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三百七十二章 狼子野心 文 / 排雲掌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從軍機衙門的檔案室中查詢有關沙皇俄國在遠東地區的一切信息,吳可這才知道這頭北極熊到底貪婪到了什麼程度。

    為了攫取領土利益,沙皇俄國簡直到了不折手段的瘋狂地步。

    而大清的駐防將軍呢,則是毫不在意一讓再讓,誘使沙皇俄國的野心迅速膨脹,小動作頻頻不說不願放過任何可以趁火打劫的機會!

    首先就是於咸豐元年,8月6日簽定的不平等條約《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

    要知道沙皇俄國與中國毗鄰,長期獨佔恰克圖邊境貿易之利。隨著俄國經濟的發展與俄軍在中亞地區的節節推進,從18世紀末開始,沙俄不斷謀求擴大對華陸路通商範圍、探索進入中國沿海各口開展貿易之道,並無視清政府禁令,鼓勵俄人潛入中國西北地區刺探商情,進行非法貿易。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法等國在中國獲得了「五口通商」、協定關稅等特權。

    沙皇俄國因經濟較西歐先進資本主義國家落後,在中國市場的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恰克圖貿易隨之出現停滯與下降趨勢。

    為了避免經濟利益受損,俄國官、商兩界要求「在英人不易到達而距俄國較近」的中國西北地區開闢市場的**日益強烈,而俄軍侵擾中國西北邊境的事件也日趨頻繁。

    經過長期準備,沙皇政府授權駐北京東正教傳教士團修士大司祭佟正笏(波裡卡爾普)於1847年7月首次要求清政府允許俄商到新疆塔爾巴哈台(今塔城)、伊犁和喀什噶爾(今喀什)「三處通商」。

    當然清政府對外交涉採取十分保守策略,也對俄人懷有警惕之心,以俄方所請「與向例不符」,加以拒絕。

    俄國人並沒有放棄,1850年1月,沙俄覆命護送第13屆傳教士團來華的科瓦列夫斯基少校在北京重提舊議。

    而清政府因俄方一再催逼,怕「徑行拒絕,致激事端」,為禍更烈,決定滿足俄方部分要求,開放伊犁和塔爾巴哈台,「暫行貿易」。

    看到這裡吳可差點沒氣到吐血,尼瑪之前堅持了好幾年,怎麼到了關鍵時候就縮了呢?

    派個毛啊,沙皇俄國此時又不能大舉派兵東進,真惹惱了調派大軍直接滅了俄國在遠東的所有駐地,沙皇政府也只有乾瞪眼的份。

    再說了,沙皇俄國的名聲臭不可聞,在歐洲也不受它國待見,又正合英國在克裡木爭得不可開交,這時跟俄國交惡說不定還能從英人那獲得不少支持呢。

    當然,他也知曉朝廷對外部事務幾乎兩眼一摸黑,根本不瞭解歐洲複雜的政治形勢,被俄國政策咄咄逼人的強硬態度給嚇著了。

    真是一幫廢物!

    此時太平軍還沒興起,沒想到朝廷在對外事務上便如此軟弱!

    等到心裡緩緩平復下來,他這才繼續往下查看。

    鑒於伊塔兩地歷史、地理條件與地處邊境線的買賣城不同,清政府認為不能仿照《恰克圖條約》辦理通商,需另行「妥議章程,以期日久無弊」。

    同年5月,清政府照會俄方,請於明春派員前來伊犁妥議通商章程。

    當然,在吳可看來這樣的態度還算可以,是兩國交往的正常形態,只要不被俄人的虛張聲勢嚇住,堅持底線簽個通商條約倒也沒啥。

    可惜的是,談判代表不給力哇,好好的一樁對外交涉硬生生搞成不屏風條約……

    1851年(咸豐元年)7月,俄國全權代表科瓦列夫斯基與中國新任伊犁將軍奕山、參贊大臣布彥泰在伊犁開議。

    俄方仍要求在上述三處通商,並按照恰克圖貿易舊章議定具體辦法。奕山一味妥協退讓,除喀什噶爾通商一事未允外,「接受了俄方的所有提議」。

    8月6日,雙方在《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上簽字。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共17條。主要內容有:伊、塔兩處與俄通商後,俄國可「專派管貿易之匡蘇勒(即領事)官照管。」

    中俄雙方在伊、塔兩地通商,「彼此兩不抽稅」。

    俄國商人在伊、塔兩地犯罪,由俄國領事究辦,不受中國法律制裁。

    俄商可在伊、塔建造「貿易亭」(即商站,亦稱貿易圈),用以住人、存貨;住站俄人,「自有俄羅斯管貿易官管束」,不受中國政府管轄。

    尼瑪這不是國中之國那一套麼?

    大清談判代表奕山真是個糊塗蛋,如此賣國條約也敢答應,對了這傢伙現在好像就是黑龍江將軍吧,我的馬呀現在俄人又在黑龍江地區動作頻頻,這傢伙別又受不住俄人驚嚇,做出什麼有辱國格的事兒吧?

    不行,得找個機會給這王八蛋上上眼藥,尼瑪的真是崽賣爺田心不疼,吳可可不願意一個不防又被俄國人佔了便宜去。

    要知道《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是沙俄利用鴉片戰爭後中國國勢日衰的有利形勢,與清政府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而通過該約,沙俄獲得了在伊、塔兩地設領、貿易免稅、領事裁判權和設置名曰貿易亭實為租界等特權,從陸上打開了中國西北的大門。

    吳可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密,這才明白俄人通過這次條約的簽訂,認為中國軟弱好欺於是加快了在中國攫取經濟和領土利益的腳步,而是動作越來越大手段更是越來越卑劣,幾乎可以用無所不用其極

    來形容。

    一將無能,禍國殃民,相比較英國佬還是通過鴉片戰爭才徹底打開中國國門,俄國人就要幸運得多,只是通過戰爭訛詐便輕鬆取得英國人同等條件。

    難怪這頭餵不飽的北極熊對於中國事務如此積極,頻頻聯合於之關係惡劣的英飯等國向大清施壓,私下裡更是小動作不斷一次又一次在遠東地區攫取領土利益,真真是狼子野心讓人氣憤之極。

    之後的幾年時間當中,俄國人更是變本加厲,在遠東地區鬧出一次又一次的領土風波,看得無垠可氣憤不已大罵連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