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立鼎1894

正文 第二零八章 軍代表以及外援工 文 / 魯東道夫

    楊浩給嚇了一大跳,吃驚的指著那黑洞洞的炮口問:「你們……這麼快就把主炮給造出來了?我怎麼一點動靜也沒聽說啊!」

    不是親眼見到,一般人很難想像出中口徑艦炮到底有多粗。如果只算內徑的話,可以參照家裡常用的湯碗。但要算外徑,那麼比較壯的同志比劃一下自己的腰就對了。

    這還是最細的炮口。往後看到了根部時,基本上壯男的肩膀都不夠用,大概自行車咕嚕套上去差不多合適。

    那麼粗壯的傢伙頂在門口,這擋煞的效果絕逼一流沒話說。

    劉胖子白眼一翻:「你想什麼好事兒呢!要看到真正的完全版炮塔,起碼得三個月以後!這就是一根無縫鋼管作出來的樣子貨,將來戰艦造成了,估計多半時間只能扛著它出去晃悠嘍。」

    他的話裡充滿遺憾,畢竟一艘完全按照真貨標準製造出來的戰艦,卻只能整天用無縫鋼管撐門面,太委屈了。

    楊浩為之氣結,這廝還覺得不爽?他知不知道這種口徑的無縫鋼管要八千多一噸啊!一根炮管起碼需要三十噸才能造成這樣內管外加套管,光材料費都得25萬以上!

    三座九門,那就是200萬以上的投資,這特奶奶的可是實打實的軟妹幣啊。足夠買一輛二手跑車出去泡小妹兒了。

    從這方面也可以看出,製造大型戰艦到底有多費錢。

    不說別的,製造一門406mm的戰列艦主炮,一根炮管的基材就要用足足100噸的合金鋼!你就算不用電渣重熔鋼。用普通的炮鋼。經過重型水壓機鍛壓。再用巨型鏜床銑床鑽床一整套的處理,再加上去應力、液壓自緊、內膛鍍鉻等等一系列的工藝。這成本算起來,二百萬至少。

    這特麼是一根管子。一條戰艦九根,你還得弄備用的吧?這光主炮管子三四千萬打不住。

    再說艦船用鋼,不打聽不知道,特麼的標號較低的都要一萬五一噸!有些兩萬多一噸也不稀奇,關鍵焊材那都是專用的。兩下裡一算,成本海了去了。

    就這丫的還感覺不滿足?果然不是花自己的錢他不心疼。

    楊浩懶得跟這矯情賤人廢話。瞪起眼睛走進車間往裡觀瞧,發現全比例尺寸的炮管目前是用支架撐起來的。在末端,則是一座跟一間屋子差不多大的炮塔。

    僅僅是一部分泡沫和木材製造成的外層殼體包裹著下半截,上層完全空著,暴露出整套的高低機、方向機、搖架、反後座系統、上下架等等,還都是剛剛組裝起來的零部件原始形態,散發著冰冷的金屬光澤。

    引起楊浩注意的是,這套系統分明有著電動輔助的設計,說明至少在使用時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需要的人員也因之而降低。

    高高的炮塔是坐在半截敞開式的炮座上。足有三米高的基體後邊有門,可以看到已經安裝進去的部分升彈機的構造。

    劉胖子從一邊給細細的講解。表明目前的設計條件下,升彈機提升的炮彈、裝藥一直到裝填進炮膛,都有機械輔助,都不需要人工出大力。唯獨就差了一點,不能實現全自動,主要是那樣一來,整個機械結構複雜程度要高很多,且重量又大,在標排一萬噸的艦體上,別想扛得動。

    當然還有一條理由是:「你要都搞成全自動,讓那些上來打算體驗一把古典海軍的傢伙多麼失望啊!既然要讓人家玩,就必須有出大力流大汗,體會到親手操作的樂趣。咱們還能省下錢,可謂一舉兩得。」

    楊浩算看明白了,這廝的風格就是如此,別看貌似大手大腳,其實正經兒是個過日子的好手。

    不過他對此也挺滿意的,對於十九世紀的環境來說,半自動的既比全手動的要可靠,照顧到了當代艦員的整體素質不夠。又保證了可以給他們充分的操作訓練,便於培養人手,維護起來也相對簡單。

    再往車間的裡面走,可以看到正在完成最後一點拼裝工作的十分之一模型。

    按照計算機輔助設計,分成幾十塊的艦體,用薄鋼板焊接而成後,拼裝組合,其實就是個純粹的樣子貨。唯一的用處,就是讓人能夠親眼看到戰艦的大體外在結構。

    至於說真正的十比一放樣,楊浩不大算讓他們做了,直接確定設計方案後,開工建造。

    時間就是金錢和生命啊!他在十九世紀的環境,那是越來越緊迫,早一天完成戰艦製造,就早一天安生。

    而即使以21世紀的條件,完成極其複雜的艦體建造,沒有七八個月別想利索(美國在二戰中是14個月)。安裝好了武器裝備再下水舾裝試航,那又得三五個月時間。所以說滿打滿算,十二個能拿到戰艦,讓一幫新人上去起碼訓練三個月以上,才能試探著投入戰鬥。

    十五到十八個月,是最理想、最快的速度了。

    正看著呢,一名駐廠軍代表溜溜躂達的過來,見到楊浩,登時眉開眼笑的叫起來:「吆,這不是楊大老闆嗎?什麼時候有空下車間來視察工作啦?」

    此人是海軍那邊過來的,跟非洲那位唐叔叔很熟,所以說話也格外隨便。

    楊浩笑著跟他握了握手,調侃道:「張領導真對得起你們局裡發的高工資啊!這麼兢兢業業的整天蹲在車間裡,煙熏火燎的,受得了嗎?」

    在網絡上,對於軍代表的各種調侃海了去了。好像每一種先進武器的發明,都是在他們的親力親為下才研究成功的。沒有他們發現不了、解決不了的技術問題。在某些軍報小編的說法中,他們就是成功的保障哇。

