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血爭流

正文 第六章 :血誓 文 / 放生第一

    第六章:血誓

    吳越國雖然上表稱臣於中原朝廷,但因為地界已經被自立為帝的南唐阻隔,所以除了通過海路向中原朝廷朝貢之外,其他跟獨立王國沒有區別。所謂朝貢,主要的目的是海上貿易,並通過稱臣於中原朝廷對南唐形成夾擊的形勢,以減輕南唐對中原朝廷和吳越國的威脅。

    吳越國王宮的面積雖然不及長安皇宮,但恢弘精美遠超其他各國,其致秀麗甚至超過了宗主國梁朝皇宮,有「地上天宮」的美譽。其中的主殿勤政殿更加金碧輝煌。

    第二天在勤政殿的早朝如期進行,開始的時候竟然跟平時一樣是太后問政。當時禮教並不像明清朝代那般森嚴,許太后雖然只有三十多歲,年當少婦,但上朝時卻並不垂簾,而是和錢弘佐並排坐在加長一倍的王座上臨朝。錢弘佐在朝堂上一向很少說話,凡事均由大臣商議後決斷於太后,這一天也是如此。

    商議完畢日常朝政,許太后神色肅然道:「眾位卿家,可有聽說,昨日竟然有兇徒行刺聖上嗎?」

    許太后聲音平靜,目如冷劍,掃視眾臣,只一瞬間每個人的神情便已盡收眼底。大部分朝臣都是滿臉驚愕。

    兵馬大元帥戴惲因自己的兒子被先王收為養子,享王叔尊貴,被先王格外加恩上朝時不必站著,而是在群臣前排放置的太師椅上坐著議政。聽聞許太后的話,戴惲站起身,施施然問道:「何人如此膽大妄為?」

    許太后道:「這個人罪惡滔天,千刀萬剮都難抵其罪。商總管,你將刺客招供的罪行,告知諸位大人。」

    戴惲和錢弘佐臉上均閃過了一絲不易察覺的驚愕。錢弘佐知道刺客在洗心堂已經被侍衛亂刀砍死,母親竟說他還招供了什麼,當真匪夷所思。

    商總管先向太后、國王行禮,而後轉向玉階下,對眾武大臣道:「昨晚,我連夜審問了被俘的刺客。刺客招供說:他並非吳越國人,而是被一個叫夜叉門的神秘組織招募的死士,這個幫派想要篡奪吳越王權。他們先是在三年前,下毒殺害了世子弘僔殿下,之後放火燒燬王城,想趁亂殺死先王,好在先王得神靈庇佑,躲過這場大劫,可憐杭州城百姓卻因這場大火死傷無數。前年、去年他們接連謀害了我國兩位丞相,昨天又派他來行刺聖上。夜叉門下一步,還要炸毀聖祖帶領軍民修築的捍海石塘,讓錢塘江水倒灌入杭州城內,水淹杭州,殺害城裡所有的人。」

    玉階下一片呼喝聲。

    大司農甄伏怒問道:「這個幫派,究竟與我吳越國有什麼深仇大恨?竟要置我國君民於死地?刺客可招供主謀是何人?」

    商總管歎息道:「被抓的刺客,只知道門主想要奪取吳越國的王位。但具體是誰,他並不知情。我用盡了刑罰,他只說了這些。我想那個門主,也知道自己幹的都是喪盡天良的事情,隱藏的頗深。這個刺客有可能並非蓄意隱瞞,而是真的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

    眾臣又是一片議論之聲。有的人偷偷拿眼角瞄向兵馬大元帥戴惲。吳越國近年來連遭橫禍,前年、去年被暗殺的兩位丞相,都是先王臨駕崩前的托孤大臣,受命輔佐許太后,直至錢弘佐長大成人,能夠親政。偏偏權傾朝野,原本最得先王信賴的戴惲,卻不在托孤大臣之列,其中暗含的意味,在很多城府極深的大臣心裡,早已昭然若揭。

    許太后慨然道:「這個幕後主使,為了謀奪王位,殘害吳越百姓,殺戮吳越大臣,刺殺吳越君主,殺人放火無所不為。這等喪心病狂的惡魔,如果真的得逞,我吳越國必將生靈塗炭,國之不國,民成魚肉。此等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哀家願與朝上眾位大人立下血誓:我吳越**民,與此國賊有不共戴天之仇,誓將此國賊碎屍萬段!!!」說到最後一句,語氣決絕擲地有聲。

    玉階下武大臣齊聲附和道:「臣等願赴湯蹈火,誓殺此國賊!!!」

    許太后欣然點了點頭,轉對錢弘佐道:「聖上,商總管已經連夜起草了血誓詔書,你願意與眾位愛卿一起盟誓嗎?」

    錢弘佐激昂道:「孤王誓殺此賊!!為慘死的王兄和兩位丞相,以及眾多百姓報血海深仇!」

    許太后道:「甚好。聖上,就由你率先刺血,簽下血誓詔書吧。」

    內侍用托盤呈上了已經擬好的血誓詔書,詔書中歷數夜叉門條條罪狀,辭慷慨。詔書旁放著一個刺血用的錐子。錢弘佐略看了下詔書,便刺破手指,蘸血在詔書後面專門的留白處,寫下了吳越王錢弘佐幾個字。

    許太后依樣而行。

    接下來,血誓詔書遞到了兵馬大元帥戴惲面前。突然之間,整個朝堂靜了下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戴惲身上,戴惲只感到渾身像在被火燒灼一樣難受。這個血誓詔書,對他而言,等同於詛咒,但他卻沒法不參加盟誓。否則,等於自認是刺客的幕後主使。無可奈何之下,他在手指上刺了個小口,潦草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隨後,詔書在武大臣中間傳遞,過了好一陣才全部簽好。整個過程表面上在盟誓對付國賊,卻暗含了讓武大臣們,對謀反立下毒誓的含義。

    許太后接過武大臣均已落名的血誓詔書,對商總管道:「你親自將此血誓詔書,張貼在羅城正門。三年前大火,杭州城百姓深受其害。不論貴賤,願意在這個血誓詔書上簽名的百姓,都許他們簽名;不會寫字的,願意按手印也可以。就算是對死去的親人和鄉親的追悼吧。」

    商總管恭敬接過血誓詔書,平穩端住,轉身快步走出勤政殿。

    許太后對眾武大臣道:「等一會,刺客就要在羅城正門處決。這個兇徒原本應千刀萬剮、凌遲處死,念在他能招供罪行的份上,降等為犬決。各位愛卿,請隨哀家

    到牙城得勝門城樓觀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