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城管大隊

正文 第五章 道門得勢 文 / 天道一念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老丈人要結婚。該來的擋也擋不住。

    劉棟良的婚禮如期舉辦,要不是劉棟良可以低調了些,場面應該比徐陽當初娶妻還要風光。

    廬州知府可是一正兒八經的實權職位,蔡恆也是在這個職務上待了多年,甚至都算是太上皇李淵的心腹,所以他侄女大婚,朝中恭維的人都不在少數。

    徐家莊張燈結綵,賀禮放滿了幾大屋,就這樣還不停的有人抬著賀禮前來道賀。

    「藍田縣知縣雲燁到。」大門外又是來了一批官員,原來是藍田縣的一眾縣領導。

    徐陽帶著盛裝出席的劉夢璃就上去迎接,當初自己出海,大唐蝗災的時候,這個藍田縣的縣令沒少幫助和照顧徐家莊,人情是個你來我往的東西,別人對你有如此恩惠,自當回報。

    「原來是雲大人,雲大人去年對徐家莊的照顧,徐某一直沒有時間前去道謝,今日得曾一見,大禮謝恩,日後有什麼需要方便之處,只要是我徐某力所能及定當全力相幫。」徐陽說罷還行了一個大禮。

    徐陽的這番話讓藍田縣的領導班子也是十分欣慰,能得鬼谷如此一句承諾,日後要是有什麼不測,也是有一條後路了。

    「徐鬼谷客氣了,藍田縣與長安縣本是鄰里,鄰里相幫莫須言謝,都是應該的、應該的,哈哈。」藍田縣知縣雲燁年紀也不算太大,他是前年的科舉考中進士的第一批人選,最後也是被分到藍田縣當了一名縣令。

    安頓好藍田縣令,又是一撥人來了。來人無需通報,大老遠的就能聽見程處默他們幾人扯著嗓子的喊聲。

    「哎呦,不錯喲,大哥的莊子現在搞的越來越漂亮了。」程處默抬起頭看著莊門巨大的石柱,還有新砌的門檻和精緻的紅燈嘖嘖道。

    「大哥要請客啊。收了那麼多彩禮。」李崇義手持一把折扇,一身的書生長袍纖塵不染,看起來頗有種翩翩公子的風範。

    「哥幾個最近都想要輛長安的公交車,去問大哥要一輛吧,開著那玩意在長安街上呼嘯而過,簡直不要太拉風。」李德謇穿著和李崇義差不多的書生長袍建議道。

    「好好好。這個好,當初求了一個夏天,大哥都不願意讓咱們私人開那公交車,這一次大哥的老丈人大婚,如此普天同慶之日。想必大哥定不會再搪塞哥幾個了。」尉遲寶林原本外號尉遲大傻,不過這一刻卻沒有絲毫的傻態,反倒比最聰明的李崇義還要精明。

    「你們幾個又想來訛本大哥啊。」徐陽笑著出了院門,就看到四個翩翩公子騎在四輛自行車上。

    「大哥。」四人異口同聲的喊了一聲。

    「大哥,恭喜了啊。」程處默停好車,走上來嬉笑道。

    「嘿嘿,快進去吧,你們嫂子給你們做了最喜歡的餃子。」徐陽看到這幾個活寶一時間把疲憊都給忘了。

    「大哥。那公交車一事?」尉遲寶林居然還對那公交車念念不忘。

    「算了吧,我怕你們開公交一上街就撞死人,還是老老實實騎你們的自行車吧。」徐陽輕笑道

    雖然各個坊市都有開超市。可是東西兩市的商務中心對位仍保持領先,每日去這兩市採辦的人數依然眾多,玄武道便是連接東西兩市的主要街道,早在大隋的時候,這一條街道上便十分繁華,商貿極其豐富。

