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五百七十三章 潮汕風雲 文 / 排雲掌

    好好的一場謀劃,被京城突如其來的謠言完全破壞!

    恭老六氣得差點吐血,可是謠言已經徹底傳開,想封鎖都沒辦法,只能希望顧命八大臣是聾子瞎子看不見聽不到這些流言才好。

    結果自然讓帝后黨和王公黨失望了……

    謠言的威力是強大的,顧命八大臣第一時間都聽到了傳言,雖然心中驚疑不定但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一個個崩緊了神經不敢有絲毫大意。

    新皇同治帝抬舉他那兩個老娘沒有問題,不就是皇太后的稱呼嗎,反正早晚都要來這一遭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可是當兩宮太后將鄭親王端華叫進承德行宮,以其兼職太多顧不過來為由,讓他御下一部分職權讓與他人。

    別的職權都好說,可是兩宮太后讓他選擇行在步軍統領和京營步軍統領之一時引起了端華警惕,堅決不肯放手其中的任何一個,表示自己忙不過來可以先讓副手頂一陣子,等回京以後再做安排也不算遲。

    兩宮太后哪會答應?

    她們可是與恭親王商量好了的,先拿下軍權再給顧命大臣一個突然襲擊,砌料計劃剛剛開始實行就遇到阻礙。

    如果沒有謠言存在的話,估計端華也就妥協讓步了,可是謠言的威力這時也顯現出來,不管兩宮太后說得多麼好聽,可是關係到人參安全的軍權問題上,端華卻是半分都不肯退讓。

    據說那一天承德行宮兩宮太后所在偏殿鬧得不可開交,鄭親王端華和兩宮太后大吵了一架,而後賓主雙方不歡而散。

    時兩宮太后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動用咸豐留下的兩道大印,下旨任命奕繕為京營步軍統領,同時還兼任善捕營統領之職,一下子便掌握了京營兵權成為熾手可熱的實權派大佬之一。

    可是如此一來,卻是坐實了帝后黨與王公黨聯盟的傳言,讓之前還半信半疑的顧命大臣們眨了鍋……

    接下來自然是受到刺激的顧命八大臣與帝后以及王公聯盟的朝堂爭鬥了,歷史上的那次政變沒有發生,而朝堂在三方勢力的牽扯下變得一片混亂。

    ……

    「暫時不用擔心來自朝堂的阻力了!」

    朝堂上的一舉一動都落在吳可佈置在京城的眼線耳中,得到消息後他人忍不住長長的鬆了口大氣。

    與他有同樣想法的地方督撫不在少數,起碼從雲貴總督張亮基和閩浙總督左宗棠寫來的私信中,無不透露出這方面的意思。估計兩江那位曾大總督,應該也和他們幾個有相同想法才是。

    作為地方督撫,土皇帝一般的存在,最討厭的就是朝廷過多插手轄內事物,這一點無論放在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既然朝堂上風波不斷,短時間內幾方勢力爭鬥很難分出勝負,吳可也就懶得過多關注,只要朝堂上的紛爭不會影響到兩廣事物就成,至於其它的還是先做好份內事情吧。

    擺在他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依舊是梳理兩廣內部官場,將觸手蔓延到縣一級的行政機關,而軍事方面必須完全掌握在手才成。

    於是,暫時放下心中包袱的吳可。待咸豐帝的五七過去之後便立即重新開展之前停頓的工作,鄉勇隊將士對廣東清軍的滲透計劃。

    繼鄉勇隊六千人馬駐防佛山鎮和虎門鎮,並且還成功站穩腳跟後,鄉勇隊向廣州府外滲透的速度猛然加快。

    潮汕兩地是鄉勇隊極欲掌控的重地,保險起見吳可甚至派出了八千精銳將士分赴兩地,為的就是一舉站穩腳跟並威懾當地宵小。

    不是開玩笑,潮汕兩地的水深比起廣州來也一點不差,地方幫派勢力,鄉紳勢力以及洋人商行勢力錯綜複雜糾纏不休,沒有壓倒性優勢根本別指望能夠掌控。

    正如吳可之前猜測,鄉勇隊駐防潮汕兩地的行動頻頻受阻。

    先是與當地清軍換防時遇到百般阻饒,好像十分不情願一樣。這一度引起接防鄉勇隊軍官的懷疑,可還沒等他佈置人手暗中調查,營地外面突然一群流里流氣一看就不是啥好鳥的地痞青皮一陣鬧騰,一下子便把鄉勇隊軍官的注意力吸引過去,不知道這幫傢伙哪來這麼大膽子敢在軍營外鬧騰。

    反正就是一番雞飛狗跳的折騰,換防清軍和那些突然冒出來的地痞青皮好像唱雙簧一般各種小動作,可又控制得極好沒有越線,就算接防鄉勇隊軍官想要發火,也不好意思鬧出太大動靜。

