士官學校第9期。1898年以第二名畢業。同學中還有後來成為大將的荒木貞夫、真崎甚三郎、本莊繁、阿部信行四人。同年,他獲得天皇賜予的銀質懷表,被授予少尉軍銜。接著進入日本陸軍大學校。

    1904年明清戰爭爆發,松井石根中斷學業,隨日軍進入遠東地區與清軍作戰。戰後松井回國,繼續就讀陸軍大學,並於1906年畢業,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天皇賜予的軍刀,同時因他在明清戰爭中表現突出而獲2枚勳章。晉陞為步兵大尉。後曾任日本參謀本部中國班班員、駐南明廣東武官。

    1915年,松井調任駐上海武官。1918年升步兵大佐,次年任日軍步兵第39聯隊長。1922年當日本出兵西伯利亞干涉俄國革命之際,松井任馬加丹派遣軍情報參謀,後調任海參崴特務機關長,成為軍界的一名「中國通」,他四處收買漢奸,佈置間諜網,收買馬賊漢奸,勾結前清遺老,挑起中國內部不和,並因此受到上司嘉獎。次年晉陞為陸軍少將。

    1924年任日軍步兵第35旅團長,1925年調任參謀本部第二部(情報)部長。從而「得以專心從事於平生最為關注的中國問題」。在任內大力資助中國工人省港大罷工,打擊英國在華勢力。

    1927年升陸軍中將。同年,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在東京召開著名的東方會議,制定對中國的方針政策。松井石根出席了會議,並在會上做了關於中國政治形勢的報告。1927年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卻突然宣佈下野,跑到日本去尋求支持,也是通過松井石根的介紹才見到首相田中義一的。在與田中的會談中,日本政府承諾在經濟和軍事上支持蔣,但希望蔣介石以東北的利益相交換,蔣推托東北仍在軍閥朱啟睿的控制下,等他統一中國就把東北利益交給日本。1928年8月任日軍第11師團長。

    1932年,松井作為日本陸軍全權委員,出席了在日內瓦舉行的一次裁軍會議。會上,他看到明日代表進行著激烈的爭論,而白人則宛如裁判一般從中「調解」,這更加堅定了他推行「大亞細亞主義」的決心:「日明間的問題要在日明間解決;要將白人統治下的亞細亞重新變為亞細亞人的亞細亞。」1933年,松井從日內瓦回國,立即發起了成立「大亞細亞協會」的運動。同年擔任了軍事參議官的要職。1933年8月1日,調任駐台灣日軍司令官,10月晉陞為陸軍大將。

    1934年8月1日,再度調任軍事參議官。此時,陸軍內部皇道派與統制派的矛盾尖銳起來。1935年8月12日,統制派的靈魂人物,號稱日本第一大腦的軍務局長永田鐵山被刺殺,松井因涉嫌此事,被迫於同月的28日引咎辭職,退出軍界。

    1937年8月12日,日本大本營決定以第3、11兩個師團組成上海派遣軍,以支援駐上海的海軍陸戰隊。松井石根因是公認的「中國通」和攻堅戰專家而被重新徵召入伍,擔任上海派遣軍司令。日本政府當然清楚,如果在上海發生戰事,可能會引起國際社會對它的反彈。所以把松井石根這樣一個後備役的將領找出來,讓他指揮這場戰爭,從投入和這個當

    看書,網科幻,

    初的設想來講,都是準備在上海地區打一個局部戰爭的。但松井石根並不這麼想。他在離開東京前,要求撥給上海派遣軍5個師團,因為「他早就對上海和南京附近的地形作過調查,他已經想好了在一旦佔領上海後就進攻南京。」他從東京出發時,又在車站對前來送行的近衛文縻首相和杉山元陸相等人宣稱:「此番無論如何也要打到南京去!」。所以請首相您理解我這一點。近衛文縻有些詫異,他後來回憶,當時我感覺到一種不詳的預感。59歲松井石根受命為日本上海派遣軍司令官,這將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揚名立功的機會了。他學寫漢詩,有過這樣的感慨。「汗了戎衣四十年,興國如夢大江流,軍恩未酬人將老,執戟又來四百州」。

