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三章 迅猛擴張聞噩耗 文 / 排雲掌

    「當然不可能,到了手的好處哪還有讓出去的道理?」

    吳可眼神沉凝嚴肅道:「我不會給長毛翻盤的機會,就連希望也不能給!」

    「你小子有這心就成,需要什麼幫助儘管開口就是!」馬千戶沒有多說什麼,點點頭表示了自己的支持遺願。

    還真別說,吳可這次特意將馬千戶喊來,還真有事跟他商量。

    什麼事情呢?

    鄉勇隊進一步擴充事宜!

    之前就說過崇陽這地方太大,下轄十幾個鄉鎮面積達到近兩千平方公里。

    如果放在後世有完善的交通還有交通工具自然不算什麼,可這時代不成。

    不說交通狀況如何一個糟糕,單單靠11路公共汽車單單從縣境這頭走到那頭,沒個兩天時間根本想都不用想。

    這還是有路可循的前提下,要是路途稍微偏上那麼一點點,所需時間只會更長而且還非常麻煩。

    這麼大一地方,鄉勇隊近千人馬撒出去連個水花都不帶濺起的。

    要是駐守各鄉鎮的太平軍稍微會利用一下周圍的地形優勢,估計鄉勇隊主力眼下正艱難前行呢,哪可能如請輕易便拿下大半崇陽縣境。

    這不前線來報,無論是水牛所部逼近路口鄉還是二牛部威壓高筧鄉,都沒有太多餘力對當地太平軍武裝發起攻勢,一個勁像後方請求人員支援。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他們每收復一地都得留下最基本的人手維持地方秩序,加上戰鬥當中的損耗身邊人馬自然越來越少。當戰鬥人員少到一定地步的時候,前線戰場上進攻的主動權已經不在他們手上。

    吳可也是無奈,手頭戰鬥人員的利用率幾乎達到最高,身邊除了親兵小隊過五十鄉勇青壯之外,只有城外新兵營中那三百來新兵可供調遣,其餘人手幾乎全部派遣出去不是支援兩方前線就是鎮守收復鄉鎮。

    要不是那幫地主鄉鎮手下的民團丁壯幫忙,除了各鄉鎮關鍵地域能夠有效掌控之下,廣大的擰村地區幾乎失去控制。

    他倒是想放開手腳招兵買馬,別的不敢說將鄉勇隊人手輕鬆突破三千不在話下。無論是資金還是手頭物資,又或者能夠答應的優厚條件鄉勇隊一件不差,但有些事情沒有馬千戶點頭認可真不能胡來。

    儘管此時乃特殊時期,清廷鼓勵地方自建鄉勇民團抗敵。吳可眼下所做就是如此,但無論什麼事情都有個標準,什麼身份能招募多少人馬雖然沒有明確規定,但官場中人凡是達到一定級別基本心知肚明。

    道理很簡單,尼瑪你一鄉村土憋手下人馬比堂堂的游擊大人甚至總兵大人都多,丫的你讓大人們的臉面往哪擱?

    這事還是馬千戶以前當作笑話跟吳可提及,眼下鄉勇隊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得不多小心一些免得以後給人把柄。

