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三百三十二章 屈辱 文 / 排雲掌

    更讓吳可氣不打一處來的是,1854年2月6日(正月九日)這日,上海江海關正式移設蘇州河北!

    這是低頭認慫,拱手將海關大權送人的節奏啊,吳健彰你個漢奸王八蛋,老子不會放過你的!

    吳可之前慫恿張亮基接任安徽巡撫這樣的燙手山芋,可是直指兩江總督而去的,到時候免不了跟洋人打交道,要是前任把攤子搞得太爛的話,以後的工作就不好做了,實在太過被動。

    雖說朝廷的態度僵化了一點,但也直接拒絕了洋人很多無禮要求不是,而不像上海這邊主權喪失,當地官府更是一退再退,一副恨不得將上海拱手相讓的架勢,

    如果放在民國時期洋人勢大,不賠著小心就有可能完蛋的時候,確實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可現在第二次鴉片戰爭還沒開始,大清還佔據絕對的主場優勢,真要不顧一切拼消耗的話,首先受不了的是洋人而不是朝廷。

    當然,這也是清廷對洋人本土幾乎一無所知的狀況才造成這種情況,眼下不是出了一個穿越者吳可大軍門麼,怎麼可能再讓洋人的訛詐得逞?

    可是看著上海最近三年堆積的簡報,那真是越看越火大越看越氣憤,尼瑪這樣搞攤子都要爛了還怎麼整?

    看看吧,接下來洋鬼子就開始得寸進尺了……

    1854年2月13日(正月十六日),英公使包令以《南京條約》簽訂滿12年,向大清提出修約要求:要求大清全境開放,外國公使駐京,長江通商,鴉片貿易合法化!

    尼瑪,這是打算將大清當作殖民地來弄了!

    吳可覺得一個人生氣太過鬱悶,於是將左宗棠跟張亮基一起拉了進來,隨後還有一干心腹小弟和死心塌地投奔巡撫衙門的年輕官員們。

    反正上海的事沒一件是朝廷應允的,不是洋人領事自行其事,就是當地官府做出的糊糊事兒,只要罵得有理就算傳出去也沒什麼,說不定還會得到朝廷的暗中讚賞呢。

    別說什麼畏洋如虎這樣的傻話,此時第二次鴉片戰爭還沒開始,清廷的脊樑骨還沒被打斷,洋人的勢力範圍還在廣東沿海跟上海一地打轉轉,內地受到的影響真的沒想像中巨大,沒見洋人迫不及待的苛刻修約條款麼?

    當然,此時太平軍亂席捲大半個南方,朝廷需要向洋人採購大批軍務物資以供平叛,又不想洋人插手幫助太平天國,有些忍讓是可以理解的,但要說真的怕了洋人卻不然。

    美國上下兩任領事蹦達得歡,想要大清全國開放攫取各種商業利益,可一次又一次覲見都被堵在門外,美國人也就在上海挑挑事蹦達一下,從這還不能說明問題麼?

    張亮基等人剛開始有些詫異,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

    不是他們不關心國家大事,除了那些整天放嘴炮不干人事的無聊書生士子們,最關心國家政事變化的就是張亮基這樣的封疆大吏,那可是稍一不慎再無上升之日或者反過來位列督疆晉陞中堂之位!

    只是張亮基平常最關注的乃是朝堂動向,再一個就是安徽境內的一大攤子事,哪有精力顧及沒邊沒影的上海發生了什麼?

    再說了,要不是刻意收集的話,上海發生的那點破事夾在海量的來往公之中,誰有有精力關注只以為尋常小事爾。

    所以,對於吳可的做法張亮基他們很是疑惑。

    吳可跟洋人打交道這點他們知道,要不然鄉勇隊跟左宗棠手下楚勇的火器從哪來?

    不過上海發生的事,跟他們又什麼關係?

    吳可也不跟他們廢話,將之前自己好不容易收集起來,看得差點氣炸肺的東西亮了出來。

    頓時,被召集的一幫官僚也跟著變得氣憤填膺起來……

    別看這些信息夾在無數信息中不起眼,可一旦認真收集整理好條目,那真是看得讓人心堵惱怒不已。

    因為沒有利益糾葛所以才能秉承基本的公心,可越是如此心頭火氣越大。

    之前的還不算什麼,隨著清廷與太平軍糾纏時間越長,自覺底牌不少的洋人們卻是更加變本加厲!

    1854年2月15日(正月十八日),上海美國領事正式在租界豎旗。

    這是想幹嘛,搞國中之國嗎?

    張亮基一開始對此不是很瞭解,經吳可一解釋頓時氣得不輕,大罵上海官府都是一群酒囊飯袋,怎麼能讓洋人在大清境內搞國中之國那套把戲?

