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五百二十八章 回返 文 / 排雲掌

    時光流逝,轉眼便到了十一月隆冬季節。

    吳可率三千總督衛隊將士辭別了跑路皇帝咸豐以及一干隨行大員,時隔大半個月之久離開了承德行宮。

    回想這次承德之行,真讓他有一種玩兒戲的錯覺。

    作為京城保衛戰的首功之臣,行宮上至跑路皇帝咸豐下至隨行大員沒一個敢於怠慢的,吳可享受到了極高的禮遇和招待。

    可問題是,跑路皇帝咸豐給他留下的印象實在不怎麼樣,身體不好竟和內宮婦人商議朝政也就罷了,作為一國之君竟然膽小怕事不經嚇,也沒有擔當在這等關鍵時刻還不思回京城主持大局。

    這樣的情況說實話,讓吳可感覺十分的不爽。

    怎麼地,他跟一幫留守京中大佬拚死拚活,好不容易守住了京師,跑路皇帝咸豐雖然嘴裡說得好聽,可實際行動上卻是極為打擊士氣。

    尼瑪的竟然以洋人還未徹底離開京畿腹地,回京多有風險為由打定主意不回京。

    這樣的皇帝還能讓人說什麼,吳可算是徹底看明白了,以後別指望他還會如此積極,尼瑪的好像他多管閒事一般。

    當然,讓他如此急切離開承德行宮的首要原因,還是他遇上了那位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慈禧。

    不知道跑路皇帝咸豐什麼時候掛掉,他更不想參合之後的朝堂政治糾紛中。

    按照他那有限的歷史知識推斷,在跑路皇帝咸豐掛掉還留在承德行宮的官員,處境可不是一般的危險。

    再從歷史上老曾當了近八年時間兩江總督,之後好像還幹過一段時間的直隸總督來看,在地方上待著貌似更加安全?

    慈禧太后的威名實在太甚,儘管他如今身居兩江總督高位,手握雄兵過十萬,可以說得上地方上的第一諸侯,可也沒有在政治爭鬥中干翻慈禧的信心。

    當然,他也不會任由慈禧像歷史上那般獨攬朝政,自是在暗中動了一番手腳,為了撇清干係他也得早早離了承德這是非之地。

    所幸,跑路皇帝咸豐很不耐煩他提出的回京之議,正想找個法子讓吳可離開承德來個眼不見心不煩。

    還別說,真被他想到了一個極妙主意……

    就在吳可來到承德行宮近十天時,脆行伴駕的都察院御史突然發難,上表指責吳可不顧自身職責胡亂出兵,導致轄下兵禍連結民不聊生,肯請咸豐帝降罪用以警示地方封疆。

    一石激千層浪!

    任誰都沒有想到,都察院那幫御史竟然頂風作案,在吳可最為風光之時暴起發難,丫的這不僅僅打了京城保衛戰首功之臣吳可的臉,同時也將一干留守京中大佬的臉狠狠扇了幾巴掌。

    吳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要說心中不惱火怎麼可能?

    不過好在他心中早有離意,加上身邊心腹幕僚提醒,這是太過蹊蹺可能有跑路皇帝咸豐的暗中示意,可能這位跑路皇帝也不怎麼待見他在跟前晃蕩。

    吳可當機立斷借坡下驢,立即上表請辭回返兩江主持大局。

    怕路皇帝咸豐自然要假摸假樣的挽留一番,最後見吳可去意甚堅也不在多說,只好好安慰他不要多想便答應了吳可的請辭。

    到了這時,吳可還有什麼看不明白的?

    跑路皇帝咸豐不待見他這個京城保衛戰的首功之臣,他又哪裡情願待在承德行宮這個是非之地?

    雙方正好一拍即合各遂了心意,之後幾天時間吳可一邊做好離開的準備,一邊又拜訪了一干新認識的,不管是交好還是不交好的隨駕朝臣。

    終於到了十一月初,承德下了第一場雪的時候,吳可率領三千總督衛隊將士離開了承德行宮返回京師。

    兩天後他回到京城,自然又是好一番熱鬧。

    一干京中大佬早知吳可在承德的遭遇,一個個同仇敵愾氣憤填膺。恭王和桂良甚至拍著胸口表示,要替吳可出頭找回場子。

    怎麼說都是一起奮戰過的戰友,而且又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利益衝突,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比較齊心。

