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血案迷蹤

正文 第293章 返鄉之旅 文 / 納心

    1

    貴陽!

    這曾經是魯思霞一度的心靈歸宿,他曾經在這裡找到自己的事業、自己的愛,也是他的傷心住處,在這裡,他也失去了他的事業他的愛.

    魯思霞精心挑選了三支梅花,一支放在梅教授墓前,另外兩隻,放在教堂的遺址上。

    最後一次認真擦拭了梅教授的墓碑後,他跟隨者接送華夏大學的車隊,一起來到了陪都重慶。

    一次次來到朝天門碼頭,一次次將學校設備和師生送走,魯思霞盡心盡責地履行著自己作為華夏大學校長助理的職責。

    「魯老師,不跟我們一起去上海嗎?」張主任緊緊拉著魯思霞的手,語氣中充滿了真誠。

    「不了!」魯思霞淒然一笑,「和華夏大學一樣,我離家已經很久了,由於戰火,顛沛流離,抗戰勝利了,華夏大學回家了,我也該回家了!」

    汽笛響了。載著華夏大學最後一批師生的輪船即將出發。魯思霞站在碼頭上,冷雨霏霏,雨絲濡濕了他的衣衫和頭髮,寒風刺痛了他的面頰和眼睛,他久久佇立,向漸漸遠去的華夏大學師生揮手告別。同時也向人生中一段雖不輝煌卻也轟轟烈烈的歲月告別。此刻,他的心中全無走向新生活的喜悅和激動,反而充滿一種沉重的失落,一種對於風雨飄搖的中國和未來的深深的悲觀。

    這是他人生樂章中一個慘淡而低落的休止符。

    輪船的輪廓消失在暮色深處。

    魯思霞懷著深深失落的心情,向自己居住的旅社走去。

    「增輝!你在哪裡呀,回家吃飯了!」一個女人撕心裂肺的哭喊,穿破綿綿雨幕,刺入他的耳膜。

    魯思霞心頭猛地一縮,他聽出來,這是計增輝母親的聲音。

    突然,在昏暗的路燈下,他發現了一對熟悉的身影,那是計增輝的母親和妹妹。

    他快步向前。

    只見計增輝母親劈頭散發,滿臉憔悴,目光呆滯。

    「怎麼了?季增輝怎麼了?」魯思霞急切地問。

    小姑娘看見魯思霞,頓時哭了起來:「哥哥那天突然帶著我們從貴陽逃到重慶,到重慶後,每天早出晚歸,神神秘秘的,前些天,就突然不見了蹤影,爸爸去警察局詢問,反而被他們打了出來,摔斷了腿;有人告訴媽媽,說哥哥一天晚上回家路上,被幾個人用麻袋罩住,扔進朝天門碼頭長江了~媽媽當時就瘋了,她每晚都來到這裡,哭喊哥哥的名字,希望哥哥能再次出現~」

    魯思霞什麼都明白了!

    他不敢面對小姑娘滿臉的淚水。他搜遍全身,將自己身上所有的鈔票放到小姑娘手上:「不要再找了!和你爸爸媽媽回你老家吧~好好學習,將來~」

    魯思霞茫然了,小姑娘的將來在哪裡?

    他自己的將來,又在何處?

    2一天後,魯思霞登上開往宜城的輪船。長江嗚咽,朝天門門樓好像一個黯淡的幻影,隱現在浩茫煙雨之中。輪船離岸時,我父親站在擁擠的甲板上,腳下上只有兩個箱子,帶著梅教授的遺產—滿滿一皮箱未完成的稿,還有玉梅的籐箱和梅霞的梳妝盒,這就是他全部行裝。

    在瑟瑟寒風中,從朝天門碼頭登上民生輪船公司的客船,茫茫夜色中沿江而下。魯思霞靠在船尾欄杆,看著螺旋槳攪起的潔白浪花。心中充滿悲涼,這就是他的回鄉之旅嗎?這就他的人生之旅嗎?這就是他盼望的抗戰勝利嗎?

    3自1931年「918」事變以來,日寇在中國燒殺yin掠,犯下罪行罄竹難書,這筆侵華孽債,不僅僅是國家,每一個中國人民,都有權利理直氣壯的向日本討還。日本投降之初,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盼著國民政府能清算日寇罪行,為冤死在日寇槍口和刺刀下的親人報仇雪恨從東北「九?一八」事變算起,在長達十四年的日本侵華戰爭中,中國方面死難同胞逾三千萬人,其中百分之九十是手無寸鐵的平民。即使以30:1的不公平比例計算,日本方面應受到追究和起訴的戰爭罪犯都該在百萬人以上,其中最大的戰犯,就是日本天皇裕仁。日本政府,還理應對中國的戰爭損失和經濟破壞,以及被日寇戕害的中國國民支付巨額戰爭賠款。

    可是,我們沒能看到這樣的審判。,但國民政府卻不仗勝利之餘威,對侵華日軍犯下的戰爭罪行進行甑別和清算,卻大肆號召全體國民要放下仇恨、以德報怨!雙手沾滿中國人民的鮮血的裕仁天皇在世時,依然高高在上,接受著日本國民的膜拜。在中國華北,製造了「三光」政策和無數慘案的日軍中國方面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不僅沒有被逮捕審判,反而繼續指揮華北方面的日軍,以「維持治安」的名義,與前來接收的***軍隊繼續戰鬥!

    而且,中國還莫名其妙地主動放棄了對日本戰爭賠款要求。

    不僅如此,在中國各地,國民政府對投降日軍和日僑的寬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富庶的長江兩岸,在抗戰中倍受盡日本鐵蹄蹂躪,中**民的鮮血,染紅的揚子江,滔滔白lang,也滌蕩不了中**民蒙受的痛苦和恥辱;但負責受降的第三方面軍司令長官湯恩伯,對日軍戰俘更是「關懷備至」,深受日本戰俘的「愛戴!」

    在戰後中國依然千瘡百孔、百廢待興之際,湯恩伯慷慨地向日軍戰俘和日僑提供了包括精米、香油、豬肉之類連中**隊和百姓都很少享用的食品,在三個月內就要為日本俘僑提供的糧食多達128.2萬包,如果按當時每包糧食市價8000元計算,共花費法幣款102.574億元。而當時,很多中國難民還掙扎在飢餓和死亡的邊緣。

    為了保證戰俘和日本僑

    僑民的安全和健康,湯恩伯規定,日俘、日僑在上船前一律接種傷寒疫苗,遣送船也要消毒。為了使傷病和失去行動能力的日本俘僑早日回國,湯恩伯專門組織了1.2萬多副擔架和2萬餘人的護送隊伍,對傷病的日俘、日僑實行特殊護送。同時允許日本戰俘攜帶私人物品回國!

    多少珍貴的中國物和黃金白銀就這樣流失海外!多少日軍的侵華罪證就這樣煙消雲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