    類似楊浩的造船廠這種私人企業,又在鼓搗大殺器

    器的。當然是他們關懷中的重點。如果派一個跟其他國營或者軍工單位的那種人來。估計楊大老闆不用幹別的。整天跟他們掰扯不完的事兒。

    不過好在那位陳公子的能量大,給運作下來一位能扯上關係的,不要求給幫忙,起碼別在裡頭亂摻和拖後腿。

    張代表年齡也就三十來歲,身上一股子渾不吝的氣質,一把摟住楊浩的肩膀,歎了口氣道:「老弟啊,你說這話得多虧心吶!哥哥有那待遇好的大城市不去。跑到你們這小地方費時勞神的,一點好玩的都沒有,我容易麼我?再說,你瞅瞅你弄得這些東西吧,好傢伙,203mm的艦炮!這稍微有點不注意,得的弄出多大麻煩來你知道不?」

    他臉上那苦勁兒都能讓人嘴裡發酸,楊浩卻哼哼道:「得了吧。到最後這條船還不是得掛靠到海軍下邊兒?你們一錢不用花,憑空得了一條重型巡洋艦,就偷著樂去吧。廠裡來的那麼多軍工專家。難道都是來玩的?還不是藉機會用哥們的錢練他們的手?」

    張代表嘿嘿乾笑,兩眼往別處撇:「那跟我沒關係!誰讓你小子折騰出那麼大動靜。把上頭的大佬都給驚動了?」

    準確來說,軍方摻和進來那麼多人,純粹是楊浩自找的。

    從他搞新聞發佈會建造所謂的「中山艦」開始,就已經入了一些人的眼皮底下,不過還沒有太多的注意。

    但當他開始弄重巡艦,這事兒就完全不一個性質了。

    這條戰艦會用到大量的艦艇特鋼,相關的焊接設備和材料採購能否影響當下越來越快速的軍艦建造,必須得搞清楚。因為楊海心通過「防火牆」中間機構採購的數量,很大!特鋼總量超過兩萬噸,這不是個小數字。

    更引起重視的,則是這條戰艦要採用兩台與167號一樣的453b型蒸汽輪機,以及配套的四台454鍋爐。

    這款主機是在前蘇聯tb-8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總功率從36000馬力提升到47000馬力。如此雙軸雙槳,推進標排一萬多噸的重巡艦,可以實現30節以上的航速。

    問題出來了,你一個民間玩家,花那麼多錢去造一條重型巡洋艦——好吧,用現在的標準來說,不過一條萬噸大驅的體格。戰鬥力……對現代艦艇的威脅還比不上一條導彈快艇,但涉及到與當前服役的重要裝備一樣的傢伙,那就得認真考證一下,有沒有別的企圖。

    楊家的政治面貌和成分不需要懷疑,三代人乾乾淨淨,沒有可疑的海外關係。楊海衛就是海軍出身,政治可靠人品也沒問題。

    要說造這條戰艦的目的,說是用來當影視道具,這個誰都不會信。你當到道具甚至是開闢旅遊項目,學人家其他城市,用普通鋼板弄個樣子貨就好,滿打滿算幾千萬就搞定了。你卻原樣造一條能投入戰鬥的,居心何在?

    如果沒有陳公子那條線的關係,楊浩花多少錢也得不到許可。但由艦隊出面,確定管轄和使用歸屬,這事兒就好商量。

    楊家之前能夠得罪的人,撐死也就是個本地的三把手,還不是什麼生死大仇。往遠處說,也就是楊海心那位前任,但那家也是做買賣的。這等軍火大事,他們使不上勁。

    另外,這可是一筆涉及到十幾億甚至更多投入的大生意,無論出售特鋼的,還是出售動力系統的,還是大型電機、相關機床設備的,都瞪起眼來盯著呢。誰還沒有點關係啊,這一砸可就是一大片,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不涉及到原則性的問題,那就不是什麼大問題。

    不過就這麼放任楊家自己鼓搗,那還真說不過去。所以經過一系列的考察、評估之後,一大幫過百號形形色色的專業人士就開進了琅琊造船廠。

    這些人,幾乎涉及到戰艦製造的方方面面,名義上是來幫忙的,實際上……他們幹什麼楊浩都只能看著,還得提供方便。

    比如說,正在另一處車間裡製造炮管的那些位,除了兩座電渣爐之外,從鍛壓成型到鏜洗工段,掌機的人都是外頭來的。這是擺明了用楊浩的設備,給他們鍛煉製造大口徑艦炮的手藝啊。

    這年頭,國產戰艦上的主炮最大不過130mm,新造驅逐艦還都只有76、100等口徑,數量又少的可憐。因此搞這個的人,真心沒多少機會上手實幹。

    現在好了,楊浩一條重巡艦,起碼九根203,九根加強箍套,八門127。再加上之前那條小船的五門炮,這數目字趕上好幾年的造艦量。就算工藝不大一樣,基本的加工還是沒問題吧?

    再說那兩套主機和鍋爐的安裝使用,因為楊浩要求引進製造技術的緣故,廠家擔心他去購買窮瘋了的俄毛子的tb-8,或者歐美的哪一家過時產品,沒敢獅子大開口。但製造和安裝工作,對於目前只有一條航母在修復中的相關單位來說,可是再好不過的培養工人機會。

    總之,楊浩沒怎麼花錢,倒是不請自來了一大幫專業人員。真不知道是該高興呢,還是該鬱悶。(……)

    ps:感謝西湖三鮮的打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