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立鼎1894

正文 第六十六章 謀取美租界 文 / 魯東道夫

    只有座位,沒有茶水。

    不過楊浩沒得計較,人家是正四品的朝廷命官,他一個連辮子都沒有的海外棄民,能見上面就夠意思了,不下跪都稀罕,座位?那是絕對的優待了。

    外邊兒的門子聽到這兒,心裡頭就有數了,知道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楊浩,也不敢再繼續聽,那是要犯忌諱的。趕緊轉頭去前院,給劉大富搬張凳子還給一碗茶水。

    盛宣懷做買辦出身,這些年來都跨越官商兩屆,看人的本事和處事的手腕,非常人可比。方才一番試探,他已經看出來,楊浩不是普通的狂生或者小民,只憑答對的語氣和氣勢,起碼襯得上一個「來歷不凡」的評判。

    他拿起信紙輕輕一揚,道:「這上面說的若都是實情,那麼你為何不直接呈到中堂大人的面前?以你的本事,應該能找得到門路,中堂大人是個愛才的,能給的出息,可遠比我這裡高的多。」

    楊浩從容一笑:「我們做事,要講規矩。日本間諜一事不但涉及到李中堂的親眷,又是發生在津門,在情在理,都要先與盛大人通稟一聲。」

    他在那一張紙上,寫了李鴻章的外甥、天津軍械局的頭頭,被日本鬼子石川伍一買通的書辦劉棻的頂頭上司張士珩玩忽值守,疏略防務,造成如此重大之情報洩露,更指出松昌洋行據點,以及一個全國性情報網的存在。

    盛宣懷如果不見他,或者不理會,那麼此事洩露出去,必將引起軒然大波。值此中日關係日漸緊張之際,李鴻章的敵人們,翁同龢、李鴻藻這些清流主戰派,一定會死咬著不放。張之洞這位一直不服氣的僵臣,也必定會落井下石。到時候,李鴻章背腹受敵,不免要疲於應付。

    盛宣懷知道輕重,更知道這事兒只要輾轉報告到李鴻章面前,以李的愛面子,肯定能給不少好處。

    不過楊浩卻先找到了他,那麼他這位津海關道不但沒有失察之罪,整個北洋也能提前自查疏漏,操作好了,就是個主動偵破間諜大案的功勞。到時候,他親自匯報給李鴻章,也一定能落莫大的讚賞。

    楊浩會做人吶。

    盛宣懷對此比較滿意,點點頭:「你想要安身之地,光憑這點不夠。還有什麼,一併拿出來吧。」

    大清朝雖說改變了敵視跑到海外僑民的政策,也宣佈對他們保護,但並不怎麼歡迎這些人跑回來。光是列強的滲透侵襲都夠令人頭疼的,這些知根知底的傢伙要是把洋人那些奇技淫巧的玩意亂傳播,大大壞了朝廷統治的根基,才更麻煩。

    楊浩再拿出一個信封,足有一本書那麼厚。盛宣懷打開粗略一看,赫然是樂善堂間諜網的資料!包括《覆命書》、《清國通商總覽》在內,通過本世界網絡和其他途徑搜羅到的資料匯總,詳細程度絕對是驚人的。

    盛宣懷一看開頭匯總,忍不住笑道:「日本間諜的大本營設在漢口,卻是令人意想不到。」

    楊浩道:「不知這消息由李中堂揭出來,張南皮(張之洞)的臉色會作何模樣。」

    盛宣懷欣喜不已。他是李鴻章的鐵桿,自然要為自家老闆的前途著想。李鴻章一天不倒台,他就能得一天的安穩,掌控龐大的商業帝國,得其所哉。對張之洞下手黑,自然也是應有之意。

    他可不知道,楊浩其實憋了一肚子壞水呢!

    本世界裡,因為甲午戰爭的失利,李鴻章被迫下台,北洋水師敗落,淮軍體系被新軍取代,朝廷心腹大患由此而消除。沒了李鴻章這棵大樹遮擋,盛宣懷他們地位不穩,急需要找另外一個靠山,於是,他就藉著解決漢陽鐵廠困境之機,轉入了張之洞的門下。

    現在,楊浩卻故意引導他出面去揭開秘密,誘導李鴻章挑起爭端,張之洞知道之後,不恨死他才怪!到時候,李中堂下野,盛宣懷還有可能再投過去嗎?張南皮有那麼大的量?這就不一定了。

    盛宣懷可沒有前後眼,頗為滿意的收起那無比重要的資料,目光銳利的直盯楊浩問:「我且不問你是怎麼得來的這些東西。你和你們那些人,想要在哪裡落戶?需要本官如何幫忙?該不會是要落在天津衛吧?」

    楊浩淡淡一笑:「其實,我是來為大人們解決麻煩的。美租界,如何?」

    「嗯?!你說什麼?!」

    盛宣懷竟是少有的沒有沉住氣,噌的站起來,蹬蹬蹬走到楊浩面前,瞪眼低喝:「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美租界,虧你想得出來!」

    楊浩毫不畏懼的仰頭與他對視:「難道盛大人不覺得,這是一個絕好的,在不觸怒列強的情況下,實質性的占回美租界的機會?畢竟名義上,我是持美國護照的,又是一名華人,無論對哪一頭,都可以輕鬆交代呀!」

    「你……你們想的還真是周到!嘿嘿,好一個海外逸民!」

    盛宣懷意識到自己失態了,退回本位,深吸一口氣,腦子裡急速的思忖,居然發現,此事或許真的大有可為!