    吳可很是『感動』,不過卻是謝絕了一干京城大佬的好意,表示御史參他雖有雞蛋裡挑骨頭之嫌,但江南大營被太平軍所破是事實。

    他表示自己離開兩江時間已長,加上又出了那麼檔子事兒,確實有些擔心兩江局勢,所以也就起了回意讓諸位『好心』的大佬不要如此。

    當然了,回到了京城他自然得關心關心僧王等人與列強聯軍的談判進程。

    雖然在承德行宮的時候消息也沒短過,可是畢竟承德跟京城相隔有一段距離,很多事情的詳細經過卻是不甚了了。

    果然,桂良一臉沒好氣的表示談判進程緩慢,談了這麼久的判也沒見啥結果,列強聯軍態度依舊強硬,僧王的日子苦逼著呢。

    因為談判遲遲沒有進展,他離開的這段時間,聚集於京畿地區的數萬清軍,又與盤踞天津與通州兩地的列強聯軍小戰幾回合。

    結果自然都不怎麼樂觀,列強聯軍依仗火,槍與火炮之利,又背靠城防之堅固守,清軍雖然數量眾多但也拿列強聯軍無可奈何。

    特別是通州城防大戰,清軍

    調集超過兩萬大軍一齊攻城,結果卻被臨時轉移進城的幾門重炮炸得狼狽而逃損失慘重,攻城戰從開始到結束竟不足一個時辰。

    這場短暫戰鬥讓一干京中大佬既氣憤又慶幸,氣憤的自然是清軍不頂用,在兵力優勢如此之大的情況下竟屢屢吃憋。

    慶幸的當然是吳可當初指揮得力,花費不菲代價努力拖延列強聯軍將重炮雲運抵京城的目的,如今看來卻是挽救了京城局勢,不然後果簡直不敢想像。

    眼下京畿局勢就是清軍與列強聯軍的對峙,兩方一時誰也搞不定對方只能如此對抗。當然時間拖得越久對清軍自是更為有利,就是談判開始以來清軍連連受挫,列強聯軍也只能龜縮幾地沒了席捲京畿的能耐。

    被一干京中大佬強拉著開了幾次局勢討論會議,綜合各方面的信心得出一個結論,列強聯軍已經徹底失去了拿下京城的機會,至於之後隨著談判繼續下去會發生什麼變化他們暫時猜測不出,不過京城已經徹底安全卻是事實。

    達成了這樣的一致意見,以恭親王和桂良為首的京中大佬雖還有些不放心,但也沒理由繼續要求吳可和手下兩江清軍留下保護京城。

    於是,吳可又在京城暫留了近十天時間,在京城下了第二場小雪的時候,終於徹底了結了京城事務,率領一千總督衛隊將士登上了回返兩江的船隻,在一干京大佬的親自歡送下離開了奮戰多日的京城。

    雖是冬季枯水季節,但吳可率領一千總督衛隊戰士於滄州登船後,一路還是順利的通過大運河沿途的德州,聊城,濟寧,棗莊,最後在徐州下船,用時大半個月。

    吳可率一千總督衛隊精銳將士從水路返回兩江,剩餘近兩萬兩江清軍也同時拔營向兩江趕來。

    前不久才趕到天津一帶的一萬兩江清軍,因為僧王不待見的原因基本上沒參加什麼戰鬥,空耗了一個來月時間整理行裝二話不說踏上了回程之旅。

    因為心中憋了一股子怨氣,所以他們離開之時,也沒跟同行的河南清軍打聲招呼,只是與山東總兵向榮說了一聲便拔營起駕。

    而之前依靠大運河源源不斷增援至京的近六千兩江清軍,則依舊暫時駐守京城聽從恭親王和桂良等京中大佬的命令,等待吳可安全抵達兩江後,明年春天再返回不遲。

    還有那數千兩江輕騎也留了下來,作為京城機動游擊部隊使用,怎麼說有他們便能牽制得上萬列強聯軍不得動彈,就算僧王再不怎麼待見,也不得不給京中一干大佬面子將其留下。

    得聞兩江總督吳可即將返回兩江主持大局,一干安徽和江蘇官員富紳自是急急佈置了歡迎儀式。等吳可踏上徐州碼頭時見到的就是一副鑼鼓喧天彩旗排偶樣的熱鬧場景。

    「恭喜大人順利進京救駕,並取得進京救駕第一功!」

    徐州知府以及當地駐軍首領滿臉恭敬了迎了上來,嘴裡自然是好話不要錢般奉送。

    「哈哈這不算什麼,天氣寒冷大家還是先回城裡再說,免得凍著了各位還是吳某人的不是拉!」

    重新回到兩江自家地盤,吳可的心情前所未有的愉悅,難得的跟手下官員開起玩笑。

    「不敢不敢,大人進京救駕勞苦功高,我等辛苦一點又有什麼大不了的?」

    一干徐州官商受寵若驚,連連擺手言道不敢,同時又奉請吳可一行回城休整。

    在徐州足足休整了三天,期間自然接見了不少聞風而動的割地官商,眼下著天氣越來越冷時間也進入了臘月,再過不足一月便到了新春佳節。

    吳可也不在留,告辭了一干慇勤的地方官員將領以及士紳,在一千總督衛隊官兵以及兩千地方清軍的護衛下,於咸豐十年臘月下旬終於抵達兩江總督衙門臨時駐地常州。

    也就在這時,京城方面傳來與列強聯軍談判已達成協議的消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