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五百六十九章 西南聯盟 文 / 排雲掌

    七月末的廣州暑氣翻騰悶熱無比……

    熾熱的溫度絲毫不影響廣州城的繁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可此時的廣州城政治中心,整個兩廣的權力集中地兩廣總督衙門卻是一片冷肅氣氛,就連金光閃閃的總督衙門牌匾都似乎感染了絲絲沉肅。

    衙門大門前一片縞素,內裡的氣氛更加壓抑沉重,來往的小廝官差都刻意壓低了聲響,生怕一個不小心驚擾到了裡頭的大人物們。

    衙門後院一切帶有喜氣的物事都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青俗淡的裝飾,整個後院都籠罩著一股淡淡的沉悶氣氛。

    咸豐帝掛了!

    吳可作為鎮守一方的封疆大吏,雖然職責在身不好前往京城弔唁,但起碼的表面功夫也得做足不是,他可不想因為這些細支末節引來什麼麻煩。

    不僅僅總督衙門如此,整個廣州城內的衙門都是一樣,起碼在表面上裝出一副悲情哀悼跑路皇帝咸豐的架勢。

    為了以防萬一,他還派初了幾十波監督使者,下到廣東各地方巡查監視,不讓那些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官員們做出什麼傻事牽連自己。

    因著咸豐帝突然掛掉這樣的變故,吳可無奈的放緩了總督衙門的動作,有閒將目光和注意力暫時放到千里之外的京師。

    與此同時,他還積極的與鄰居閩浙總督左宗棠和雲貴總督張亮基私下聯絡,以私信的方式商討著朝廷局勢和各自看法。

    這兩位封疆大吏可以說得上吳可在官場最堅實的盟友,他們在太平軍初起之時的湖北就一同合作,當然那時吳可還是個初出茅廬的地方土憋,左宗棠也不過是當時還是湖廣總督張亮基的核心幕僚。

    之後他們一同奮戰於河南,然後又轉戰安徽,吳可和左宗棠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崛起並成為軍政兩方面的強力人物,而張亮基也通過這一系列任職經歷,一掃當初在湖廣總督任上的頹勢,重新成為天下矚目的地方督撫。

    在安徽合作的那段日子,將三人的名望推到了頂峰,張亮基憑此一舉坐上閩浙總督的寶座,算是徹底從湖廣總督任上的頹勢中恢復過來。

    左宗棠不顯山不露水的當上了浙江巡撫,而他吳可更是直接由武轉,直接才能感安徽提督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兩江總督。

    三人之間的淵源如此之深,雖然沒在一起共事但關係依舊密切,時不時的以信件方式交流溝通一番,在朝堂上是一股勢力極大的地方派系。

    三人在各自地盤做得也都非常不錯,吳可一上任便迅速扭轉了兩江清軍面對太平軍時的頹勢,還利用一次參與清軍達到數十萬之巨的金陵圍攻戰,徹底讓兩江清軍掌握住了戰局的主動權。

    又在任內推行一系列惠民措施,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起碼緩解了兩江原本十分尖銳的官民矛盾,讓兩江百姓好好的鬆快了兩年時間。

    沒錯,自從吳可成為兩江總督後,總督衙門的財政狀況一直都不怎麼樣,可他另可去碰鹽務這個雷區,也沒找各種由頭剝削兩江百姓。單就這一點,他離任時還有不少兩江百姓很捨不得捏。

    左宗棠在浙江巡撫任上也做得非常不錯,起碼他在位時太平軍沒在浙北地面上翻出什麼浪花,就算有一次打到杭州城外也被毫不留情的擊退。

    淮南可跟浙江北部地域直接相連,其間又沒有什麼雄關要城阻隔,太平軍幾乎是想去就去想回就回瀟灑得很。

    浙江北部又多山林,防守起來的困難真的很大。

    之前兩江戰局糜爛,又不斷從浙江抽調兵馬錢糧,加上前幾任浙江巡撫做得中規中矩,浙江清軍和財政方面的實力被一點點削弱,左宗棠接手浙江時雖說不上爛攤子一個,但情況也好不到哪去。

    左宗棠當上浙江巡撫後,不僅在軍事上遏制了太平軍的肆虐,在民生政務方面也頗有建樹。浙江作為江南精華省份,經濟基礎和人才基礎都十分雄厚,只要任事上認真一點想要出成績其實非常簡單。

    有左宗棠的幫助,當上閩浙總督的張亮基身上的擔子不重,有之前在湖廣,河南以及安徽的任職經驗,不說表現有多出彩但維持治下穩定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以國內的小農經濟在穩定的環境中自然而然會向好的一面發展。

