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明朝好女婿

正文卷 第四百一十九章 事與願違 文 / 虎臣

    老實說,今日的情形讓蘇木有些內疚。

    老丈人好不容易得了的揚州府的推官,卻因為自己的原因留在滄州,表面上看起來是搖身一變成了從三品大員,其實也就是個暫代,等到那兩百萬兩銀子一湊夠,就要被打回原形。

    按照朝廷的制度,某衙門出了事,可暫時叫人帶管一段時間,至於代管這人的品級高低卻不要緊。

    比如,六部在特殊情況下群龍無首,可暫時由侍郎管理,有的時候也可以讓一個正七品的給事中做鎮,甚至是做堂太監當家也可以。

    到地方上,每年朝廷都會派出巡按做為中央巡視員在巡查地方,一旦發現地方上的有官員有不法勾當,可上折彈劾,不管是知縣還是知府衙門,都可以暫時署領一段時間,而巡按的品級也不過是正七品。

    吳推官以舉人功名突然管轄一個省一級的大單位,已經犯了官集團的忌。

    就算將來不做官了,回到老家,因為被士林所不齒,就算想做鄉紳也不可能。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未來的老丈人算是被他蘇木給坑了。

    不過,老先生本就是一個宅男,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好像對於功名前程也不怎麼在乎。

    還是不管他了,先對付皇帝那邊的差事,早一點回京為好。

    等到碼頭上安靜下來,蘇木這才走下船去,對吳老先生道:「老先生為國為民,不計個人成敗得失,連自己的聲名都不要了,晚輩感佩至極。如今鹽司缺員嚴重,沒有人,事務也無發展開。蘇木在老先生門下半年,願助一臂之力。」

    「你要進鹽司?」吳老先生已經哭紅的雙眼中突然閃過一絲警惕。

    蘇木:「是,想必老先生手下也缺得用之人。蘇木在滄州也有好幾個月了,對地方上的風土民情也有幾份熟悉,此乃是利國利民之事,敢不為人先。」

    這話說得義正詞嚴,蘇木覺得以老先生的性子,想來肯定是會答應的。

    可就在這個時候,旁邊的吳老二卻歡喜地叫了一聲:「爹,這是好事啊。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爹你到鹽司做代轉運使,初來咋到,兩眼一抹黑。姐夫的能力你也是清楚的,反正現在離會試還有半年,不如讓他在你身邊干一陣子,肥水不流外人田不是。還有,我那大舅子宗真也是本地人,要不,你也給他在鹽司找個差使,也不需太大的官,一個吏目什麼的就可以了。」

    一聽到這話,蘇木心中就叫了一聲:「糟糕!」

    吳老先生卻哼了一聲,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自己的兒子吳老二,突然鐵青了臉,大聲喝罵道:「官職任免乃是國之重器,豈能私相授受?蘇木的能力自然是好的,可立心不正,卻不能用。他若進了鹽司做我幕僚,再加上宗真,再過得幾日,你這小畜生是不是也要來問老夫要個職務?如此一來,整個鹽司不成了我吳家之物,你叫滄州百姓怎麼看待吳某,又怎麼相信我們鹽司?我那裡是需要用人,可絕對不會用自己的人。本官心底坦蕩,可昭日月。」

    吳老二不服:「爹,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

    「混帳東西,你才讀了幾年書,也敢來教訓老夫?」

    很快,父子二人又罵成了一團。

    見此情形,蘇木已經知道入幕無望,只能仰天長歎了。

    他心中也是一陣煩亂,不能進鹽司,就沒辦法插手衙門裡的政務。不能插手鹽司政務,就沒辦法為朝廷湊集那兩百萬兩銀子。

    而老先生的才能,說聖人之道大概是可以的,叫他辦實事,蘇木卻不抱有任何信心。

    這事,蘇木只能另外再想辦法。

    *********************************************************

    皇宮之中。

    「啪!」一聲,張太后就惱怒地將一本折子扔到了地上,纖細的身子顫個不停,一張情麗的臉也變成了青色。

    看到慈聖太后惱怒成這樣,身邊侍侯著的太監和宮女們都嚇得面如土色。

    天子年幼,尚未親政,朝中大小事務都出自太后之手。

    在弘治朝的時候,張太后為人寬厚溫和,同人說話時也是細聲細氣的,表面上看來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善良女子。

    可弘治皇帝大行之後,太后主政,卻顯示出同以前截然不同的做事風格——果斷、剛強、說一不二。

    在正德皇帝剛繼位的時候,因為天子還小,國家缺少一個有權威之人執掌,宮廷內外都以為朝局會亂成一團。

    可沒想到,張太后以天子的名義連下兩道詔書,第一道聖旨的大意說,國君新舊交替,但國家必須保持穩定,國政方針依舊蕭規曹隨,以內閣三老主持。如此,就穩住了騷動不安的朝廷

    第二道聖旨,命錦衣衛北鎮撫司將因為彈劾張鶴令二被下獄的清流首領大名士李夢陽無罪釋放,官復原職,以示對官們的尊重。

    如此一來,官集團都鬆了一大口氣。

    有他們的維持,國家依舊正常地運轉著。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從這一點能夠看出,張太后是一個很有政治手腕的人物。

    這是她柔性的一面,可她一旦剛強起來,卻是毫不留情。

    比如上次太康公主離家出走時,張太后就一口氣杖死了幾個太監,甚至還想將始作俑者,皇帝最親近的心腹大臣蘇木也一併打死。

    「陛下呢?」張太后惱怒地問,大約是覺得自己剛才有些過火。她慢慢地走上前去,將折子重新揀起來,雙手已變得穩定。

    一個太監小心地回答:「回慈聖太后的話,今日內閣劉閣老過來講課,萬歲爺正在聽講。」

    「去請陛下過來。」

    「是。」太監正要退下。

    張太后卻叫住他:「你也別驚動劉閣老,就在那裡等著,等課上完了再說。陛下的學業要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