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草原特種兵

正文 第十四章 水利時代 文 / 雪山神獒

    巴根台稍有恢復就又開始在紙上寫寫畫畫,太多的計劃,太多的想法,太多的計算量,他痛恨無所事事游手好閒的生活。現在條件好了很多,屋子裡有燒沼氣的小型鍋爐,有了一套暖氣系統,很溫暖,還有海春做的可口飯菜。

    巴根台經常徹夜不眠,雙眼都熬的通紅。楊妙真每天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時間來看看他,給他帶來衣物鞋襪紙筆,帶來各種消息。有時候巴根台沉浸在他的計算公式裡,顧不上和楊妙真說話,楊妙真就靜靜的看著他,坐一會兒就悄然離去,巴根台甚至想不起來她來過。

    海春看著楊妙真的樣子,心裡總有種酸酸的感覺,說不上是為楊妙真難過還是為自己難過。一天,巴根台忽然抬起頭,看到楊妙真坐在對面炕上,吃驚的說:「四姐,你來了我怎麼也不知道……你吃飯了嗎?」

    楊妙真格格的笑著說道:「傻小子,你知道這會兒是什麼時刻,吃的哪門子飯呢。」

    巴根台神秘的說道:「我也忘了現在是什麼時刻,不吃就不吃吧。四姐,你猜我昨天發現了什麼?我發現了青膠蒲公英啊!」

    楊妙真不屑的說道:「不就是蒲公英麼,滿山都是。」

    巴根台說道:「這你就不知道了,這種蒲公英我一直以為是北邊極寒的地方才有的,沒想到咱們益都也產。這種東西可有大用啊,這種青膠蒲公英的根可以製造橡膠啊!你可別小看這小東西,有了這個,咱們益都的工業能夠大發展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東西,現在咱們都能做了。

    你知道咱們的水力機床都是用牛皮做傳動帶,這摩擦效率太低了,有了橡膠,咱們的加工能力更加強大。將來,咱們還能做齒輪,單齒輪,漸開線齒輪,咱們就能有真正的機床了。有了這個東西,咱們還能生產電線,電力時代不是不可能的。」

    楊妙真打斷他的幻想,說道:「你就不能說點別的,除了這些你就不想別的嗎?你天天就是這些技術啊,糧食啊,買賣啊,工程啊,我一句也聽不懂。」

    巴根台愣愣的說道:「別的?別的什麼?現在除了我們益都山區的建設還有什麼更要緊的事兒嗎?咱們還有好幾十萬人要養活呢!沒有技術,我們吃什麼?喝什麼?」

    楊妙真歎了口氣,說道:「比如,說說你身上怎麼有那麼多傷疤?那天把你從雪地裡拖出來,我們看到你身上的傷疤都嚇呆了。我看見有刀傷、箭傷、鞭傷、有鐵鏈勒的拉傷,有棍棒打斷的骨頭,有燒傷,有猛獸的抓傷、咬傷,還有看不出什麼的傷疤,我數了數能看出來的就有七、八十道,小傷更是數也數不清。棟樑,你怎麼受過這麼重這麼多的傷,你吃過多少苦啊,四姐心都碎了。你跟四姐說實話,你過去究竟幹過什麼?」

    巴根台默默的聽著四娘子的話,默默的注視著這個美麗勇敢的女人,那些鐵血往事不由得湧上心頭。今天楊四娘提起這個話題,他該怎麼回答呢。巴根台沉吟了很久,說道:「四姐,總有一天你會知道一切,但不是今天。」

    巴根台語氣堅定,楊妙真知道只要他這麼說話,就意味著刀架在脖子上他也不會再多說什麼了。楊妙真無奈的說道:「既然這樣,四姐也不好多問。但是你不能再這麼幹了,這樣下去你就算是鋼筋鐵骨也會累死的,你倒下了四姐和山裡這幾萬百姓該怎麼辦。」

    迪烈正好挑簾進來了,楊妙真對舒穆魯祖孫說道:「舒穆魯大叔,我就把棟樑兄弟交給你們了。不能讓他再在工棚裡廝混了,你們要照顧好他,讓他吃好穿好休息好,也讓他過幾天人過的日子。」

    迪烈豪邁的大笑著說道:「四娘子你就放心吧,我保證不久就讓他養的白胖白胖的。」

    楊妙真又對巴根台說:「棟樑,你也要知道照顧自己,哪怕是為了我。」巴根台心中覺得溫暖,如果不是這個女人的深情厚意,如果不是楊安大哥,自己會怎麼樣呢。是lang跡天涯挨餓受凍,是在宋國的碼頭扛包做苦力,是餓死在荒山野店,還是凍死在那個恐怖的風雪之夜?她默默的為自己做了多少啊,有時候他自己都沒有注意到。巴根台看著楊妙真關切的目光,感到自己又多了一位親人,他有責任保護她,不讓任何事情傷害這位可敬的女人。

    嚴冬終於過去,春天終於緩慢的來了。河上的冰化開了,枯樹開始發芽,萬物開始復甦。經過近一年的艱苦奮戰,付出了數千條生命之後,橫跨益都山區,連接淄河和彌河,長達195公里的運河終於修通了。這條運河最寬處120米,最窄處60米,水深5米,沿河用鋼筋混凝土修建了3個攔河大壩。

