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三章 步兵戰術 文 / 雪山神獒
永清史家叛金歸蒙,這是振動河朔的大事。永清縣官等一眾官員,當天就跑的乾乾淨淨,沒有人還在這裡等死。清樂社接管了縣城城防,史天倪就在縣衙設立了清樂軍中軍指揮機構。黑軍仍然駐在韓侯鄉。
將兩個萬人隊,在短時間內訓練成強悍軍隊,可不是簡單的事情。這些人都是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不要說殺人,連字都不認識,左右不分,想短時間內成軍,克敵制勝,靠傳統的手段肯定是不行。史家軍四面皆敵,金人不可能給他一年兩年的時間練出精兵。但是史家軍也經不起失敗,這些剛剛從軍的人巴根台對他們再瞭解不過,一旦初戰失敗,必然潰散。只有不斷的勝利,才能加強他們的信心,成為一支強大軍隊。
好在巴根台手裡現在不缺錢,他把永清和信安縣庫裡的白銀集中起來,加上史家歷代積存,足有20萬兩。他從中都札八兒手裡,採購到了大量的生牛皮,鐵料和3千匹騾馬。
在巴根台的建軍思路裡,單兵防禦裝備以皮甲皮胄為主,內嵌鐵釘。皮甲可以在50步距離上防住輕箭,在近戰之中也有相當的防護能力。百夫長以上軍官都是兩重皮甲,鐵盔。這防禦能力在這個時代已經相當於蒙軍的一般輕騎兵水平,對付金軍那些無甲簽軍步兵,那優勢不可同日而語,和金軍重步兵水平相當。
巴根台仔細思考過他能掌握的歷代步兵陣法,尤其是宋陣,最終都放棄了。因為這些戰陣多數消極防禦,反擊力度太差,想在廣闊的河朔大平原上戰勝金國重騎兵,是癡心妄想。尤其是所謂的宋太宗所創平戎萬全陣,呆板,消極,怎麼可能對付靈活性,衝擊性更強的女真騎兵。北宋軍事不振,敗多勝少,和這種戰法有重大關係。即無法平戎,更不能完全,名不副實。
宋朝為了控制統兵將領,皇帝臨戰之前都要授予大將陣圖,將領必須要一絲不苟的執行。深宮裡的皇帝,可能一輩子都沒上過戰場,他們授予的陣圖,能克敵制勝才是怪事。全是拍腦門的紙上戰術家。巴根台只相信進攻,進攻是最好的防禦,如果沒有一定力度的進攻,再好的防禦也終究會被突破。
但是步兵克制騎兵,確實是個大難題,他們的敵人,歷史上可是強悍的騎兵部隊。史家軍缺少良馬,不可能建立像蒙古那麼強大的輕騎兵部隊,還是只能在步兵戰術上做章。在巴根台看來,將步兵諸兵種合同戰術發揮到極致的,是明將戚繼光的鴛鴦陣。可惜這不是一天兩天能夠練成的,敵人不可能給他這個時間。
如果不能用巧,那麼用拙也未必不能破敵。最簡單的戰術,簡化到每個士兵只有一兩個動作,這樣士兵才能記得住,記得牢,實戰才不會因為慌亂而忘記。巴根台設想的史家軍,最小的作戰單位是十人隊,4個大盾兵,每人兩隻輕標槍,一把大刀或短斧。大盾兵之後是4個長槍兵,槍長1丈8尺。最後是2個輕盾短刀兵。
標準戰術是,當面對敵軍密集步兵陣列時。大盾兵在前,用胸盾擋住敵軍的箭矢,兵器,掩護後面的隊友。隨後投擲標槍,打亂敵軍陣列,再用沉重短兵打亂敵陣。長槍兵隨後跟上,攢刺被打亂的敵軍。這與傳統的長槍兵在前,短兵在後的陣列不同。
最後的輕盾短刀手有兩個任務,一個是掩護隊列側後,防止敵軍從戰隊薄弱處突襲。當前面的戰友打開通路,突入敵陣的時候,短刀手砍殺那些掄不開長大武器的敵軍。
