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立鼎1894

正文 第三零一章 暴力革命(二) 文 / 魯東道夫

    李鴻章這種大臣,已經不是皇帝說要怎樣就怎樣的了。別看老傢伙退居二線,其手中遙控的力量依然穩固不可動搖。財政經濟有盛宣懷掌管,軍事有聶士成李經方主持,北洋水師越發強大,天下間門生故吏無數,他只要一天不死,就沒人能動的了他。

    光緒皇帝捏著鼻子把他拉來也是出於無奈,說讓李老頭是跟楊浩交往最多,可說是朝廷重臣裡最瞭解楊浩的一位。他的意見對於朝廷作出決策,至關重要。

    但是這個問題,卻讓光緒和滿庭大臣一頭霧水。

    光緒帝擺出謙恭下士的姿態,沖李鴻章頷首:「還請李愛卿為朕詳加解說。」

    李鴻章慢條斯理的道:「皇上,臣並未看出楊鼎世有興兵造反跡象。如今列國盡皆站在朝廷一方,憑其萬餘人的兵力,就算加上海軍,也只是無根浮萍而已。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他無力撼動朝廷根基。故而,青州城下之人並無異動,臣敢斷言,之後也不會有所行動。」

    光緒皇帝眼睛一亮,忍不住向前探出身子:「愛卿之意,楊鼎世並非與魯南叛逆相互呼應?」

    李鴻章搖搖頭,嘴上卻一個字不說。

    光緒皇帝大大鬆了口氣,然而旁邊卻有人看不下去了。李鴻藻站出來,厲聲道:「楊逆若無反心,何故將軍隊距為私有,藐視朝廷法度?哼,你如此替他說話,分明就是相互勾連,包藏禍心!」

    這是極為嚴重的指控了。楊浩所作所為的確不是忠臣孝子該有的行徑。李鴻章又是一家子人都捲進去。怎麼都洗刷不乾淨干係的。

    李鴻章老神在在。雙手把頂子摘下來往前一送:「皇上心疑老臣,就請將臣革職查辦!」

    直接以辭官逼宮!可在場的誰不知道,他李鴻章就是西太后的一面旗幟,沒有老佛爺發話,誰敢動他一根汗毛?分明是讓所有人都下不來台啊!

    李鴻藻比起翁同龢來,終究還是差了一籌,當即氣的面色發青,手臂哆嗦直指李鴻章:「你!你膽敢要挾皇上?!」

    李鴻章根本不搭理他。只是微微躬身,繼續把官帽子衝著光緒。

    光緒皇帝坐蠟了,他哪怕心裡千肯萬肯,借此一刀砍掉後黨最有力的一條臂膀,但那引發的後果卻絕對不是眼下他所能承受的。

    之所以能夠下旨號召變法,他只是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默許而已,後黨們不掣肘已經是最大的寬容了。倘若要借此大動干戈清除異己,如果引來強烈的反撲怎麼辦?

    光緒皇帝終究年輕且缺乏經驗,還沒歷練出關鍵時刻做正確決定的素質。他心生猶豫的那麼一點時間裡,朝廷大臣們卻以為已經猜到了他的想法。頓時一大群清流官員們「呼啦啦」從隊列裡出來,紛紛叫道:「臣彈劾李鴻章陰結楊逆。內外勾連,圖謀叛逆,罪不容誅!」

    「臣請罷黜李鴻章一切官職,相關人等必須送有司嚴加審理,以根除後患!」

    「臣附議……!」

    一聲聲慷慨激昂的請命聲音,登時把光緒皇帝的思緒衝擊的一塌糊塗!他先去看李鴻藻閃爍的眼神中那毫無掩飾的堅定,又看到帝師孫家鼐輕輕搖頭,卻一句話都不說。他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決斷。

    但現場的情況卻不容許他猶豫,朝臣之中大半是支持變法的帝黨骨幹,廷式、志銳等少壯派立即跟進,他們人多始終,聲勢浩大,動靜一舉壓過零零星星的反對聲音。

    別看是一個龐大帝國的控制中樞,歪樓的本事一點不次於百年之後的網絡時代。李鴻章輕飄飄一句話,就把自己陷入風口浪尖之上,四面圍攻之中。

    光緒皇帝終究拗不過心中的熱望,他也早有將後黨股肱大臣給收拾到的意思,此時李鴻章主動送上借口,他若不抓住,以後只怕再無合適的機會了!