    「你打算招多少人馬?」

    聽聞鄉勇隊又要招兵買馬,馬千戶一點都不驚訝好奇問道。

    「最好再招一千!」

    吳可也沒客氣直言道:「鄉勇隊人馬能夠達到兩千的話,再把各地民團好好整頓一番能夠維持地方治安就成,到時鄉勇隊能夠騰出起碼上千人手收復周圍落入長毛手中的幾縣!」

    吳可的野心大得很,區區一個崇陽縣還不足以填飽他的胃口。

    「就你那幫鄉勇青壯的良好待遇,鄉勇隊能支撐得起麼?」

    聞言馬千戶小吃一驚,瞪著眼睛看向吳可好奇問道。

    「呵呵,一路上的繳獲可是不少,單單糧食便足夠兩千人馬用上半年時間,加上那幫地主老財的孝敬,應付一段時間不成問題!」

    老馬是自己人,吳可也沒必要隱瞞什麼自信滿滿道。

    「那成,鄉勇隊就再招千人!」

    馬千戶高興說道,一點都沒嫉妒鄉勇隊的巨大收穫。反正每次繳獲都少了他那一份,又何必枉做小人惹人厭惡呢。

    再說,崇陽地界物產豐富,老馬跟吳可在那些新近收復的鄉鎮有不少合夥生意,相信以後的收益絕對不菲,沒必要跟吳可因為一些小利益鬧矛盾傷了和氣。

    鄉勇隊再次擴張事宜就此確定,吳可投桃報李認為鄉勇營也該好好擴張擴張,以便更好應對越發『艱難』的戰鬥。

    這樣的好事傻子才不答應,不過老馬被之前鄉勇營那幫兵痞的糟糕表現嚇倒,同時對自己練兵的本事實在沒啥信心,希望吳可能幫鄉勇營招收合格兵員並一手操辦新兵訓練,吳可全都爽快答應下來。

    談完了正事,馬千戶急著處理手上那一攤子事務,在崇陽縣城吃了頓午飯便急匆匆離去,離去之還告訴了吳可一個很不好的消息:武昌陷落了!

    話說太平軍決定挖掘地道炸塌武昌城牆,調兵遣將動作頻頻。

    可武昌清軍懾於太平軍強大攻勢,閉城死守嚴禁兵勇出擊,僅有時派少量兵勇縋城而下,作騷擾性的攻擊。按察使瑞元曾幾次請派兵出城作戰,接應援兵總督雙福皆不准。

    之後從通城路過的倒霉總兵常祿所率川軍也請求出城作戰,雙福亦不准,守軍一直未能與外面援軍會合。

    當城外太平軍挖掘地道聲

    音已清晰可聞時,雙福仍拒絕鹽法道林恩熙帶兵出城搜索的要求。當地道已挖至昌門城牆下時常大淳才下令用水注灌並派兵下城搜查但卻一無所獲。

    公元1853年1月12日黎明,武昌府昌門下地道炸藥引火爆炸,城牆炸塌20餘丈,太平軍將領黃玉琨、林鳳祥、李開芳、羅大綱等率軍衝入城內,接著後續部隊也從四面城牆乘雲梯登城攻入。

    城內清軍毫無戰心一觸及潰,不是被太平軍俘虜便是換上便衣紛紛奔逃,太平軍迅速佔領全城。

    因為城破得太過突然,城內一眾官員來不及逃跑,為避免被俘後受辱,坐鎮城中的湖北巡撫常大淳自縊,按察使瑞元自刎,學政馮培元投井,提督雙福、布政使梁星源被亂兵殺死,湖北省城武昌被太平軍拿下!

    雖然知道武昌可能守不住,但如此迅速便被太平軍拿下,依舊讓吳可感覺很有些不可思議。

    仔細咀嚼馬千戶帶來的詳細戰報,他只是貓哭耗子般感慨了句: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要不是湖廣總督雙福一再指揮失誤,致使守城清軍連連喪失先機,戰鬥怎會打得如此憋屈?

    結果不僅害了自家性命,用樣也樣一干守城大員們全軍覆沒。

    讓吳可沒想到的是,之前鬧過矛盾的兩大總兵常祿跟王錦繡兩位全部殉難,做到了與城共存亡倒是省去了以後有可能出現的麻煩。只是可惜了跟著兩大總兵的通城鄉勇營一部,跟隨兩大總兵不僅沒有佔到便宜反而把性命都被丟了。

    因為這事,匆匆離去的馬千戶還好好的可惜了一把,不管以前如何總算同僚一場,就這麼沒了難免生出點兔死狐悲的感慨來。

    只是讓吳可沒想到的是,拿下武昌後太平軍的動作並沒有停下……

    武昌陷落之時,清軍向榮部仍在城東。為防清軍反撲太平軍於城外東、南、北三方距城約半里處,以土築長牆沿牆建更樓,又在城中黃鵠山上建高數丈的望樓用以觀察敵情。

    太平軍以長牆作外圍防禦工事,依長牆固守並在城裡及四鄉擴軍。

    僅拿下武昌短短20餘天內,太平軍包括老弱婦孺在內增至50萬人。

    與此同時,太平軍駐武昌時,還注意收集軍器、火藥、銅鐵、金銀、米鹽等物資。在準備沿江東下之前,將繳獲的銅鐵炮、硝磺、米鹽等裝船,又將藩庫銀70萬兩、糧儲道庫銀10萬餘兩以及鹽道、府縣庫銀共計約100萬兩全部裝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