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立鼎1894

正文 第二九二章 高麗大救星楊浩 文 / 魯東道夫

    頤和園。

    西太后手架在李蓮英的胳膊肘上,慢悠悠的順著花徑溜躂,表面上雲淡風輕跟什麼事兒都沒發生似的,可只有整天伺候她,又或者知道她性情的人才知道,這心裡頭不定揣著多大的氣呢。

    榮祿佝僂著身子跟在後頭,亦步亦趨的不敢落下半步,更不敢多走一寸,那姿態要多謙卑就有多謙卑。

    四月的天已經開始熱了,這裡卻還是清涼如春,和風徐來,滿目錦繡。換一個人來,肯定是醺醺如醉的感受,可周圍的人卻大氣兒都不敢出。

    終究還是西太后發話打破沉悶的氣氛:「聽說,外頭鬧騰的挺歡實?榮祿哇,你可是擔著總理衙門的大差事,京裡京外的事兒該管的就得管起來,別叫他們鬧得不成話兒。」

    榮祿的腰桿立馬向下沉了兩寸,汗濕重衣,小心回道:「老佛爺說的是,奴才近日也覺得他們有些話說的過了。再怎麼著,大清國的根本還在咱們滿人,那些小年輕的不懂事跟著瞎折騰,不是個正路子。」

    西太后不鹹不淡的嗯了聲:「你明白就成。皇上還年輕,經不住三句兩句的蠱惑,你們當老臣的可都得幫忙張羅著點兒。」

    「庶!奴才領旨!」

    榮祿心中大喜,這是在給他放權啊!只要手裡有權,就能跟那幫子最近比較張狂的傢伙掰腕子,到時候折騰起來,看看到底誰的手段夠硬吧。

    走了沒幾步,西太后忽然回過身。目光好像兩道錐子似的盯著榮祿道:「各省練兵的那些個事兒。你也得上點心。可別再弄出一個楊鼎世來。」

    榮祿一哆嗦,這權利給的更大,但壓力卻更重了。楊鼎世,擺明了是要造大清的反的傢伙,已經夠令人頭疼的了,現如今各省都在練新軍,中間要是出來一個半個有異心的,那可是一下子壞一個省啊!

    一瞬間的發威。西太后卻又恢復那慵懶的樣兒,淡淡的道:「李鴻章那老頭子,大概其是真的有年歲兒了,身子骨總不那麼利索?跟洋人辦交涉的事兒,實在不行就換人吧。老那麼拖著也不是個事兒。」

    「庶!」

    榮祿弄不清自己是該高興還是該汗顏了,一下子那麼多的事情壓到自己肩膀上,實在有些扛不住的沉重。不過他思來想去似乎沒有害處,如今大清國可是戰勝了,談判的事兒也不用那麼費心思,自己總能夠落得個好名聲吧?

    幾天後。朝廷下旨,免了李鴻章北洋大臣的差。由榮祿接任。又奪其直隸總督的職,以原雲貴總督王韶續任。李鴻章功勞卓著,但在中日合戰之中用人不當,指揮混亂,給朝廷抹黑。又讓日本人打進國境來,必須承擔責任,念其年老,召回京裡榮養。

    接下聖旨,李鴻章不但沒有絲毫失落,反而額手稱幸:「總算是消停了。在那麼折騰下去,老夫一把骨頭都得埋在這兒。」

    他也沒帶許多的行禮儀仗,輕車簡從的回到京城,在賢良寺安置。

    不過天下督撫誰也沒能趁機落井下石,李鴻章一回去就接到了慈禧的召見,李蓮英傳出來的消息是,老佛爺叮囑李中堂務必好生將養。大清國的事兒那麼繁雜,總離不開他這些老臣子的保駕護航。據說老傢伙感動的熱淚滾滾。

    京裡京外懂門道的人都在歎氣:「別看李合肥奪了職,其聖眷是一點都沒少哇。指不定哪一天就能重新起復了,得勒,還是繼續等著瞧熱鬧啵!」

    整個後黨之中,最能幹的就是李鴻章了。只要有他在,帝黨就很難佔據上風。

    這幾個月來,別看李鴻章不動聲色的,暗地裡卻已經把該辦理的事兒都安置妥當。陸軍那邊,有李經方為首的新軍第一鎮,眼下已經打出了遠東第一強軍的名聲。原先人心惶惶的淮系,如今又有了新的主心骨。旁人想要把他們的人心收攏過去,很難。

    海軍方面,北洋水師艦隊都送到楊浩的老巢去翻新升級,順帶著把人員也都給輪訓了。帝黨趁機派人去清查,卻也只能看一個空殼子而已,想要找後賬,上上下下的沒幾個人配合,這塊大基業,也不是那麼好奪取的。

    不過能暫時把李鴻章的兩大差事都奪了,起碼在一段時間裡他使不上勁。等朝廷變法出了成果,帝黨可就要一躍而起了。

    一切的成敗關鍵,就看山東那邊的戰事進展如何了。

    京裡的風雲變幻,一點也沒有瞞過袁世凱去。他坐鎮濟寧州,一刻不停的催促進兵,卻不料出師不利,連續三千多人的部隊都殺上去了,結果無論曹縣還是單縣,居然一個都沒拿下來!