    天津美租界,一直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存在。當初清政府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續約之後,美國人也要到了一塊131畝的租界地。但還沒來得及收拾,內戰爆發,這裡也就沒人管。

    等到了1880年,美國人才想起來,不過此時美國經濟正進入瘋狂發展的快車道,根本沒有人來遠東淘金,也沒人有興趣管大清國的事兒。於是,美國政府在光緒六年(1880)九月九日聲稱,願意「放棄」在華租界,以示對華「親善」;同時指令,美國駐津領事將這一情況通知天津海關道。

    但美國同時又希望保留一定的權力,即「如在將來某些時期宜於在該地制定適當的市政規章時

    時,領事當局得有權制定之」,也就是「保留將來於必要時有權辦理該地區的市政」。---這等於是隨時可以收回去的嘛!

    天津海關道得知這一情況後,於十一日由道台鄭藻如出面做了答覆,要求美國當局必須先就在放棄租界後應採取何種行政管理方式問題同海關道台磋商,以便在美國願意重新接管租界時,才不致有可反對之點。但是這次交涉並無實際結果,以致美租界處於無人管理狀態。

    後來,有一些德國人開始匯聚在這裡,而且人數逐漸增多,天津海關道遂想出另一辦法,希望由德國人代管美租界,不料卻招致美國領事的抗議而未果。

    其實不只是美國人反對,英國人更反對!他們其實也盯上了這塊地,想著弄到手裡呢。

    如此一來,天津美租界就成了個三不管的地界兒,沒人建設,德國人只是蓋了些木頭房子,地面到處是沼澤河灘,也沒人去開工廠商店,荒涼的要命。中國人又不能進入,美國人沒興趣來,徹底擱置了。

    今天楊浩這麼一提,卻等於是一條全新的思路。他手持美國護照,名義上是美國人,進去佔地誰也說不著。但又是華僑身份,弄一大幫海外回來的僑民進去安置,也不會攪擾到地方引來彈劾。中國人多多啊,三五個月指不定就把那裡給塞滿了,到時候德國人英國人,再想得到都會無比頭疼。

    現在唯一的問題是,美國人會同意那麼幹嗎?

    楊浩對此胸有成竹:「只要有錢,在美國是沒有任何事不能買的。恰好這方面,我們都有點積蓄。」

    現階段的美國,乃是其歷史上最腐-敗的「鍍金時代」。也是美國歷史上最快的時期。從1865年到1898年,美國的鐵路增長了567%,煤炭產量增長了800%,玉米增長了222%,小麥增長了256%。在這個時期,美國的企業勢力在社會中的超級壟斷地位奠定,產生了大批強盜富翁(robberbarons),比如說洛克菲勒、米隆、卡耐基、佛拉格勒、羅傑斯、摩根、范德比爾特等等。

    百萬富翁人數,從內戰前的十來個,暴增到四千多個。

    整個美國社會,從立法、行政、司法,全部被金融資本給控制。政府從總統到議員,小到每一個縣、市的官員,全都是某個資本的代言人,和其中瓜分利益的代表,並形成所謂的「分肥制度」,從上到下,貪污、受賄、虧空、回扣、詐騙等醜聞層出不窮,甚至達到了明目張膽的程度。

    報紙上,到處都是黑幕醜聞,卻無可奈何。舉個例子,紐約城市老闆特威德,1861年還一不名,到了1871年財富達到2500萬美元!這是多少錢?換成2500萬克黃金就好計算了。

    他當紐約市長時,要求全市所有公職人員都得報假賬。他主持建造的紐約縣政府辦公大樓,40張椅子3張桌子折價17.9美元!一張寒暑表報價7500美元!這尼瑪用黃金打造的也沒那麼貴啊!

    特威德並非特例,幾乎每一個市長都那麼幹,以至於從1860年到1900年,他們把美國市政債務從200萬美元一氣暴增到14億!這些錢多半分贓進了私人口袋。

    司法部門,全美的罪犯、妓-女、酒吧老闆必須定期向警察交保護費,芝加哥犯罪集團一年收入過千萬美元,五分之一是給警察的。只要你肯花錢,殺人罪都可以僱人頂崗,沒錢,偷兩張煎餅也要判幾年!

    立法部門也不乾淨!所謂的民主選舉,一人一票是怎麼玩的呢?每一個工廠主,下班之前惡狠狠地要求工人,必須把選票投給他制定的某個候選人。否則,你明天就不要來了!

    而那些企業主們為了把自己的代理人送入國會,各種收買賄賂更是肆無忌憚。他們聯手貪污財政的錢,公然敢把總投資9400萬美元的中央太平洋、聯合太平洋工程款,私分了足足5000萬之多!

    到了19世紀末,2%的美國富豪控制了60%以上的財富,超過65%的窮人只有5%的財富。所謂的中產階級,少的可憐巴巴。

    這樣一個瘋狂的時代,一切都向錢看,只要你捨得花錢,什麼奇跡都能造出來。

    盛宣懷對美國的情況瞭解的沒有楊浩那麼清楚,可他知道美國人是什麼脾性。閉上眼睛長思片刻後,輕輕一拍桌案:「罷了。只要你能通過美國公使那一關,以後無論你們在美租界鬧出什麼事來,本道全都可以當做沒瞧見。既不支持,也不反對。」

    楊浩一拍巴掌:「這就足夠了。」ps:求收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