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血爭流

正文 第六十三章 :寬恕 文 / 放生第一

    第六十三章:寬恕

    數個殿前帶刀侍衛一擁而上,擒拿戚崇武。戚崇武大喊道:「謝香存喪心病狂,連戴惲七歲的孫子,都不肯放過,難道不該彈劾嗎?……」話還沒有說完,戚崇武已經被帶刀侍衛提起來,因為脖子被掐住,再發不出聲音。

    一直沉默的謝香存,突然道:「且慢動手。」

    聲音雖然不高,但眾人都聽得一清二楚。誰都看得出來,錢弘佐在維護他。急慌慌地要杖斃戚崇武,就是不想他多說謝香存半句錯處。滿朝武之中,最沒有理由和立場,叫停杖斃戚崇武的,就是謝香存。

    謝香存走至玉階前,向許太后、錢弘佐撩衣跪地道:「聖上,我國之所以出了戴惲這樣膽大妄為的反賊,就是因為他權勢熏天,縱有過錯,百官卻不敢彈劾。以致氣焰囂張,日甚一日,直至謀反。微臣冒死懇求聖上,自今而後,功臣也好,欽差也罷,只要是吳越國的朝臣,都可以當朝彈劾。只有這樣,才能防止功臣,變成權臣。而今,戚大人彈劾微臣,微臣請求聖上,讓他說完。他說的對與錯,自有聖裁,但在吳越朝堂上,再不能出現戴惲這種,不能彈劾的官吏。」

    所有的人對謝香存的行為,都感覺莫名其妙,連戚崇武都是滿臉驚異。謝香存此時主張百官都可當朝彈劾,首當其衝的受害人,就是他自己。但許太后和錢弘佐都明白:謝香存說得非常有道理,只是錢弘佐難以接受戚崇武因私怨,假借彈劾,報復謝香存。

    見錢弘佐不語,許太后令道:「戚大人,聖上已准你彈劾謝香存,殿前帶刀侍衛退下。」

    殿前帶刀侍衛放開戚崇武,退回至原位。

    戚崇武緩了緩神,不敢再為戴惲鳴冤,道:「戴惲父子犯上作亂,確係死有餘辜。太后、聖上英明果斷,才使奸臣伏誅,避免了內戰,實在是吳越國社稷之幸,百姓之福。」戚崇武怕再觸怒錢弘佐,只好先說了一些稱頌之詞,而後才道:「但是謝香存作為監斬官,確實有違國法。我國律法規定:因滿門抄斬,誅連被殺的男丁,年不及八歲,身不及馬鞭的男童,可免死降等處刑。據微臣所知,戴惲的孫子,就不到八歲。在刑場上,微臣曾勸阻謝大人不要殺他,但謝大人執意妄為,實屬濫殺,故而微臣彈劾於他。」

    錢弘佐不等謝香存辯解,已反問道:「戚大人這般精通律法,為何以往戴惲欺君僭越、咆哮朝堂,屢屢冒犯太后時,你不彈劾他?」

    戚崇武滿臉通紅,他因聽到了錢弘佐和謝香存的談話,料知自己早晚不能倖免,痛恨之下,存了魚死網破之心。他知道奈何不了錢弘佐,就決意彈劾謝香存,作最後一搏。借此告訴戴惲那些尚未被查被抓的親信,自己不曾背叛戴惲,希望自己帶頭髮難,其他人能夠響應。

    錢弘佐轉向跪在地上的謝香存,問道:「謝愛卿,你知道戴惲孫子的年紀嗎?」

    謝香存答道:「微臣不知。當日行刑時,我曾問過戚大人,是否知道那孩子的年庚?但戚大人答曰不知。所以微臣就用馬鞭量了一下那孩子的身高,已經超過了馬鞭的長度,所以微臣就用尚方寶劍,將他斬了。」

    謝香存用馬鞭量戴惲孫子的身高,其實只是障眼法,馬鞭攥在他手裡,又只是一晃之間,誰也看不清什麼,等到人頭落地,屍體會因大量失血痙攣變形,難以還原生前的身高,其實那孩子的身高,不足馬鞭的長度。

