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四百一十五章 互算 文 / 排雲掌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竟搞得吳大總督如此氣憤?

    事情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吳可剛來常州赴任之時,第一次招集手下武官員見面之時,不是遭遇了手下的集體討薪麼?

    之後他從自家小金庫裡拿出白銀上百萬兩,好不容易才將前任積欠的三個月軍餉全部付清,這才沒出啥事過了個安穩新年。

    當然以吳可一貫謹慎的風格,自然不會讓人在這上面抓住把柄,說他以私利邀買人心云云之類的惡毒中傷。

    之後他便向朝廷上了一封奏折,簡單解釋了一番自己的無奈和形勢的險惡。與此同時他還寫了幾封長信寄給遠在京城的桂良與花沙納,信中詳細講述了這一事件的經過和結果,希望真有萬一之時請他倆幫忙說說話。

    畢竟是一同並肩戰鬥過的交情,這點面子桂良和花沙納還是肯給的,尤其還不涉及他們自身利益的情況下。

    他這只是下意識的自保行為而已,畢竟如今身居高位誰都知道暗中覬覦之輩少不了。原本也不認為有誰會抓著這但不放攻擊他,樹知道這一手防患於未然還真的起了大用。

    前任兩江總督何桂清顯然很不甘被吳可這個矛頭小子搶了位置,回到京城之後立刻四下活動,並親自充當前鋒狠狠參了他一本。

    要不說官場之人心狠手毒呢,在何桂清的奏章之中,什麼『以私利邀買人心』,『用心不良居心叵測』之類的狠毒話語都直接點明出來,就差沒指著吳可的鼻子大罵他想要聚眾造反了。

    幸好吳可謹慎提前跟桂良個花沙納打好哦了招呼,何桂清剛剛遞上奏章,他那一系官員御史還沒跟進,眼見事情真的發生的桂良與花沙納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拿出吳可寫給他倆的長信,再加上吳可之前所上奏章直接撲滅了這股邪火。

    吳可接到京城來信之後自然驚出一身冷汗,心道好險好險差點陰溝裡翻船。

    不要怪他如此沉不住氣大驚小怪,要知道紫禁城裡的皇帝向來對漢人大員防備甚深,曾國藩的經歷就是很好的例子。

    要是放在康乾之時,單靠一些不靠譜的傳言就能讓一位漢人大臣丟官罷職。眼下雖然已到了獻豐九年沒那麼苛刻,但咸豐帝對漢人大臣的防範一點都沒有削弱多少,吳可可不想莫名其妙丟了官位。

    他立即又寫了一封自辯奏章,再次將他剛任兩江總督時所遇麻煩詳細道出,並表示那百萬兩白銀是挪自安徽府庫,以後上要從兩江軍費當中償還的,並不是他私人的財產。

    與此同時,他還要求手下夠資格的武官員一人寫上一封奏折,將這裡的具體情況說明清楚,免得誤人誤己。

    那些武官員倒也沒有拒絕,只是要他們闡述事實而已,又不是要求他們衝鋒陷陣挖坑設陷阱,這份陳情奏折寫起來毫無壓力。

    可吳可接下來的動作,就讓他們感覺心驚膽戰了。

    他又不是什麼好好先生,別人打了一巴掌還好脾氣的不計較,他奉行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處世原則,既然何桂清這麼不給面子下死手,他自然也不會跟這廝客氣什麼。

    本來正月這樣的喜慶日子他不想大動干戈,但人家不給面子他也不好視而不見不是?

    正月初八這天,兩江總督府突然大肆派出人手,官方和民間兩方面同時打探何桂清在兩江總督任上的貪贓枉法之徑。

    誰都不是傻子,何桂清離任之時帶走了幾十輛馬車財物,這些財物哪裡來的大家心知肚明。

    就是當吳可被手下武逼著拿錢出來堵窟窿的時候,雖然心中暗罵不止,可他也沒找前任的麻煩不是?

    可尼瑪的何桂清既然想找茬,他自然也不會客氣正大光明的查姓何的舊帳,就不信姓何的屁股底下有多乾淨。

    明白的人都知道新任總督大人真的火了,被原任便狠狠擺了一道這是要報復的節奏啊。

    不等京城的何桂清得到消息做出反應,隸屬於兩江總督衙門的大佬們首先就坐不住了。

    這幫武前兩年跟著何桂清可沒少撈好處佔便宜,一個個搞得荷包鼓鼓好不歡樂。可是吳可這一大動干戈,擺明車馬找前任麻煩的舉動,讓他們感受到了濃濃的威脅和不安。

    沒辦法,要查何桂清的黑材料,他們這些幫兇絕對是繞不過去的檻。

    而他們做下的安歇齷齪事兒實在太過查了,無論是從官方渠道直接查他們所掌方向的帳目來往,還是從民間渠道打探他們的日常行徑,都逃不掉一個把柄落入人手的下場。

    他們怎麼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可人家吳大總督找茬的理由光明正大,任是誰在朝堂之上被黑了,差點官位不保甚至有倒霉趨勢的時候,都不會心平氣和坐視不理,要換做他們只怕手段更加激烈反擊更為狠毒。

