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四百八十七章 搗亂 文 / 排雲掌

    噠噠噠……

    清脆的馬蹄聲噠噠作響,分散在二十來里的廣闊地域裡一點都不起眼。

    一千餘悄悄趕來的兩江騎兵神出鬼沒飄忽不定,專撿英法聯軍分散落單小股人馬下手,一頓弩箭和土製手,榴彈侍侯,聯軍落單士兵人數稀少的話乾脆直接揮刀剿滅,人數過多或者反應及時的話偷襲騎兵也不戀戰掉轉馬頭就走。

    除了極力騷擾擊殺落單聯軍官兵之外,兩江清軍同時還在努力收攏被打散四下逃竄的直隸清軍部隊,不過短短半天時間便已收攏過千人馬。

    正努力圍剿清軍殘餘武力的聯軍主力,被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打了個措手不及。

    「哪裡來的清國騎兵,竟這麼難纏?」

    正處於興奮中的聯軍高層好似兜頭被澆了一頭冷水,一邊急急忙忙調派手下戰士圍追堵截一邊滿心納罕不解。

    要說八里橋一戰打得真叫一個爽,除了勝保早早受傷帶著手下八旗將士撤離之外,其餘幾萬清軍戰士包括一萬多蒙古騎兵全都被聯軍包圍,只有少少人馬比如僧格林沁和其親衛見勢不妙提前開溜之外其他一個都沒跑。

    說起來真是可笑,兩江騎兵直到深入八里橋之戰戰場,這才明白這場戰損比例懸殊的戰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八里橋之戰,明顯是僧格林沁和五萬多清軍並無決死戰心。

    要知道八里橋之戰不是僧格林沁騎兵與英法聯軍的首戰,首戰在張家灣,僧部是短暫接觸戰敗後退守的八里橋,這才有他上書滿清朝廷的「奴才等現在督帶官兵退八里橋以扼赴京道路。」之說。

    要說敗了一戰還不知道英法步槍的厲害和特點,怎麼也說不過去。

    大家都是清軍出身,對於某些清軍將領的習慣和想法那是瞭然於心,只要稍微往深處想想便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情。

    參照兩江清軍某些油滑將領,被朝廷和咸豐帝寄於厚望的僧王無非就是想保存手頭實力而已,結果一個沒弄好玩脫了。

    僧格林沁是蒙古科爾沁札薩克多羅郡王,他的蒙古騎兵主要為蒙古諸王公所屬,而不是滿清八旗系列。

    正是這一特殊性,決定了僧格林沁地位的複雜性。

    怎麼說,這些蒙古軍隊是他的立命之本子弟兵,就如湘軍是曾國藩的立命之本子弟兵一樣,沒有了蒙古騎兵,僧格林沁對滿清就失去了利用價值,沒人沒槍就沒地位,僧王混了這麼久的滿清官場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只要手裡有兵有槍在這樣的時刻朝廷就不能拿他怎麼樣,加上僧王在蒙古人中的威望,使朝廷根本不能簡單處置他。

    就是八里橋之戰清軍全軍被圍而他臨陣脫逃這樣的大罪也不算什麼,只要他能找到足夠理由互相要說得過去,好對上對下交代就行。

    而找借口的本事,對於混跡滿清官場的老油子來說,只不過小菜一碟。

    這不,八里橋之戰其實就是僧王找的一個最好借口,好得咸豐帝心膽俱喪來不及處理了他,而是帶著老婆小妾轉身就跑。

    沒辦法,張家灣一觸即潰敗得太丟人了,到了八里橋不打一仗就讓英法聯軍輕鬆進了北京,這可是怎麼都掩蓋不過的大罪。

    這也是僧王為什麼不選擇地形更有利,作戰更有效的西直門一帶作為主戰場的根本原因。因為軍事不能脫離政治,西直門已經是京郊了,想想袁崇煥怎麼死的吧?

    縱敵之罪啊。八里橋之戰是必須打的,而且要打得像模像樣,這是僧王向朝廷和咸豐帝表態要死戰的原因。

    再說了,在張家灣被打敗一仗都不能認識到英法洋夷火器的厲害,僧王這麼多年那真是白活了。

    作為一個滿清培養出來的好幹部,怎麼會不論考慮給自己留後路。除非他不想繼續混了,真的準備為國捐軀了。

    但是事實明顯不是如此,八里橋一戰慘敗最後全軍被圍,僧王不就早早的脫離一線跑路了麼,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僧王明顯抱著「好死不如歹活著」的想法,而以蒙古騎兵的獨特性,讓僧王不可能將他們全部當炮灰送在八里橋。一是自己失去了讓滿清依仗的資本;二是將失去蒙古諸王公的信任。

    所以當時僧王大人在八里橋一戰時的所作所為就很好理解了,根本沒有與英法聯軍決死一戰的打算,只是在八里橋準備應個景,沒想到側翼的勝保大人先玩了一招苦肉計,掛點彩先早早帶八旗兄弟們收工回去休息了,真是一個比一個精。

    結果腹背受敵的僧王大人沒法了,就只有壯士斷腕、乞丐磚拍胸,留下5000直系蒙古騎兵斷後,自己還保留一半逃跑。這樣上下都好交代,說我僧王大人不用力嘛。

    反正就算犧牲了5000直系蒙古騎兵,不是還保有5000嫡系戰裡麼,滿清朝廷也不敢逼得太緊,蒙古王公那裡也好交代不是?

