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立鼎1894

正文 第七十八章 甲午風雲的序曲(下) 文 / 魯東道夫

    李鴻章怎麼也想不到,他意識中的所謂「小泥鰍」,其實是一條大的不能再大的鬧海蛟龍!掀起來的也不只是微風細浪,而是軒然大波,滔天巨浪!

    就在這一天,天津、北京、張家口、大同一線,旅順、煙台、上海、廣州、漢口江海沿線,舉凡漕幫、平遙商幫、海運所到之處,十幾個核心城市裡,《國聞報》一起發售!

    短短十來天的綢繆之中,楊浩砸下的近十萬兩銀子的本錢,通過漕幫、航運、晉商,和嚴復諸多同學、同鄉、好友、留學生多方攜手,把他從本世界小印刷廠一次印出來的十萬份第一期報紙,全部分發出去。

    最遠的廣州,是在昨天才拿到的貨,當地的洋行代理商和晉商店舖、錢莊票號,按照約定一起往外放售,並對當地有頭有臉有聲望的讀書人、縉紳、在野官員、應試舉子,採取免費贈報的手段,使得這一天的上午,起碼有超過一千人首先看到了報紙,到了下午,就急劇擴展到了上萬人!

    三天之內,全部十萬份報紙,全部告罄!

    這樣的速度,便是楊浩也瞠目結舌,不可思議!他事先完全沒有預料到,在這個東方國度將醒未醒,從皇帝以至於民間書生在內,各個階層都在尋求走出迷霧和困境的道路,都在迫切的需要去瞭解外部世界,當今時事變遷的節骨眼上,一份如此包羅萬有、內容充實驚人的報紙,會是多麼的受人歡迎!

    楊浩一家子都不知道,這年頭有無數人想要張開眼睛看外部的世界,卻沒有渠道。他們要出國,辦理護照極為困難!除了國家公派的留學生和外交官,私人留學相當不容易,費用也是極為昂貴!

    並且,全世界都在排華,美國更是與清政府簽訂了十年禁止華人往美國移民的協定,從政策上斷絕這種可能。那些在國內鋪陳了數十年的教堂和洋學校,一般人想要從他們那裡學到點東西,就得入教信教,就得聽他們的使喚。被鄉里人叫成「二鬼子」的難聽名號,又有多少讀書人肯放下身段來承擔?

    楊浩不知道,這個群體的需求,有多麼的**!

    就在今年和明年之間,由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和中國的蔡爾康合作翻譯的《泰西新史攬要》,這部在史學界被評「第三流的歷史著作中最叫人噁心的渣滓」,卻從3月在上海《萬國公報》連載,竟大受歡迎!甚至在甲午戰後,第一次整書出版,印數3萬冊,被搶購一空,多次重印都供不應求,以至於不少盜版商私自印刷以牟利!

    書中敘述了十九世紀以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史,以國為經,以事為緯,記載了十九世紀英、法、德、奧、意、俄、土、美諸國政治、軍事、外交、財政、工商、交通、教育、新聞、社會、救濟、民族問題、殖民地等方面的歷史,最後簡要記述了羅馬天主教廷的史跡,附記敘述了會黨、歐洲新政和學校的情況。

    因為作者是英國人,其大肆鼓吹英國式的溫和革命道路,如對1832年的英國國會改革,他推崇有加:「此百年中,英國加惠於民為他國之所不及者,捨1832年改制度之外莫與屬也」,「既改制度,凡昔之所定律法,專利於一業及一門一家者,悉予刪除,而以平等視眾人……所謂分利於眾人也。」

    更強調宗教作用:「亙古以來,變化世界之大經大-法,惟有廣行教術為上上等」。顯然為傳教士在中國的強行推廣和化侵略張目。

    並對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等充滿偏見,認為「二年中法國人民,死亡殘害之眾,遂為歐洲千古以來未有之大劫,亦慘矣哉。」對其統治,則用「從未有如拿破侖專擅之甚者也。」

    李提摩太在序言中明確講:「此書為暗室之孤燈,迷津中片筏,詳而譯之,質而言之,實救民之良藥,保國之堅壁,療貧之寶玉,而中華新世界之初桄也」,「明鏡足以鑒妍媸,新史足以究隆替,曷不發篋出書以為華人泰山大海之助乎?」又說:「要視此書為振興中國之鴻寶。」

    這本書經李提摩太「煞費經營」「幾經點竄」後,輾轉陳到了光緒皇帝的案頭,登時被引為經典,時時翻看。在民間,卻引為《萬國公報》發行量只有四千份,還是月刊,又是廣學會的機關報,也才刊出了兩期,影響力還沒有打開。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楊浩一手操縱、嚴復和一幫不得志的好友為骨幹,橫空出世的《國聞報》前所未有的推廣方式,登時鋪天蓋地的橫掃各地!

    因為裡面的內容可以滿足社會各個階層的需要,除了頑固守舊的朝廷大員,但凡有點上進心的仕宦,無不視為不可多得的重寶!洋務派,革新派,少壯派,紛紛從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民間俗流,則對其中的野史軼聞,開一派風氣之先的武俠小說,各種實用的小知識竅門,愛不釋手!

