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決戰蒼龍

正文 第三十七章 惡龍凶狂 自己尋死路 文 / 鹿鳴山谷

    現在,我們得補充說明一下:

    不是說杏兒哥吹奏嗩吶,已經制服了惡龍,並讓它把兩個孩子馱著送到了潭邊的岸上。

    杏兒哥順利地領著兩個孩子往回走去,那惡龍根據杏兒哥的吩咐,已經沉入潭底,永不做惡了嗎?

    怎麼現在惡龍又會出現在谷中,杏兒哥還要夜鬥惡龍呢?

    原來,當杏兒哥身背金嗩吶,手持棗木杖,想趁著天色沒黑,盡早趕回道觀,省得七叔不放心。

    另外,自己已救回了哥哥和姐姐,心裡很高興,也讓七叔盡早高興一下。

    所以,儘管兄妹三人現在彼此之間還不太熟悉,可也高高興興地往回走著。

    到了攀上山谷的那個懸崖前,解下背在肩上的繩索,拋到崖上的樹上掛好,想讓兩個孩子爬上山崖。

    可是,這兩個孩子,由於在山洞裡呆的時間太久。

    那惡龍長期將他倆禁錮在山洞裡,已經沒有力氣,也沒有學過怎麼爬山崖。

    沒有辦法,這可忙壞了杏兒哥:他要用那天拉七叔的辦法,把這兩個孩子分兩次,分別拉到山崖上面去。

    於是決定:第一次先拉寶兒哥哥上去,第二次再拉紅兒姐姐上去。

    怕摔著寶兒,杏兒哥得親自把繩索在寶兒的腰間捆好。

    然後,自己抓住繩子先爬到崖頂,將掛在樹上的繩子頭解下來。

    繞到一棵大樹的後面,喊了一聲:「寶兒哥哥,你往上爬!」

    接著,就用力地拉動繩子,幸虧寶兒身體很輕,不一會兒就拉了上來。

    解下寶兒腰間的繩子,把繩子的一頭繼續套在崖邊的大樹上。

    沿著繩子溜到崖底,把繩子另一頭再給紅兒姐姐捆到腰間。

    自己再一次爬到崖頂,解下套在崖邊樹上的繩索,再繞到大樹的後面。

    大喊一聲:「紅兒姐姐,你往上爬!」又用拉寶兒的方法把紅兒拉到崖頂。

    儘管費了不少的力氣,杏兒哥的頭上都開始冒汗了。

    可是,事情做得還算順利,不一會兒,兩個孩子都被拉上了山崖。

    這時,西面的太陽已經落到山後面去了,山谷裡的黃昏已經降臨。

    山谷裡的黃昏異常的短暫。

    等到杏兒哥在做了簡短的休息,用衣袖擦了一把臉上的汗水,收起了繩子,背起了嗩吶。

    拿著棗木杖子,領著兩個孩子就要離開山崖時,天突然就黑了下來。

    見天色已黑,兩個孩子是讓那惡龍嚇破了膽,他倆竟然不住地往身後的山谷裡張望著。

    生怕那惡龍趁黑暗衝了過來,再抓走他倆。

    杏兒哥就安慰他倆:那惡龍已經被我的金嗩吶打敗了,此刻,它已經沉入潭底,輕易不敢再出來了。

    咱們都可以放心,等回到道觀裡,休息一宿。

    明天出發,有個三、四天的路,我們就可以順利回家了。

    他這裡正在這麼說著,兩個孩子還是不放心的又朝後面張望了一眼。

    還真幸虧是張望了這一眼,否則的話,還真不知要出現什麼樣的後果。

    還是紅兒姐姐反應得比較快,當她回頭看時,她發現山谷裡一塊黑色的雲團,正在快速的向杏兒哥身邊靠近。

    她大喊一聲:「不好,龍來了!」邊喊著,邊同時用手使勁一扯身邊的杏兒哥。

    杏兒哥此時沒有任何防備,被扯得猛地向前一竄,險些跌倒。

    就在喊聲喊出的同時,那塊雲團竟一下子就向杏兒哥直撲過來。

    雲團中的惡龍用極快的速度伸出利爪,這一次竟直撲杏兒哥身後背著的金鎖吶。

    真是湊巧:讓紅兒姐姐扯了一把,杏兒哥向前突然一趔趄,這當兒,就剛巧躲過惡龍的進攻。

    惡龍一爪走偏,只聽「嗤」的一聲,杏兒哥衣服的後襟被惡龍扯走了一大塊。

    杏兒哥心中大驚:好險呀!

    如果沒有姐姐的這一扯,我今日不就完了嗎?

    這惡龍竟然不守信用,趁著黑夜向我進攻。

    而

    *看書網仙俠它才覺得開心。

    甚至情緒來了,它還要兩個孩子給它做一頓人吃得飯,它要嘗嘗。

    在兩個孩子面前,它完全是霸主,它可以為所欲為,無惡不作。

    兩個孩子完全變成了它的玩具,它可以隨便扔來拋去,任意玩耍,隨意取樂。

    可是,現在,它卻被杏兒哥用金嗩吶給震住了,沉到潭底。

    自己的好日子從此結束了,它真得有些不甘心。

    想到以後,一切都得自己動手,不能享受了,也沒有辦法取樂了,心裡就覺得難過。

    它完全不理解人的感情,覺得兩個孩子在我身邊已經九年了,就是我的了。

    你們幹嘛還要找回去?

