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霸皇李恪

正文 第七章 該做點什麼 文 / 連老黑

    夕陽中的秦王府在落日的餘輝中顯得有點疲憊,就像長途奔襲的騎士,到達了目的地一樣,雖然疲憊,但顯得從容而又淡定。

    李恪在這樣黃昏中已經度過了自己來大唐已經有5年了,準確的說應該是重生6年了。

    而現在的他就站在秦王府如意公主的寢宮千秋殿後花園的亭子中沉思。

    他已經接受了現在的身份,可是,這也意味著他要接受歷史上李恪的結局。

    其實,他自己也很彷徨和迷茫,心中有無數的苦悶卻無法排泄。他就這麼靜靜的站在夕陽中,挺拔的軀體和暮色的天空融為一體,讓他顯得孤單而又寂寥。自己該怎麼走今後的路呢?歷史上的李恪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呢?人們都說,李恪沒有當上皇帝是大唐的損失,也上天妒忌他的才能。可是,他究竟在面對了什麼樣的一種現實之後放棄了自己爭奪皇位的雄心,而甘願沉淪歷史呢?

    現在的李恪不知道,他只知道歷史書上記載,李恪是被冤殺的,是英年早逝,他的一聲是不平靜的,也就是不太平的!

    所以,想到此處,李恪知道,自己今後的路並非是一帆風順。

    如果自己認命呢?不可能,既然重生,既然讓他做了李恪,他就不能受命運的擺佈,但是,不認命,自己今後又該如何做呢?自己是否這能夠改變自己在未來中的命運呢?

    但是如今要怎麼做啊,是爭霸呢,還是做逍遙王爺呢,李格忽然想到:『不行,前世的李格的命運已經夠懦弱的了,如今我穿越到這裡,怎麼能任憑他們擺佈,我是擁有最高血脈的皇子,我又為什麼不能爭皇位呢,他長孫無忌又如何,男兒生於世上應當手持三尺劍,上馬取功名,下馬治天下。」

    所以,李恪敗在那個時代,失敗在他是煬帝的外甥,敗在他不是嫡出,敗在了長孫無忌的手中。是那個時代毀滅了他,如果唐太宗真的把皇位傳給了他,或許大唐的江山就不會被武則天奪去了,或許歷史上就不會出現女皇帝了。

    「庶出嗎?難道我會一直是庶出嗎,」李格在心裡感歎到只是現在的李恪已經不是歷史上那個李恪了,現在的他已經知道了自己的未來。將來我必定要爭霸大唐!我必定要世人看見一個不一樣的李格,他日我必定要站在世界高峰!

    且說李世民即於武德二年十一月,引兵至龍門,巧值河冰方堅,揚鞭急渡,到了柏壁,前面駐有敵營,敵帥就是宋金剛,世民擇險駐軍,堅壁不戰,惟傳檄各郡,令他接濟軍需,各郡吏正相觀望,驟聞世民為帥,爭來趨附,陸續輸運糧食,解到軍前。是謂聲望服人。世民休兵秣馬,但命偏裨抄掠敵營,敵出即退,敵退復進,惹得金剛性起,率眾來攻。世民仍按兵不動,只用硬弓強矢,接連射去,一驍將應弦而倒,金剛乃退,世民照舊辦事。驀接夏縣敗報,永安王孝基等,全軍覆沒,連孝基以下,均被擄去,不由的大憤道:「賊勢有這般厲害嗎?待我自去督剿罷!」言未已,有二將軍入帳道:「此處不便移軍,但由末將等前去,即可破敵。」世民視之,乃是兵部尚書殷開山及行軍總管秦叔寶,便大喜道:「二將軍既願同往,勝似我行。惟賊已得勝,必然還軍,最好是中途邀擊,攻他無備,定可得勝。」二將領命前行,途次探得消息,系是武周部將尉遲恭字敬德。尋相,往助崇茂,夾攻唐軍,因致敗沒;現已擄得李孝基等,還相澮州,將至美良川了。敘明孝基被擄情由。當下兼程前進,馳至美良川,正值尉遲恭等率軍半渡,兩將麾軍急擊,任你尉遲恭如何驍勇,已是不能成軍。唐兵東劈西斫,前刺後戳,斬得敵首二千餘級,方才收軍。惟尉遲恭等遁去,孝基等亦不能奪回。兩將恐窮追有失,馳還大營。世民錄兩將功,仍然不戰。諸將屢請出搗敵營,世民道:「金剛懸軍深入,兵精將猛,利在速戰,我閉營養銳,靜挫寇鋒,待他糧盡,自當遁走,那時自可追擊哩。」自是兩軍相持,竟至逾年。已是武德三年。

