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列強時代

正文 第五百八十八章 來自瓊崖的驚喜 文 / 排雲掌

    「大喜啊大人……」

    張松一臉驚喜衝進了書房,對著正在翻閱書籍的吳可大聲嚷嚷道。︽,

    「有何喜事值得先生如此激動?」

    吳可很是好奇的放下手中書籍,滿臉笑意打趣道。

    「大人,瓊崖那邊傳來消息,果真發洗儲量驚人的鐵礦!」

    張松顧不得東主的調侃,滿臉急切匯報了個大好消息。

    「什麼,瓊崖那邊有消息了?」

    吳可猛然起身滿臉驚喜追問,語氣卻是讓人信服的肯定。

    「沒錯大人,瓊崖那邊真的發現了鐵礦!」

    張松喘了口氣收斂臉上狂喜,鄭重點頭確定道。

    「快跟我說說,發現瓊崖鐵礦的詳細經過……」

    吳可這時再也蹦不住滿臉驚喜,一把抓住張松讓他坐下慢慢說。

    這個驚喜來得太過突然,他竟有措手不及之感。

    「大人,自從您派人手去瓊崖勘察,特別關注要注意那裡的礦藏分佈特別是鐵礦以來……」

    張松此時已經恢復了平時的冷靜,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便將瓊崖方面傳來的消息娓娓道來,語氣中說不出的歡喜雀躍。

    也不怪他如此激動,在古代一座大型鐵礦帶者什麼不言而喻,和鹽一樣鐵也是國家專營,其中不僅涉及國防大計也牽涉海量利益,沒想到兩廣之地還有這樣的寶藏,以後總督衙門的日子可就要好過太多。

    原來吳可剛剛掌握廣東局勢不久,便迫不及待派遣專業人手趕赴廣東轄下瓊崖也就是後世的海南勘察,一邊查看地形地貌土產礦物,一邊給兩廣清軍入駐打好前哨準備。

    不管今生還是前世他都沒來過海南,可天涯海角的名聲他早就如雷灌耳,更別說後世海南可是華南地區著名的蔬菜產地,如此寶地他要是沒想法那就是傻子一枚。

    當然,此時的瓊崖開發程度極低,在世人眼中還是蠻荒地帶,天之崖海之角的名頭可不是開玩笑的,是人人聞之色變的流放之地,就連近在咫尺的洋人都沒怎麼聽說想要插足其間,可見瓊崖的名聲有多臭了。

    只有吳可才明白瓊崖到底是一塊怎麼樣的寶地,如果開發得好以後兩廣的糧食缺口都可以一定緩解,甚至還能開發出不少的盈利項目,而且還是擁有長期保障的那種,無論如何都不能輕易放手。

    而且他隱約記得,也不知前世在哪本小說上看到,瓊崖那兒有一處儲量極大的鐵礦,雖然不知真假但他還是派人前往仔細查看。

    如果這事是真的話,以後兩廣地區的工業化發展就少了最重要的資源短板,而且一座大型鐵礦的開發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也不是開玩笑的,甚至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好幾條產業鏈。

    只是時間過去了一年多,瓊崖那邊卻是毫無進展,雖然不是有零星消息傳回,但總不過就是那幾樣,還在勘察之中,與當地土人發生激烈衝突,希望後方援助等等,時間長了他加上事務繁多也就把這事給忘得差不多了,沒想到這時候卻傳來驚人喜訊!

    他又哪裡知曉,海南石碌鐵礦是後世中國鐵礦石的重要基地之一,它不僅有豐富的鐵、鈷、銅資源,而且還有鎳、硫、鋁、金等多種礦產資源。據探察鐵礦儲量達數億噸,品位高達62%以上。有專家認為石碌鐵礦資源之豐,品位之高,聞名亞洲,稱著世界,被譽為「寶島明珠,國家寶藏」。

    後世經過全面勘察的海南石碌鐵礦主礦體長2570米,寬320-460米,最厚430米。礦石平均含鐵量高達51%-43%。礦床鐵礦石儲量達3。75億噸。按現在每年開採鐵礦石460萬噸計算,可開採82年!

    當然以眼下的礦山開採技術,瓊崖的巨型鐵礦足足能夠開採數百年!