    現在的玄武道上卻有著公交車這一奇異的景觀。原本寬約百米的大道現如今分成了兩半,行人靠右行的這一條百姓要求以及寫進了《唐律》。

    公交車是一輛大的鐵皮車。這種巨大而又新奇的玩意讓長安的居民好奇不已,有很多人甚至沒事就從東市坐車到西市。再坐回來,只為坐在鐵皮車上欣賞一路上的長安街風景。

    李二對長安的變化向來是持寬容態度,自從宵禁取消之後,李二彷彿對長安的那些規矩全都選擇性的遺忘了。

    天下士子全都在探討著朝堂上的軍國大事,新聞報每天準時更新,讓長安的百姓第一時間瞭解時政和大唐的最新動態。

    秋風乍起,原本是讓人蕭索愁苦的秋天,可在長安卻有種直衝雲霄的豪情。

    長安街上種著的幾株楓樹,樹葉如同血染一般,紅葉姍姍,似乎在訴說著長安城的改變。

    長安三縣的人口開始大規模的向長安城湧入,這些人全都進了長安周圍那些新開辦的工廠,徐陽上一次從高麗帶回的五萬高麗俘虜一半進了長安造鐵廠,剩下的一半幾乎全都進了采煤場,就這樣人還處於不夠用的情況。

    長安城城牆上已經貼滿了招人的告示,價格已經從一月三貫錢上漲到了十貫錢,還管三頓飯,就這樣人還處於供不應求的情況。

    今年的國庫充裕,百姓生活幸福,李二陛下的心情顯然好了不少,主要的還是因為聽說藍田縣的土豆長勢很好,現在全都發了新芽,小腿高的葉子像是一處綠色的小帳篷,那下面就滋養著數斤的土豆。

    玉米沒有再藍田縣出現,李二還是對這種金黃色的植物耿耿於懷,認為只有皇家能食用,所以現在也一直在禁苑種著,產量不多也不少,至少夠皇家賞賜。

    說道皇家賞賜,就不得不說一下李二賞賜孫思邈一事,孫思邈研發青黴素是大唐有目共睹的,可是當初報紙報道這件事的時候,所有人都有些漠不關心,甚至連李二也只是派人扣頭表揚了一下,賜了一塊醫道聖手的牌匾。

    &nbsp

    可是當柴紹遠征梁師都的時候這東西才發揮了其真正強大的作用,大唐作戰中,士兵大多陣亡往往都不是在戰場上,而是下了戰場因為傷口的感染而死,其死亡率居然高達十分之三、四,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沒有有效抵禦疾病的藥物,士兵們只能依靠自己的抵抗力來和細菌作鬥爭,其死亡率可想而知。

    可是當從朔州戰場上拉下來的一批傷兵全都服下孫思邈贈送的青黴素藥物之後,傷著六百多人居然無一人喪命,不禁讓人感歎孫思邈的神術和他發明的青黴素之神奇。

    柴紹也是將這條消息如實稟告給了李二,李二這才警覺發現,大唐不知何時又多了一個征戰四方的神器。

    孫思邈發明青黴素的詳細歷史這才呈上李二案頭,其實這個東西已經出現很早了,開春的時候孫思邈就曾經在長安的街道上舉辦了一場現場治療的活動,當初的十名重傷患者最後都是康復如初,只不過當時海外尋求黃金的事宜吸引大眾眼球,孫思邈開辦現場治療的活動不但沒有成為頭條,反而是被壓縮到了一個很小的版塊,李二不知道的是如果不是當初徐陽打了一聲招呼,南山書院報社編輯部的人甚至都不打算報道這個消息。

    對於大唐六百名軍士的救命恩人,李二向來都不吝嗇,直接請了三波天使去宗聖宮將孫思邈請進宮,然後在宮中封他為大唐第一名譽御醫,和長安商務會所學了一下,加了『名譽』二字。

    孫思邈被封為大唐第一御醫的消息不脛而走,一時間天下道門震動,不少道門紛紛認祖歸宗,認為孫道長乃是他們的道之一脈,現在還請孫道長回去主持道觀事宜,搞的孫思邈這段時間忙的是焦頭爛額,不過有一個人卻十分開心,那邊是一直關心道門的袁天罡,李二封賞的消息一放出,天下信道教的百姓明顯增多了不少,香火都比往日旺盛了數倍還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