    王士珍那邊,第一晚上的襲擾不過是開胃菜。第二天開始,冷槍就沒斷了的打,等他好不容易把主力都運動到前面去,卻愕然發現進兵路線上是滿地的戰壕,把密集的村落一股腦的鏈接起來。想要殺過去,就得挨個去佔領。

    劉士瑞的號召力很不賴,朝廷大軍一來,以劉家屯為中心的區域四周,村子裡的人能躲的都躲了。半個月時間裡,把必經之路上開挖了不知道多少層壕溝。

    王士珍的部隊剛剛近前,就被趴在壕溝裡的士兵以步槍砰砰啪啪的亂打一氣,再敢往前衝,冷不丁就有預埋的藥包炸開。短短幾天裡,他損失了上百號人,軍心士氣一落千丈!

    緊跟著增援上來另外兩營人馬,起到的作用也不見多大。他們迂迴包抄三路並進,卻被藏在村莊樹林河灘窪地裡的大刀會骨幹連連偷襲,這麼一點一點的往裡蠶食,速度慢的令人咬牙。

    五天了,一個叛逆頭子都沒拿住。袁世凱急的臉皮都黑了。

    徐世昌替他擔心的直轉圈。搓著手歎氣:「

    這樣下去真不成!大人。咱們還是別朝著一口吃個胖子的路子走,集中兵力先拿下一撥兒吧!不然上頭怪罪下來不好辦吶!」

    袁世凱也有點後悔了,特別是從俘虜嘴裡得知有外人插手,他立馬就聯想到這肯定是楊浩的手段。輕飄飄的一夥子人進來,就把一盤散沙的亂民變成了狡猾的兵,打擊難度直線上升好幾倍。

    早知如此,他不會那麼輕敵,急躁的兩路齊出打算一鍋端。現在卻兩頭都得面對兵力捉襟見肘的困難。

    不過他不服氣啊。當初雖然給楊浩給算計了。可他也是二十來歲就擔當大任的。處心積慮的鑽營,終於成了這定武軍的實質上掌權者,不用四十歲,他就有把握成為一代權臣,名聲絕對不會比李鴻章小哪兒去。

    但現在卻給楊浩一個更年輕的死死壓著一頭,他得把這個面子給找回來。

    楊浩不就是有錢麼?等老子掌握大勢,整個大清的錢都得任由咱來使喚,比你一個商人不強了千倍?

    思慮再三,袁世凱咬著牙下令:「把炮隊都壓上去!無論如何一定要把曹縣的匪首先拿下了!只要那頭一破,單縣賊匪可不戰自潰!」

    炮隊行動困難。比步兵慢了足足五天,才把前軍的60mm小炮拖到陣前。不過多虧山東巡撫李秉衡幫忙。派出數千民壯幫手,讓他們轉運的速度加快一倍。

    4月23日,定武軍炮隊十二門炮拉到陣前,點火一轟,大刀會立即崩潰!

    新兵怕炮,精銳部隊都這樣,更何況一群烏合之眾。那轟然砸落的開花彈,一聲聲炸響把他們的膽氣轟的七零八落,當即四散潰逃。

    許衍灼一看只能歎氣,然後果斷建議劉士瑞立即帶著弟兄手足撤離。

    劉士瑞這段時間早把家眷細軟什麼的都收拾停當,一看這架勢,知道幹不過朝廷兵馬了。立即從諫如流,帶領一千多號骨幹朝單縣方向撤走。

    許衍灼心中直道可惜,如果能多給他幾個月,訓練出一批游擊隊的話,足可把袁世凱的部隊拖死在這裡。但現在對方來勢太猛,只能先戰略後撤。

    王士珍帶兵打進劉家屯,看到的只是一片沒剩下多少人的狼藉,匪首頭目是一個都沒抓到,預料中的金銀細軟也是一分沒得。氣憤之下,他一邊下令四處抓捕大刀會的成員,凡是家裡有刀槍藏匿的一律抓出來砍頭,然後又請示袁世凱。

    袁世凱一點都高興不起來。抓不到匪首骨幹,他殺在多人也沒用。當即命令繼續追擊,與左路部隊一起包抄合攏。

    但他卻沒想到,許衍灼工作組的準備極其充分。單縣的大刀會骨幹數百人也搶先一步逃離,兩軍會和之後一路向東奪路狂奔,兩日之後衝到昭陽湖。在那裡,再有人備下數十上百條小艇,把他們全部送走。這下子,誰也不清楚到底都跑哪兒去了。

    光緒帝得報之後,氣的摔了鎮紙,連連大叫:「廢物!統統都是廢物!那麼一點兒亂匪都拿不下,朝廷花許多的銀子養活你們有何用處?」

    他是又灰心又失望,原本指著能來一場大勝揚眉吐氣呢,現在卻成了大笑話。勞師遠征一千多里,末了一個頭目都沒抓到。難道是,這天下人的良心都壞了?還是大清朝廷真的不得人心?

    憋屈的消息還沒過去,下一個令光緒震驚氣憤的大事件接踵而至!

    就在清廷重新選人準備與日本展開和談的時候,楊浩卻指揮新軍第一師悍然渡過鴨綠江,將日軍殘兵趕著一路狂奔,並在海軍運輸的另一批力量輔助下,突然拿下平壤,將其圍殲!

    隨後,在京城折騰了許久的以大院君為首的高麗流亡政府,誓師之後乘船回返,並將楊浩奉為「高麗解放者」,邀請第一軍幫助他們打擊日寇,恢復三千里江山!

    楊浩,居然堂而皇之的成了高麗新王朝的大救星、導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