    這次的上海作戰,開始時日軍由於兵力原因,受到南明蔣中正南明集團的有力打擊,但由於南明政府武器落後,雖兵員重多,但還是敗在了日軍的強大攻勢之下,甚至連首都南京都丟失了,而日軍的上海派遣軍改成的華中集團,卻在增添了將近6個師團的兵力後,越發強壯,向著南明敗兵南昌方向發起進攻。在他回日本之前,進攻日軍已經時至南昌城之下,所以他才放心的上了飛機,回日本述職。

    當飛機飛越東京灣上空時,他從電台上接到了第101師團和106師團覆滅的消息,說實話,這對他的打擊很大,因為電報上說,明軍不僅有高於日本空軍戰力的飛機,而且火炮的強度也是日軍所不具備的。這一切都說明了,是北明參戰了。

    而此時,日本國內大本營總部。

    陸軍大臣杉山元接到侵明日軍華中派遣軍的電報後,一陣慌亂。因為就在前幾天,東京剛被北明空軍轟炸過,損失慘重,連天皇都差點死去,所以他的心中對這次的日軍進入明國作戰還是很不滿意的。在他的心裡,很是懼怕大明北方政府的介入,並且還對入明的軍隊提出過警告,但卻被已經被上海的勝利沖昏了頭腦的華中軍司令部給忽視了,所以這次接到北明政府介入了對日作戰的消息,他的心中還是充滿了恐懼,因為他對北明政府太熟悉了,那個高大的胖子只不過是領導了北明政府不到十年,整個大明北方便已經是欣欣向榮,其國民產值都已超過美國,一越而成為戰後的最大商業帝國。雖然情報部門並沒有傳來北明擴軍的消息,但杉山元知道,如果發生戰爭,那北明可以很快的便會組織起幾百萬的軍隊,並飛快的加入戰爭中來。

    「閣下,松井石根大將到了。」這時,門外傳來一個聲音。

    「請他進來。」杉山元說道。

    「杉山閣下。」板垣征四郎一進屋便向杉山元敬了個禮。

    「辛苦了,松井君。請坐。」杉山元摸著自已那珵亮的腦袋說。

    「哈咿!」板垣征四郎應聲答道,並在一邊的的椅子上坐了下來。

    「看看吧,這是華中軍發來的電報。」杉山元把華中派遣軍發來的電報遞給了板垣征四郎。

    板垣征四郎接過電報紙低頭看了起來。「吶尼?第101師團和第106師團玉碎,這怎麼可能,就憑南明的那些武器裝備?」他驚叫到。

    「是北方參戰了,是那個胖子參戰了。」杉山元說道。

    「吶尼?北方和南方不是不相往來嗎?北方怎麼參和進來了。」板垣征四郎說。

    「什麼不相往來,前些時帝**佔領南京時,還沒過幾天,東京便遭到了轟炸,就這樣,使得帝國元氣大傷,怎麼可以說是北方不管南方呢?早在上海事變發生時,我便提醒天皇陛下注意北方的反應,但天皇陛下卻不值一顧。」杉山元說。

    「杉山閣下,反正帝國的計劃也是先南後北,只不過是計劃要稍作改變而已,既然北明已經參戰了,那麼我的想法是帝國可從朝鮮進攻北明,然後再修改一下進攻南明的計劃,派出常設師團進攻南明,爭取在三個月內平定明國。」板垣征四郎說道。

    「嗯,是得修改一下帝國的進攻計劃了。哦,你在這裡等一下,我進宮去稟報天皇陛下。這個消息相信陛下也已經知道了。」杉山元說道。

    當杉山元來到皇宮時,皇宮內已聚集著日本參謀總長閒院宮載仁親王、日本首相近衛文縻、日本海軍軍令部總長伏見宮博恭王等人。

    杉山元一進入室內,便發現昭和天皇的臉色有些潮紅,登時他便知道,101師團和106師團的事情天皇已經知道了。

    「諸君,華中軍的電報都看了吧,有什麼想法都說出來吧。」昭和天皇說道。

    「陛下,臣認為這一定是北明參戰的結果,南明決沒有這樣的軍力能全殲我大日本帝國的雄兵。」閒院宮載仁親王說。

    「臣附議。」一旁的伏見宮博恭王說。

    「陛下,早幾天的東京被轟炸事件便是北明的手筆,而且帝國情報部門也報告說,近一時間,北明的軍隊正在大規模擴軍,所以臣也認為是北明對皇軍的精銳師團發動了攻擊。」杉山元說。