    劉武周寇潞州,被唐將王行敏擊退,轉寇浩州,又被唐將李仲張綸等擊走,接連喪師失律,軍威大挫。宋金剛銳氣亦衰,糧運不繼,只好回軍北走。世民督兵追逐,一晝夜行二百餘里,至高壁嶺,只有少許敵軍,不值唐兵一掃。將士請駐軍待糧,世民不從,忍饑疾馳,一直至雀鼠谷,始追及敵軍。金剛且戰且行,交鋒至八次,俱被世民殺敗,俘斬達數萬人,金剛落荒遁去。世民已三日不解甲。二日不進食,軍中止有一羊,乃命烹食,分給將士,稍稍療饑,復引兵趨介休。金剛已入介休城,尚有餘眾二萬,開門出戰,背城列陣,世民令前軍應敵,自率後軍繞出敵後,夾擊金剛。金剛大敗,輕騎復遁。世民追擊數十里,斬首三千級。尉遲恭尋相等,尚守介休,世民遣使招諭,兩人遂降。尉遲恭部下計八千人,世民令參入各營,且命恭為右府統軍。屈突通慮恭為變,屢諫世民。世民道:「我方喜得良將,請君勿言!」旋由陝州總管於筠,自敵營逃歸,報稱劉武周在并州,現已勢窮,有北遁意。世民即驅軍薄并州。到了城下,城門已是大開,劉武周早出城遁去了。

    且說唐高祖武德七年,中國大勢,已歸統一,所有從前盜名竊字,割據州縣諸草寇,盡行消滅,只有梁師都尚據朔方,未曾削平。高祖暫息兵爭,整頓內治,於是正官階,定學制,修刑法,官階分作數級,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次尚書、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內侍、為六省,又次為御史台,又次為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共九等,又次為將作監,又次為國子學,又次為天策上將府屬,又次為左右衛至左右領衛為十四衛,東宮置三師即太師,太傅,太保。三少即少師,少傅,少保。詹事,王公置府佐國官,公主置職司,並為京職事官,州縣鎮戍,為外執事官。散官自從一品起,至從九品,分二十八階,武散官自從一品起,至從九品,分三十一階,大致是參照隋制,互有損益,學制有國子學、三品以上之子孫入之。太學、四五品以上之子孫入之。四門學、六七品之子孫及庶人之俊造者入之。律學、八品九品之子孫及庶人之習法

    令者入之。書學、習字者入之。算學習計數者入之。六種,均隸屬國子監,惟崇館弘館等,為宗親及功臣子弟入學,不歸國子監統轄。此外如各州縣鄉,一律置學,限年畢業,按次遞升,與選舉法並行,學校以習經為主要科,選舉以命策為主要科,各有進階,不相混雜。

    刑法多從隋舊,十惡不赦,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五刑,笞、杖、徒、流、死。八議,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俱依隋律。另訂十二律,名例、衛禁、職制、戶婚、廄庫、擅興、賊盜、斗訟、詐偽、雜律、捕亡、斷獄。與隋制互有異同,此三條為立國大綱,故特別敘明。就是租、庸、調三法,亦重行訂定,人民十六歲以上為丁,每丁給田一頃。歲入租粟二石,便叫作租。丁男隨鄉所出,輸納綾絹絁綿布麻等,立有定限,便叫作庸。人民每歲應充公役二十日,如不欲充役,當酌出庸值,以日為計,每日出絹三尺,二十日須出絹六丈,便叫作調。倘或有事征發,閱十五日,將調免去,三十日租調俱免,遭小災免租,遇中災免調,遇大災租庸調俱免。士大夫既經食祿,不得與民爭利,徵取有制,海內稱便。唐立租庸調法。

    李格知道現在的戰爭已經進入白熱化了,現在的是李世民和李建成他們爭皇位的時候了,雖然李格知道自己這隻小蝴蝶知道歷史,但是他總不能告訴李世民,李建成他們怎麼害他吧,但是李格總不能無所事事吧,李世民爭取皇位是志在必得的,所以李格便不想打擾,但是李格能做到的是,就是為了自己爭皇位該做點什麼了!

    正當李格在發呆自己該何去何從的時候,外面弄出了一陣吵鬧!

    忽然李格說到:「小桂子,外面在吵什麼啊!」

    「殿下,可能是在打架吧!」突然來了一個小太監,此人就是小桂子,比李格大不了幾歲,方正從李格出身就跟在李格的身後!

    「哦,打架?走小桂子,隨我出去看看,」李格聽見來的太監的聲音,隨機興奮了起來!打架,這實在是一件比較讓李格驚呆的事情,在這皇宮之內還有人會打架,那是要作死的節奏啊!

    不好意思,老黑是新人,所以新人能放的錯誤我都犯了,但是老黑無怨無悔,老黑爭取寫完,爭取不太監,所以也希望喜歡老黑的可以支持一下老黑,碼字真的好累,但是你們給予老黑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老黑會努力的,在今天的結尾,老黑在這裡打打廣告了,希望大家送鮮花,蓋章,凹凸,貴賓,收藏,拜託大家了,認為本書有疑問的可以評論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