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五百八十一章 不情願 文 / 排雲掌

    所幸無初來乍到,廣東那邊有一堆麻煩聲糾纏脫不開身,暫時沒辦法找石達開部的晦氣。

    在吳可騰出手之前,以及大成國沒完的時候,石達開的日子其實過得不算太差,主要這廝名頭太響,大成國一干王公將軍們有很多都是他的粉絲,在廣西這一畝三分地上混跡,能夠得到來自大成國極大力度的支持。

    在當時那種情況下,石達開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如何率領剩餘一萬來太平軍將士在廣西立足,這點人馬在廣西戰場上真算不得什麼。

    當然作為土生土長的廣西漢子,石部與當地各路叛亂武裝聯繫緊密,在手裡兵力嚴重縮水的情況下,自然加強了與友軍之間的合作。

    前面就說過,廣西各路叛亂武裝首領大都十分景仰石達開,所以當石達開和其部人馬進入他們的勢力範圍時,都表現得十分友好和熱切。

    比如盤踞賓州的謝必魁,肆虐宣化的李青靛,縱橫上林的李錦貴等率領的天地會叛亂武裝,都在某一段時期內與石達開部展開緊密合作,在與廣西清軍和入桂湘軍的戰鬥中沒少配合作戰。

    更有大成國叛亂武裝首領陳開,名將黃鼎鳳等也都對石部太平軍非常友好,如後來石達開進入貴縣時,原駐守貴縣的大成國隆國公黃鼎鳳更是特地撤出其原先駐地,以對太平軍表示禮讓。

    不過可惜的是,由於天地會叛亂武裝鬆散慣了,大都不願意放棄自己原來的組織和理念,也由於當時石達開仍然堅持太平天國要求所有部眾都接受統一的組織和理念的原則,石部太平軍與廣西天地會組建的叛亂武裝只能暫時合作而難以長久,理念之爭在哪個時代都是大問題。

    而隨著廣西前線清軍加強攻勢,後續兵力源源不斷投入戰場,戰爭潛力基本上已快被掏盡的廣西叛亂武裝勢力的生存環境迅速惡化。

    先是1861年6月盤踞上林的天地會兼大成國大佬李錦貴病逝,其部眾群龍無首又發生嚴重內亂,在清軍的圍剿下迅速散亡。

    而賓州和宣化的李青靛謝必魁更是先後降清,李青靛甚至企圖誘擒賴裕新作為自己投降清軍的投名狀,不過賴裕新機警躲過一劫,可就是如此也驚出石達開一身冷汗。

    周邊環境迅速惡化,似乎身邊友軍都有轉化成敵人的可能,石達開和其部下的處境更加危險和困難。於是他果斷的率軍撤出賓州,回到自己的故鄉貴縣。

    而在貴縣,他曾與當地龍山天地會叛亂武裝首領李福猷配合作戰,不久後李福猷見大勢不妙更是率部直接加入石部太平軍,從此成為石達開麾下僅次於賴裕新的獨當一面的重要將領,算是不利局勢下的好消息吧。

    1861年8月,兩廣清軍聯合入桂湘軍攻陷了大成國的國都秀京,大成國首領陳開率部突圍後準備前往貴縣與石達開會合,途中被俘。

    他的餘部中有三萬人加入了石部太平軍,其餘則大都彙集至大成國將領黃鼎鳳旗下。

    大成國的突然淪喪使石部太平軍的處境更加孤立,如不迅速衝出廣西,則很可能重蹈大成國覆轍。於是石達開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對新加入的三萬人馬的整編,於9月上旬率4萬餘人西出橫州後兼程北上。

    石達開離開橫州後,取道崑崙關,一路沿桂黔邊界的捷徑北上,經思隴澤,上林,忻城,慶遠,洛東,羅城至融縣,選擇這樣一條路線一是為了和清軍搶時間,二是考慮到兩省交界地帶防務通常比較空虛。

    而在融縣,他們突破了湘軍名將劉坤一的截擊,10月中,經懷遠的板纜小道直插湘桂邊境的青林界,至此石部近五萬太平軍終於徹底擺脫了兩廣清軍的重重阻攔,衝出桂北進入湖南直趨四川。

    因為有黃鼎鳳部四萬大成國殘餘武裝的牽制,兩廣清軍主力和入桂湘軍並沒有花大精力追擊一心想逃的石達開部,在這個即將收穫豐碩果實的當口,前線清軍將領沒誰願意節外生枝。

    吳可更沒有與石達開死磕的想法,正如他跟手下心腹所言那般,之前跟太平軍打了太多仗都膩味了,實在沒心情再來次大規模火並。

    自從擔任兩廣總督以來,吳可初上任便將石達開部的一舉一動收入眼眸,巴不得這尊瘟神早點離開省得麻煩,估計前線清軍將領的心思也差不多,不然也不會對石部的突圍表現得那麼平淡。

