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立鼎1894

正文 第三一二章 霸天津,占山東! 文 / 魯東道夫

    楊浩心裡頭真是高興,有了這批兵員,足以保證在短時間內,把新軍從一個師迅速擴充數倍。

    定武軍的士兵選拔條件極為嚴格,「先由本籍地方官,查取住址親族,年在十六以上、二十以下者,方許入營當勇,以杜將來逃亡之弊。到營時先驗身材,不合格者,當即剔退。既成陣伍,先練步法手法,次練打准,並練行軍操法。年滿四十者,給以一年餉銀,令歸鄉里。在營之年,三年給假,准其回籍;但一聞徵調,雖在假內,即需立至」。

    依仗著大清國朝廷的號召力,袁世凱用半年多時間招募了足足兩萬兵丁,平均身高在一米七左右,比起以往淮軍個頭更高,身體更壯實。最難得的是,這裡頭沒有抽大煙的,沒有地痞無賴之類的濫竽充數,都是良家子弟,並且還經過了德國人的嚴格基礎訓練。

    清軍那種待遇標準,大頭兵一個月只有三兩到五兩不等的餉銀,安家費本不高,戰死之後撫恤能不能落實都是未知數。所有才要防備士兵動不動就跑路。

    楊浩接手之後就完全不同,那種「一人參軍全家受益」的高待遇策略,足夠讓士兵們沒有後顧之憂的前提下賣命。再經過革命思想的教育,就是最好的基幹力量!

    兩萬人,哪怕只是留下一半,也能重新編練成一個步兵師。再加上聶士成武毅軍裡面選拔出來的人,三個17000人標準的龐大步兵師,足以鎮壓整個直隸。

    施劍飛也是欣喜不已。同時也提出他的擔憂:「有基幹士兵固然好。連排軍官我們也能用老兵來提升擔任。可這營團一級的就有點缺人。新建陸軍裡面那些,多數來自武備學堂和淮軍舊部,喝兵血的毛病不好改啊!」

    楊浩深以為然,他更加清楚,在袁世凱的領導下,這支部隊擴充到全國十六鎮十八協後,裡面當初充作班長、哨長的人,都將成長為一方軍閥。以後近半個世紀裡。都是這群人在相互摩擦衝突,搞得全國一片大亂!

    要說節操,他們多半還是有的,起碼當漢奸的極少。毛病卻也更加的突出,便是都缺乏廣闊視野,目光短淺而粗疏。一直到馮玉祥閻錫山那級別也依舊只能當軍閥,卻難以成長為革命者和真正統領天下的大智者。

    這些人都是人才,並且現在年齡普遍三十歲上下,在新建陸軍中充當基層軍官的居多,充其量也不過是管帶、統帶之類的。對他們施加影響進一步改造。或者還能挽救一下?畢竟在本世界,刮民黨那群人不照樣都被改造成功了麼?

    楊浩想了想。信心十足的道:「不怕,只要有執行有力的制度,我不信他們一個個真的冥頑不靈。不換腦子就換人,中國如此廣大,還用擔心選不出一些像樣的軍官麼?」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正是中國人才輩出的時代。其中強者智者燦若星河,爭鋒天下半個世紀,波瀾壯闊程度並不遜於三國。尤為難得的是,這些人才是全方位、覆蓋各行各業各種領域的全面爆發!他們在廣闊的東方大地上演了一系列的精彩戲碼,也締造出一曲輝映千古的壯麗篇章!

    楊浩所在的21世紀初,依舊處在那大時代的餘韻之中,由於種種限制尚且難以窺覷全貌,更難超脫局限超然以觀。

    但若再過幾百年回頭望去,或者就可當做三國、隋唐、兩宋之間的故事一樣,不必有任何心理負擔的去評價描述。那時候,才可能真的公正評價自1840年以來,將近兩百年間的滄桑巨變!其中每一個英才俊傑的畢生傳奇,都足夠演繹出十部百部精彩戲碼。

    施劍飛對楊浩的佩服也包括這種胸襟氣魄。那不僅僅是來自傳統化裡「天朝上國」的優越感,而是作為一名中國人,永遠相信自己所在的民族是強大的,未來是光明的,勝利是必然的。

    那種發自內心的自然情感,最能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他的演講和章中,字裡行間充斥的那股強烈的自豪感,足以讓每一個已經喪失信心的國人重新振作起來。

    這就是生活在21世紀的中國人,親身鑒證國家從極度的落後奮起直追,用短短三十年時光就迅速拉近與世界最強大國家之間的距離。並隨著奧運會的勝利召開,向全世界重新發出東方明崛起的信號,中華巨龍的又一次咆哮,震撼整個人類世界!

