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宋時風月

正文 第47章 宴射 文 / 沅寶豬

    大宋都城汴梁有瓊林苑、金明池、宜春園、玉津園四大名園,時稱「四園」。四園皆是皇家苑囿,規模頗大,且每個都有其特殊用處,其中當屬玉津園最具特色。

    玉津園位於汴梁外城南熏門外,因園內有大片寬闊而平整的土地,太祖時期便為檢閱諸軍騎射的「校場」,實為皇家「射圃」。自先帝以來,這裡不僅演習過大射禮,且經常安排招待契丹使者進行「宴射」活動。

    先帝至今,每逢新年、皇上「聖節」或太后壽誕等大節日,各國使者來宋朝賀時,皇帝便會在玉津園賜遼國使者「宴射」,至此已然形成了一種慣例。

    所謂宴射,是大宋與遼國之間的一種比射活動。這也是兩國之間非正式的、聯絡感情的友好交流活動。

    本朝今年的「宴射」又與往年不同,因官家不僅下旨召遼使,而且連同西夏也一併召往玉津園「賜射」。或許皆因現今西夏日益強盛,不日必將鼎立於西部版圖,而今還需早日交好的原因。

    正月初三,晴空萬里,冬陽正好,正是適合宴射的好日子。

    玉津園最大空地處,旌旗獵獵,黃羅傘蓋下,大宋皇帝趙禎坐於其間,內侍宮女侍立身後。左手邊隔著幾米靠後處,坐著遼國中山郡王耶律宗政及其弟耶律宗允,右邊同樣也是隔著幾米靠後處,坐著夏國太子李元昊。

    後面幾排坐著大宋武將並此次的伴射使和館伴使,當中又穿插坐著遼使和夏使。後排靠邊處單設一座,此時這座位尚空,不知又是何人之座。

    人人面前皆設席面,上置美酒佳餚,不遠處尚有宮人在奏樂。望著遠處園內的城闕殿宇,百亭軒榭和茂密林木,恍如置身於畫中,不由心曠神怡。到讓人覺得這宴射不像在比射,卻頗有宴請之意。

    眾人不遠處的左前方放著一排箭靶,箭靶五十步開外,即眾人的右前方,安放著一排弓箭架子,屆時比射之人將站在此處。

    不知何時,皇帝後排單設的席位已坐上一位女子,這女子明眸善睞,氣質高貴,穿著頗為利落的胡服,襯著高挑的身材,越發顯得曲線優美。身後跟隨的侍女也眉目清秀,眼神卻極為冰冷。這出色的主僕二人引得眾人紛紛側目,尤其是李元昊,更是不住拿眼望向那女子。

    趙禎笑瞇瞇地問道,「這是本朝華邑公主,朕的堂妹,夏太子可是曾見過?」

    李元昊忙側身拱手笑道,「皇上所言極是,本人昨日在相國寺曾有幸巧遇華邑公主,當時僅得匆匆一面,正心生遺憾,不想今日卻能再見到,真乃榮幸之至。」

    趙禎點點頭道,「華邑公主對這宴射頗為好奇,是以朕許她今日前來觀看。」

    此時一陣鼓聲響起,卻是比射開始了。

    比射開場,照例是大宋的伴射使與遼、夏兩國的正使進行比試。大宋此次的伴射使是檢校太保,簽署樞密院事王德用,王德用年近五旬,相貌奇偉,身材魁梧,曾於陣前多次對陣於夏國,且射藝精湛。