    石達開的破壞力著實驚人,但看他殺入廣西前後對於兩江戰局的影響便可知曉一斑,吳可可不願意這麼個麻煩內一直滯留轄內給自己找麻煩。

    咸豐九年六月的時候,當石達開率軍圍攻湖南寶慶時,朝廷為阻止太平軍入川,曾命曾國藩親自統兵前往四川扼守。

    八月之時,石達開從湖南退入廣西,朝廷又命曾國藩暫緩入川改援安徽淮南地區。到了十月曾國藩與官、胡林翼受不了朝廷的折騰,乾脆共同制訂了一個所謂的「四路圖皖」計劃,準備集中優勢兵力進攻安徽淮南,然後直撲金陵徹底解決太平軍這個心腹大患,可惜這個計劃卻始終未能實貫徹實現。

    朝廷提出的並兩楚之地先除西南之患,庶可全力東征無瞻前顧後之慮的全局戰略,決定了曾國藩等一心想收復金陵立下滔天大功的湘軍大佬們,不可能無視石達開所開闢的西南戰場去全力進攻淮南,打通進軍金陵的通道。

    石達開回師廣西之初,原在東南戰場的湘軍大將劉長佑和劉坤一,即統率湘軍由湖南跟隨入桂,一舉緩解了東南地區太平軍殘餘勢力的壓力。

    石部後來又取道桂林,又令朝廷深感威脅,要知道桂林一城關係廣西全省大局,設令賊蹤闌入剿辦更難措

    手。

    為了防止石部在廣西肆虐坐大,湘軍另一支勁旅蕭啟江部,則就在「四路圖皖」計劃制定後不久,被由湖南急調入廣西,原因就是石達開部威脅到廣西省城桂林的安危。

    直到石達開從桂林撤圍,湖南巡撫駱秉章才命蕭啟江補充兵力後前往兩江,但終究未能趕赴安徽淮南戰場,而是受命率軍入黔,川加強四川防務去了。

    蕭啟江到四川後,因為水土不服一病不起,就此死在四川。

    待英王陳玉成回師皖中,與湘軍楚勇大戰於潛山,太湖之時,曾國藩請調張運蘭一軍赴皖,但因張運蘭一軍當時正在湘粵邊境作戰未能如願。

    此外,湖南巡撫駱秉章還應貴州巡撫所請,調湘軍田興恕一軍前往湘西駐紮,相機抵禦石達開部,後來田興恕又率軍至貴州再入四川。

    另原廣西巡撫曹樹鍾回四川原籍守制,廣西巡撫由勞崇光兼任。曹守制期滿後,本已奉調由川入湘再入湖北,但因石達開一軍回桂後威逼黔桂邊界,曹中途又折反川黔邊界,以防石達開由黔入川。

    石達開於1959年8月進逼桂林,10月克慶遠,而後一直活動在靠近貴州邊界的桂西一帶,清廷唯恐他假到貴州入川,所以才不斷調兵遣將,這直接擾亂了清軍在鄂皖一帶,特別是在安徽淮南的用兵計劃。

    由於石達開對四川的威脅,使朝廷不得不將原作鎮壓江南太平軍之用的湘軍駱秉章所部進援四川,為陳玉成部太平軍造成一個在湖北活動的有利時機,但當陳玉成部威逼湖北省垣,因傷『省城戒嚴』故.不得不將進援四川的湘軍之後營再回師增援湖北,雙方相互牽制使湘軍疲於奔命手忙腳亂。

    這麼一支攪屎棍般的存在,吳可自覺消受不起,還是去禍害其它地兒的清軍吧,反正他並不看重花大力氣都不一定能夠全殲石達來部的功勞。

    石達開部要沒離開廣西直撲四川,吳可又如何暗中動手將黃鼎鳳部四萬餘人馬忽悠去安南?

    當然了,如果石達開不是見機得早,趁吳可還沒徹底騰出手來的時候腳底摸油的話,只怕到了同治元年左右時間,他就是想走都不太可能。

    不說前線那一幫打瘋了的清軍將領,還有數十萬極度渴望戰功作為晉身之階的團練武裝,估計吳可也會忍不住將石部趕到國境線,讓石達開這位太平軍名將好好的去禍害那幫安南猴子。

    眼下兩廣局勢好不容易徹底安穩下來,境內大股叛亂武裝已基本被消滅,轄內雖還有不少零星反叛武裝依舊頑固不化,反在兩廣清軍絕對優勢兵力和團練武裝的圍剿下掀不起任何風浪。

    在吳可的計劃中,此時正是兩廣休養生息默默發展的大好良機,不論是兩廣總督吳可還是剛剛立下大功的兩廣清軍,都沒出境作戰的心思,況且對手還是能力極強的太平軍名將石達開?

    「上報朝廷,舊說我兩廣久經叛亂早已兵疲民乏,此時已無力出外追擊逃到四川的逆匪石達開,還請朝堂袞袞諸公見諒則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