    楊浩百忙之中也回去觀看整個過程,跨越兩個時空,橫亙一百多年的滄桑巨變,讓他的體會更深。經過醞釀之後再反饋到這個落後的時代,讓他更加彰顯的猶如黑夜明燈,熠熠生輝!

    施劍飛也忍不住握緊拳頭用力一揮,慨然道:「沒錯,我們一定可以成功影響他們!」

    一股熱烈激昂的氣氛在司令部內外蔓延。

    9月11日中午,袁世凱殘部終於渡過三角澱,抵達對面的王慶坨鎮。

    此地距離霸州不過幾十里路程,中間也沒有河流險灘阻擋,逼急了一口氣也能狂奔過去。

    但他的部隊卻是連這口氣也沒有了,騎兵都扛不住,炮兵丟的一乾二淨。這一百里地下來,陸陸續續被分割砍掉的部隊佔了多數。袁世凱喘息之餘一盤點,心疼的差點暈過去!他的部隊剩下不到七千人!

    徐世昌還安慰他呢:「督辦大人,兵沒了咱們可以再招,有朝廷在,多少人也能募來。當務之急,還是要盡快通知朝廷做好應變準備。倘若楊逆新軍當真進攻京城,只怕大事不妙啊!」

    袁世凱終究是做大事的,又不是第一次被收拾,心理素質好著呢。

    他恨恨揉搓油光光的肥臉。咬牙道:「楊鼎世一時半會兒不會進攻京城。他有那心也沒那麼大胃口!另外洋人也不會讓他那麼做。到了這裡。我估摸著也就差不許多,他還得忙活山東那邊兒,顧不上的。」

    「可朝廷那邊

    咱們怎麼交代?損了如此多的部隊,就怕上面有人怪罪下來,讓大人您擔了責任啊!」

    袁世凱眼睛一瞇,陰狠的道:「哼哼,現如今除了本督,朝廷還能找出第二個人來編練軍隊嗎?」

    徐世昌想想貌似還真是這個道理啊!所謂危難見忠心。朝廷裡面聰明人那麼多,不會在關鍵時刻自毀長城吧?

    話雖如此,他仍不得不小心謹慎,先籌劃怎麼寫折子為自己辯解。此外還讓部隊加強斷後,借助寬達數公里的蘆葦蕩澱子努力阻擋追兵。大部隊休息沒多久,再次啟程朝霸州狂奔。

    這一次,袁世凱真猜對了!楊浩手中兵力有限,的確沒可能把他一股腦的殲滅。在第一師幾乎全部動員的情況下,也只能佔領天津周邊的大部分地方,全力整頓剛剛拿下的武毅軍和新建陸軍。

    此外。悄然行動的第一團,則配合炮兵團一部及其他輔助兵力。乘坐小型平底快艇悄然繞行萊州灣,順著小清河逆流而上,連夜奔襲到歷城黃台橋登岸!

    1893年,盛宣懷剛剛疏浚小清河全線貫通,恢復航運。上游主河道寬10米,水深在2.7-4.7米不等。幾十噸小型機帆船可以輕鬆往來,拖船可達到百噸以上。

    如此便利條件,楊浩早都謀劃許久。之前一年多時間,源源不斷製造出的小型機器船幾乎跑遍沿海各條水道,承載運輸通過能力計算的一清二楚。

    每艘運輸一個排的快船從羊角溝直接開到濟南城北,沿途幾乎無人防守。等他們下船並在黃台列陣之時,省城之中甚至都還沒反映過來!

    巡撫李秉衡昨天晚上接到朝廷密旨,興奮的一夜沒睡,當即派出四百里加急去青州通知發動進攻。隨後,他召集武官員商議募兵平叛的大計。

    有當地吏員提醒他:「撫台大人,楊氏在本省經營日久,爪牙遍佈各地,須得堤防他們得到消息狗急跳牆啊!」

    李秉衡信心十足的駁斥:「此番楊逆公然背叛朝廷,當為天下諸國所不容。聖上運籌帷幄,必將將此獠一舉擒拿!京津有五萬精兵,自當將其一體覆滅,我們也當竭力報效,犁庭掃穴,徹底滅此朝食!」

    巡撫衙門燈火通明一整夜,早晨起來時,所有人都熬得一身疲憊,兩眼跟兔子似的。

    李秉衡琢磨著這時候青州之敵應當被圍殲了吧?他可是令夏辛酉調集了登萊所有兵馬近兩萬人吶,還拿不下區區數千逆匪?