當遇到敵軍騎兵突擊的時候。將胸盾立於戰隊之前,用原木支撐,長矛兵在胸盾後斜持長矛對敵。當敵騎突至4、50步距離,大盾兵投擲標槍,重創敵騎。敵騎越過長矛手,大盾兵用大刀大斧砍殺敵軍人或馬。輕盾短刀兵最後,警戒側後,隨時支援前兩隊的戰友。
一般十夫長是最前的大盾兵,巴根台設立了副什長職位,是最後的兩個輕盾兵之一。十夫長陣亡,副什長接替指揮。
可以把巴根台的史家軍戰陣,看成簡化版的鴛鴦陣。十人隊的班組戰術,百人隊的連排戰術,都建立在簡單易懂,相互協調配合的基礎上。沒有過多的複雜變陣,和機動動作。士兵們需要反覆練習的,只是幾個動作。軍官們需要掌握的,也僅僅是幾種情況下列陣的方法。
巴根台在戰術上最大的創見,是重新拾起了車兵戰術,就是為了加強進攻的力度,防守後的反擊。車兵是中國最古老的重型兵種,曾經的貴族兵種。從殷商時代一直到戰國中期,中國的戰爭形式,都是以車兵為核心的戰術,徒兵是輔助兵種。隨著馬種、馬具的改善,騎兵在機動性,衝擊性,靈活性方面的優勢越來越大,過於笨重的車兵逐步退出了軍隊的主戰序列,成為了純後勤輜重運輸單位。
但是在河北大平原上,地形開闊,土地堅硬,車兵仍然有用武之地。在沒有有力騎兵部隊的情況下,僅僅靠步兵對抗精銳騎兵是非常困難的,戰車就成為了利器。
巴根台設計的史家軍基本戰術單位,是百人隊。每戰鬥百人隊,有偏廂車5輛,騾馬10匹。偏廂車是四輪重型車輛,有厚木車棚,行軍時運輸糧秣輜重,炊事用具,營帳盔甲和重型裝備。戰時將齊胸大盾立於車廂兩側,就成為了戰車。紮營時以戰車環在營帳周邊,形成車城防禦,這比每當紮營就挖掘溝壕,築牆為壘簡單的多,有利於保存士兵的體能。
作戰的時候,以戰車連成一線為前列,形成一個堅強的戰術堡壘,步兵在車陣之後形成一線陣列。長槍兵在車後,盾牌兵在長槍兵左右,即可以投擲標槍殺傷中距離敵軍,又可以在近距離掩護長槍兵突刺敵人。當然也可以列成標準千人隊戰陣,隨戰車突擊而前進,這要看指揮官臨敵決斷。
當敵眾我寡,形成防禦的時候,以偏箱車形成圓陣,百人戰隊在車後,伺機刺殺進攻的敵軍。當進攻的時候,迅速套馬,長槍兵和刀盾兵上車,迅猛突擊敵步陣或騎陣。當數十數百重型戰車在大平原上突擊的時候,其衝擊力是難以阻擋的。這,才是史家軍真正的殺手鑭,待敵攻擊乏力,攻
堅不下,突然車兵突擊。
笨重的重型戰車雖然威力巨大,但是對維護保養,對道路橋樑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所以,巴根台在每個千人隊設立了一百隊,是專業的工兵部隊,負責土木作業,維修保養車輛,修路搭橋,製造攻城器械。一個千人隊還有一個專業的輜重百人隊,也是同樣形制的偏廂車,裝備60輛,120匹馬。
由於訓練弓箭手過於困難,巴根台在每個千人隊的輜重隊裡,專門有20輛車是連弩車,每弩車一次發射12只弩箭,提供遠程火力支援。一個千人隊,可以算作一個能獨立作戰的戰略單位,由8個戰鬥百人隊,一個輜重百人隊,和一個工兵百人隊組成。
難題其實還是馬匹,清樂軍從民間搜集到1000多匹騾馬,再加上中都採購的3000匹,全軍輜重基本上可以做到馱馬化運輸,這樣部隊的機動能力就有了一定的保證。但是能充作騎兵用馬的戰馬太少,巴根台費勁千辛萬苦才組建了一個200人的騎兵部隊,用於戰場偵察,傳令等。
儘管各種困難很多,但是也並非沒有優勢。比如史家和鄉鄰很多青年都識字,幾十年來,史家延聘了很多武人士,教育本家和鄉鄰的子弟。所以很多清樂社青年,都有一定的武藝和化基礎,這些人就是天然的軍官材料。