    而遼國的正使卻是遼國重臣,宣徽南院使,朔方節度使蕭從順,也是武將出身,射藝高超。夏國的正使是野利景仁,野利家族乃黨項八族之一,出現了許多著名的臣武將。

    這三人皆來頭不小,又都是善射之人,這比射陣容倒是讓人無限期待。

    三人的比射規則很簡單,要求三人同時開箭,每人對準自己前面箭靶射出十箭,中紅心最多者為勝者。

    三聲鼓響之後,三人同時放箭,速度雖有快有慢,卻也是相差不多,不多時,十箭射完,兵衛將三人射的箭靶拿到趙禎等三人面前校驗。

    遼正使蕭從順和西夏正使野利景仁的十隻箭皆無落空,個個都射在箭靶紅心。

    趙禎一望之下笑道,「遼國和夏國果然多善射之人,兩位正使射藝高超,讓人佩服。」

    再看王德用的箭靶,十隻箭也全正中紅心,不過這十隻箭個個都是後面箭的箭尖鑽進前面箭的箭尾內將之劈開,十隻箭變成了幾十隻箭射在紅心處,這叫「劈筈箭」。

    眾人一看之後,皆倒吸一口氣,雖說這三人都射中箭靶紅心,但水平卻是高下立見。

    李元昊和耶律宗政端起面前酒杯,遙遙對著趙禎敬了敬,說道,「王大人這『劈筈箭』到讓我等甘拜下風。」

    隨後遼國和夏國又各派善射者與大宋善射者比試,雖說各有勝負,卻也相差不多。

    本來這場宴射,三國比射水平相當,宴飲氣氛熱烈,眼見就能和和氣氣,完美落下帷幕,不過第一次參加宴射的夏國顯然不甚滿意這結果。

    只見李元昊對趙禎說道,「皇上,在下有個不情之請,不知可否?」

    趙禎驚訝地問道,「夏太子有何請求,但說無妨。」

    李元昊笑笑,「倒也不是什麼大事,只是覺得這比射,站在原地射箭靶,頗為無趣,試想那箭靶本就是個死物,再是射的如何漂亮、花哨,也未能看出射箭者水平。」這話卻是暗諷先前王德用的「劈筈箭」只是花架子,不能代表射箭水平。

    趙禎問道,「那夏太子以為如何比射,方能代表射箭水平?」

    李元昊說道,「不若將羽箭拔去箭鏃後以布包之,上面塗上銀粉,讓射箭人騎馬互射,每人仍是十支箭,以一刻鐘為準,時間一到,身上銀粉少者為勝,反之為敗。而比試之人卻不能是方才比射過的,不知皇上以為如何。?」

    趙禎聽聞此話,微皺眉頭,沉吟半響,方道「夏太子既然如此建議,我這做主人的倒是不好推辭。」

    />

    而遼國耶律宗政一聽便知西夏分明是想針對大宋,他們可不想趟這渾水,忙提出不參加。

    一直坐在後排看比射的趙嫻,此時心想,這李元昊必是有備而來,肯定留有善騎射之人,只等這一局。恐怕不止是為了試探大宋禁軍騎射水平,更是炫耀夏國武力強勁和武備之盛吧。

    李元昊朗聲笑道,「皇上果然爽氣,我今日也不精挑細選了,就讓我這貼身侍衛上去比劃兩招。」隨後對身邊一位二十**歲的青年男子說道,「蘇奴兒,你就騎著自己的馬上去領教一番。」

    李元昊這假作隨意的樣子,到使得趙禎不能派大宋善騎射的名將出來比試。

    趙嫻心想「這李元昊真是狡猾,蘇奴兒的本事,那日回鶻公主刺殺李元昊時,趙顏就見識過,此人武藝精湛,尤其是弓箭水平極為厲害,此時卻被李元昊假作普通侍衛,真真是無恥。而趙顏騎射雖然不錯,但現在做女身打扮,卻是無法上去比一下,眼下也只能看官家如何應對了。」

    趙禎微一沉吟之後,揮手招來一人,吩咐在今日跟來的殿前馬步三司諸人中,隨意找一善騎射之人過來比試。這隨意倒真是頗有隨便之意,比之李元昊的分明有預謀,卻假作隨便之態,更顯大國風範。

    遼國本是騎射強勁之國,善射者多不勝數;再加上西夏也是遊牧民族,從來都是尚武善戰、弓馬嫻熟。

    而大宋雖是「宴射」主邀人,卻於往年比射上勝之不多,西夏針對性的這局比射,勝了便罷,若是輸了,不僅關乎到大宋臉面,更讓遼夏兩國及諸屬國覺得大宋武力之弱,大宋之人羸弱無比。

    趙禎的話方被傳下去,儀仗隊中就有一人破眾而出,跨前幾步,朗聲說道,「皇上,小的願意一試,會會夏太子身邊的將軍。」

    這「將軍「二字倒讓李元昊鬧了個大紅臉,他心知肚明,蘇奴兒真實身份卻還真是將軍,只是名聲未顯而已。

    趙禎朝聲音處望去,只見那說話之人,年約二十左右,身材勻稱,容貌甚是俊秀,不知卻是何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