    只是沒想到英法聯軍胃口太大,連逃跑的也不放過,追得僧王大人最後只有寥寥數騎親衛跑出了包圍圈,那叫一個淒淒慘慘慼慼,絕對有資格大叫一聲「誰能比我慘啦」。

    僧王及時跑路逃出英法聯軍包圍圈,留下數萬被嚇破了苦膽的清軍潰兵成了待宰羔羊,要不是兩江輕騎及時趕到的話還不知道情況如何糟糕。

    原本輕鬆收降戰俘的英法聯軍戰士輕鬆不起來了,在各自長官氣急敗壞

    的指揮下分進合擊四下堵截,一定要將可惡的清國騎兵給堵住消滅。

    可那幫不知從哪冒出的清國騎兵實在狡猾,憑借其高超的機動靈活跟聯軍圍堵戰士玩起了『捉迷藏』,來去如風根本不給聯軍戰士合圍堵截的機會,一旦發現不對立刻轉進毫不拖泥帶水,比之前戰鬥時只知蒙頭衝鋒的清國騎兵簡直狡猾得太多,哪裡是純靠兩腿走路的聯軍戰士追得上的?

    更可惡的是,這幫極其機動靈活的清國騎兵手裡全是短弩這樣的厲害玩意,還有冒著黑煙一爆炸便將周圍三米範圍全部籠罩在一片嗆鼻硝煙中的爆炸物,可是讓圍追堵截的聯軍戰士吃足了苦頭。

    就這樣,分散開來的過千兩江輕騎,便帶著數千氣急敗壞的英法聯軍戰士,在通州城外繞圈子,時不時的趁空給聯軍戰力薄弱處來上一下子。

    步兵在曠野平原怎能跟得上騎兵的腳步?

    儘管聯軍戰士人手一桿前膛遂發槍,站列成隊排,射的威力極大,比起強弓勁弩的射程更遠威力更大,可兩江輕騎又不是傻子怎會充當活靶子任由聯軍戰士站好隊形然後排槍射擊?

    以通州城為核心的二十里方圓地域,被兩江輕騎攪得一片混亂,到處都是人喊馬嘶之聲,零星的槍炮聲更是不絕於耳更本就混亂的局勢更添一把火。

    追著追著聯軍官兵就發現不對勁了,突如其來冒出來的清國騎兵好像故意將他們往通州城外荒僻處帶,等拖得他們精疲力盡沒力氣再追,只得聚在一起列陣自保時,那幫該死的清國騎兵便輕鬆掉轉馬頭,幾個眨眼間便消失在視野當中,任由渾身無力的聯軍官軍將眼睛睜大睜酸就是沒有再回來過。

    圍追堵截的英法聯軍戰士被拖累了,又要防備這股清國騎兵突然冒出再給他們一下子,自然而然沒心情和時間收拾八里橋之戰後被圍的戰敗清軍將士。

    兩江輕騎大隊人馬帶著聯軍戰士繞圈子玩兒,分散出來的精銳骨幹三五成群的趁機收攏分散的戰敗清軍將士,隨著一支支收攏起來的清軍陣列逐漸豐滿礙眼,這才終於引來英法聯軍高層的注意和恐慌。

    「快快快,打散那些聚攏的清國潰兵,不要再跟那些騎兵周旋!」

    聯軍總指揮一聲令下,原本正跟在兩江輕騎屁股後頭喘氣吃灰的聯軍各部軍官頓時恍然大悟,氣勢洶洶的招呼手下戰士停止無用的追擊動作,趕緊掉轉槍口對準不知不覺也聚攏了好幾股清軍人馬所在殺去。

    眼見英法聯軍官兵注意到了他們這邊,幾股恰裡好不容易被聚攏起來的清軍人馬一陣騷亂,有那特別『機靈』的甚至二話不說直接腳底摸油開溜。

    被分派來收攏清軍潰兵的兩江輕騎人手太少顧不了那麼多,只是極力約束大部分收攏起來的清軍潰兵一邊緊急發派命令:「騎兵在敵人周圍機動騎兵在敵人周圍機動,槍手就地排陣掩護,弓手和刀盾手做後隊隨時上前接應!」

    幸好被包圍的一萬來蒙古騎兵損失不過一半,還有一半四五千騎戰敗後猶如無頭蒼蠅四下亂竄,被分散開來的兩江輕騎收攏了不下一千,雖然面對洋人的槍口依舊心頭慌亂,但在兩江輕騎精銳強力約束之後還是老老實實聽命行事。

    蒙古騎兵一旦冷靜下來,又有正確的戰術指導發揮戳來的威力真真不可小覷,蒙古戰馬雖然行進速度不快可架不住蒙古騎兵馬術嫻熟騎射犀利,一旦機動遊記起來發揮出的戰力讓人側目不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