    這等念頭一旦產生,就跟野草一樣迅速氾濫,轉眼間充斥整個大腦。不知不覺間,皇帝的目光堅定而鋒銳起來。

    李鴻藻看的真切,心中一陣狂喜,當即噗通跪下,縱聲喝道:「請皇上乾綱獨斷,速下決心!清除叛逆,以正朝綱!」

    「請皇上下旨!」

    朝廷官員呼啦啦跪下一多半,那密集的紅頂子,向前杵著的官帽子,形成一股無形的力量,沉重如山的壓迫向皇帝。

    光緒帝艱難的嘎巴嘎巴嘴兒,終於貌似無奈的一揮袖子,長歎道:「就依眾卿所奏。李鴻章與楊逆關聯過甚,實不易再參與朝廷軍機要務。你……回去榮養吧。」

    「謝陛下天恩!」

    李鴻章把頂子放在地上,恭恭敬敬的三叩首。後面兩名殿前衛士衝過來,做樣子似的架起他胳膊,轉身向外走去。

    等他徹底離開朝堂,滿庭大臣無不興高采烈,紛紛為除卻一塊心腹大患而額手稱幸。

    可他們哪裡知道,李鴻章才出了紫禁城,坐進自己的四輪馬車內,原本貌似落寞的老臉上卻顯出格外歡欣的神情。

    陪伴他前來的羅豐祿道:「恭喜傅相,終於從爛泥塘裡解脫出來了。」

    李鴻章微微一笑:「朝廷風雲這才剛剛起來呢,吩咐下去,謝絕一切送行賓客,這就整頓行李,回合肥老家!」

    京城絕對不能呆了,一幫子蠢貨要干蠢事,引來多大的麻煩誰也計算不清,他才不會把自己置於兩難之地找彆扭呢。

    趕走了李鴻章,朝堂上的議題又回到怎麼應對山東民變之上。討論來討論去,最後還是認定魯南不過是「疥癬之疾」,楊浩才是心腹

    大患。於是光緒下旨,令李秉衡調集軍隊三面包圍魯東。嚴防死守隨時準備開戰。

    另外。下旨命令袁世凱和聶士成分別提高警惕。隨時準備發動圍攻,一舉拿下新軍第一師!

    京津一帶,氣氛空前緊張。各國公使猝不及防,急忙派人約談總理事務衙門,就罷黜李鴻章的事情詳加詢問。

    他們都知道李鴻章如今的份量有多重,那是一顆保證帝黨、後黨維持表面和諧的重要棋子。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將其罷官,這等於是在發出一個非常不妙的信號!

    雖然英國人等都傾向於支持光緒皇帝,卻也深知後黨的勢力有多龐大。一旦他們內鬥起來。繼而造成全國性的秩序混亂,絕對不利於各國正在綢繆的進一步奪取利益的計劃!

    一時間,外交事務空前紛繁,針對各方面的刺探偵查活動更是達到一個新的巔峰!

    然而新軍第一師卻像是根本沒察覺到外部的風起雲湧一般,繼續按部就班的招、訓練。楊浩則不斷的出席各種公開活動,今天為一座教學樓剪綵,明天為新兵訓話,後天給某座工廠奠基,大後天召開會議理順金融業務……。忙,忙的不可開交。

    袁世凱和聶士成接到聖旨。只能硬著頭皮把部隊調動起來,作出對新軍各部警戒的姿態。進攻?他們一點把握都沒有。尤其是親眼看到對方軍營中橫排豎列的一堆可怕的大炮和機槍之後。徹底沒了進攻的**。

    特別是聶士成的武毅軍,不少人都層與新軍並肩作戰過。對他們的戰鬥力之強有最為直觀的認識,那是絕對的心服口服。

    如今他們才剛剛整軍完成,裝備都還沒換齊整,更別提統一指揮和作戰了。

    即便按照編練計劃,他們也只能裝備包括克虜伯75炮十六門,克虜伯60炮三十二門,格魯森57山炮、野炮三十二門,外加克虜伯37快跑、麥克辛炮、八七炮等一堆。足足三十營人馬,一共擁有火炮數量不過一百來門而已。

    反觀楊浩的新軍,一個團就擁有各式火炮126門之多!算上射速和精度、威力等各種因素,武力值超出他們五倍十倍都算正常。

    一個師,可是有足足三個步兵團!

    另外的師屬炮兵團,至少擁有18門122mm榴彈炮營一個,18門160mm重迫擊炮營一個,18門85mm加農炮營一個,並視情況加強另外一個18門火炮的營。足足72門大炮!控制射界超過15公里!數量嚇死人,炮口粗壯程度嚇死人,射程打擊威力更是嚇死人!

    楊浩僅僅是小小露了一點肌肉,就讓聶士成徹底死了進攻之心。他心裡清楚,除非能在新軍部隊全部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情況下發動襲擊才可能獲勝。否則,哪怕對方只有一個營在武裝警戒,都足以頂住他全部人馬的進攻,直到其他部隊趕來!

    可問題是,楊浩拿捏的時間太好了,根本不給他們半點下黑手的機會。現在,他們只能看著分成三處駐紮的第一師乾瞪眼!

    對峙之中,清廷一幫官主持下的大方向已經跑偏,李秉衡授命加強魯東防禦,對魯南的民亂影響嚴重估計不足。隨著對外消息途徑的切斷,一場他們始料未及的革命迅猛席捲本地!

    在魚台、金鄉兩地,起義軍迅速控制縣城之後,首先將趁亂鬧事打劫的匪徒全部槍斃。隨後,就地建立臨時執政委員會,發佈政令,對縣境之內的所有種植、販賣、吸抽鴉片煙的人鐵腕鎮壓!沒收其非法所得,並號召民眾舉證,對其犯下的種種罪行嚴加懲治!

    同時,在全縣範圍內召開公訴大會,採取引導群眾團結起來斗地主惡霸的手段,對當地頑固的士紳宗族勢力展開摧枯拉朽一般的打擊!

    用後世的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土地革命」!(……)

    ps:ps:感謝阿歷、秦泠翔的打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