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三百八十七章 三河鎮和江北大營 文 / 排雲掌

    「兩位就不要為沒發生的事兒擔心了……」

    吳可笑呵呵寬慰道,有些話他自不好說出口,就算朝廷真的調他南下的話,他也有的是辦法提前結束天津戰事。

    「是啊是啊,沒發生的事擔心個什麼勁?」

    桂良立馬呵呵笑著開了口。

    「也是長毛自毀干城,不然朝廷的日子更難過!」

    私底下,花沙納倒也不怕說些出格的話。

    「是啊!」

    吳可也跟著點頭,接過桂良手裡的折子,一邊閱讀一邊連連感歎:「石達開是個能耐人啊,雖然衢州攻堅一時未能得手,但二個多月攻克十二個府縣,勢力覆蓋衢州,嚴州,金華,處州四府,並對嚴州和杭州形成重大威脅,要不是自身底子太薄朝廷應對得力還真有可能在浙江站住腳!」

    桂良與花沙納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也不說話。

    吳可也沒指望他們能說出什麼有見地的想法來,只是看著詳細戰報連連感歎點評:「長毛石鎮吉等部也是個幸運的,有石達開幫忙吸引官軍注意這才輕鬆拿下十來個州縣,佔據的永康、武義距金華府甚近,而當時因為官軍主力多數正在衢州城下鏖戰,金華駐軍不過數千,且銀場一戰已令其喪膽,如果石鎮吉部休整之後自永康攻金華,以其當時銳不可當之氣勢,極有可能得手。」

    「這樣的事兒沒有發生不是?」

    眼下浙江戰局基本已經定了下來,桂良倒也有閒心拿這個跟吳可閒扯。

    吳可微微一笑,輕彈了彈手上戰報問問:「看看這個,石達開又分兵於6月23日攻克壽昌,該地距離嚴州僅60里,嚴州守軍只有數百,太平軍要攻克嚴州亦當不在話下。如此一來,太平軍便將深入浙江最富庶的地帶,無論從嚴州還是壽昌,都可順流直下杭州。」

    「幸好杭州沒事,不然浙江的樂子可就大了!」

    受了輕鬆的氣氛感染,花沙納也跟著開了句玩笑。

    ……

    而在江西戰場於1858年5月19日,九江城被新任浙江布政使李續賓所部湘軍聯合吳水牛部安徽清軍攻破。駐守該城近五年的太平軍將領林啟容率部進行了頑強的巷戰,最後守城之一萬七千名將士全部戰死。

    1858年5月,湖廣總督官、湖北巡撫胡林翼看到湘軍在江西戰場上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便擬定東征計劃,準備把李續賓部湘軍投入安徽戰場。

    當時,太平軍在陳玉成、李秀成等率領下,在皖北地區屢屢挑釁駐防清軍,於8月23日更是與安徽清軍大戰於廬州城下。

    於是,官便命令李續賓迅速進兵,攻克太湖,然後乘勢掃清桐城、舒城一路,疾趨廬州,企圖解救廬州之局,並堵住太平軍北進之路。

    所以,當陳玉成、李秀成部揮師東向,進攻江北大營時,江寧將軍都興阿和李續賓等即率兵勇萬餘人自湖北東犯安徽,9月22日克太湖,然後分兵為二,都興阿率副都統多隆阿和總兵鮑超所部進逼安慶,李續賓率所部湘軍北指廬州外圍。

    其時,廬州有萬餘楚軍和鄉勇隊混編部隊駐守,總兵吳圖勾親自坐鎮,屢屢擊退太平軍的攻勢力保廬州不失。

    陳玉成與李秀成部要不是遲遲不能拿下廬州,也不會無奈轉調槍口對準江北大營。

    廬州城其實穩當得很,只要不是吳圖勾自己犯渾想要被攻破短時間內絕無可能。只是看起來形勢不是很妙而已,安徽清軍也沒向朝廷或者周圍清軍同僚求援,湘軍這麼積極努力的出兵救援倒是出乎了安徽清軍上下的意料之外。

    李續賓部於9月23日陷潛山,10月13日陷桐城,24日陷舒城,接著指向舒城東面25公里的三河鎮,準備進犯廬州。

    廬州守將吳圖勾雖然驚訝但很高興,第一時間派出信使聯絡湘軍大將李續賓,希望雙方能通力配合給工分機城之太平軍狠力一擊。

    可惜的是湘軍李續賓部不給力,竟然在三河鎮吃了場大敗仗,之前所有優勢更是一掃而空。

    三河鎮位於界河(今豐樂河)南岸,東瀕巢湖,是廬州西南的重要屏障。該鎮原無城垣,太平軍佔領後,新築了城牆,外添磚壘9座,憑河設險,廣屯米糧軍火接濟天京,因而在軍事上、經濟上都居重要地位。當時太平軍的守將是吳定規。

