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城管大隊

正文 第五十九章 唐朝大婚(上) 文 / 天道一念

    漢朝以來的的結婚『六禮』,在唐朝也遵行不悖。

    『六禮』分別有幾個縐縐的名字:納采、問名、納言、納徵、請期、親迎。

    其實到了近代,民間都管這幾個步驟叫:提親、合八字、過大貼、送彩禮、算日子,接媳婦。

    徐陽如今已經快被唐朝的這些虛禮煩的要死,劉棟良還怕徐忘記,專門聘了兩名禮儀官來教徐陽婚禮上的禮儀,這婚禮的幾個步驟,該講什麼話,做什麼動作,帶什麼東西,全都是有講究的。

    特別是徐陽如今不再是一屆布衣,身為一位侯爵,身上還有李二加封的『同中書門下三品』可以進政事堂吃飯的虛職,更何況劉家也是大戶之家,正四品的官書香門第,怎麼來說禮儀規格都不能寒磣了。

    提親『納采』好辦,直接命劉七提一隻大雁上門,劉棟良和劉老太爺身穿正裝端坐在徐家莊剛剛建好的廳堂上,劉七今天穿著一身藍底大紅袍的正式禮服,正兒八經的在廳堂外敲門。

    扯著嗓子喊道「劉公有惠,賜妻徐某。徐某有先人之禮,使劉七請納采。」劉棟良聽聞,命下人打開大門,道:「某之子愚蠢,又不能教,徐郎命之,某不敢辭。」

    把劉七迎進屋,主賓相對行禮,劉七說一句:「請納采。」便把那隻大雁送到劉棟良兩手中。這就算完成了一禮。

    然後是『問名』禮,劉七道:「劉七既受命,將加之卜,敢請女為誰氏?」

    劉棟良接話:「劉郎有命,且以禮而擇,某不敢辭,曰囡囡。」這囡囡便是劉夢璃的小名了。

    接著就是占卜了,生辰八字這一環少不了,袁天罡今日閒來無事,親自來給測算八字,蹭了六七斤上好的黃山毛峰茶葉,才道:「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因為徐陽沒有什麼親族,只能讓尉遲寶林和程處默來當『函使』和『副函使』,兩人帶著長一尺二寸、寬一寸二分、木板厚二分的楠木盒子,盒子用五線扎縛,封題上「通婚書」,兩個五大三粗的身後跟著浩浩蕩蕩的抬彩禮隊伍,就往廳堂駛過來。

    走在最前面的是兩匹壓函駿馬,不著馬鞍,青絲籠頭,然後是抬著那個放置著楊木楠木的禮涵的人力轎子,禮函旁邊有三名漂亮婢女守著,再後面抬著的是五色綵緞、大束錦棉,成對銅錢,豬羊牲畜、米面糧油、野味獵物、點心水果、奶酪油鹽

    尉遲寶林和程處默二位函使到了之後,又是一陣道賀,劉棟良再接過禮函,打開之後,裡面放著一張精美好紙,展開一看,就是「通婚書」,上寫「徐陽,鬼谷傳人一派,第二十七代弟子,未有婚過,承賢膝下有女令淑有聞,四德兼備,願結高援。瑾因媒人劉七,敢以禮請。脫若不遣,貯聽嘉命。徐陽奉上。」

    劉棟良放下書信,也拿出一張書信,是寫好的《答婚書》,上面的內容也是伉儷難得的言語。

    這封信要放進同樣規模的禮函裡,送給尉遲和處默二人,勞煩他倆再帶給徐陽,然後收了彩禮隊伍抬來的彩禮,眾人分發些錢財,「納徵」這一禮也算是完成了,從此劉夢璃就算是徐家人了,以後就算是劉棟良謀反抄家,按律也和她沒什麼關係了。

    此時的徐陽倒是忙的焦頭爛額,站在終南山莊子前面的牌坊下,一直迎接賓客,「這位是朝堂的正四品的正議大夫」「這位是從四品上:太中大夫。」賓客很多,全都是看在劉老太爺正四品的面子來慶賀的。

    馬車已經停滿了牌坊外,長孫無忌派長孫沖和長孫仰送來了厚禮,整整兩輛馬車的彩禮,禮物不可謂不豐厚。

    除了徐陽認識的長孫無忌,還有房家,二李家,尉遲家,牛家,和程家都是送來了新的彩禮,因為上次送過兩箱,所以這一次的彩禮多是些居家用品。

    眾人大多派的是家中子弟前來道賀,除了牛進達,沒有一個老人是親自來的,李二的詔書也下來了,賜劉夢璃正五品官職,才人身份。

    劉棟良聽聞聖旨,磕頭跪拜,高聲稱謝。

    此時在封地入口牌坊下接待客人的徐陽,讓張二先代替自己接待一下眾多賓客,他把老牛叫到一邊道:「牛叔叔,我送去的那幾張海船圖紙都可以使用,沒什麼不懂的地方吧?」

    老牛挽了挽袖子,笑道:「不用擔心,自從你送來的那些專門研究機械的工匠們一到,整個工程進度加快的不是一星半點,現在所有的零件都是用那個什麼『刻度尺』加工,確保是完全一樣的部件,還有你說的那個流水線工程,也是加快造船速度的奇法。」

    徐陽聽聞才放下心來,他現在心中最期待的就是海船的建造了,甚至超過了他對唐人一千三百年前的婚禮,原因無他,全是因為結婚太麻煩了。

    後世結一次婚,兩人去民政局領個證,然後宴請親朋好友吃一頓飯,這婚禮便算是完成了,最多也就是加上教堂的一些見證儀式而已。

    而唐朝的結婚,就比較恐怖了,六禮』納采、問名、納言、納徵、請期、親迎。一個都不能漏,每一步都有不少規矩,徐陽有兩個禮儀官,講了整整三個時辰的大婚事宜,聽的徐陽是頭昏腦漲。

    其實唐人這樣做,是為了提高婚禮的鄭重程度,提高婚禮的合法性,為什麼納采要送大雁,原因就是大雁終身堅持一夫一妻制,雖然唐人沒有一夫一妻制,但是正妻的地位絕對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所以才有了這麼多的規矩和要求。

    徐陽正和牛進達聊的火熱,老牛告訴徐陽,太倉碼頭現在是熱火朝天,很多高爐都被建造起來,徐陽所說的火炮的模型也已經製作出來了,每天在碼頭幹活的工匠都超過三千人,這些消息聽的徐陽是心癢難耐,恨不得現在就能

    去太倉碼頭看看那些海船的建造過程。

    可是現實總是難以如願,劉七騎著自行車老遠就看到徐陽,嚷道:「侯爺,迎親時辰快到了,請侯爺速去準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