    錢弘佐道:「愛卿請起,你尚方寶劍在手,原本就有先斬後奏之權。」

    謝香存並未起身,而是道:「那孩子即使真的未到八歲,微臣一樣會殺了他。當年我為了逃避戰亂,自中原來到吳越,那年我只有五歲,但是被父母賣入仿梨山莊的一幕,至今依然刻骨銘心,就如同昨日發生的一樣,歷歷在目。戴惲之孫,眼見爺爺和叔叔們被殺。那份慘痛,十數倍於微臣不止,這份仇恨,多少時間都難以磨滅。聖上之所以要殺戴惲滿門,並非出於殘忍,而是戴家在軍中、朝中黨羽眾多,他家的後人,就如同一面反旗,具有號召同類的作用。戴惲的親信,在軍中眼下雖然如同一盤散沙,但只要有人領頭,就有可能糾合匯聚,這孩子年紀雖小,但足可以成為起兵作亂的禍首,這就是微臣必殺他的理由。他是因爺爺的罪行而死,也是為避免吳越國千千萬萬的孩子,不遭戰火的摧殘而死。」

    錢弘佐聞言,陡然想到了許太后執意讓連番勞累的謝香存做監斬官時,所說的一句話:同一道聖旨,由謝香存執行,和另換其他人執行,結果會不同。錢弘佐當時以為,是指謝香存有尚方寶劍的特殊權力,而今終於明白母親的真實意圖是什麼,許太后不想有任何戴家男丁逃脫一死,當戚崇武提出異議時,只有謝香存這種敢作敢為的人,才會真正做到不漏一人。謝香存明知道許太后在利用他,但卻甘心被利用,錢弘佐心裡一痛,道:「孤王明白愛卿的苦心。」

    謝香存懇求道:「戚大人作為刑部官吏,他維護國法的勇氣,令人敬佩。而且他彈劾微臣的罪狀屬實,還請聖上不要追究。只求聖上暫緩審理微臣之罪,待三年之後局勢穩定,臣會自己請罪於聖上,就算為那個孩子償命,微臣絕無半句怨言。」

    錢弘佐道:「愛卿言重了。年不及八歲,身不及馬鞭,只要佔上一條,就可以斬首。」錢弘佐看了看戚崇武,惡狠狠道:「戚崇武,你說孤王說的對嗎?」

    戚崇武不敢再爭論,道:「聖上金口玉言,自然是對的。」

    許太后道:「戚大人耿直敢言,著實令哀家欣賞,我朝正缺御史,我看此職,非戚大人莫屬。」

    戚崇武原本以為,自己肯定會丟了性命。沒想到,竟然還能繼續當官,雖然是個討人嫌的御史,畢竟已經是天大的意外之喜,立即道:「多謝太后不殺之恩。」

    許太后淡然道:「前朝有名臣魏征,他

    他原本是太子一黨,屢次謀害太宗皇帝。玄武門之變太宗皇帝爭得天下後,不但沒有殺他,反而重用他。他一生直言勸諫無數,糾正了很多大臣乃至君主的過錯,哀家希望你,能傚法先賢,留下千古美談。」

    戚崇武躬身道:「謝太后提點,臣自當盡力。」

    錢弘佐道:「謝愛卿,你胸襟博大,以國事為重,可堪大任,著令以奉旨欽差身份擔任兵部主事,推進兵士屯田國策。」

    謝香存叩首道:「臣領旨。」

    許太后對身邊的一個手捧錦盒的內侍,道:「你把哀家要賞賜給謝大人的錦盒,拿給他。」

    內侍應了聲遵旨,捧著錦盒走到謝香存面前,謝香存恭敬接過。

    許太后道:「這個錦盒共計四層,每層六格,裝了二十四顆寶石,每一顆都名貴異常。是我的隨嫁之物,多年來,我都沒有把它們做成首飾佩戴,而是留下來原石。謝愛卿,哀家把它們賜給你,以表彰你對王室的赤子之心。」

    謝香存猶豫道:「這麼貴重的寶物,臣實在不敢領受。」

    許太后道:「比起太平,這些寶石算得什麼?愛卿不必推辭了。剛才我聽愛卿之言,頗有悲憫之意,哀家非常贊同。說起來戴惲的孫子,可殺可不殺,人死不能復生,原本戴家被斬男丁,已棄屍荒郊,按律不准收屍。今因戴惲孫子被殺之故,哀家格外開恩,特准戴家其他族人,為死者收屍,歸葬入祖墳。」

    許多大臣同時躬身道:「多謝太后仁慈。」

    錢弘佐掃了他們一眼,知道他們都是戴惲的黨羽,眼下最盼望的,就是王室的仁慈。從戚崇武改任,到許太后特准收屍,他們大致推測出:王室不會血洗朝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