    當天中午,天津和京城的茶樓酒肆,就有了數以百計的人扯著嗓子念報,換來茶水瓜子點心的打賞。不少鼻子靈敏的說書人,急忙把裡面的故事請人念出來,加班加點的編段子,準備當成餬口的本錢。

    這年頭的人都愛惜字紙,沒人把成捆的報紙論斤稱賣廢品,反而有不少人,拿一張報紙當佐料,呼朋引伴的召集酒局,大家一同吃酒賞,以為事。

    到了快吃晚飯的時候,李鴻章終於被各地電報傳來的消息驚得失態,拍案而起,大聲喝問:「什麼?他們把報紙發遍了全國?!嚴又陵哪裡來的這等本事?他們又是如何做到的?!」

    張佩綸苦著臉道:「非只是各省,便是皇宮大內,皇上與西宮那裡,也都有了。此外,便是朝鮮漢城,日本東京,竟然也有人販運了過去,可見其佈局非是一日,所謀之廣,絕不是小打小鬧!」

    「好小子!看來老夫還真是小瞧了爾等!」

    李鴻章氣魄夠大,沒有大發雷霆,還生出一絲的興致,追問:

    「宮裡可有什麼消息傳來?頤和園那邊與皇上怎麼說?」

    張佩綸面帶古怪的表情道:「皇上對此很是激賞,認為此報俗共賞,合於正統,更為開闊胸襟視野之佐輔。惜乎辭不佳,不夠馴。西宮聽人念完了一章《大宋豪俠傳》,評點說,有點意思。」

    「是有點意思。」

    李鴻章心有所悟,捋著鬍子微笑。他並不擔心別的,政敵攻擊傾軋,他都不在乎,唯獨要看清楚慈禧的意思。至於光緒皇帝和帝黨清流那幫人的折騰,他只當看笑話。這個大清國誰說了算,並不以哪一個坐在九龍寶座上為準的,遠在頤和園榮養的西太后,才是真正的話事人。

    眼下,翁同龢那幫人跳騰的挺歡實,攛掇皇帝放開手腳折騰,慈禧也有意放鬆韁繩,讓他們好好表演一番,這份《國聞報》恰逢其時,卻是有錦上添花,烈火烹油的妙用,真個兒左右逢源了!

    不過如此一來,他還真就不好下手撲殺打壓了,只要《國聞報》沒有露出無父無君的意思,他也只能先看著。

    李鴻章是從基層走出來的,算賬的本事非一般人可比,略微思忖,便成竹在胸,冷哼道:「我倒要看看,那幫小子們有多少銀錢好往裡扔!」

    如此規模的全國發行,定價又那麼低,肯定賠錢!就看他們能不能支持的住了。

    中堂大人卻完全想不到,楊浩的一系列操作,目標根本不在他這裡!當第二天上午,英租界《國聞報》總社開始有絡繹不絕的人找上門,商人要花錢做廣告,人要結交嚴復和幾名主編,大家一起討論章時勢,更有不少達官貴人下帖子發邀請,尋求裡面各篇章的全本書,楊浩躲在家裡撫掌大笑:「大事成了!」

    辦這份報紙,他要的是影響力,是聲望,是聚攏當代青年精英的人心!

    明年春,就是科舉大考。歷史不出意外,那麼甲午戰後的「公車上書」---雖然康有為給自己大肆吹捧作用,實則是十八省舉子1550餘人的聯名上書,這還是有名在冊的,沒有的不知凡幾。他們個頂個都是有影響力和號召力,有闖勁和幹勁的少壯派。把這股子人馬用好了,就能成為掀翻清廷統治的生力軍!

    藉著《國聞報》的影響力擴散,他就能形成一個被眾人視作能夠看清國家前路的先行者的小圈子,只要能吸引其中十分之一,就能結成一派強大的力量!到時候誘導教育,引領他們走上革命道路,卻要比孫大炮那種會黨路線,強了太多倍!

    最妙處在於,眼下除了他,誰也不知道兩個月後,就要發生一場改天換地的甲午戰爭,最後的結果,誰也沒有料到!那帶來的巨大變化,更是讓無數有志青年無所適從。而他,就要趁著一切都沒有發生之前,先把聲勢造起來,到時候,就能得到最大的收穫!

    無數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之下,日本間諜案迅速從官府小道消息,經《國聞報》獨家披露,迅速蔓延向全國各地。前因後果,造成的影響,可能的威脅,經過反覆渲染,立即成了街頭巷尾最熱絡的話頭。

    全國上下,同聲一氣的咒罵日本這頭養不熟的惡犬,各大租界裡的日本娼妓生意一落千丈,襲擊驅趕日本商人的事情層出不絕,無數官員士子上書朝廷,要求嚴懲不貸!

    翁同龢等帝黨清流主戰派,攛掇皇帝下旨,將一干人犯明正典刑,統統槍斃!而對日本發出的詰問,卻只得到了不痛不癢的「抱歉」,又給《國聞報》分析其根本不誠懇,完全沒達到「謝罪」的程度,其政府和內閣也毫無悔改之心,更惹起上上下下一片聲討!

    楊浩更進一步,大膽推斷,日本人不久之後就可能矢口否認,在外國報刊上歪曲報到,倒打一耙,以此為借口挑起爭端,不可不防其狗急跳牆。

    如此種種,一部接一波,把李鴻章的北洋集團,逐漸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在慈禧太后不陰不陽的態度下,李中堂不得不做出姿態,下令在數日後,北洋水師大閱兵!

    與此同時,日本伊籐內閣,也給徹底逼到了牆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