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血爭流

正文 第七十八章 :祭天 文 / 放生第一

    ]]第七十八章:祭天(插入謝香存插圖)

    轉眼到了秋天,這一年因戴惲等人的龐大髒銀被查抄,國庫非常充裕。錢弘佐恩准戶部代主事袁半夢的諫議,在上一年度,已經減輕秋稅的情況下,頒旨繼續減稅,而且力度更大,讓貧民百姓休養生息。

    在軍費減少的情況下,由於屯田的成效,這一年不但當年的軍餉,將士們領足了,很多州的駐軍,甚至開始發放以往年度欠下的軍餉,將士們將軍餉寄回家中後,使家中的生活更加富裕。百業隨之興旺,整個國家都欣欣向榮,在五代十國的亂世之中,吳越國卻出現了太平盛世的氣象。

    原本比吳越國更加強大的唐國(即後世所稱南唐),王室乃至貴族的驕奢淫逸之風越演越烈,兵雖多,但軍需不足;民雖眾,但生活艱難。國主對吟風弄月、廣納美女的興趣,遠遠超過對百姓生活的關注。吳越出兵閩國,兵不血刃,獲利頗豐;唐國卻白白損失了一支強大的部隊,幾乎引發了內戰。兩者的反差,使唐國吞併吳越的野心終於成為泡影。

    錢弘佐執政時期,吳越國富甲天下,成為實實在在的現實,這已是後話。

    嚴冬過去,春天來臨,這一年的祭天大典,錢弘佐指定兵部主事謝香存擔任協禮。這個職位以往都是由大司農或者戶部主事擔任,兵部主事向來只是觀禮者。而且兵者不祥,用兵部官員當祭天大典的協禮,以往是很難想像的。但錢弘佐卻道:「沒有將士們辛苦屯田,就不會有百姓富足的生活,以祈禱豐收為主題的祭祀,由推動屯田有功的謝香存當協禮,再適合不過。」

    吳越國祭祀天地的地方,設在杭州城的北高峰之上,名叫天恩台。由祭台和祀廊兩部分構成,祀廊是百官跪拜之處,而祭台只有國主和協禮及他們的隨從,方可登臨。錢弘佐頭戴最隆重的冠冕,手持法杖沿著四十九階台階,拾階而上,身著象徵天空的禮服,禮服以藍色為基色,上半身繡著雲朵圖案;協禮謝香存頭戴銀冠,上鑲八寶,身著象徵大地的禮服,禮服以玄色為基調,上半身繡著五穀花紋,手捧顆粒飽滿的碩大麥穗,跟在錢弘佐身後。

    焚香、奏樂、歌舞等儀式之後,錢弘佐高高舉起了法杖,謝香存將麥穗捧過頭頂,錢弘佐高聲道:「天地山川,諸佛眾神,佑我吳越,太平興旺」,百官隨著他一起高呼三遍,一時間,「佑我吳越」的吶喊聲響徹天地。

    祭天大典,錢弘佐已經經歷過多次,但這一次他的底氣最足。如果說原來的祭祀,只是一句喃喃的祈禱,而今卻變成了奮力進取的誓言。錢弘佐望著手捧麥穗的謝香存,嘴角抿起,露出了一絲舒心的笑意,他一直都沒有忘記,謝香存曾經說過:只要青苗能長成麥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和謝香存相識至今的一幕幕,從眼前逐一掠過,多少艱險,多少危難,多少勞累,都沒有擋住這對少年君臣的腳步,他們不顧驚濤拍岸,度過了激流險灘,將吳越國帶上了順風順水的航程,錢弘佐在心裡默默道:「為了今日,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而我會繼續我的使命,保住這來之不易的果實。」

    之後的一年,兵士屯田出現了問題,溫州駐軍發生鼓噪事件,謝香存只帶數名兵部官吏前往調查。錢弘佐非常擔心他的安全,謝香存卻道:「微臣去溫州駐軍,並非為了彈壓鼓噪,而是想查清發生鼓噪的緣故。多帶人馬,反而容易激化事態。」錢弘佐無奈只得依了他。

    自謝香存離朝,一些中傷他的話,就開始甚囂塵上,說他出身卑賤,說他媚主邀寵,說他無能無德,連戴惲孫子被殺的事,又被老話重提,說他心如蛇蠍,凶殘狠毒。隨著豹軍將士數份關於此事的秘折,暗中傳給錢弘佐,錢弘佐清清楚楚地看出,戴惲的勢力在他的一再剪除下,仍然頑強地存活著,而他們痛恨的焦點就是謝香存,這個徹底切斷了他們反轉局面所有可能性的人。當謝香存順利的時候,他們會有所收斂,但只要發生一點點小問題,他們就會借題發揮,擴大事態,藉以扳倒謝香存。但越是這樣,錢弘佐就越想保護謝香存,哪怕把反對他的人都殺光,錢弘佐也在所不惜。

    為了謝香存早日平安歸來,錢弘佐不但到王宮內的護國寺為謝香存祈福,而且到當時已經香火很盛的金縷庵禱告,並把自己的心裡話,告訴了許太后。許太后道:「朝中一人獨大,決非好事。有人反感謝香存,只要不是鬥到你死我活,聖上都不必理會。為人君者,面對眾臣,最重要的是能平衡到各種勢力。對謝香存也是如此,只有恩威並重,賞罰都有,才是君臣之道。那些中傷謝香存的話,雖然有蓄意詆毀之處,但也並非空穴來風。」

    也許是太久沒有跟許太后討論政事,這一天許太后的話,對錢弘佐而言,特別刺耳。別人不知道,但他錢弘佐知道,謝香存成了戴家派系的眼中釘,有多少是許太后的操縱佈局使然。錢弘佐愛惜謝香存發自肺腑,他也相信謝香存對他是一片真心,如果像他們這樣共過患難的君臣,都只想著利用鉗制的話,那所謂的君臣之道,真是虛偽得不能再虛偽。

    在錢弘佐焦急的等待中,謝香存終於安全回朝,溫州駐軍鼓噪事件的原委也基本查明。朝堂之上,謝香存將調查的結果公之於眾:溫州指揮使蒙之煥借屯田之機,拿兵士當廉價勞力,賬目混亂,大部分屯田所得被他個人侵吞,而兵士累死累活卻所得極少,跟其他各州將士相差甚遠。此事被他身邊親信外傳後,兵士因而抵制屯田,不願意繼續勞作。蒙之煥不設法安撫,卻以兵士不尊號令為由,濫施軍法打死、打傷多人,最終導致鼓噪事件的發生。

    謝香存查明緣故後,勒令蒙之煥不可再因鼓噪事件抓人殺人,他向參與此事的將士們承諾,回朝之後,一定彈劾蒙之煥,給他們主持公道,讓將士們等待聖上的裁定,鼓噪事件暫時得以平息。果敢的謝香存,處理這次事件,竟異常平穩,並沒有動用自己隨身攜帶的那把可以先斬後奏的尚方寶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