    讓吳可沒想到的是,自乾隆年間官府便在瓊崖開採露天銅礦,一直開採到現在每年依舊能給朝廷提供數量龐大的銅礦原料。

    經過幕僚張松的解釋,他這才知道自己對瓊崖有很大誤解,瓊崖的開發可不像他想像中那般落後,而且瓊崖自古以來便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之一。

    海上絲綢之路是華夏對外交流和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而瓊崖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則是聯結海上絲綢之路遠洋航線的極為重要的中轉站。

    瓊崖不僅是扼守於南疆的軍事重鎮,也是擁有豐富熱帶植物資源的經濟地區。瓊崖自古便盛產各類香藥,尤以所產沉香久負盛名。加之海岸線漫長,良港甚多,特別是處於東西海洋交通要道上,決定了她在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中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從漢代,開始的海上絲綢之路,到了唐宋時期,往來於南海海域的中外貿易商船更加頻繁,儘管其航線屢有變化,但瓊崖島已成為波斯和阿拉伯商船來往於廣州、泉州、揚州等通商口岸的避風港和中轉站。

    漢晉以前,中國南方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從徐聞、合浦等地始發,經由北部灣或瓊崖島西岸、越南東岸通往東南亞。但經過南朝幾百年變遷,廣州日漸繁華,逐漸取代徐聞、合浦,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新的始發港。

    同時,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指南針等工具被普遍應用,從而使漫長的近海通航路線遠不如由瓊崖島東部沿岸中轉,再經西沙、南沙群島通往東南亞這條路線簡便。隋唐以後,海南東部沿岸逐漸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新的中轉站。

    廣州在唐代初年一躍變為南方沿海的中心港口城市和國內最大的對外貿易港,瓊崖島因為它的優越地理位置,成為自廣州港出發駛往東南

    亞和阿拉伯航線的必經之地,因而對外經濟聯繫和交往範圍廣大。

    到了明清時期,瓊崖的海上貿易更加發達。

    許多外國商船因為海禁的原因無法在內地登岸貿易,便選擇在瓊崖島登陸。比如洪武七年「有番舶人貢,謊稱遭風壞舟,漂至瓊崖」,而實質上乃是外商借口在瓊崖進行商品貿易。

    這些外國商船沒有在內地登陸貿易,而漂浮在瓊崖附近海域,實際上是想伺機在瓊崖登陸進行海上貿易。這些外國商船在海禁時期漂至瓊崖,成為海禁時期瓊崖海上貿易的重要部分。

    而瓊崖作為東南亞國家人貢的中轉站,常負起輔護番舶的責任。

    明代因海禁和海寇活動頻繁,雖然沒有在瓊崖設立市舶機構,但規定只有外國朝貢船隻才能進入國境,並特許瓊崖各地海船以廣州作為入國境的貢道,因而瓊崖各處也被特許為外國貢船的寄港地,朝廷還派出了專門官員來管理相關事務。

    此後瓊崖島上各個港口的興起和繁榮,也直接反映了它在對外貿易方面的發展和變化。在明代時海口的白沙津神應港地位已相當重要,成為當時中外海舶薈萃的大港口。

    由於明代瓊崖指定為經由廣州朝貢的貢道必經之地,因而停泊外國貢船的寄居港灣很多。僅據萬曆年間崖州之望樓港有「蕃國貢船泊於此」,畢潭港有「占城貢船泊於此」,陵水縣的桐棲港也有「番船泊於此」。

    而到了清代,瓊崖人甚至開闢了到東南亞的航線。

    吳可著實沒想到,毫不起眼的瓊崖島商業發展竟是如此繁茂,要不是他特別關注的話,只怕手下信服還不會花大力氣收集這些重要資料。

    一旦涉及到對外貿易,只要規劃得當管理方面不出現問題,又能頂住洋人的強大壓力的話,其實瓊崖想要發展起來真的太過簡單。

    而兩廣總督吳可和手下鄉勇隊將士,確實不怎麼畏懼洋人的堅船利炮和蠻橫態度,起碼在鄉勇隊控制區域內正是如此。

    不過想要徹底開發瓊崖也不那麼容易,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調查,通過官方和民間兩方面渠道,他也知道瓊崖的局勢並不那麼美妙。

    瓊崖道那幫官員就是庸碌無能之輩的代名詞,可能覺得在瓊崖當官就是被朝廷發配了吧,加上瓊崖距離京城實在太過遙遠,導致瓊崖道地方官員個個都是土皇帝,各種蠻橫霸道不講理欺男霸女可以用無惡不做來形容。

    有這樣的地方官府,想指望當地的官民關係融洽就叫見鬼。

    而且此時瓊崖的占主要人口數量的是當地的黎族土人,一個個桀驁不遜難搞的很,官府壓迫得越厲害他們的反抗便越激烈,連帶著對漢人移民也沒啥好臉色。

    也正是因為黎族土人的阻饒,兩廣總督衙門派去勘測瓊崖地形礦產的專業人士遲遲沒有進展的主要原因,任誰在一個隨時可能喪命的惡劣環境下工作,那效率也好不到哪去,就算有當地官府的支援也不成!

    「哈哈,派人去通知伍總商,舊說我有要事相商,要他盡快趕過來!」

    當然道路是曲折的前途卻是光明的,儘管瓊崖那有一堆糟心事等著他解決,但也掩蓋不了吳可此時的興奮心情,急忙吩咐身邊長隨給十三行總商伍紹榮傳話……

    m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