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三百二十七章 俗務纏身 文 / 排雲掌

    別的且不說,淮北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水準,甚至一度讓前來視察的欽差大臣都讚歎不已……

    誰都喜歡寬敞平坦,被夯得結實的道路;誰都喜歡官道兩旁阡陌縱橫雞犬相聞的平和農家場景;還有加固的城牆,順著田野縱橫交錯的水渠,貧民們每日領到的雖然微薄但足夠一家人勉強餬口的開心場面。

    有了這些完善的基礎設施,明年的年景就不會差到哪去,就算淮河再次氾濫只要沒超過往年規模,淮北百姓們依舊有希望過個不錯的年景。

    至於新任官員們被那些任務壓得喘不過氣,滿嘴抱怨被張亮基輕飄飄一句為了對付長毛亂匪,堵得屁都不敢再放一個,就是懷有惡意而來的欽差大臣,也不敢在這事上胡言亂語,要是出了事他真擔待不起。

    為了將淮北散亂不定的民心收攏,在以工代賑期間官府實行嚴格的配給制度,市面的一切商業活動都必須在官府的嚴格掌控之下。

    當然為了收攏民心,這些配給物資基本上都由官府出錢採買,然後在地保村長們的配合下挨家挨戶送到每戶家庭。

    白得的便宜讓淮北民眾興奮不已,雖然每十天只有區區一斤雜糧陪送,可窮苦慣了的五口之家,就算沒有參與以工代賑自行加點野菜啥的也勉強夠用。

    單此一項開支雖然不小,但百姓們卻對官府產生極大好感,一些官府組織的簡單勞務活動也不再那般抵,制跟厭惡,對於張亮基來說這就是勝利

    沒辦法,之前皖北經過太平軍的統治,不得不說太平軍那幫傢伙畫餅的能力當真不錯,鼓惑人心的手段也是一等一的,導致很多百姓都對朝廷和官府抱有第意惡念,對於張亮基掌握地方十分不利。

    總不能一味好吳可及起手下彈壓吧,又不是進入侵略別國搞佔領區那套,在自家地盤裡都感覺不安全的話,這日子真沒法過。

    這工作量著實不小,那些習慣了悠閒享受的官老爺哪受得了,就算將手下所有小弟全部派出圈做事都不夠,自己也得忙到團團亂轉疲憊不堪,千里做管只為吃穿他們吧受得這等高強度工作?

    最讓他們氣憤的是,這麼大的工作量也就罷了,竟然還不准他們上下其手大撈油水,這官當得還有什麼意思?

    特別是他們派出的幾位『代理人』亂中大斂錢糧,上下其手渾水摸魚被抓住梟首示眾後更為不滿,有辦法的當即調走然後參張亮基一本,沒辦法的也是消極怠工得過且過,他們可是堂堂的朝廷命官還真就不信張亮基敢做得太過。

    張亮基確實不好做得太過,但吳可卻沒這顧慮。

    眼下他主掌一省軍務,自然不好再玩那盜匪偷襲官府的遊戲,不過想要對付這些消極怠工的傢伙簡單得很。

    反正這些傢伙在地方上基本毫無根基,吳可乾脆找來地方上有威望之輩,直接給了他們一個州縣級團練使的身份,讓他們迅速組織一批團練人馬,然後代官府做這些煩瑣事兒,並允諾做得好的直接提幹不二話。

    一開始當地有威望之輩自然不敢輕信尚在觀望之時,可當其中某位認真辦事的同伴真的被授予九品官身之時頓時沸騰了。

    有了這些本鄉本土的地頭蛇積極配合,一下子嚴格的配給制度迅速史詩下去,效果相當的良好,而這些團練使在吳可的暗中支持下,也慢慢架空了衙門。

    就在吳可忙著彈壓淮北陷入帝國爭鬥一時難以脫身之時,湖北跟江西的戰鬥也打得如火如荼。

    話說太平軍佔領武漢後,利用長江、漢水有利地形,夾江為營,構築堅固城防工事。在武昌城東、南、北三面。環築土牆,排列巨炮,以城東紫荊山、小龜山、雙峰山為制高點,配備火炮建立防線。

    而城北塘角築有土壘,望山門外建有石壘。保安門外築壘3座,高及城牆,並挖掘了長6里寬深各3丈的戰壕。在花園也設有大營壘,列炮百餘尊。漢陽方面,城東築有木城,沿江列巨炮,西門有炮壘,南門有外壕,還構造了包括龜山在內的外廊,直至漢水河邊。南面在蝦蟆磯築有土城。

    且於漢口方面也建有防禦工事。太平軍為守住武漢,還分兵佔領了武漢外圍的一些軍事要地,如德安、蔡甸、漢川、沔陽等,並與清軍反覆爭奪這些要地。

    而清廷自然不甘示弱,為奪取武漢當即以湖廣總督官為欽差大臣,督辦湖北軍務,調集10個省的兵力進行會剿。各地援軍到達後。分北、南兩路進攻武漢。

    安徽清軍自然也在抽調之列,吳可作為提督需坐鎮廬州不好妄動,左宗棠倒是想參與其中積累戰功。可惜戰役規模太大他那點人手雖說不少,但以其匱乏的臨戰指揮經驗,不要說張亮基跟吳可不放心不想放人,就連他自己都心虛得很。

    後來大傢伙一商量,朝廷的命令不得不聽,吳可乾脆就讓手下最得力的水牛帶兵五千前往支援。其中本部一個團三千老兵,外帶這小半年淮北地區招收的兩千民團壯勇。

    除了湖北打得熱鬧之外,安徽臨近的江西同樣也是熱鬧非凡,剛剛在湖北意氣風發一把的湘軍可是吃足了苦頭。

    1854年末,湘軍攻佔田家鎮、半壁山後,水師前鋒在彭玉麟率領下於1854年12月8日進至九江江面。這時,太平軍主力大部集中於長江北岸,清軍僅憑魁玉、桂明的部隊無法取勝,曾國藩乃命南路之塔齊布、羅澤南所部湘軍於12月9日渡江。曾國藩亦於次日抵田家鎮,指揮北岸的作戰。

    當日,太平軍冬官正丞相羅大綱也由江西饒州率軍近萬人渡江至九江對岸之小池口,

    ,支援秦日綱等部,抗擊清軍的進攻。

    12月20日至31日,太平軍先後與敵軍戰於鄂東雙城驛、黃梅、濯港、孔壟驛,接連失利,只得退入安徽境內。

    此時,正是吳可率部襲取廬州之際,湘軍可是幫他吸引了太平軍不少火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