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明朝好女婿

正文卷 第四百五十七章 鹽票 文 / 虎臣

    「用鹽和票據掛鉤籌集現銀,這主意你是怎麼想出來的……」吳老先生同這個時代剛入仕的讀書人一樣,對於經濟事務一竅不通,怎麼也想不通這其中的道理。

    所謂貨幣,最開始是的出現是因為大家覺得以物易物實在麻煩,就把自己的物品先換成大家都承認的中間媒介物,談後用媒介物去換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貨幣本身還是有其價值的。比如最早的貝殼還這個時代的銅錢。

    不過,他們的價值卻不能超過本身。比如一枚一錢的銅錢,本身價值只相當於其中所含銅鉛的價值。若要購買價格高昂的物體,卻需要大量的貨幣。

    打個比方,一輛大眾帕薩特汽車價值人民幣二十萬元,相當於明朝二千萬枚銅錢。若是一個明朝人要買一輛汽車,需要使用如此之多的貨幣,攜帶不方便,交易麻煩不說,也失去了貨幣作為流通媒介物的價值。

    所有,這才有後世的紙幣和電子貨幣的誕生。

    這話就扯得遠了。

    或到貨幣發行本身,貨幣本身沒有價值,說穿了老百姓認一種錢,看重的是這種錢背後的信用體系。

    也就是說,任何一種貨幣的背後必然有一定的物資保障做為支撐。

    比如二戰以前,各國發行貨幣,都需要有依照本國的黃金和白銀儲備作為保證,這就金銀本位。

    再比如中國國內戰爭其中,陝甘寧邊區政府沒有金銀,但發行的貨幣以所產的糧食做為等價物。也就是說,老百姓拿到邊區幣之後,隨時可以去銀行兌換等價的糧食,這叫做糧食本位。

    有了糧食做為保證,邊區幣這才能順利地發行下去,被民間所接受。

    明朝的寶鈔制度之所以崩潰,那是因為沒有等值的物質做為擔保。當然後,國家信用也是擔保的一種,問題是,明朝政府一沒錢,就濫發鈔票,又不回收。最後,市場上的紙幣越來越多,貶值得越來越厲害,到最後也沒有存在的價值了。說到底,明朝的寶鈔就是一種**裸的搶劫。

    蘇木也是受了邊區幣的啟發,才想出了這麼一個法子。

    他耐心地對吳老先生解釋道:「這滄州城乃是鹽業重鎮,又有大運河水利之利,乃是河北商業中心。且不說城中鹽商身家巨萬,城中大大小小的富豪不只凡己。這些人我都是知道的,手頭又的是閒錢,卻沒處投放生息。膽子大的,或許還放些印子錢出去。不過,這種生意畢竟太小,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膽子小的,又怕折了本,就只能將銀子存在家裡。」

    說到這裡,他一笑:「聽人說,有個鹽商家裡的銀子實在太多,又怕被人偷了。索性將銀子化了倒進地窖,就算家裡來了賊人,想偷也是沒有辦法。」

    「這個法子還真是不錯啊!」吳老先生也笑了起來。

    蘇木接著道:「正因為民間閒錢太多,沒個出路。放在家裡又不穩當,還會因為存放時日太長有所損耗。若我們弄個銀行出來,以鹽司的官鹽做保,吸納民間的資金,並給一定的厚利,想必很多人家都願意將銀子存進銀行裡。」

    蘇木扳著指頭計算開來:「民間商戶做生意,拿一萬兩銀子出來做本錢,僱傭人手,租鋪面,一年下來,如果有一到兩成利就算是不錯的了,這其中還得冒許多風險。因為,你不知道你投進去這麼多本錢,究竟能不能賺到錢。民間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生意場上,五成虧本、四成保本,只一成才能在年底看到銀子。當然,鹽商不算在其中。」

    「如果我們所開辦的這個銀行每年能夠保證商家有一成的利,我想,別說滄州,就算是整個河間府的富戶,將來甚至是整個河北,都很樂意將閒置不用的銀子存到我們手頭。畢竟,像這種穩賺不賠的生意可不好找。」

    吳世奇連連點頭:「財帛多人心,這事到是做得。不過,正如子喬你剛才所說,發行鹽票需要用官鹽來擔保,可鹽山裡生產的鹽可都是由鹽商們包銷的。若是老百姓要憑鹽票來提鹽,我們又從哪裡拿鹽給他們?若是動了鹽商們的份鹽,那就是擾亂鹽政,追究起來,誰也擔待不起。」

    蘇木哈哈一笑:「這事我早已經想好了,咱們發行的這種鹽票都是大票,一百兩一張。以先前的鹽價,一百兩可以購買四百斤官鹽。普通一戶人家一個月才吃多少鹽,又沒有那麼多閒錢買鹽票。至於大戶人家,也不缺那點錢。」

    對,就是發行大額鹽票。

    其實,蘇木的打算是將鹽票做為一種類似於後世銀票一樣的東西,用在商業流通裡面作為交易使用。

    明年就是正德一年,在這個年代,美州白銀還未大量輸入中國,張居政的一條鞭法還沒有實行。民間的商業行為還大量使用銅錢,遇到巨額的商品交易,就算使用白銀,也是一筆龐大的數字。

    打個比方,購買價值一千兩的商品,你得隨身攜帶一千兩白銀,得雇兩個挑夫,非常不方便不說,還不安全。那比得上紙幣,往身上一揣,誰也看不出來。

    如果即將發行的鹽票有了等值物質作為保證,蘇木可以肯定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在河北風行一時。

    不過,正如吳老先生所說,鹽票發行之後,肯定會有人觀望一段時間,甚至還會出現擠兌風潮。為了防止這一點,蘇木故意將鈔票的棉值定為一百兩。

    一般百姓肯定買不起這麼大的鹽票,至於大戶人家,也不可能缺這點錢。就算有人想來擠兌,滄州城裡的人還罷了。至於其他府縣的商人要過來兌換食鹽,走州過縣,人力成本,路途損耗也是一大筆開銷。商人將利看得極重,自然不會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聽完蘇木的解說,吳老舉人一時還想不通這其中的道理。

    有撫摩著鬍鬚坐了半天,這才眼睛一亮:「好法子,子喬你果然是個理財高手啊!不過,本官還有一個疑問,如果一開始就發行海量的鹽票,打個比方,就算我為皇帝陛下為朝廷籌集夠兩百萬兩銀子,但一年下來光利息就要花出去二十萬兩,這錢又從什麼地方去尋?」

    蘇木翻了一下白眼:真是個不開竅的迂夫子,玩金融可不能太老實。若後世的銀行家都跟你一樣,華爾街的商人們還會被人稱之為吸血鬼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