    不料有人驚慌失措的奔來報告:「大人!大事不好啦,楊逆叛軍已經殺到了城下!」

    武官員之中至少有十幾號當場抽過去,餘下的多半魂不附體,顫抖如篩糠!

    李秉衡不信邪,親自跑到北門城樓上往下張望,但見遠處地頭上煙塵四起,有數不清的商民四面逃散!用單筒望遠鏡看去,明顯有鮮亮的新軍旗幟在隨風飄擺!

    「真……真的是殺過來了!「

    官員們一個個嚇得臉色煞白,哆嗦成一團。都說楊家軍有天兵天將的能耐,來無影去無蹤,如今看來還真是那麼神奇啊!一點消息沒見就跑到了濟南城下?

    李秉衡反應夠快,腦筋一轉便明白原因,暗恨自己思慮不周,沒有提前堵住小清河航運。但現在後悔也晚了,只好大聲呵斥眾人:「慌什麼!有本官在,城中有數十萬人,憑此堅厚城牆,足可抵擋逆匪攻擊!」

    「城牆擋不住大炮的,大人!」有機敏的官員當即勸告,「為今之計,只有迅速撤離,面的炮火殃及無辜。」

    李秉衡大怒,厲聲喝道:「混賬!爾等心中還有皇上嗎?還有朝廷嗎?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今日正要眾人竭力報效,豈能不戰而逃?誰敢再言退縮,定斬不饒!」

    他下令親軍看住所有官員,威迫他們一同前往號召城中百姓參與防衛,彈壓可能存在的內應探子。但結果卻令他大感意外,無論城內富商還是平民,居然沒人肯出頭!

    甚至不少人還怪話連篇的譏諷:「人家楊先生能帶著大夥兒發財過好日子,你們非得把人給逼反了,什麼玩意嘛!想讓老子給你們賣命,那是做夢!」

    早在半年多以前,楊浩決定修膠濟鐵路時,就把濟南開埠後的一系列利好通過報紙宣揚個通透。濟南府上下不是傻子都能看出其中的好處來,大傢伙正等著跟上沾光發財呢,你李秉衡就算是巡撫又能怎麼樣?擋著大家的財路,誰特麼支持你啊!

    全城上下居然沒多少人配合,就連大部分官員也都在趁機躲懶,或者乾脆準備弄點投名狀反水。

    李秉衡心中一片淒涼。等一團兵馬開到城下,一名士兵騎馬跑到近處,用大喇叭喊話,要求城中守軍立即放下武器投降,革命軍不殺俘虜,僅剩的一些兵丁居然干翻了親衛,企圖打開城門放人進來!

    李巡撫把部隊都派去了前線,城中守衛力量本就薄弱。往各個城門一分攤,頓時捉襟見肘不夠用。這邊廂還在掙扎較勁的當兒,南門突然被人打開,把一支新軍放進來!

    李秉衡被親衛架著跑回內城,四門關閉之後嚴防死守,隨後就見大批新軍部隊從東門、北門迅速開進。城中不但沒有人趁機作亂,反而不少人從暗處冒出來,主動幫忙維護秩序,更有甚者還夾道歡迎!

    「怎麼會發生此等咄咄怪事!莫非大清氣數已盡?」

    李秉衡木呆呆的坐在衙門大堂中,直到內城也被輕而易舉的攻破,他的親軍只放了幾排槍就給打散,新軍從頭到尾甚至一炮沒開!

    鬱悶激憤之下,李巡撫涕淚滿面的跪倒在地,向北磕頭哀嚎:「皇上啊!非是老臣抗擊不利,實在本府官民上下

    下利慾熏心,一體從賊!老臣唯有一死以報皇恩!」

    九叩首,每一個都是脆生生的響頭,額頭都血淋淋的。李大人一點也不覺得疼,凜然面對衝過來的新軍士兵,從容喝下毒藥自盡。

    一團主力幾乎兵不血刃的一日拿下濟南府,隨即傳檄各州府,喝令他們立即放棄抵抗,接受新軍整頓。

    到中午時分,青州當面圍攻清軍聞訊之後立即潰散!夏辛酉率軍後退往登州,旗兵在得到六團保證不會亂殺無辜之後,選擇投降!

    9月11日傍晚,各地消息傳到京城,光緒皇帝大驚失色,當場吐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