    何況那個叫杏兒的小孩能夠制服我,勝之不武,全憑著他手中的那把嗩吶。

    想到嗩吶,這惡龍眼珠子一轉,一種惡毒的想法在它的心裡萌生出來:

    「我何不趁著黑夜就要來臨之際,在谷中悄悄地跟著他們。

    一有機會,我想辦法把那個小孩的金嗩吶搶過來。

    他失去嗩吶,就打不過我,我甚至都可以把他也抓在我的身邊,讓三個小孩同時來伺候我,豈不更好嗎?」

    想到這裡,「咕嚕」一聲,它從水底下鑽了出來。

    駕起黑雲,就在谷中悄悄地跟著幾個孩子。

    起先,太陽還沒下山,它只能遠遠地跟著。

    等到太陽已經下山,山谷中進入夜晚時,它就來到了杏兒哥他們上崖的地方。

    只不過被它掠過的那兩個孩子,不住地回頭朝谷底看,它還得小心的藏身。

    等到杏兒哥準備往回走時,杏兒哥此時戒心也有所鬆懈。

    那龍就藉著夜色,從山谷中爬到了崖邊,準備伺機發動突然的進攻。

    正在蠢蠢欲動時,竟然讓紅兒發現了,這才使得杏兒哥躲過了這一劫。

    要講起來呀,一個畜生何以這麼多的鬼心眼兒呀?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說一下這惡龍的淵源:

    原來這惡龍原來根本就不是什麼龍。

    它出生在東海,就是一條整天與魚鱉蝦蟹為伍的寄居蟹,就是常說的「干住房」,又叫「蝦怪」。

    有一天,它從海螺殼裡出來了,也許玩得太高興,竟然遠離了它所居住的海螺殼。

    這時,東海龍王敖廣的一個孫子,正在海裡遊玩,就看見了它。

    因為寄居蟹平常老是在殼裡,不怎麼出來,所以小龍孫子從來也沒有看見過。

    這一次,冷不丁讓它看到了,小龍很高興,就把它帶回到龍宮裡去玩,這寄居蟹就成了小龍的一個玩具。

    因為東西難得,這寄居蟹又很乖巧,渾身柔軟,深得小龍的喜愛。

    這小龍就把它放在自己衣袋裡,隨身帶著,隨時都可以玩到。

    小龍孫子有人伺候著,當然,這寄居蟹也有人伺候著的。

    有吃有喝的,比住在海裡的海螺殼裡可舒服多了。

    久而久之,這寄居蟹幾乎忘了自己的身份了,學會了在龍宮裡的每一種享受,不再想它那海螺殼裡。

    與此同時,它還學會了一身臭毛病:雖然它在小龍的面前百依百順,拚命討小龍的寵愛。

    可是,對著伺候小龍的人,它也學會了刁難和欺負人家了:

    有時故意打破餵它食物的盆或碗,讓人家挨打或挨罵;

    有時伸出自己的大螯,故意刺傷或夾傷人家的手,看到人家痛苦,自己卻高興得手舞足蹈。

    更有甚者,到了後來,為它準備的食物,如果與小龍的不一樣,它竟然不吃,逼著人家給它換來與小龍同樣的食物。

    就這樣,它在龍宮裡呆了好多年,完全是享受龍的待遇,基本忘記了自己還只不過是一隻寄居蟹。

    每年三月三日,為西王母的誕辰日。

    當天,西王母在天庭要大開盛會,以蟠桃為主食,宴請眾仙,眾仙要從四面八方趕來為她祝壽,這就被稱為蟠桃會。

    這一年,東海龍王敖廣也接到邀請,老龍王非常高興。

    精心準備好了送給王母娘娘的生日禮品後,就準備動身前去。

    可是,這時候,就是捉著寄居蟹的那個小孫子,哭著鬧著,非得要與爺爺一起到天庭去看一看。

    這個小孫子是老龍王最小的一個孫子,也是老龍王最疼愛的一個孫子。

    平常對小孫子寵愛有加,這時,可就為了難。

    西王母的蟠桃會,從來就是盛大而莊嚴的,低層次神仙們,在蟠桃會上都要格外注意行為舉止。

    否則,很容易因為出軌而被嚴厲懲罰。

    例如:當年的天庭捲簾大將,僅僅因為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破一個琉璃盞。

    什麼是琉璃盞?就是琉璃制的盛東西的器皿。

    其實,捲簾大將當時打破的就是一個尿壺。

    結果,就被罰落入凡間,成了盤踞在流沙河,以吃人為業的妖怪。

    後來,成了沙和尚,跟著唐憎去受苦受難。

    而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帥,則因為酒後亂性,騷擾了天宮頭號交際花——蟾宮的嫦娥小姐。

    被罰轉世到凡間,又因操作失誤轉為豬身,成了雲棧洞裡的妖怪。

    後來成了豬八戒,也跟著唐憎走了。

    那齊天大聖,就曾經因為地位過低,而得不到參加蟠桃會的資格。

    由此,引起他一時的憤怒,攪亂了一屆蟠桃會。

    結果,被擒獲後判處了死刑。

    幸虧他自己的命大,最後,也跟隨了唐憎。

    就連這東海的老龍王,雖然資格很老,官品也位列王位。

    可是,在蟠桃會上也得老老實實,循規蹈矩。

    現在,沒有王母的邀請,是萬萬不敢擅自帶著孫子去赴蟠桃會呀!

    可是,這小孫子實在令人憐惜。

    反正他早晚都要到天庭,領他去一趟恐怕也不要緊吧?

    但是,一旦讓王母知道了又怎麼辦呢?

    思來想去,他突然想到:龍宮裡曾有幾個宮女,那一年被王母看好了,被帶到蟠桃園裡看護水果。

    我何不把孫兒帶到天庭後,暫時讓她們幫我照看著。

    等我參加完王母蟠桃會以後,再帶著孫兒在天庭轉一圈,然後再回來。

    這樣既滿足了我孫子的要求,又不太違反天條,豈不很好嗎?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