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重鑄天朝

正文 第148章 北京絕不能丟! 文 / 七匹孤狼

    「李鴻章,你給朕幾萬兵馬,不,幾千兵馬都成,朕親自上戰場去打日本人,朕就不相信他們日本人難道就長了三頭六臂不成!」金鑾殿上光緒帝龍庭大怒指著跪在地上的李鴻章大聲咆哮道。

    「皇上息怒!」武百官誠惶誠恐的跪在了地上。

    「朕沒法息怒!銘軍兩萬多精兵,不到半天便全線崩潰,日軍尾隨追殺,一舉攻佔青縣!令一路日軍向西北方向進攻,攻佔大城,逼近霸州!霸州離著北京也就一百多里了,倭寇都快打到紫禁城了,你們讓朕如何息怒!」光緒帝一邊說著一邊將手裡的折子扔到了武百官面前。

    「老臣督戰不利,導致前線潰敗,倭寇逼近京師,老臣罪該萬死!」李鴻章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磕頭請罪。

    「哼!「光緒帝冷哼了一聲,面色陰沉的說道,「李鴻章督戰不利,屢戰屢敗,罪不容赦,朕念其往日功勞,特免其罪,著摘去其頂戴花翎,革職留任,以觀後效!」

    「老臣叩謝聖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李鴻章叩頭謝恩,良久才抬起頭來,但是任然跪在地上,這時兩名宮廷侍衛上前拔去了李鴻章的頂戴花翎。

    「啟奏皇上,倭寇勢大,近逼京師,未免倭寇驚擾聖駕,老臣斗膽懇請皇上,效仿咸豐舊事,巡幸熱河!」李鴻章跪在地上大聲說道。

    「李鴻章!」光緒帝再次大怒指著李鴻章大聲質問道,「你讓朕巡幸熱河?難道你想將這北京城也丟給日本人不成?」

    「臣不敢!」李鴻章連忙解釋道,「只是倭寇逼近京師,一場大戰在所難免,萬一驚擾了聖駕,則臣等萬死莫贖!」

    「住口!朕哪都不去,朕就待在這裡,親眼看著你們和日本人打仗!朕到要好好看看是日本人真的像你們說的那幫厲害,還是某些大臣,將領的無能才導致接連大敗!」

    光緒帝忍不住歎了口氣,慢步走回到自己的龍椅上坐了下來,接著說道,「李鴻章,今兒朕就將這身家性命都交給你了,你如果大敗日本人,保住這北京城,朕給你準備慶功宴,但是如果你守不住這北京城,那朕也只有到九泉之下去和列祖列宗謝罪了!」

    「臣等惶恐!」眾武百官一齊說道。

    「老臣斗膽請皇上三思!」李鴻章大聲說道。

    「李鴻章,你的意思是說這北京城是守不住了?」光緒帝瞪視著李鴻章大聲問道。

    「如今倭寇兵鋒正盛,老臣沒有十足的把握!」李鴻章老老實實的說道。

    光緒帝臉上忍不住現出一絲怒色,「那任超不是已經收復煙台和威海了嗎?倭寇的後路已經被切斷了,沒有了補給,倭寇就算能打到北京城下,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你竟然還沒有十足的把握打敗他們嗎?」

    「回稟皇上,北京雖然尚有數萬大軍,但是大多都是八旗,綠營,這些部隊戰鬥力實在有限。就算是淮軍,承平已久,疏於訓練,此時也已經今非昔比,況且淮軍主力部隊大多數還在遼東,老臣已經緊急調動船隻,加緊輸送,一時之間也難以趕到北京!」李鴻章老老實實的回答道。

    「廢物!飯桶!難道就沒有人可以為朕分憂嗎?」光緒帝忍不住大聲罵道,「任超的虎賁軍不是已經收復威海了嗎?立刻傳旨,命他立刻趕赴北京勤王護駕!李鴻章朕不管你如何調度兵馬,但是有一點你給朕記住了,北京城絕不能丟!」

    「老臣領旨!」李鴻章無奈只能叩頭領旨。

    散朝之後李鴻章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出了金鑾殿,此時李鴻章的心情可以說是糟糕透頂,淮軍屢戰屢敗已經令李鴻章顏面盡失,而如今倭寇近逼京師,北京岌岌可危,而光緒帝又下了嚴旨,無論如何也要守住北京城,但是李鴻章心裡真的沒底,這北京城真的能守住嗎?也許只有老天爺才知道答案。

    「中堂大人留步!」就在這時後面有人高呼了一聲,精神恍惚的李鴻章,似乎沒有聽見一般,任然機械般的向前行走著。

    明太祖為了進一步集權而廢除宰相制,宰相的權力轉移到內閣。清朝繼承了這個做法,內閣的首輔大學士以及協辦大學士都被稱為中堂,即宰相的別稱。清制六部,每部有尚書二個,一漢一滿,在大堂上左右對坐,分庭抗禮,而如果大臣以大學士的身份管部,則坐大堂中間,稱為「中堂」,這只是虛名,並不代表實際權力,實權由軍機處掌握。軍機大臣幾乎都兼有內閣大學士頭銜,所以都尊稱為「中堂大人」(當面稱呼),現在滿朝武剛剛散朝,能被稱為中堂大人的也不止李鴻章一個,所以即便李鴻章沒有走神,也不一定會想到後面這人叫的是自己。

    李鴻章正走著,一個人氣喘吁吁的攔在了李鴻章面前,「中堂大人,我叫你你怎麼不應,害的我這一路小跑的,差點累死我!」

    李鴻章抬頭一看,這攔路之人不是別人,正是軍機大臣孫毓汶。孫毓汶,字萊山(亦作來杉),山東濟州人,咸豐八年,丁父憂。咸豐十年(一八六○年),在原籍舉辦團練,以抗捐被劾,革職遣戍。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以輸餉復原官。尋遷詹事,視學安徽。擢內閣學士,授工部左侍郎。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入直軍機,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十五年(一八**年),遷刑部尚書,旋調兵部,贈太子少保。毓汶為西太后「最得意信任之人,且與李蓮英結蘭譜,得以偵探內宮消息,視皇上(光緒)如虛器焉」。

    即便是李鴻章對於這個孫毓汶也不敢輕視,見孫毓汶氣喘吁吁的樣子,李鴻章連忙拱手賠罪道,「孫大人見諒,剛才我正在琢磨抗擊倭寇之事,一時沒有留意孫大人叫我,還請見諒。」

    「中堂大人客氣了!」孫毓汶客氣了一句,又猛的喘了幾口氣。這老傢伙平時養尊處優

    的,身體早已經不行了,現在跑了這麼兩步道就累成了這樣。

    「不知孫大人喚我何事?」李鴻章開口問道,此時李鴻章滿腹心事,也沒有心情和孫毓汶客套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