    總之,三人在之前的任期內都表現得不錯,等到吳可接手兩廣總督之位,左宗棠升任閩浙總督,張亮基調任雲貴總督後,三人聯盟的勢力覆蓋整個南方,誰都不敢小覷分毫。

    因為都是任職新崗位,三人最近一段時間都非常忙碌,倒是有一段時間沒有聯絡交流了,此時正好藉機交流交流順便說一說各自的狀況。

    從另外兩人的信中,吳可大海瞭解了他們最近幾月時間的大概情況。

    左宗棠還好,他本來就是浙江巡撫出身,接任閩浙總督雖然突然,但有張亮基之前打下的底子,很順利的便接手過來,沒多少與屬下官員磨合的問題。

    可就是如此,他面臨的問題也不在少數。

    前任張亮基既是他的恩主,又是一個思想傳統的大清人。對待政務的態度,與左宗棠這樣年富力強的少壯派是不同的,一切以穩為主。

    和廣東一樣,福建也是此時大清對外開放的沿海省份,洋人在此的商業勢力雖比不得廣東但差距也不是很大。

    吳可需要面隊的涉外問題左宗棠一樣要面對,

    而且因為福建獨特的地理環境只會更加複雜。

    福建山多地少環境複雜,單單想靠種地根本難以填飽肚子,吃飯問題時時刻刻威脅著那些底層百姓,為了活命求生遠在宋明時期,就形成了出海求存獨特的客家化。

    福建幾個主要海港城市的經濟十分發達,同時這裡也是全大清勞務輸出量最大的省份,每年從福建趕赴南洋各國掏金的底層百姓真的不要太多。

    也正是如此,福建富人極多,而且大部分還和外洋有緊密聯繫,這就給官府的治理帶來很大不便。

    加上窮山惡水出刁民,總之左宗棠上任初期的事務著實不少,特別是在他還想有一番作為的情況下,遇到的棘手問題更是讓他頭疼萬分。

    幸好他沒有適應新環境的問題,不然的話只怕現在還糾纏在一堆麻煩當中無法脫身。左宗棠在浙江也搜刮了一批人才,手下也有上萬竟如楚軍,但比起吳可手下鄉勇隊的底蘊來說只是小巫見大巫而已。

    想要彈壓兩省之地,區區上萬精銳楚軍還是稀薄了點。

    張亮基的情況最為糟糕,雲貴總督雖說是天下九督之一,但日子卻是公認的不好過。

    轄區兩省地形複雜就不必多說,關鍵是少數民族眾多管理十分不便。

    呀上任時貴州苗民正鬧騰著叛亂呢,張亮基上任後頭一件麻煩事兒就是如何解決境內的叛亂問題。

    他手下可沒有嫡系武裝力量,就一支三千人規模的總督衛隊,還是在安徽之時吳可幫他訓練的捏。為了應付境內嚴峻的武裝衝突,他還特地向左宗棠和吳可借了五千精銳將士幫忙壓鎮。

    貴州那地兒七山二水一分田,現在又不是有大型工程機械的後世,什麼都得依靠人力可想環境惡劣到了什麼程度。福建百姓好歹還能出海求存,貴州百姓卻是沒有這樣優良的地理條件,只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苦苦掙扎求生。

    雲南的情況也很糟糕,作為大清的產銅基地之一,這裡大大小小的銅礦坑洞遍佈,朝廷對於當地百姓的壓搾也是非常凶狠,時常鬧出民變之類的嚴重事件,動不動就有當地百姓和少數民族揭桿而起。

    加上接壤的緬甸國也不是啥善茬,經常在邊境鬧出一些動靜和亂子來,可以說雲貴總督的位置真不好做。

    所幸張亮基以前就在雲貴幹過,對這樣的情況有個大致瞭解,同時還有一些當初的同僚朋友幫助,加上他帶來的一票幕僚也算給力,上任以來雖然事務龐雜但也順利的上手。

    總之,三位初上任的總督大人已經進入了正常的工作模式,很多政務都已經開始逐漸展開,正好趁跑路皇帝咸豐掛掉鬆閒之際聯絡聯絡感情。

    這麼說似乎有些不厚道,但這是三人心中的真實想法。

    跑路皇帝咸豐的存在感實在太差。像以張亮基為首的西南聯盟三大總督這樣的實幹派,對於這位性子綿軟能力有差勁得很的跑路皇帝,實在說不上有多少好感和尊敬。只是人家畢竟是大清朝皇帝,他們不得不做出一個姿態避免麻煩,也就僅此而已。

    也就在吳可,張亮基和左宗棠三人以書信方式聯絡,互相交流各自近況,所遭遇的麻煩和有趣事情之時,咸豐帝掛掉半個月時間後,吳可終於接到來自京城的信件,同時也知道了跑路皇帝咸豐掛掉前後的情況。

    看完之後他真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這情況有趣得真是沒法說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