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三百五十三章 亞羅號事件 文 / 排雲掌

    而就在吳可率軍橫掃河南,欺負河南各地匪患之時,廣州城發生一件微不足道的亞羅號海船小小外交衝突,卻導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亞羅號是一條划艇,這是一種用中西合璧方式製成的船。由中國人蘇亞成於一八五四年在中國內地製造的,後來被賣給了一個在香港居住了十年左右的名叫方亞明的中國人。

    方亞明在一八五五年九月二十七日,將亞羅號在香港殖民政府登記,登記後領了一張執照。

    有了香港殖民政府的執照,亞羅號就可以懸掛英國旗和受到英國政府的保護。它的全部水手都是中國人,只有船長是愛爾蘭人,名叫唐瑪氏??肯尼迪。

    肯尼迪曾清楚地表示過,他只是這條船上的掛名船長。

    一八五六年十月三日,亞羅號駛進廣州。在這之前的九月二十七日,它僱傭了二位助理領水員,名叫梁明太、梁建富。

    這兩個人是海匪,在同年九月六日曾經搶掠了兩條中國貨船。被搶的兩條船的主人是個紳士,名叫黃連開。

    劫案發生時,黃連開正好在船上。雙方從早上七點開始火並,到了下午四點時,黃連開的人漸感不支。

    在他船上的四個水手被殺之後,黃跳水逃跑了。

    同年十月八日,黃連開到了廣州,發現梁明太就在亞羅號上,他立刻認出了梁明太,因為梁明太的重要標誌是沒有兩顆門牙,而在雙方交戰時,梁明太腰纏紅帶,頭纏紅巾,不斷招呼同伴,向黃連開的貨船開火。

    黃連開立刻向廣州水師報信。水師千總梁國定馬上帶兵登上亞羅號,當時,亞羅號既沒有懸掛任何旗幟,也沒有任何外國人在船上,他們看到的只有中國水手,於是就把這條船作為一條中國船來處理,把水手作為嫌疑人犯帶走。

    當時亞羅號的船長肯尼迪——唯一的外國人,正在另外一條名叫大特號(dart)的船上和幾位朋友一塊吃早餐。他們從遠處看到了整個事件的過程。

    其實,亞羅號是一條海匪船。肯尼迪利用亞羅號來接贓,他當然不願意看到其中任何水手被中國政府拘捕,以防東窗事發。

    因此,當他在遠處看到中國水師登上亞羅號時,連忙趕回船上,希望通過治外法權以防止他的任何水手被拘捕。

    他向千總梁國定強調,亞羅號是一隻外國船,他就是亞羅號的船長,同時,把英國國旗,重新升了起來。但他所做的一切努力並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

    最後,只好懇求梁國定留下來兩位水手看管亞羅號。梁國定同意了他的請求。

    沒有辦法之餘,肯尼迪只能希望通過外交途徑盡快把水手搶回來。他要搶時間,搶在中國官員的前頭,在水手們還沒有被中國官員審查之前就搶回來。

    在這種情況下,肯尼迪為了使英國駐華領事巴夏禮立即採取行動,而虛構了扯旗的事件。

    當亞羅號的其他水手(十二位)被梁國定帶走後,肯尼迪立刻跑到英國領事館向巴夏禮報告。

    他的報告內容可歸納為兩點:一、中國水師拘捕了他管轄下的一條英國船上的水手;二、中國水師扯下了當時在船的桅桿上飄揚著的英國國旗。

    當時巴夏禮半信半疑,不願意草率地對這麼嚴重的事件「聽信一面之詞」。當時就派人去調查。

    而他自己又翻閱船隻的登記簿。雖然巴夏禮對肯尼迪的誠實程度有所懷疑,但亞羅號的執照證明它是受英國保護的。(其實,亞羅號的執照已經過期了。)

    因此,巴夏禮也覺得有責任去領回那批被拘水手。

    當巴夏禮接獲有關亞羅事件的口頭報告,得知亞羅號的十二名水手均被拘禁在附近的一條船上後,立刻登船索人。

    巴夏禮來到關押被捕水手的船上後,要求梁國定把水手們帶到英國領事館以備審訊,遭到梁國定的拒絕,巴夏禮於是虛聲恐嚇,以武力相威脅,並準備親自動手放人。梁國定當然不允,於是雙方糾纏起來,在紛亂中,巴夏禮挨了一記,他頓時懷恨在心;但好漢不吃眼前虧,還是先撤了回來再做計較。

    這一拳改變了整個事件的性質。

    挨了一拳的巴夏禮回到領事館,心中忿忿不平,寫了一份措辭尖銳的申陳,送給兩廣總督葉名琛。申陳一開頭就說:「我趕忙讓閣下注意一下需要立即洗雪的奇恥大辱……以你的才幹來說肯定會使你立即承認,這種公開的侮辱一定要得到同樣公開的洗雪方能罷休。」

    「我要求閣下命令梁國定親自帶領被拘水手,在我面前送回亞羅號船上。」這份申陳以武力威迫作結束。

    同時,還給他的上司駐粵公使兼香港總督司包令爵士寫了份報告,說他在亞羅號事件發生後,亞羅號的船長來報案,他當時就派「人」去調查。調查的結果,令他相信「英國船亞羅號在珠海炮台附近升起旗幟停泊的時候」,被中國水師拘捕了差不多全部水手,「還扯下我們的國旗,這對我們來說,真是奇恥大辱」。

    可以看出,在動武之前,巴夏禮只是要求那些被捕水手被送到「英國領事館」;動武以後,卻要求梁國定在他面前將水手送回亞羅號。動武而帶來的無名恥辱,對巴夏禮有莫大的影響,促使他對扯旗的事,作了些不實的報告,更重要的是,改變了他對整個亞羅事件的態度。

    正如上面提過的,在十月八日事發的早晨,在第一次聽到肯尼迪的報告時,巴夏禮

    是半信半疑的,經過一天折騰之後,他給包令寫信時,就變得言之鑿鑿,說英國國旗在亞羅號桅桿上飄揚時,被中國水師扯下來。

    其實,除非亞羅號啟航了,升起英國旗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亞羅號的執照已過期失效,本不在英國的保護之下了。

    巴夏禮在第二天,即1856年10月9日,錄取了幾個人的證詞,其中有亞羅號的船長肯尼迪和留在亞羅號上的兩名中國水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