    而最讓接防鄉勇隊軍官感覺奇怪和憤怒的是,當地百姓對他們有種莫明的防備和厭惡,好像鄉勇隊接防將士是無惡不作的惡棍一般,真真讓人感覺莫名其妙。

    更讓接防鄉勇隊官兵不爽的是,當地官府提供的後勤供應不及時不說,後勤人員主動出外採買竟然遭到當地百姓惡生惡氣的拒絕不說,背地裡什麼難聽話都傳了出來,好像鄉勇隊將士換防過來就會禍害他們一般。

    總之當地無論官民還是軍隊都很不配合,帶著一股濃濃的排斥味道,一點都不歡迎鄉勇隊四千精銳官兵的到來,用各種上不得檯面的小動作,表達著內心的強烈抗拒情緒。

    這還沒怎麼地呢,情況就如此糟糕了,要是總督衙門再插手潮汕兩地官府政務的話,豈不是要翻天了?

    ……

    「這幫傢伙真想找死不成?」

    吳可看著手中報告滿臉冷厲,眼中閃爍毫不掩飾的凶芒。

    鄉勇隊八千將士移防潮汕兩地的行動,可是一直在他的嚴密關注之

    中。

    鄉勇隊接防將士在兩地的所有遭遇,第一時間都傳回了他耳中,頓時心火大旺怒氣橫生,不用多說裡面肯定有貓膩。

    潮汕地區的水果然很深,尼瑪的連總督衙門派駐下來的駐軍都敢排擠打壓,這要是總督衙門稍微示弱一點,這兩地的地頭蛇們還不得翻天啊?

    地方上既然如此不給面子,作為兩廣官場第一人的吳可,又怎麼可能忍得下這口氣?

    堂堂的兩廣總督,想要整治轄下的勢力還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吳大總督還手握三萬精銳心腹部隊的時候,動起手來更加無所顧忌。

    潮幫不是很牛麼,在廣州府衙役混合總督衛隊小隊人馬面前就是個渣,不說直接將潮幫給滅了,請潮幫的幾位大佬到衙門裡喝茶總是不難的。

    潮汕兩地的鄉紳不是跟著洋人很熟麼,官府便直接扣下一頂裡通外國的大帽子,任你在地方上再呼風喚雨也只得老實低頭認輸。不低頭也可以啊,那就等著來自按察使衙門的招呼吧,一家子以後就在牢房裡團聚算了。

    至於兩地官員則更加簡單,招到廣州府來一頓痛斥,指著他們的鼻子威脅不老實就摘了紅頂子,麻煩輕而易舉便被解決。

    那幫賴著不肯離去的地方清軍倒了大霉,吳可惱恨他們太過不知好歹,懶得理會他們如此作為的具體原因,直接一紙調令送到廣西前線去也,反正廣東陸路提督昆壽一直都向後方要兵要糧正好一併送去。

    如此幾番手段齊下,輕鬆就破解了潮汕兩地的地方勢力阻隔,讓八千鄉勇隊將士順利如駐並迅速站穩腳跟。

    接下來,自然是清算之前所有參與進來的地方勢力,送進牢房的送進牢房,摘掉官帽子的摘掉官帽子,抄家獲罪的抄家獲罪一點都不帶客氣的。

    一番雷霆動作直接將潮汕兩地鬧了個底朝天,有八千鄉勇隊精銳將士保駕護航一直維持著穩定局勢,兩地之前的勢力割據被打了個粉碎。

    雖然一直極力避免,不過潮汕兩地地方勢力與洋人的關係實在糾纏過深,最終還是沒能避免牽扯上洋人勢力。

    潮汕兩地距離香港和澳門很近,與海外洋商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經過多年發展兩地已經成了外洋貨物的一個集散基地,牽涉的地方利益集團勢力十分龐大,一般地方官員還真沒能力對付他們。

    吳可當然沒這個顧慮,不說他根本不畏懼洋人一貫的戰爭威脅和恐嚇,處理起內外勾結的事務來絲毫不會心慈手軟。

    事先清除了與洋人勾結的地方勢力之後,對付起洋人來其實很簡單。

    這時代潮汕兩地的外洋貿易雖然繁榮,但是地方勢力首腦並不會輕易與外洋商人直接接觸,而是通過洋人找的代,理買,辦作為中介聯通。

    狠多時候做壞事的不一定是萬里遙遙跑來遠東撈金的洋人冒險商人,而是這些依附洋人狐假虎威的買,辦代,理們。

    這些傢伙一個個在洋行任職不說,基本上都還有自己的商行生意,手下還養著一票人手搖旗吶喊盡幹壞事,又與地方幫派和鄉紳勢力聯繫緊密,可以說得上絕對的毒瘤貨色。

    只要能把這些買,辦勢力解決了,可以說就基本斷絕了洋人地方勢力勾結的通道,想要再建得花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

    吳可是如此看待潮汕兩地的外洋貿易,也是如此辦理麻煩的涉外問題,目前看來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