    10月24日,陳玉成在江蘇**接到湘軍大舉東犯安徽的報告,毅然決定回兵救援,並向洪秀全報告,要求調派李秀成部同往。

    11月3日,李續賓率精兵6000進抵三河鎮外圍。

    11月7日,分兵三路向鎮外9壘發起進攻,義中等六營進攻河南大街及老鼠夾一帶之壘;左仁等三營進攻迎水庵、水晶庵一帶之壘;副右等二營進攻儲家越之壘。

    李續賓則親率湘中等二營為各路後應。太平軍依則托磚壘頑強抵抗,大量殺傷敵人。湘軍攻壘愈急,太平軍傷亡很大,便放棄鎮外9壘,退入鎮內,堅守待援。

    在湘軍大舉進攻三河鎮外圍的當天,陳玉成率大隊趕到,駐紮在三河鎮南金牛鎮一帶。

    11月14日,李秀成也率部趕到,駐於白石山。至此,集結在三河鎮周圍的太平軍眾達10餘萬人,和李續賓部湘軍相比佔絕對優勢。

    面對太平軍援軍的強大氣勢,李續賓的一些部將十分膽怯,建議退守桐城。

    >

    而驕悍的李續賓一意孤行,認為軍事有進無退,只有死戰,並於11月15日深夜派兵7營分左、右、中三路偷襲金牛鎮。

    16日黎明,當行至距三河鎮7.5公里的樊家渡王家祠堂時,與陳玉成軍遭遇。陳玉成抓住敵人冒險出擊的有利時機,以少部兵力正面迎敵,吸引敵人,另以主力從湘軍左側抄其後路。

    正面迎敵之太平軍且戰且走,將敵人誘至設伏地域。

    當時,大霧迷漫,咫尺莫辨,鼓角相聞,敵我難分。陳玉成主力迅速擊潰了左路湘軍,並乘勝隔斷中、右路之後路。湘軍發現歸路被斷,倉皇后撤,在煙筒崗一帶被太平軍團團包圍。

    李續賓得知大隊被圍,急忙親率4營前往救應,反覆衝鋒數十次,也未能突入重圍。

    駐紮於白石山的李秀成部,聞金牛鎮炮聲不絕,立即趕往參戰;駐守三河鎮的吳定規也率部出鎮追擊湘軍。

    李續賓見勢不妙,逃回大營,並傳令各部堅守待援。

    其實這時守壘的湘軍有的已經逃散,有的被太平軍阻截在外,因而有7個營壘被太平軍迅速攻破。接著,李續賓的大營也被太平軍包圍。他督軍往來衝突,終不得脫,當夜被太平軍擊斃。

    之後,太平軍繼續圍攻負隅頑抗的殘敵,至18日,全部肅清。

    這一仗,太平軍一舉殲滅湘軍精銳近6000人,是太平天國爆發內槓之後一次十分出色的殲滅戰。

    三河鎮大捷後,太平軍乘勝南進,連克舒城、桐城,圍困安慶的湘軍也聞訊後撤。

    駐守廬州的安徽清軍總兵吳圖勾本打算出城來救,可惜李續賓敗得實在太快,不等廬州城內清軍集結完畢,三河鎮大戰便已結束,吳圖勾對此也只能徒呼奈何沒有辦法。

    ……

    而在三河鎮大戰還沒爆發之際,太平軍已經率先第二次打破江北大營。

    自義王石達開出走後,安王洪仁發、福王洪仁達掌握了太平天國的軍政大權。由於他們毫無軍政才能,朝中武大臣不服。

    1857年10月,洪秀全改以蒙得恩為正掌率,陳玉成為又正掌率,李秀成為副掌率,代替安、福二王執政。次年,洪秀全又提拔了一些年青將領,恢復了早期的五軍主將制,封陳玉成為前軍主將,李秀成為後軍主將,李世賢為左軍主將,韋志俊為右軍主將,蒙得恩為中軍主將兼正掌率,掌理朝政。

    這些措施,對穩定政局起了一定作用。然而,在軍事上,太平天國當時面臨的形勢仍然是十分嚴酷的。

    繼1857年底鎮江、瓜洲失守之後,1858年1月,江南大營的清軍進扎天京高橋門、龍脖子,進逼秣陵關;江北大營則於1858年春移駐天京對岸之江浦、浦口,會同江南大營,縮小對天京的包圍圈。同年5月,九江失守,天京的西面屏障安慶也受到湘軍的直接威脅。

    為解天京之圍,李秀成於1858年3月底請命出京,途經蕪湖,與其弟李世賢商定,「一人敵南岸,一人敵北岸」。不久,李秀成自率部將陳坤書等五千餘人,分別由蕪湖和東梁山渡過長江,齊集含山,於5月8日再克安徽和州(今和縣)。

    由於天京被圍日緊,南郊板橋、大勝關已被敵攻陷,七橋甕、印子山、雨花台也處於敵軍的直接威脅之下。李秀成日夜焦慮,在全椒加緊操練部隊,準備先掃清江浦、浦口之敵,以安定天京人心。

    6月5日,他率兵五千餘人自全椒進扎江浦大劉村,擬取道橋林進攻江浦、浦口。

    次日,江北大營統帥德興阿督軍萬餘進攻大劉村。時適大雨滂沱,太平軍疏於戒備,以致寡不敵眾,初戰失利,損失千餘人,新舊營壘十三座盡失。這使李秀成意識到,單憑一軍之力,難解天京之圍,於是行各路將領,約定在安徽樅陽舉行會議,共商救京辦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