    但問題是,新任吳大總督找前任麻煩不要緊,關鍵會牽扯上他們這些『舊人』啊,搞不好就把他們給搭進去了。

    所以,自從吳可光明正大的找茬行動開始之後,前來總督衙門說情的人就絡繹不絕。有總督府下轄武官員而已個個職位不低,也有江蘇省內的富商大賈,總之一句話就是想請吳大總督高抬貴手。

    至於高抬貴手的具體目標是哪位,大家心知肚明就沒必要直說出去。

    對於這些說情之

    人,吳可倒是一一認真接待,以後想在兩江有一番作為還少不了他們的支持,不過想要得到他的表態放過他們或者身後之人就不那麼簡單了。

    不是沒人想聯合起來跟吳大總督作對,可惜應者寥寥成不了氣候。不是這些傢伙好心或者看吳大總督順眼等等原因,關鍵是吳可出身本就在兩江之地,而且勢力龐大實力不俗,某些權勢人物想要與之作對也得先掂量掂量後果。

    不像前任何桂清這樣的外來戶,必須倚重他們才能成事。真惹急這吳大總督直接將安徽那套班子遷來,雖說少不了一段『漫長』的適應期,可人家有實力等得起啊,他們卻是沒膽子拿自家前程賭這種萬一情況。

    就在常州的兩江總督臨時衙門整天賓客盈門熱鬧非凡之際,吳可的那封自辯奏折也以四百里加急方式送到朝堂之上,這次倒沒有引起什麼軒然大波,只是咸豐帝狠狠訓了挑起事端了何桂清一頓,表示這事到此為止不准再談。

    何桂清吃了個悶虧又在朝堂之上丟了臉,心中自然不爽得很。

    他怎麼也沒想到,吳可這麼一個泥腿子出身的小年輕,在朝堂之上竟然也有強大臂助。桂良和花沙納的地位自不必多說,那絕對是旗人當中的精英咸豐帝特別看重的對象。

    可不少漢人朝臣也幫他說話是怎麼回事?

    最讓他氣惱不已的,還是自身派系當中,也有一些對他針對吳可的不同意見,認為他太過小雞肚腸不夠大氣。

    尼嗎的真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如果那小子頂的是你們的職位,勞資就不相信你們還能如此心平氣和說話?

    這次栽了他惹下又何妨,以後還有的是機會。

    兩江那是什麼地方,兩年時間的總督經歷可不是白混的,那就是個龍潭虎穴,搞不好身敗名裂那都是輕的,稍一不慎連性命都有可能搭進去。

    他以前在兩江經營的勢力還在,以後真到了關鍵時刻,他不介意暗示他們動一動手腳好好的坑那姓吳的小子一把。

    可惜他的算盤打得是精,人家能年紀輕輕混到高位也不是開玩笑的。

    這不還沒等他想著怎麼給姓吳的小子找鍤,吳可在兩江地區光明正大收集他黑材料的消息便傳到了他耳中。

    這小子簡直就是自取滅亡!

    經過初時的慌亂和驚懼之後,何桂清很快理清思緒一邊趕緊彌補漏洞一邊在心中連連冷笑不已。

    他知道自己在兩江的黑材料不少,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沒被吳可輕鬆掌握。

    可是這些黑材料,基本上都牽扯了不少兩江當地的權勢人物,或多或少形成了一個利益鏈條,真要把他何桂清搞倒,首先倒霉的就是那些兩江當地權勢人物。

    不用想也都知道,這些傢伙為了保住自家的官帽子,會做出多少瘋狂之事來。

    只等兩江官場一亂,他再好好推波助瀾一把,未必沒有一舉將姓吳的那小子搞掉的機會。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被牽扯進來的兩江權勢人物不僅不敢胡亂作為,反為只能尋求吳可的諒解和高抬貴手放他們一馬。

    吳可吳大總督也是兩江的地頭蛇,儘管對江蘇事務不是那麼熟悉,但只要他想,願意投奔抱大腿的官員可不在少數,盯著那些權勢要害位置的中底層官員更是數不勝數。

    這時候誰敢胡亂挑出來炸刺那就是自取滅亡!

    幸好吳可也沒想在兩江攪起一番官場風暴的想法,在收集到部分何桂清的黑材料後,等到江蘇巡撫和江西巡撫兩尊地方大佬前來拜訪說情之時,他便順水推舟放過此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