    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去,對洋人的觀感一下子降到了冰點以下,都不用吳可挑撥什麼,

    至於吳可為何要如此行事,張亮基跟左宗棠就不必說了,其他有資格被拉來的傢伙,哪一個不是前途無量以後的仕途至少不會太差。

    以後少不得與洋人打交道的機會,當然表面上的禮節不能少,暗地裡的防備更不能沒有。

    說老實話,想要在太平軍鬧騰起來後的滿清政壇佔據高位,跟洋人打交道便是避免不了的差事,提早對洋人有了防備才是好事。別到時候臨時抱佛腳,被洋人坑了都不知道怎麼回事。

    讓人氣憤的事情在上海不時出現……

    3月6日(二月八日)上海美船入口,艇內私載軍火,中國水師巡船逐其水手。這本來是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可惜沒過多久的3月21日(二月二十三日

    日),上海美軍艦便報復性抓捕中國巡船。

    出了這樣的事情,上海官府連屁都不放一個,這情況要多詭異就多詭異,吳健要說彰那廝與洋人沒啥勾連傻子都不信。

    都不用吳可多說什麼,在場都是老官場了,稍一猜測便知道是怎麼回事,頓時又是一陣怒罵連篇。

    這玩意看得真真讓一干人添堵,尤其是沒享受過後來被洋人欺凌苦日子的在座諸位,更是一個個心中怒火熊熊連連咬牙切齒。

    1854年5月1日(四月五日),上海英領事阿禮國提出施行海關稅務司制,這是要把海關大權握牢啊。

    其實不要說張亮基這樣的官場老鳥,就是吳可也不怎麼明白海關究竟是咋回事。但不明白不要緊,只要知道海關每年能給朝廷提供以百萬兩白花花銀子為單位的稅收,就知道海關大權易手對南方財政的打擊有多大。

    而在5月3日(四月七日),美公使麥蓮會晤江蘇布政使吉爾杭阿、蘇松太道吳健彰,聲明無助「賊」之心,並要求兩江總督接晤,否則派人前往天津投。

    洋人的動作一波接著一波,5月9日(四月十三日)英、法、美抗議中國在上海附近設立內地海關,要求將之取消云云。

    「這幫洋人真真欺人太甚!」

    「就是,在咱大清的地盤上還如此耀武揚威,真讓人憋氣!」

    「江蘇和上海官員都是幹什麼吃的,任由洋人拿捏只會助漲他們的囂張氣焰,以後的日子只會更加艱難!」

    「……」

    而洋人見清廷官方對他們的要求一直採取冷處理,卻是更加變本加厲。

    咸豐四年五月十三,英公使包令自香港到上海,進行修約交涉。

    也就在幾天後的五月二十日,見兩江官府遲遲沒有回應,在公使館暗中授意下上海英兵槍傷潮勇4人。同時美、英、法三國領事會議,協商代清軍收復上海,(時上海被小刀會起義佔領)臨時接管上海治權。

    「過分了實在太過分了,還有沒有將咱大清看在眼裡了?」

    「哼哼,這幫洋鬼子都不是好東西,該殺!」

    「可惜眼下時局動盪,不然非得給這幫洋人好看不可!」

    「……」

    看到氣憤處,提督衙門大堂又是一陣議論紛紛破口大罵。

    更讓人吃驚的還在後頭,五月二十六日美公使麥蓮在昆山會晤兩江總督怡良,要求長江通商,修改條約。上海中英兵勇衝突,包令強迫巡撫許乃釗謝罪。

    讓一干人等瞠目結舌的是,五月二十七日江蘇巡撫許乃釗沒有抗住壓力,竟然真的照會英公使謝罪了。

    「真真滑天下之大稽,許撫台這是做的什麼事?」

    「丟人現眼有失體統!」

    「要是都這麼窩囊,這官當著還有啥意思?」

    許大巡撫的作為,真真讓在座諸位看不懂了。

    那英人公使的威脅屁都不是,許大巡撫就是不當回事那又怎樣,洋人最多也就鬧騰鬧騰,最多朝廷扛不住壓力將他調往它處任職,起碼一個同階巡撫是少不了的。

    可是經他這麼一弄,自覺丟臉的朝廷還會給他好臉色?

    別做夢了!

    果然不出他們所料,沒過多久朝廷便以吉爾杭阿代許乃釗為江蘇巡撫。

    可就算巡撫換了人,洋人們也沒放鬆壓迫力度,

    六月五日蘇松太道兼江海關監督吳健彰與英、美、法領事商定上海江海關章程。

    同時,英公使包令於上海會晤新任江蘇巡撫吉爾抗阿,要求蘇州通商,廣州進城,修改條約,沒有得到明確回復。

    洋人卻沒管這些,沒過多久英、法、美三國駐上海領事公佈《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規定在租界內設巡捕、徵稅。

    「真真欺人太甚,這是咱大清的屈辱啊……」

    也不知誰喊了一聲,頓時安徽提督衙門大堂熱鬧起來,氣氛卻是極為壓抑沉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