    「近衛,北明對我們宣戰了嗎?」昭和聽罷,扭頭問再一帝的近衛文縻。

    「沒有,陛下。但我國事實上進攻的也是明國,而且也沒有宣戰啊。」近衛文縻答道。

    「杉山,你們陸軍部有什麼想法沒有。」昭和問杉山元。

    「臣這裡倒是有一想法。」杉山元在來的路上反覆想著松井石根的建議,對進攻明國的想法其實已是一點一點的完成了。

    「杉山君請說。」昭和說道。

    「臣是這樣想的,我們可使朝鮮駐軍在加強一、兩個師團後從東北進攻北明,而華中方向上可加強五至六個師團進攻山東一線,這樣可使北明首尾難故,而華中派遣軍則專一進攻南明政府,同時我國可向英美要求物資援助,因為我們進攻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我想英美是會毫不猶豫的掏出這筆援助的。」杉山元說道。

    「近衛首相,對陸相的提議你有什麼想法嗎?」昭和天皇向近衛文縻問。

    「陛下,近期國內的資金是有些緊張,但聽了陸相的話,臣有信心籌措武器物資,讓帝國的陸軍打好這一仗。」近衛文縻答道。

    「好,那參謀本部提計劃來看。三天內答覆吧。」昭和說。

    「哈咿!」閒院宮載仁親王忙答道。

    「拜託了,這是帝國聖戰。」昭和說。

    「哈咿!」眾人一起低頭答道。

    杉山元回到陸軍司令部,帶上了板垣征四郎便向著參謀本部而去。他們同閒院宮載仁親王討論了一天一夜,最後拿出了一個新的對明作戰方案呈交給了昭和天皇。昭和天皇接到計劃,看了一下後,點頭同意了這個計劃。

    1938年3月20日,日本的第五師團、第八師團、第十師團、第十六師團奉命南下上海方向,而第二師團、第七師團則奉命進入朝鮮。

    3月22日,日軍第五師團在連雲港登陸,突然發動攻擊,防守此地的第三集團軍韓復矩所部山東第二師,臨陣脫逃,至使連雲港未發一槍一彈便喪失在日軍之手。朱啟睿聞迅後大怒,登時便命令槍斃了山東第二師師長,撤消韓復矩第三集團軍司令之職,遞解入京。第三集團軍司令員由社會黨員劉伯堅接任,同時任命第李宗仁為戰區長官,並命名徐州、連雲港地區為第五戰區。同時調第五、第八、第十六集團軍進入江蘇作戰,第五集團軍司令顧祝同調保定參謀大本營任參議,第五集團軍司令由李宗仁接任。

    日軍在連雲港登陸後,一路所向披靡,一路上攆的第三集團軍部隊向放了羊一般。直到劉伯堅接任後,才止住了第三集團軍的頹勢。經過一番交戰,劉伯堅才鬧清楚登陸日軍只不過是日軍第五師團的一半兵力,即日軍第21旅團。劉伯堅止住日軍攻勢時,日軍已是離臨沂不過50多里了。劉伯堅命令第五集團軍在臨沂城四周深挖戰壕工事,並把朱啟睿支援上來的炮兵部隊依城擺開,才終於止住了日軍攻勢。但第三集團軍也已無力回擊,因第三集團軍已損失人員達六萬餘人,急需整補。

    而同日,日本上海派遣軍司令部發出改組消息,日軍第十、第十六師團編成為日本第二軍,由寺內壽一任司令官,從上海出兵,直插徐州,徐州會戰爆發。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