    圍繞著攔河大壩,建立了3個大型水陸碼頭。沿益都盆地運河兩岸,是一系列的工業企業。包括水泥廠,玻璃廠,木材加工廠,機械加工廠,橡膠廠,農產品加工廠等等。為了防止河水污染,巴根台專門設計了排污渠,將工業廢水排到深山深污水井之中。

    由於從宋國換來了一批棉花,巴根台決心解決益都百姓的穿衣問題。他仿製的水力騾機,結合了水力紡紗機和珍妮機的長處,它可以同時推動300~400個紗錠,紡出細緻而又牢固的紗線。這是英國水利時代偉大的成就,巴根台照方抓藥,很順利的就試製成功。

    同樣,他根據英國人卡特萊特發明的水力織布機又仿製成功了。這樣,益都棉紡織的水平已經大大超越了這個時代,他們的紡紗效率是宋國的百倍,織布效率是宋國的50倍。

    巴根台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隨著益都棉花大規模的種植,他的水力機械最終打敗了南宋千千萬萬的家庭紡織戶和棉布商人,徹底統治了宋國市場,為益都創造了天數字的巨額財富。

    從本質上說,益都的產品水泥,陶瓷潔具,玻璃產品,瓷磚,鋼筋,打火機等等都是奢侈品,宋國中產階級以上的人物才能使用,利潤固然巨大,但是市場前景有限。取暖爐

    和炊事爐雖然也並不貴,但是主要燃料是煤炭。由於益都煤礦的大規模開採,在益都煤炭不算什麼,在南方煤卻普及率太低,只有少數人能用的起這東西。所以煤炭爐在南方的市場前景也並不廣闊。

    但是棉布不一樣,這是家家戶戶都要用的東西,宋國5千萬的人口,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巨大的市場。益都棉布,細密厚實,質量極好,最重要的是,比宋國本地土布便宜10倍以上,比麻布便宜6倍。當大船將成千上萬的益都棉布運到宋國港口的時候,就意味著巨額財富會流向益都,同時為益都創造無數的就業機會。而宋國百姓,也會得到天大的實惠,穿一身舒服柔軟的新衣服,即使是窮人也不是難事。

    益都盆地,已經形成了巨大的工業區,在運河碼頭外圍,大量的陶瓷窯,磚瓦窯,造紙坊,印刷坊,洗染坊,桐油坊,被服廠,成衣廠,葦席廠,各種設備裝配廠等等也建立起來。整個工業區規劃嚴整,水泥硬化路面顯得乾淨整潔。

    為了防止對運河的污染,巴根台把益都的污染大戶鋼鐵高爐和煉焦廠建在了淄河支流仁河大壩上。由於先進的技術水平,在豐水季節,益都鋼鐵已經達到了月產鐵2萬噸,鋼材6千噸的水平,接近民國時期全國的鋼鐵產量水平。

    在煤炭的焦化過程中,可以產生大量的煤氣。巴根台將這些煤氣收集起來,敷設管道,製造煤氣燈,為整個工業區提供照明,從此益都工業區成為了不夜城。隨著益都煤鐵礦開採和鋼鐵產量的增長,整個益都都裝上煤氣燈是早晚的事情。

    在煉焦的過程中,還產生了焦油、粗苯、硫磺、硫銨等副產品,無一不是好東西啊。雖然目前益都的化學工業還沒有起步,三酸兩鹼還很遙遠。即使是這樣,這些東西都是無價之寶啊。

    蒸餾焦油,可以產生瀝青,瀝青和碎石碾壓就是道路路面的好材料啊。除了主要的公路建設,都可以用瀝青作為路面硬化材料,這可以節省多少寶貴的水泥啊。而且瀝青道路的等級並不低,起碼比下雨滿地泥,不下雨滿地土的夯土路面好的多。瀝青還可以做防水材料,下雨漏水的房屋再也不會在益都出現了。

    硫酸銨是什麼?是優良的氮肥啊!可以做農田的基肥,還能增強作物對各種病蟲災害的抵禦能力,將糧食產量成倍的提高!這是益都農業的福星啊!

    硫磺就不用說了,即可做驅蟲藥材,更重要的是,有了穩定的硫磺來源,黑火藥的批量生產指日可待。

    但是更加有價值的粗苯,由於目前益都技術水平的限制,無法應用。巴根台堅信,有朝一日,隨著益都化工水平的不斷進步,從煉焦副產品中提煉出色彩鮮艷的染料,甚至提煉出各種香精,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是早晚的事情。

    成吉思汗十二年春2月,益都運河經過1年的艱苦奮戰,以死亡數千修河工人的代價,終於修通了!

    河通開閘那天,運河水奔騰而下,順利流入彌河河道。數萬百姓看到這壯觀景象,不由得發出了海嘯一般的歡呼。楊妙真緊緊握著巴根台的手,激動萬分,連象冰一樣冷靜的巴根台也忍不住和人群一起發出了狂野的吼叫。

    這條運河是數萬百姓的希望,是這塊亂世淨土的核心。水,是生命之源,對於益都人來說,這條運河,是他們在亂世中生存下去的最重要保證,是他們的命根子,是他們的一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