巴根台首先把這些人操練好,很快就形成了一個穩定的軍官團隊,然後由這些人去操練他們的部下,這對於成軍的速度就快了很多。
永清和信安,在河朔腹心,手工業自古發達,各種手藝匠人眾多,易於招募。所以軍隊的各種裝備,打造的也非常迅速。反正他們手裡有錢,自然有人投效。巴根台命史秉直幼子史天澤,把這些人組織起來,集中管理,統一發放錢糧,效率很是不錯。整個韓侯鄉,已經開闢成了一個大工場,為2萬大軍提供後勤裝備。巴根台從石盤口特種兵訓練基地調來大批工匠,為這些工匠提供技術支持。
巴根台驚奇的發現,史天澤雖然年幼,可是聰慧異常,發揮了很大作用,經常提出中肯的意見,巴根台很是喜愛和倚重。
巴根台負責全軍2個萬人隊的訓練,他的助手就是努桑哈分隊的特種兵。這些人都是戰術專家,巴根台一說他們就懂得了他的意圖,領會了他的戰術精髓,並且能很好的體現在訓練場上。他們還有一定的軍事工程基礎,對工兵部隊和輜重部隊的建設輕車熟路。
史家並非酸丁腐儒,日常也教授子弟兵法,多少都有一些軍事素質,很多人軍事素養還很強。但是和巴根台專業軍校,和百戰餘生中學到的東西,那可是差的太遠。巴根台給他們打開了一扇軍事領域的大門,讓他們大開眼界,所有的人都對這蒙古少年欽佩不已,他在軍中的威望無人可及。
但是巴根台不會像愚蠢的宋朝皇帝一樣,什麼都要按著自己的辦,不能有一絲差異。他對軍官的訓練方法是,首先講明白這樣做的意義,再通過戰例反覆講解,讓軍官充分的理解這樣訓練的原因。在充分理解戰術的基礎上,軍官們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鼓勵在訓練和作戰中靈活運用,舉一反三。
對這些有化,有知識,有武藝,有操守的軍官,巴根台充分的信任。他知道,在另一個時空,史家本來就是蒙元著名的將門,將星如雲。出了一王一相一尚書二十一侯,三十三將帥五十二高官,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他們之中有很多人有傑出的軍事天賦,他要做的,只不過是指點他們一條捷徑,剩下的他們自己完全可以領悟,並且更勝一籌。
不管再繁忙,巴根台每天都會抽出時間問候賀老夫人和史家長輩,陪著聊一會兒天。對於老夫人,巴根台由衷的尊敬和欽佩,賀老夫人對這個強悍少年也越來越喜愛。巴根台和史家越來越情義深厚,在遙遠的中原,巴根台彷彿有了家的溫暖。
在永清爭分奪秒,忙的不可開交之時,巴根台並沒有忽視其他方面的工作。他派特倫敖都和吉日格勒個特戰小隊,護送史天安回到石盤口基地,並且著手選拔第二批學員。巴根台命令特倫敖都負責第二批學員的訓練和教學,對特倫敖都的能力和忠誠,他百分百的信任。
對於南面運河沿線的糧倉,碼頭,官府,軍隊,經濟,民情,特種兵們也進行了大規模的戰略偵察。對關鍵目標都進行了測繪作業,製成精度很高的專業軍用地圖,為今後的行動提供依據。現在中都金軍不敢妄動,上游的益津劉貴暗中已經和巴根台達成默契,下游的直沽寨兵微將寡,不足為慮。真正的威脅,還是南面大名統軍司。
永清與中都已經建立了穩定的聯絡渠道,札八兒不斷把情報和軍火、資財送到永清。大名軍隊的一舉一動都在巴根台的掌握之中,隨著史家軍訓練有條不紊的展開,他終於要對金軍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